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明确为张中丞的为人辩护 值得吗

2020-11-24 04:30:01
相关推荐

张中丞传后叙[1]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 [2] ,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 [3]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4] 。翰以文章自名 [5]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6] :不为许远立传 [7] ,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8] 。

第一段论李翰《张巡传》阙,交代本文写作缘由。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9] ,开门纳巡 [10] ,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 [11] ,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 [12] ,成功名。城陷而虏 [13] ,与巡死先后异耳 [14] 。两家子弟材智下 [15] ,不能通知二父志 [16]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17]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18] 。远诚畏死 [19] ,何苦守尺寸之地 [20] ,食其所爱之肉 [21] ,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22] ,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23]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24]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 [25] ,人相食且尽 [26] ,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27]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 [28] ,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29]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第二段为许远辩诬之一:驳“畏死而辞服于贼”,运用假设推理,得出“远之不畏死亦明矣”的结论。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 [30]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 [31]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32] ;引绳而绝之 [33] ,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34] ,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 [35] ,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 [36] ,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第三段为许远辩诬之二:驳“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常事作譬,得出“其亦不达于理”的结论。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37] ?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38] ,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39]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 [40] ,战百万日滋之师 [41] ,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42] ,天下之不亡 [43] ,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 [44] ;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45] 。不追议此 [46] ,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 [47] ,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48] 。

第四段力辩二公死守,高度颂扬张巡、许远以寡敌众、捍卫天下之公。写来语意壮盛,句势轩昂,褒贬极为分明。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49] ,屡道于两府间 [50] ,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51]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 [52]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 [53] ,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54] ,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 [55] ,延霁云坐 [56]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57]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58] ;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59]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60] ,矢着其上砖半箭 [61] ,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62] 。”愈贞元中过泗州 [63] ,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64] ,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 [65]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66] ;公有言,云敢不死 [67] !”即不屈。

第五段以己所闻,补叙南霁云及张巡事。本文至此由议论转入叙事,而以“愈尝从事……巡、远时事云”数语结上递下。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 [68] ,嵩常在围中 [69] 。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 [70] ,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 [71] ,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72]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 [73] ,无不尽然 [74]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75] ,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76]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 [77] ,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78] ,阳阳如平常 [79] 。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80] ;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 [81] 。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第六段以张籍之言,补叙张巡及许远轶事。并以“张籍曰”三字回抱全文开头,结构完整。

【提示】

一、安禄山起兵叛乱后,唐玄宗西避蜀中,时张巡与许远合守睢阳,孤军奋战,坚持一年之久,为以后官军全面反攻、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时机和条件。乱平以后,朝中有人竭力散布他们两人降贼有罪的谣言,制造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他为了说明事实真相,弘扬正气,打击邪恶,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壮的颂歌。文章气势充沛,充满激情,具有立懦起顽、震撼人心的力量。

二、这篇文章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的紧密结合。文章的前半部分自开头至“设词而助之攻也”,这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自“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至结尾,这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传。前、后两部分既有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为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议论与叙事相结合,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清人方苞说:“截然五段,不用钩连,而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三、这篇文章是对李翰《张巡传》的补记,而不是为专人立传。从所记人物而言,有张巡、许远、南霁云乃至于嵩等人;从事迹而言,并不是传主的生平大节,多由琐屑细事组成;从取材性质和来源而言,既有对事理的推断,又有事实的例证,既有采自“老人”于嵩、张籍等的传说,又有作者的亲身见闻。尽管纷繁琐细,但没有使文章散漫无绪,反而发挥了作者驾驭自如、随笔挥洒的才能。

四、本文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主要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南霁的断指拒食、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超群和临刑不乱,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记,许远之宽厚谦和、为国让贤,南霁云之忠贞刚烈、嫉恶如仇,一经映衬,愈显光彩。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

五、韩愈主张以“气”主“文”,认为气盛则言宜。本文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主张,文章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均极为浓厚,饱含其对英雄的信任与景仰。尤其是“守一城……其谁之功也”一段文字,议论风发,义正词严,如金石落地,铿锵有声,震撼人心。

【注释】

[1]张中丞:即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末进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县令,又调真源县令。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叛变,张巡在雍丘一带起兵抗击,后应睢阳太守许远之请同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孤城,被围十个月终因兵尽粮绝,援兵不至,于肃宗至德二载(757)城破被俘,与部将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张巡守睢阳时朝廷诏拜御史中丞,故称“张中丞"。《张中丞传》即《张巡传》,唐李翰撰,今佚。本文是对《张巡传》的补充,故名“后叙"。

[2]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3]吴郡张籍:张籍,字文昌,和州乌江人,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学生。

[4]李翰,字子羽,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官至翰林学士。与张巡友善,曾客居睢阳,亲见张巡战守事迹。张巡殉难后,有人诬蔑张巡降贼,也有人攻击张巡守睢阳时的一些作为,于是李翰上肃宗《进张中丞传表》,撰写《张巡传》为之辩诬。

[5]自名:自许,自负。

[6]阙:缺陷,不足。

[7]许远:字令威,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人。安史乱时,任睢阳太守。睢阳被围时他与张巡共守孤城。城陷被掳往洛阳,至偃师被害。

[8]雷万春:张巡部下勇将之一,与南霁云齐名,睢阳城破,与张巡同时被杀。首尾:始末。

[9]远虽句:意为许远的才能虽然似乎比不上张巡。据《新唐书·张巡传》:“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

[10]开门纳巡: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叛军安庆绪部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围睢阳,时许远为睢阳太守,向张巡告急,张巡自宁陵率军入睢阳城。纳:接纳。

[11]授之句:把兵权交给张巡,自己甘居下位。据《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载:许远对张巡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此后,许远负责粮草后勤,张巡负责筹划战斗。柄:权柄,此指军事指挥权。处:居于。

[12]竟:终于,最终。

[13]城陷而虏:至德二载(767)十月,睢阳城陷落后,张巡、许远被俘。

[14]与巡句:意为许远和张巡只是被害时间有先后不同罢了。城破之后,张巡与部将三十六人被杀,许远因是睢阳太守,作为主将因而被叛将送往洛阳以邀首功,后被害于偃师。

[15]两家句:安史乱平定后,大历年间,张巡之子张去疾曾上书代宗,说睢阳城破时,张巡及将校三十余人被害,而许远一人活着,张巡临死时恨许远心不可测,误了国家大事,请追夺许远的官职,以洗刷冤耻。诏下尚书省,使去疾与许远子许岘及百官共议。其实张巡遇害时,去疾尚属幼年,以上所说情况,皆为传闻之辞,张去疾是听信了谣传(见《新唐书·许远传》)。两家子弟:指张去疾、许岘。材智下:才智低下是非不分。

[16]通知:通晓,透彻了解。

[17]就虏:被俘虏。

[18]辞服:请降。

[19]诚:假如。

[20]尺寸之地:指睢阳孤城。

[21]食其句:据《资治通鉴》卷二二 O 载:“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

[221 外无句:意为外面没有任何援助。蚍(pí)蜉(fú):黑色大蚁。蚁子:幼蚁。

[23]国与主:国家与皇上。

[24]而贼句:国亡,是指安史之乱后,潼关失守,长安陷落;主灭,是指玄宗逃往西蜀,国势确实极为危殆。叛军就可能以“国亡主灭”为理由来招降张巡、许远。

[25]外无待:外面没有援兵可以依靠。

[26]且:将。

[27]数:计算。

[28]乌有:哪有。

[29]不忍为:不愿这样做。

[30]说者:发议论的人,指张去疾等。

[31]诟(gòu):诽谤。

[32]藏腑:同“脏腑”。病:害。

[33]引:拉。

[34]尤:埋怨,责怪。

[35]不乐句:意为不愿成全别人的好事。成人之美: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6]卓卓:特异。

[37]逆遁:事先转移。据《新唐书·张巡传》记载,当时曾经有弃睢阳城往东转移的建议,遭到张巡和许远的否定。

[38]将:率领。创残饿羸(léi)之余:因战斗受伤而残废、因饥饿而瘦弱的士兵。

[39]讲之精:谋划得很精密透彻。

[40]就尽:濒临灭亡。

[41]日滋:一天天增多。

[42]沮(jǔ)遏:阻止。

[43]天下句:意为守住了睢阳一城,捍卫了整个国家。李翰在《进张中丞传表》中说:“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凡九十余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44]弃城句:当时弃城而逃的有山南东道节度使鲁炅(从南阳逃往襄阳)、灵昌太守许叔冀(逃往彭城)等。

[45]擅强两句:睢阳被围时,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贺三进明驻兵临淮,闾丘晓驻军谯郡、尚衡驻军彭城,他们虽离睢阳不远,但都拥兵观望,不来相救。相环:一个连着一个即众多的意思。

[46]追议:追究,评论。

[47]刀自比于逆乱:自列于逆乱者之中。比:比并,依附。逆乱:指安史叛军。

[48]淫辞:荒谬淫滥的言辞。

[49]愈尝句:韩愈曾先后在汴州、徐州任推官之职。从事:任职。唐时称幕僚为从事。

[50]屡道:几次经过。

[51]双庙:张巡、许远死后,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在睢阳建立庙宇,岁时祭祀,称为双庙。

[52]其老人:指睢阳一带的老人。

[53]南霁云: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出身贫贱,安禄山反时,参加平叛,被遣至睢阳与张巡议事,为其所感,遂留为部将。贺兰:复姓,指贺兰进明,时为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驻节于临淮一带。

[54]嫉:妒忌。

[55]具食与乐:准备了酒食与音乐。

[56]延:请。

[57]不食句:没有东西吃已经一个多月了。

[58]义:道义。

[59]感激:感动.

[60]浮图:佛塔。

[61]着:射入,附着。

[62]此矢句:这枝箭就用来作为标记。志:标记。

[63]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785-805)。泗州:唐属河南道,州治在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当时贺兰进明屯兵于此。

[64]胁降巡:逼迫张巡投降。胁:逼迫,挟持。

[65]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故称。

[66]有为:有所作为,指暂时隐忍以图报仇。

[67]敢:岂敢。

[68]起事:指起兵讨伐叛军。

[69]常在围中:曾在围城(睢阳)之中。常:通“尝”,曾经。

[70]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和州乌江县:在今安徽和县东北。

[71]以巡句:因为张巡的关系,起先曾受临涣县尉之职。张巡死后,朝廷封赏他的亲戚、部下,于嵩因此得官。以:因。临涣县:故城在今安徽宿州西南的临涣集。

[72]尽卷:读完一卷。[73]帙(zhì):书套,这里借指书籍。

[74]尽然:都这样。

[75]立书:马上书写。意指一挥而就。

[76]仅:将近,几乎。

[77]起旋:起来小便。

[78]颜色不乱:指脸色不变。

[79]阳阳:安详的样子。

[80]貌如其心:相貌和他的性格一样宽厚老实。

[81]亳(bó):亳州,今属安徽省。宋:宋州,治所在睢阳。

[82]有:占有。

[83]诣(yì):往,到。讼(sòng)理:诉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游动物园作文500字 国庆节作文150字 我的愿望作文画家 开学典礼作文350字 勤俭节约作文600字 劳动作文600字 猪作文400字 陪伴作文结尾 大学生作文大赛 清明节扫墓作文二年级 天鹅的作文 初二感悟作文 今年中考英语作文题目 观察绿萝作文 运动会作文英语 心愿作文400字左右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作文 我喜欢春天的作文 描写水池的作文 秋天树叶作文 作文给同学的一封信 作文我发现了什么300字 作文600字优秀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严厉的老师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600字 初中优秀英语作文 春雨作文400 我的学校作文结尾 翅膀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