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首日 语文数学均出现了“答案不惟一”试题

2020-11-24 07:45:01
相关推荐

胡铁湘摄

2019年高考开考,这是最后一次文理分科高考。语文试卷字数减少,设问也更加开放。“文明的韧性”和“2019的色彩”两道作文题让考生下笔有言,无论是论韧性,感悟中华文明,还是话色彩,回望2019,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梦想未来……在考生的笔下,徐徐道来。

不仅如此,语文和数学科目还均出现了“答案不惟一”试题。

大作文

作文言志,担起家国责任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这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在端午节走进高考考场的考生们,也用笔描写着“心之所向”,诉说着“九死未悔志”,感悟着属于自己的家国担当。

今年高考大作文题议论文和记叙文二选一,议论文“文明的韧性”重理性思考,记叙文“2019的色彩”则更重形象表达。

考试后,记者在不同考点随机采访了30余位考生,超8成考生选择了“论韧性”,书写着中华文明感动自己的片段。

65中考生小志说:“高中,议论文练得更多,所以选择写‘文明的韧性’。”一位人大附中考生说:“两个题都可以表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我更擅长议论文,我还引用了黄大年的事例来论证‘韧性’。”

“论韧性”不仅仅是回望过去,八一中学一位考生就诉说当下,憧憬未来,他说:“工信部已发放了5G牌照。我假设自己是一名5G工程师,用科技延续中华文明的‘韧性’,这也是一次‘长征’,需要我们年轻人勇于担当。”

“红色”“绿色”……2019年在考生们的心中丰富多彩。工美附中考生小张用“绿色”定义2019,她说,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所以我用绿色来描述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

教师点评

管然荣(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韧”的精神;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新时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

“2019的色彩”则是让考生形象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今年大事很多,这道题可以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微写作

没真读,很难答

微写作,是北京高考语文近6年来的保留项目,今年依然“三选一”,《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边城》等名篇均入考题,熟读名篇,题目不难,但如果没深入阅读过,则很难作答。

比如《边城》《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谁又是“内心强大”的人?

“好在是‘三选一’,总有一款适合我。”一位考生考后说。

多数考生表示,今年题目所涉的名篇老师都要求反复阅读过,题型也比较常见,难度不大。

一位八一中学考生说:“我选择了描写一位‘内心强大’的人。《老人与海》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我理解的强大。”

(教师点评)

管然荣(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特级教师)

微写作兼具开放性和限制性。三道试题巧妙设置了真实的阅读与言说的情境,能够检测出考生是否“真读”。

微写作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才情。比如用一首诗或抒情文字赞美“心清如水”。

多文本阅读

部分试题不设惟一答案

据介绍,今年语文卷长度缩短,字数比去年略有减少,题目数量也减少1道。

大部分考生表示,今年语文试卷难度不大,阅读量也比较适中。不过,文言文阅读和多文本阅读,有部分考生表示需要反复斟酌后才落笔。

今年语文试卷的阅读材料更加多样,比如《北京的“大”与“深”》,比如《论语》,甚至还出现了题画诗。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南海涛表示,今年文言文阅读确有创新。比如将实词与虚词考查融合在一起,且涉及8个词语的理解,并在选项中给出了4个组合。这样的测试形式不但提高了区分度,而且对一线文言文教学不作过于琐碎的语法知识教学同样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今年语文试题开放性更强,鼓励考生创造性阅读与表达。比如第21题要求考生谈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第16题中第④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回答问题等。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这些试题都不设惟一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对问题、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作答。”

数学

地理物理融入数学题

今年高考是最后一次文理分科高考,数学科目也是最后一次分文理。

无论是文科数学,还是理科数学,今年都更“综合”。比如一道试题以天文学中如何刻画天体的明暗程度为背景,融合了数学知识、地理知识和物理知识。还有一道题以笛卡尔首次绘制出的心形线为来源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欣赏生活之美。

开网店、电子支付等也进入了数学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升数学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价值

文科数学、理科数学中均出现开放性问题,答案不惟一,考生需要打破常规,进行发散性思考。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康杰表示,今年数学卷把创新意识有机融合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考查中,引导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关注思维品质,强化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冕、任敏

监制:王军华、刘昊

流程编辑:洪园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 夸夸爸爸作文 成考作文范文600字 马尔代夫之旅作文 医者仁心作文 一个小伙伴作文 我最想说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提纲 一次活动作文600字 以守候为话题的作文 猪八戒吃西瓜作文 作文金色的秋天 大树的变化作文 我的小烦恼作文 诗与远方作文 五年级写事作文500字 用第一次写作文 可爱的鹦鹉作文 景物描写的作文300字 二十年后回母校的作文 秋为话题的作文 端午作文300字 游港珠澳大桥作文 自信的我作文400字 游什么公园作文 学自行车作文 啄木鸟的作文 写包粽子的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老师5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