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萨冈传奇 轻浮有时只是一个骗局

2020-11-24 05:55:01
相关推荐

《租来的房子》作者:(法)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段慧敏 版本:上河卓远|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你好,忧愁》作者:(法)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余中先 版本:99读书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年9月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敲醒

时光流逝了,我依然在

——【法】阿波利奈尔《米拉波桥》

18岁的弗朗索瓦兹·萨冈深谙时间的秘密,她喜欢速度,也渴望宁静,她喜欢挥霍大把的时间,也喜欢远远地看着挥霍时间的人群。这个法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小姐,一生都在躲避灵魂的沉重。她用一种“轻巧的旋律”投入写作,形成一种从容洒脱的文风。

她写蹩脚的诗歌,在诗行间流淌青春的感伤,她满足于成为这样一个公共形象,躲在“萨冈传奇”背后,扮演一个着迷于速度、酒精、男人、大海和夜巴黎的天真而邪恶的少女,对传统的道德观毫不在乎,在彻夜跳舞和饮酒作乐中忘记思考。

萨冈之名

欧洲自由一代的灵魂渴望

在成名作《你好,忧愁》之后,弗朗索瓦兹·萨冈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二战后的欧洲自由一代的灵魂渴望——他们渴望获得新的道德启示,摆脱灵魂的重量,痛苦,放纵,肤浅,生之癫狂。

萨冈愿意扮演这个堕落的角色,虽然她觉得自己并不能代表一代人的青春,她不能做一代人的旗帜,因为她对法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关心什么几乎一无所知。但是过早的成名让她支离破碎,也让她的一部分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不见公众的天日——那是她无比珍视的童年记忆。生命的源头饱满天真,不容别人亵渎。

萨冈身上互相矛盾的两面,在《租来的房子》里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这本薄薄的随笔集,收录了萨冈的三部分作品,分别是《租来的房子》《你好,纽约》和《瑞士来信》。并不知道为何这看似不相关的三个部分放在一起,但在我看来,这恰好在无意间泄露了“萨冈传奇”背后那个年少成名的女作家的真实心绪,她因为暂时回归了童年而在刹那间卸下了轻浮的面纱,又在外界的期待和压力下勉强戴上了面纱,抒情过度或者深沉过度地写起了游记和影评。在漫不经心的笔触之间,萨冈狡黠地放入了自己的牢骚——那种对盛名不堪重负的无能为力,以及自我空虚。

《租来的房子》是一首小诗和以此结集的一系列随笔,也是这本小书最好的部分。这些关于故乡与他乡、器物与动物、自然与想象的随笔,就像扫除萨冈身上轻佻迷尘的小刷子。这部分以一首青涩的同名诗歌起头,诗里循环描述着租来的房子里永远整理不完的行李箱,窗户,墙壁,台阶,“那个女人”不断地搬家,在每一处租来的房子里短暂安放孤独的灵魂,总是无法停留。萨冈在这首青春小诗中,已经预知了自己的命运。

不过她一直明了自己生命的根基何在,她一直什么都看得很透,她明白那个真正的“她”就是故乡,

“她无处不在,在你租来的房子里,

她坐在楼梯的平台上,独自等待着你。”

双子星座

巴黎浮华与故乡忧愁

1935年6月21日出生的萨冈,介于双子座和巨蟹座之间,双子式分裂特征的脸上,有一双始终朝向故乡的巨蟹式的眼睛。她后来说自己的挚爱惟有巴黎,那是她在撒谎,她把自己的外省故乡始终放在心底。

在《悠缓的卡加克》中,萨冈变回十岁的小女孩,退到那个“没有被毁掉的童年”里,记起卡加克“那里有非常绿的山谷……柏树围绕着废墟……那里整个地区都令人惊异地回避着旅游业、电视、高速公路和一切雄心壮志。”萨冈写故乡,和她写小说的笔法并无明显不同,她并不擅长对风景做细致描绘,也会用一些接近陈词滥调的形容词,她更像是写作上的印象派,所有规矩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风格突出的画面。无论画的是什么,舞会或者派对,飙车或者狂饮,画面上总悬浮着一层忧伤的面纱。

这种忧伤的情感浓度很淡,但绝非仅是表面所见的无病呻吟。面对生活的催促,她置之不理,翩翩起舞,仿佛可以摆脱掉时间。这种悠缓的生命态度,来自萨冈自述的童年,卡加克代表一段“没有裂痕的、悄无声息的时光”,梦里的幸福永远停留在仿佛与世隔绝的洛特河边。卡加克让萨冈了解了如何超越时间,童年远去后,她在飙车和酒精中也曾寻求过摆脱时间重力的方法,这种看似轻浮的活法被公众诟病,但她知道这不过是消遣,自然的召唤才是最深的渴望。

对故乡的感知,很自然过渡到对万物的感觉中,在《自然》《外省生活》《马》等篇章里,萨冈谈起她对赛马的狂热,对“外省生活”的渴慕,以及对大自然的亲近。其中,《马》的篇幅厚得如此不协调,萨冈用饱含激情的笔墨讲述这种倔强俊美的生灵如何俘获她的芳心。“那是生之幸福的最高点与对死亡的接受相结合的瞬间”,每一个障碍和对障碍的跨越,激起萨冈内心的喜悦与恐惧。从更深层次上说,那是对死亡的恐惧和隐隐的向往,正如后来她迷恋的午夜飙车,萨冈只想用加速度摆脱时间。速度的临界点是她凝视的深渊。

“最终,我们对这个地球一无所知,除了知道我们会埋葬在其中,知道我们不过是过客,知道我们曾是地球上的尘埃……”

做生活的过客,即使这生活被人诟病。在旁人眼里这个叛逆的“小魔鬼”,细究起来其实对命运是惊人的柔顺,和同时代的杜拉斯或者波伏娃完全不同。

专栏作者

不可胜任的“业余”工作

上世纪50年代的萨冈,因为《你好,忧愁》《某种微笑》等小说的疯狂畅销而成了欧洲文化圈的小红人,收到了诸多媒体开专栏的邀请。对一切都当成体验生活的萨冈不假思索地接下了这样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也到了为各种小报写写“豆腐干”随笔的时候了,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能否胜任。1954年,Elle杂志邀请萨冈作为特派记者进行一次旅行,并在行程结束后写几篇印象记,这便是“你好”系列游记,也是本书的第二部分《你好,纽约》的主体部分,此外《瑞士来信》则是她为报刊杂志写的一系列影评为主的小文章。与萨冈叙述故乡与自然那些文字不同,这些小文章随性得甚至漫不经心,虽然依然是萨冈式的风格。

那不勒斯、卡布里和威尼斯,或者耶路撒冷、贝鲁达和巴格达,甚至是纽约,萨冈自顾自地旅行,完成任务似的写下笨拙感想,几篇“你好”系列看上去就像是介绍明信片风光的作文。她的行文中充满微不足道的事物,比如她写卡布里,“只有在极小的街上才会有汽车”,写纽约,“出租汽车的车轮在碎石路上碾过,眼睑上承载着失眠”,写威尼斯,“运河是黑色的,宫殿笼罩在青色的水雾中”……如果你想从这些文章里搜寻城市变化背后的社会变迁情况,你将一无所得,萨冈本来也没想写这些。

至于影评,萨冈完全把它们当做“不可推卸的职业任务”,为了完成“工作”她必须去看某些“愚蠢的电影”,并且写完命题作文。当然,这些“业余创作”也使得萨冈更像是一个观众,而非影评人,所以她可以坦率地说出某部影片是“美国电影中绝顶愚蠢的代表”,也可以真性情地爱上奥森·威尔逊电影里透露的悲剧性。我们本不该苛求萨冈。她的一生都在写同一本书:无所事事的自由,随性而放荡的生活,渴望穿越时间的幕帘,重返本真。她用那些难以被模仿的方式,将声色细节捕捉并编织成雷同的故事,她也知道自己将永远停留在深渊的表层,但她宁愿挥霍,也不想用尽生命去感受苦难。

萨冈很小的时候,就在乡下外婆家阁楼里开始阅读兰波、普鲁斯特、尼采和卢梭,过早阅读经典让她提前放弃了某部分的自己——一切都已经被彻底地表述过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再那样细致微妙地探究人类的灵魂”,那么,萨冈终身不再触及神圣和悲剧,她用不进入的方式守护文学圣殿。

人们说她轻浮,“萨冈传奇”的所指是其人,而非其书,她配合演出,只有这样才能过平静的生活。也因为这个早慧少女,早已在前辈诗人阿波利奈尔身上得到启示——时间是流逝的,我们只需要去欣赏它的脚步。弗朗索瓦兹·萨冈,只愿漂在时间的河流里。

□柏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