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藏在深山的亚洲佛光 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2020-11-24 02:50:01
相关推荐

凡事必有缘起。

数年前,有某些日本学者曾妄言:

中国境内已经没有唐代木结构建筑,

要看原汁原味的唐代木质结构建筑,

必须到日本奈良和京都市,

只有这里才有大唐的衣钵。

这个断言深深刺痛了梁思成。

但这个近似冷酷的断言至少在当时就是事实,

日本京都和奈良的中国唐代建筑保存完好,

随处可见。

怀揣一腔激愤、怀抱一腔爱国激情,

年轻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决心要在中国的大地上寻觅到唐代乃至以前唐代木结构建筑,

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再建中国文化的神圣之自尊。

梁思成和林徽因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但他们一直期望发现的一千年以前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却从未出现过。。。

毕竟要经历1000多年的战火和风霜雨雪,

一座木结构的建筑要能够从公元10世纪保存到20世纪,

这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奇迹。

奇迹来自偶然,

奇迹来自努力,

奇迹来自坚持。

梁思成偶然看到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

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

梁思发现,敦煌61号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

这幅巨型壁画上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

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庙宇引起梁思成的注意。

从这里,奇迹出现了。

今天让我带你们走进这个奇迹,揭示中国第一国宝的前世和今生。

老样子,边看照片边讲述这里活生生的历史。

此次打卡坐标: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庄镇.佛光村

照片拍摄日期:2017年4月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画册《敦煌石窟图录》关于大佛光寺绘画,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

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家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峰当中的小镇叫台怀,五峰以内叫“台内”,以外称“台外”。台怀周围寺刹林立,香火极盛,建筑经过历代多次重建或改建,已少有明清以前的庙宇存在。台外因地处五台外围,寺刹散远,交通不便,人迹罕至,香火冷落,寺院经济拮据,没有力量重修,反倒可能让一些古老的建筑侥幸保存下来。这便是奇迹产生的前提可能条件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一对现代史上令人惊艳的传奇夫妻,有着极其炫目的出身和起伏跌宕的故事。

梁思成,1901年出生在日本,他的父亲是梁启超。在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林徽因,1904年出生,父亲林长民,美国宾州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并选修建筑系课程。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中国一代才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妻子。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

图片评论(0)

佛光寺卫星图,处于茫茫的深山之中,如同世外桃源。

接着讲:

发现图录的时间是1937年,这个时期也是特殊的时期,日本侵华步骤急剧加快,时局日益紧张。梁思成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紧迫,他和林徽因希望在战争爆发前把华北、中原的古建筑调查做完,以免这些人类的宝贵遗产毁于战火而不能给国人留下一图一景,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循着《敦煌石窟图录》的线索,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快在北平图书馆查阅到了有关大佛光之寺的资料,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由于大佛光寺处于五台山的外围,祈福进香的信徒很少。这份记载和梁思成的推断吻合。为此,梁思成给围绕这座寺庙的整个山区道路都绘制了地图。

图片评论(3)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卫星实测图显示佛光寺深藏于两山的山坳中,不在大路上,为能保存千年提供了条件。

当时,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不好: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因患着肺病。带着助手莫宗江、纪玉堂动身前往五台山。他们到达五台县城后,没有去台怀镇,而是直接去了南台的外围,寻找《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1937年6月26日,从清晨走到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来到台怀镇西南两百余公里的豆村。转过山道,他们远远望见一个隐藏在连绵山峦下的古寺。难道这就是佛光寺吗?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当他们叩开古寺大门时候,发现这里早已香客冷清,荒凉破败,看守寺院的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和一位年幼的哑巴弟子。当老僧明白造访者的来意后,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门,便为这几位神秘的远方客人敞开了。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百年前佛光寺老照片。

据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被毁之前的“大佛光之寺”的影像,被描绘于几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这座寺院在唐宋时代五台名刹中的地位。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梁思成进入寺院,一眼看到出檐深远的大殿,就断定这是一座比他们以前所见的更古老的建筑。

梁先生高兴的说:我没有想到,五台还能保存下这么好的一座唐代建筑,它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有如一座仙林。”

据后来考证,当时有一批匠师终生为寺庙服务,终生研究塑像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林徽因亲自考察测绘唐代经幢照片。

穿行在大唐盛世的时空中,梁思成夫妇感觉进入了一个魔幻的世界。尽管他们熟知中国雕塑史,确信重大的发现就在眼前。但他们仍需要找出确凿无误的证据去证实这个发现。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平日工作时,梁思成管林徽因叫“scale(标尺)”,因为林徽因总是作为参照物出现在建筑照片上。而测绘时,梁思成大多是爬在屋梁上,所以林徽因管梁思成叫“梁上君子”。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标尺同学“”林徽因和佛像对比图。

图片评论(1)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面对佛光寺内诸佛菩萨的塑像,梁思成、林徽因一眼就可看出是晚唐的作品,因为这些塑像和敦煌石窟的塑像极为相似。尤其是林徽因,她受过严格的美术训练,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大致分辨出作品的年代。假如这些塑像是唐代遗存,庇护塑像的建筑就有可能是唐代的。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眼前这些身材高大,造型别致的彩色塑像,仿佛让他们回到了遥远的历史时空。

从艺术造型上看,佛像面颊丰满,弯弯的眉毛,端正的口唇,都具有极其显著的唐代风格。菩萨立像大都微微向前倾斜,腰部弯曲,腹部略微凸起,这都是唐中叶以后菩萨造像的。

大殿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佛像35尊,金刚等33尊。另两尊特别的人物塑像,大殿两侧,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296尊。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他们都细致看过,无论是单个或总体,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

从梁思成夫妇1937年考察佛光,

到2017年,整整80年的光阴过去了。

古物今夕如何了,

因为对古建强烈的兴趣,

我犹如朝圣般的疾驰到了佛光寺

去观赏被人们称为的“四绝”

唐代建筑、

唐代雕塑、

唐代壁画、

唐代题记,

下面回到80年后的眼前,让我们看看这座树立千年的古寺的今生。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从北京上午开始奔袭,下午2点终于到了这座深山古寺。

如今在原有基础上修缮如初,更显古朴俊美威严。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你们先看图,我这里接着讲述梁思成在大佛光寺的那些轶事。

接上续:面对近在咫尺的佛光寺,梁思成被那层层交叠而又宏大雄伟的斗拱所震撼。虽然这些斗拱像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深远的屋檐下,而正是这种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120余间。其中,东大殿7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7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进门的右配殿,为清代建筑。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在殿内大梁上,都有历朝历代修缮人的标牌,日期,等同于现在的修缮责任人,出了事儿有人负责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当年林徽因测量过的经幢

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4.9米。

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

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左配殿,也是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木构件粗大恢弘,古建中的实例展现。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为节约木材,扩大空间,采用了金元时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减柱法。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千年前的木构,犹如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

右边老者,据说是功德主,就是捐钱修这个大殿的金主。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

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拾阶而上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左侧为原来禅房,正面是窑洞建筑。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对比百年前的老照片,威风不减。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这个偏院,是当年林徽因梁思成当年住过的地方。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非常陡峭,独特的券门设计在其他的寺庙从未得见。

图片评论(1)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当年梁思成测绘的佛光寺大殿测绘图。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经测量,大殿的斗拱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10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莲瓣造型的柱础,是唐代最流行的风格。梁带有曲线,称为月梁,一般古老的建筑才使用。天花板叫作平闇,佛光寺东大殿的平闇,方格密小,是唐末及五代建筑通用的做法。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经幢下的唐代萌狮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这个经幢是大中十一年(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关于天花板上的奇特见闻,梁思成这样写道:“我在那里看到了一种屋顶架构,其做法据我所知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使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这和后世中国建筑的做法全然不同,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叉手结构,从汉代开始有,南北朝也有,在石窟上边有这种形象,但是实物没见过,梁思成夫妇做了大量的古代建筑调查,在北方调查了数百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明确地判断是唐代的原物。

叉手的作用,是承托屋顶的重量。叉手的做法,到宋代,演变成叉手之间加上侏儒柱,而到了清代,叉手完全不见,只保留了侏儒柱。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眼前的陈列,美轮美奂,世间罕有,真的仿佛来到了一座古人特地为他们留下的艺术宫殿。

这是一件人间的珍品,纯净而典雅

图片评论(1)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顶上层叠形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通常在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的过渡部份设置斗拱,用于支撑和承接庞大的屋顶,将其重量直接或经过额枋间接地传递到柱础上。

斗拱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其中每一构件都有其结构功能,从而使整幢建筑显得非常庄重。这是后来建筑所未见的。梁思成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接着讲当年的梁思成的故事:

连续3天的辛勤查勘,梁思成仍没有找到确切的建造年代。

如果仅靠大殿的唐代结构和雕塑的风格特征来判断建筑的年代,误差有时可能多达半个世纪。

此时,一直负责地面工作的林徽因突然欢快地叫了起来,她发现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毛笔字迹。

他们请寺里的老僧在附近村庄找了两个农民搭了个架子。林徽因自告奋用上去擦洗污垢。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竟然整整持续了3天。

梁上那行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意思是,大殿是由一位叫宁公遇的女性捐钱建造的。正当大家还在琢磨这段文字时,林徽因突然快步奔向大殿外的石经幢。她忽然记起,在佛光寺大殿前的石经幢上似乎也有相同的名字。

果然,石经幢上刻有这样一句话“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梁上的题字与经幢上的刻文相互吻合,大殿的建造时间终于能够确定了。

石经幢上刻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据推算,应该是公元857年,距发现之日整整1080年。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与这座非凡建筑的诞生有关的人物除了施主宁公遇,还有一个人,他叫愿诚禅师。唐武宗灭佛后,40岁左右的愿诚禅师四处化缘,复兴了佛光寺。另一位叫王守澄,他以“功德主”的名义与宁公遇的名字出现在同一根木梁上,这个颇神秘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与佛光寺的诞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梁架上的两行题记,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右军中尉是唐代宦官的首领,佛殿主宁公遇,只记载是唐长安送供女弟子。梁思成先生推测,宁公遇有可能就是王守澄的家人,因为在唐代,有宦官娶妻的习俗。因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没有那样大的财力,她必须有强大的后盾。

东大殿是京都长安的布施者、长安的建筑大师们和当地建筑匠师一起修成的。发挥了民间匠师的特色而形成的东大殿,是一座唐代的代表性作品。代表唐代最高水平的众多艺术作品汇集在一座寺庙里,而且同时被发现,如此重要的意外收获,成为梁思成和林徽因多年来寻找中国古建筑最快乐的事情。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梁思成后来满怀欣喜地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在以后的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全面查阅和研究了这座寺庙。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皇朝发动灭法运动,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偌大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一片废墟,僧人也全作鸟兽散。

公元857年,也就是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

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从寺前地基上钻探到的砖瓦情况看,佛光寺的规模原来比较大,在隋唐时期是五台山的一座著名佛寺。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后,因为佛教已经开始走入衰败而少有记载,基本被遗忘了。

到了12世纪金代以后,佛光寺前院两侧兴建了文殊、普贤二殿。在文殊殿对面,曾经有普贤殿和天王殿,但是,这两间殿堂分别在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不慎被烧毁。院内的南北厢房是民国初年增建的。在长达一千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过8次5级以上地震的佛光寺东大殿是硕果仅存的奇迹,它的台基前半截是垫起来的,非常坚固,后半截就坐在石岩上。潮气不容易上升,里边的塑像没有腐蚀现象。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栩栩如生的四绝之雕塑。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东大殿天棚下拱眼壁上遗存的唐代壁画,是梁思成在大殿梁架上测绘时偶然发现的,唐代壁画上所使用的白色颜料一千年后会变成黑色,这个认识得益于他对古代壁画所用颜料的了解。因为唐代壁画的矿物颜料有锌白,画白颜色的部分,面部等需要白颜色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变化会发黑。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二百九十六尊。

这些罗汉像原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冲蚀,被倒塌的后墙压坏了一部分。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唐风犹存,但可惜的是,1929年,寺院诚习老和尚出于好心,化了许多布施,对佛光寺的佛像全部油饰一新。唐代塑像有点炫光刺目,颜色有点鲜丽,而且不是按照原来的颜色油饰的,但是它的骨骼、体量、造型、神情,依然是唐代原作。

图片评论(1)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大殿断面图。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六角形的砖塔。

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

是最古塔之一,名曰:初祖禅师塔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这就是寺僧们所说的初祖禅师塔,即祖师塔。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当年林徽因和祖师塔合影。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

这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更显珍贵。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梁思成、林徽因之后对佛光寺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梁思成当年对东大殿正面的大门做了仔细研究后认为,“其造门之制,是现存实例中所未见的”。由此他留下了这样的悬念:“门部的结构恐怕是明以后物,其结构法是否按最初原形,则尚待考。”

东大殿现存的五扇大门究竟是不是后人在维修时添加上去的呢?

咱后面解密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看一眼真正的唐迹构架,简称大木作。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27年后的1964年,梁思成的学生,中国营造学社最后的传人罗哲文先生和山西考古专家孟繁兴一同前往佛光寺考察。在那儿遇到大雨,当时交通不便,晚上就留宿寺中。

那一年的7月偏偏多雨,一连下了好几天,像是老天爷有意留客。在寺院住下来的罗哲文,每天打着电筒在东大殿里查看,这一看,又是石破惊天。

细观之下,罗哲文在大门背光处的门板上发现有墨迹,经过仔细搜寻,罗哲文和孟繁兴竟然在大门内面的门板、门框上,找到了数十处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的墨书题辞。年代最早的一处题辞仅四个字“咸通七年”,这是唐懿宗的年号,也就是公元866年,距佛光寺落成仅仅9年。

图片评论(0)

让日本人shut up!探访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唐代大木作”。-5X兴趣社区

各朝各代留下的墨迹。

在大殿的梁下,还有一些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都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所以说,这具门板上的题辞如同书画上的落款印章,天衣无缝地证明了大门的结构并未经过任何改动,依然是唐代原物。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了

10年后,1974年,柴泽俊先生在东大殿研究壁画时,再次发现了多处唐代壁画,加上梁思成、罗哲文、孟繁兴等人此前的发现,佛光寺遗存的唐代壁画多达60余平方米。

寺庙中保存唐代壁画,全国仅此一处,其它是敦煌莫高窟石窟里保存下来的。

因此,佛光寺为数不多的壁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页,是当前保存下来最早的壁画的实证。

太专注于欣赏古建,被肉乎乎的小萌物尾随竟未发现,回头给它来一张留念

这次佛光寺的发现,将最终奠定梁思成与林徽因作为中国建筑史学者的最高成就。

我觉得梁林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搭建起了东方独有的建筑科学体系,并将它的光芒照向人类文明的舞台。二战结束前夕,美军飞机即将轰炸日本本土,梁思成专门绘制了日本古代建筑分布地图,交由美军,避免了人类文化与物质遗产毁于战乱。这是真的英雄情怀。踩着他们的足迹、听着他们的故事、看着东大殿披挂的霞光、品着他们手绘的建筑图,心中不禁升起对他们和他们工作的无限景仰。

遗憾的是,在距离佛光寺西北几十公里的山中,有一座南禅寺,它的建筑年代比佛光寺还要早。由于时局的纷乱,梁思成林徽因和它擦肩而过。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佛光寺16年之后,1953年,山西考古人员考察了南禅寺,他们根据殿内屋梁上写有“大唐建中三年”的墨书题辞考证,南禅寺是公元782年重修的,时间比佛光寺的落成要早75年。这意味着,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意味着,由于梁思成、林徽因对佛光寺的发现,历史仅存的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双星闪耀。

南禅寺坐标打卡点:山西。忻州市,五台县,李家庄

南禅寺实地更为偏僻。

中国现存第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里几尊唐代塑像。除了甘肃莫高窟外,这些都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贵。可惜近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文物抢劫,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割断电话线,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

历史和文明

总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

朝代一代一代地更替轮回

不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不仅是宗教学说流转沉浮

更加带来的是珍贵建筑的毁灭性破坏

感谢有这么一群人用自己的艰辛努力

找回了我们的民族应有的荣光和尊严

他们用自己意志和信念续写了我们的文明

你们是人间最美四月天

感谢80年后的这次相遇

谢谢观赏,the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选择 500字叙事作文 推荐电影英语作文 象征手法作文 路作文800字 购物的英语作文 二年级50字作文 旅行作文开头 优秀作文350 作文500字写事 450个字的作文 小学作文6年级 我的性格 作文 丁香花作文 有关人的作文 作文能写什么 温暖400字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 优秀的作文素材 井冈山作文 抗疫人员作文 作文获奖感言 五百字作文初中 作文优秀片段 老师教我作文 茶花的作文 种树的作文 保护自然作文 冬天风景作文 一件事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