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宁夏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11-24 07:10:01
相关推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有人类以来,疫病就如影相随。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看,疫灾流行对我国的人口、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者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影响最为巨大的,莫过于疫灾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老子》曰:“大兵之后,必有凶年。”周武王克商后的“遘厉虐疾”,三国初曹操兵败赤壁的大疫,从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遭遇的大疫,清代洪秀全太平军在南京遭遇的大疫,都印证着“大兵之后,必有大疫”的事实。毋庸讳言,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加速了西周王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根据我们的研究,我国在先秦至清代(公元前770年至公元1911年)的2682年中,至少有224个兵疫交加之年,近三千年来,在北部农牧交错带、中部南北分界线、南部海陆交汇带形成了三个兵疫灾害密集带。

疫灾激发了中国预防医学和疫病防控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就了吴宣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球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务。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对于当今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但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引入以前,不能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古人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疫灾防范意识,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所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疫灾能够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既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

B.疫灾常与其他灾害结伴而行,而与战争叠加形成的兵疫灾害影响最为巨大。

C.旧的传染病还可能死灰复燃,因此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

D.古代的大疫会影响社会穏定,与当时对于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不无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着眼于我国古代疫灾,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和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B.文章对疫灾防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得出开展历史疫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C.文章在论述疫灾的影响时,举出较多的历史事实作为论据,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多处直接引用古籍中的句子,既使文章论述有理有据,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幽王时期关中的大旱疫和明朝末年的旱蝗饥疫.导致两个王朝最终走向覆灭。

B.清末正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才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C.新的疫病不断出现,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进行深入干扰.导致全球环境发生变化。

D.虽然疫灾激发了古代预防医学的进步,但古人对疫灾流行原因的认识依然有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固,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材料二:

表1、黄河流域各省区2018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近年来GDP总量全国占比

(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材料三:

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

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中条山一带的破洞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1999年8月12日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上游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明显。

B.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

C.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游、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的阶梯型分布。

D.黄河上游地区GDP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

B.土壤强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

C.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提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拦截泥沙。

D.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20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前人黄河精神的传承。

6.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黄河精神的内涵。(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遥

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绞水的老头,便试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打量了他一眼,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掌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威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和扁担往门外走。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小,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

“……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怎么说?”“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

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不要紧!”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的轻松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概窗里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手里拎着时髦的小皮革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哪噜一哪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交待给工头。这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 少平只好把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中——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随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蒙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测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细致的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等,刻画出马顺夫妇的世俗嘴脸。

B.小说围绕孙少平找工作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既凸显了人物形象,又反映了世态人情。

C.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大量语言描写符合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8.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 中秋寄远

辛弃疾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秦蜀之间人迹罕至,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便捷挂号、快捷支付、远程诊疗、在线家庭医生签约、线上健康管理……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各类线上医疗项目如_________般出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促进了医院线上咨询服务的普及,互联网医疗产生了需求风暴,整体上呈现出________之势。

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17倍以上。患者不用到医院挂号排队,只要一根数据线链接,就能隔着屏幕寻医问诊,不少医生在脱下白大褂后变身阿里健康的“淘宝主播”,为广大患者在线问诊。庐山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张沛,首次直播就吸引近10万人次观看,短短一小时,他回答了100多个问题。这种隔空问诊,省去了患者线下排队的时间和精力,不但缓解线下问诊压力,还能在疫情期间避免交叉感染,“云模式”的互联网医疗效率更高。

专家表示,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完善有助于打破时域限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抗疫中,“云诊疗”发挥了_____的作用,全区22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展在线问诊3万余例,约40万人受益。这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的一个缩影,互联网医疗正在凝聚起更大的隔空问诊力量,让偏远地区的百姓同样能享受到大城市的“___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过江之鲫 厚积薄发 登峰造极 杏坛之光

B.雨后春笋 蓄势待发 无与伦比 杏林春暖

C.雨后春笋 蓄势待发 登峰造极 杏坛之光

D.过江之卿 厚积薄发 无与伦比 杏林春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17倍。

B.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17倍以上。

C.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以上。

D.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显示,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至少增加了17倍。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宁夏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B.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宁夏,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

C.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宁夏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D.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宁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分)

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其中红光波长更长,携帶能量更少;蓝光波长更短,携带能量更多。因此,① ,将会接受到更多能量,更容易产生视疲劳。蓝光除了让眼睛不舒服外, ② 。2014年,一项研究指出,过去几十年间,人均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都在不断下降,造成了许多公共健康问题。但蓝光并非有害无益,因为在没有电力的时代,人类在一天当中就是依靠光线来调节身体节律和生物钟的。 ③ ,而夜晚的光线让人感到睡意十足,这其中蓝光起着很大的作用。

21.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50个字。(5分)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疫情海南00后女护士陈玉婷主动请战,奔赴湖北荆州抗疫一线;00后新冠肺炎康复者詹同学,主动捐献自己的血浆,用“热血”抗疫;00后双胞胎姐弟主动担任志愿者,在严寒中坚守道口;18岁的小伙子余森乐成了临时质检装箱工,一晩上检查了5000只口罩……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新新一代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也向世界宣告: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孩子”,而是这个社会的“脊梁”,有些直率,有些稚嫩,但他们走过了一次深刻的人。

作为新新人类的一员,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全校高三同学十八岁成人礼上,以“疫情是场成人礼”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 C.原文第四段是“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还有死灰复燃之势”,可见,“疫灾流行的威胁在今天并没有彻底消除”的原因并非仅是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 . A.“主要论述了疫灾产生的复杂原因”说法错误,主要论述的是“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和破坏;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3 . D A.“导致”错误,原文第二段是“加速”;B.原文第三段是“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没有提及广东地区的鼠疫与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的关系;C.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原文没有提及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4.B 材料二表1第一行数据“黄河流域总计”条目中“GDP总量全国占比”下对应的部分,其中1999~2013年间(1999、2003、2008、2013)的四个数据分别是20.82、21.15、23.85、23.36,显示黄河流域总体上的GDP总量全国占比情况大体上先上升,后有下降的趋势,选项“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有两个错误,一则“GDP总量全国占比数字变化”并不等于“发展速度”,一则先上升后下降不等于“发展很快”。

5.B 选项前半部分所说的“土壤强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涉及原文“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由材料一原文可知“大量泥沙入黄”是“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选项遗漏了“水土严重流失”;选项后半部分“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涉及原文“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显然“自然修复手段为主”是“不少学者”的看法,文中的“但”“必须”“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模式”等表述说明作者立场并非如此。黄河难治的原因在于沙多、水少,要解决这两大难题,自然修复、工程措施、从外流域引水入黄都十分重要,并非“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

6.①牺牲自我,一心为公。②心系家国,勇于担当。③关注民生,爱民安民。④求真务实,崇尚科学。⑤善于改革,不断创新。⑥善于总结,勇于实践(知行合一)。

7.C。没有运用拟人的手法。

16.(1)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17.B。过江之鲫,意思是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且纷乱。贬义,词意色彩不当。

雨后春笋,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蓄势待发,蓄,积聚,储存。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

厚积薄发,意思是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不合语境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登峰造极,意思是登上顶峰,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艺等已达到最高的境界。对象错误。

杏林春暖,意思指杏林春意盎然,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杏坛之光,杏,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或用来比喻教育界。

18.D。句中第一个错误是“据…显示”的句式杂糅,“据”和“显示”二者只留其一。第二个错误是“至少以上”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去掉“至少”或“以上”

19.C。根据前后语境,“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与后文“云诊疗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全区22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展在线问诊3万余例,约40万人受益”联系更紧密,A、B 选项的最后都是强调“示范区”,D 选项的最后强调的是“宁夏”, 衔接均不紧密。

20. ①眼睛长时间接触蓝光;②还可能影响睡眠健康;③白天的光线让人保持清醒。

【解答】语段介绍了自然光组成方面的知识。第一处根据“蓝光波长更短,携带能量更多”、“将会接受到更多能量”推断,应该是“眼睛长时间接触蓝光”;第二处根据“蓝光除了让眼睛不舒服外”、“过去几十年间,人均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都在不断下降”推断,应该是“还可能影响睡眠健康”;第三处根据“人类在一天当中就是依靠光线来调节身体节律和生物钟的”、“而夜晚的光线让人感到睡意十足”推断,应该是“白天的光线让人保持清醒”。

21. 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侧重于基础学科招生;多项成绩折算,从高到低录取;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本一硕一博’培养模式。

22.【分析】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价值观。本题由材料、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应重点看前两部分。材料设定了大的背景--新冠疫情,主要讲述了年轻的一代--00后在疫情中的表现。提示语中的成人礼活动设置了写作情境,“以‘疫情是场成人礼’为主题”意味着写作的核心内容应为“成长”,而谈“成长”不可脱离疫情灾难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参考立意:

1.疫情成人礼,做时代脊梁;

2.成人礼不仅是年龄上的成人;

3.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

4.灾难乃至善教材,社会为最好课堂。

5.莫负重望,砥砺成长。

6..抗新冠明责任,成人亦成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3-06 07:12闭,空,独[青海省网友]IP:1731587462
    这是一篇有趣的新闻,希望这些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模拟考试,取得好成绩。
    顶9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年风俗作文600字 游南湾湖作文 描写冬天的作文400字 报得三春晖作文 关于鲁迅的作文600字 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 我当值日生作文 关于开学季的作文 描写乡村风景的作文 我的舅舅作文300字 乡村景色作文300字 三年级作文菊花300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文 一篇写人的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集模板 高考作文高分技巧 从幼稚到成熟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400字 以消防为主题的作文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作文 关于买年货的作文 帮助自己作文600字 温暖时刻作文600字 如何保持健康的英语作文 看烟花作文300字 泡温泉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节小学生作文 考研英语一大作文模板 温暖的瞬间作文800字 朋友的重要性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