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救星 or 公敌?一篇文章详解人工智能的今天和明天

2020-11-24 07:55:01
相关推荐

本文4750字,阅读预计花您10分钟。

从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的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到会打乒乓球的库卡(KUKA)机器人,到能够远程控制做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再加上越来越智能的语音助手,让人感觉人工智能已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了。而霍金、比尔盖茨和美国现实世界里的“钢铁侠”Elon Musk则一直在提醒人们“警惕人工智能”,这不禁让大家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担忧:人工智能到底会如何发展?会发展达到人类智能级别的“强人工智能”甚至达到远超人类智能水平的“超人工智能”么,甚至机器人会发展成为像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那样奴役、驱使人类的新“上帝”吗?

做手术的KUKA机器人

先卖个关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看下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进展。

语音助手——人工智障 or 人工智能?

语音技术是人工智能取得快速的突破的领域之一,语音识别的错误率已经从2012年的近三分之一下降到如今的约3%左右了,这项技术的突破让机器终于能够“听懂”并能够在某种意义上“理解”人的想法和意图。

大多数人对于语音技术的印象是,语音识别输入法或者微信中的语音转文字等,但其实这只是语音识别技术(ASR)。

语音技术还包括很多方向,比如声纹识别、语音合成、音色转换、语音增强等等。

而未来应用前景最广阔的,无疑是语音助手了。

语音助手就是通过人机对话,来实现用户的命令。

具体实现是:先通过语音识别将语音转化成文字,再通过自然语言识别(NLP)来处理、理解文字内容,通过后台来响应处理该请求,并通过语音合成来完成反馈,这就完成了人机对话的全过程。

语音助手的终极目标是能够成为你真正的个人助手,完成一定复杂程度的操作和帮你获取一定的资讯等。但是,现实很骨感,当前大多数语音助手都是“人工智障”。用户经过简单几轮对话后,语音助手就开始听不懂,开始说“伦家听不懂啦,能不能换一句”,说一次可以说当你是卖萌,用户还会觉得有趣,说十次就当是傻了,最终只能沦为被调戏的对象。

不过,就在最近,事情发生了转机,就在前几天的2018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Assistant 的更新备受关注。这一次的 GoogleAssistant 助手不仅增加了更真实的人声配音,变得更自然,而且一些新功能甚至有些“成精”了。

Google Assitant

发布会上,用户对Google Assistant说:我想剪头发。Google Assistant接受指令后直接电话预约。

当理发店告知需要查查档期,请稍等时,Google Assistant的一句嗯哼(Mm-hmm)让台下的观众惊艳,其真实自然和随机应变的反应,让不少人感叹“真的是成精了”。

从PC互联网到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后,下一时代的爆点是什么?

很多人说是智能硬件,受制于屏幕的限制,语音助手就很关键了。在看到了语音助手广阔的应用前景后,各家公司纷纷推出各种语音助手,比如微软的Cortana,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Google的Google Now等,虽然未必都尽如人意,但是也都在快速发展,未来可期。

语音助手最容易落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可穿戴设备和可移动设备上(比如AppleWatch和智能音箱),还有一种是作为通用的应用程序入口(比如Google Assistant)。

假以时日,未来语音技术能做什么?想象一下,当你回到家说一句“芝麻开门,我是王俊凯”,门就打开了;当你在家中说“好热啊”,空调就打开了,你说好闷啊,窗户就打开了。你说“有点无聊,想看会电视”,电视就打开了,调到你最喜欢的频道播放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助手还可以按照设定好的作息时间来提醒你该准备睡觉了并调暗灯光,当你出门时,会提醒你今天天气预报有雨,记得带伞,天气降温多穿点衣服等,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不过这也不是太遥远的事情,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豪宅就拥有了一个智能管家Jarvis,名字来源于漫威超级英雄钢铁侠的智能管家Jarvis。 Jarvis会对来客进行识别,为其开门并提醒主人访客已到达。Jarvis可以控制家中的电灯开关、烤吐司片、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播放音乐、提醒女儿 Max 不要忘了上汉语课。

钢铁侠和扎克伯格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些明星豪宅的智能家居也能很快惠及每个人,让大家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计算机视觉——让机器看懂这个世界

除了语音技术外,另一个受惠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获得重大突破的领域就是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了。

计算机视觉,其目的就是用机器的眼(摄像头)来代替人眼,去适应、理解外界环境。

提起计算机视觉,大多数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人脸识别了,的确随着人脸识别在支付领域(比如支付宝的人脸识别支付和iPhone的Face ID)有不少应用,其在金融、安防领域(如身份鉴定、工作考勤、访客管理和公共场所安检等)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简单概括说来,计算机视觉主要解决的是物体识别、方位确认和运动判断等。

比如物体识别,典型的代表就是在淘宝上可以通过图片搜索同款商品,非常简单便捷。

此外,在医疗领域,计算机视觉也有很多应用,目前最成熟的莫过于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了,简单而言,就是分析医疗影像,帮助医生定位病症分析病情,辅助做出诊断。目前医疗数据中有超过90%来自医疗影像,这些数据大多要进行人工分析,如果能够运用算法自动分析影像,再将影像与其它病例记录进行对比,就能极大降低医学误诊,帮助做出诊断。

此外,计算机视觉还可以对视频识别、行为识别等视频对象提取与分析,可用于视频监控、疑犯追踪、人流分析、防暴预警等场景,未来在监控摄像头下,让犯罪无处可匿。

VR(虚拟现实)也用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人的形象的扫描,把玩家的头像加到游戏人物的头像上,让玩家作为主角,体会游戏或者动漫中的情节,完全具有代入感。

除此之外,AR(增强现实)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与VR不同,AR不需要购买专用设备(如VR眼睛),依靠智能手机自带的摄像头,只要安装AR软件,即可以在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基础上,结合虚拟画面进行展示和互动。

该项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和营销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另外,Google I/O 2018上也展示了AR的新用途——定位导航,通过视觉进行定位,相信不少人有在高楼林立的CBD迷失的经历,打开手机摄像头即可成功定位,除了显示你关心的商铺信息外,还可以导航到你要去的地方,非常方便。

AR的用处

除了生活上的应用外,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应用。比如很多城市都在打造智慧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集中监控空中摄影测量和交通信号来进行智慧决策,优化城市的通行效率。

无人驾驶——彻底颠覆人类的出行方式

关于人工智能在具体行业里的应用,讨论的最多的应该是无人驾驶了。

所谓无人驾驶,其实就是利用车载的各类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陀螺仪等,来实时感知周围的环境(道路、行人、车辆等),并通过实时预测、路径规划、决策,来完全控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以代替人类驾驶员的作用。

虽然无人驾驶听起来很复杂,但是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2018年,全球无人驾驶的领头羊Waymo(原Google X实验室)已经在美国凤凰城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用户通过Waymo的App,就能叫到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

虽然距离全面商用还有点距离,不过我相信那一天将在几年内来临。

Google 无人车

关于未来无人驾驶的场景,可以想象一下,你下楼了,提前通过APP预约的车已经在楼下等你了,车上没有驾驶员,你上车后,车辆已经规划好的路线了,并且为你避开了因交通事故发生拥堵的路段以及因修路而封闭的路段。车中有舒服的沙发,你可以休息或者通过车载大屏娱乐或者购物,目的地到达后,你直接下车,车辆自己驶走。

等到那一天,很多事情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其除了能够改变人类的驾驶模式外,还能够彻底颠覆整个人类的交通出行模式甚至城市规划和房价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不信?

没关系,我来分析给你听。

首先,等到实现无人驾驶那一天,交通事故数量大大减少,甚至能够实现“零伤亡”,除此外,也将不再需要专职司机(出租车、卡车等),这些人如何安置,是个不小的问题。

其次,等到无人驾驶时候,将会不需要红绿灯,因为届时已经可以车与车,车与通讯台之间可以实现无线通讯,不再需要借助于交通信号灯来判断路口是否需要通行,直接车与车将直接通讯,来判断谁将在优先通行。

再次,因为无人驾驶取代了司机,所以共享出行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城市居住人口将倾向于不再购买私人汽车,而是选择共享出行。因为用户除了不需要开车外,还不需要缴纳停车费和保险等费用,只需要按需付费即可,届时,停车场也将不复存在,占用大量土地的停车场将修建成中央公园,城市环境将变得更加宜人。

最后,因为点到点的交通变得更简单了,而且通行途中也更加舒适了,届时人们可以选择住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原本处于市区中心地带的房价也将不再高企。

你看,一项无人驾驶的技术,竟然对人和城市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真是不可思议。

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下面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到的人工智能威胁论,其实霍金等名人们担心的是“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媒体在宣传时断章取义的曲解、歪曲了其原意。

而看究竟会不会出现强人工智能,去咨询行业内的专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的理论条件下,即使有足够的数据和算力下,人工智能可能在某个狭义领域内或者某项技能上超过人类,但是其不可能具备接近人类的思考、推理能力以及跨领域想象力。换句话说,除非人工智能的理论体系发生巨大突破,否则不肯能出现“通用人工智能”,更不可能出现“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引用曾任职Google、腾讯的人工智能专家,《数学之美》和《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的一句话,来解释人工智能威胁论,再恰当不过了。

人工智能是存在边界的,可以这样理解:

1. 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数学问题;

2. 在数学问题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有解的;

3. 在有解的问题中,只有一部分是理想状态的图灵机可以解决的;

4. 在后一类的问题中,又只有一部分是今天实际的计算机可以解决的;

5. 而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又只是计算机可以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选择工作岗位?

虽然担心“人工智能威胁人类文明”有点杞人忧天了,但是人工智能将会威胁大量工作岗位确是实实在在眼前即将发生的问题,会对就业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业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让机器能够代替重复、枯燥的体力劳动,如流水线工人,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机器将会代替掉大量单一工作技能的工作岗位,比如专职的出租车司机、超市收银员、股票交易员等。

不过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也淘汰掉部分工作岗位,但是随着新的技术的出现,也会涌现出大量新工作岗位,以前那些赶马车的马车夫不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司机岗位。

不过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巨大的局限性,其实未来工作的性质肯定会很大程度上是以“人机协作”的形式存在的,人只需要去做哪些机器不能做或者做不好的部分或者岗位就好了。

比如说,因为机器不能理解人类复杂的情绪,所以机器人无法取代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如聆听、安抚客户情绪的客服专员。虽然机器能够在某些医学领域做的比人还好,但是对于病人的情绪安抚却无能为力,所以医生还是需要的。

机器需要能够操作者和开发者,这也是目前所涌现的最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所以各大院校分别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各个城市也分别建立人工智能创业园区等。

机器没有想象力和创意,所以大部分的创意工作还是由人来完成,比如广告策划、设计师、作家等。虽然现在也有部分报道说有人工智能写诗或者作曲的新闻报道,但是仔细一看就知道,其实只是对已有作品进行拙劣的模仿,人工智能写出来的诗韵脚都极好,但是内容却极为空洞,没有灵魂,连打油诗都比不上。真正需要创意的工作还是需要人来完成。

机器只能够完成某个领域内的工作,所以跨领域的人才也将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在未来,跨界、多栖人才、斜杠青年将成为更普遍的现象。

根据吴军老师《智能时代》里讲的,根据历史上过去几次技术革命的教训来看,每次经历重大技术革命,首先受益的是和那些产业相关的人、善于利用新技术的人。而这些人大概只占2%左右,而其他人,要么工作岗位受到威胁,面临淘汰风险,要么基本上维持原样,享受不到技术变革的红利。

你是想做那引领时代的2%?还是做那被淘汰的那部分?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变革,与之失之交臂。

选择权就在你手里。

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即将拉开,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是许良,专注于前沿科技的思考,欢迎关注留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励志英语作文 大象的作文 高铁作文 节气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 人生作文600字 议论文800字作文 作文素材600字 写快乐的作文 作文四百字左右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踏青 魔方作文 影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一次作文 温暖作文600 作文大全600 滑板作文 四百字左右作文 高考作文英语 芒果作文 作文400字以上 石榴作文 写篇作文 德语作文 生气了作文 作文争吵 作文美丽的风景 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