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书评」郝青松:整全世界观与当代艺术史写作

2020-11-24 12:05:01
相关推荐

今天艺术史写作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文献与思想之争,而是思想取向之争。当代艺术的成功学基本上建立在消费主义的基础上,这也是未经反思的艺术史写作的基础。思想反思意味着价值观和世界观反思,没有新的思想洗礼,不可能出现新的艺术史写作。唯有整全世界观能真正更新艺术史以及艺术史的写作,为查常平在系列写作中所阐明和实践。以思想史反思文献史,以整全世界观反思虚无主义,是为贯彻在“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一部《世界关系美学》中的学术贡献。在查常平提出的艺术思想史的七个维度中,“作为灵性史的艺术史”维度更是重中之重,枢纽所在。

——郝青松《整全世界观与当代艺术史写作——查常平“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写作的意义》

▲查常平著《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一卷):世界关系美学》

▲查常平著《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二卷):混现代》

整全世界观与当代艺术史写作

——查常平“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写作的意义

郝青松

历史终归是思想和观念的历史,而不只是物质的堆砌。只有在历史观上对20世纪的物质主义历史书写彻底反思,才能够恢复历史学的尊严。历史学的尊严,终归是人类存在的尊严自觉,从而构成思想史的写作。历史观的反思,通常是对历史的回看,却指向未来,呈现出先锋性质。以上分析呈现了历史观的两类反思:思想史对物质史的反思,以及整全世界观对虚无主义的反思。两类反思也构成了查常平先生的学术贡献之一——对“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的写作。

中国先锋艺术史,可以视之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以先锋之名强调了当代艺术的先锋性。中国当代艺术又有着中国的特殊处境,与世界语境下的当代艺术稍有出离。当代艺术的世界语境本质上是西方语境,当代艺术在二战之后的世界秩序中发展而来,伴随着西方社会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的调整和改造,同时形成了建立在自由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之上的系统的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西方当代艺术理论,却是主张全球化和多元主义的,因此亚洲—中国进而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实践场与延伸地。可以认为,没有西方当代艺术就没有中国当代艺术,此外,中国当代艺术又在多元中有所不同,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位置。艺术批评家,或者说当代艺术史的写作者的作用,正在于见证和阐释历史的使命感。

当代艺术史可以写作吗?历史是为历史叙事和编撰,一定有主动的历史观存在,但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应受损。事实上并没有绝对的历史真实,但一定有基本的历史真实。当代艺术貌似最接近历史真实,但也更易为主动的历史观所回避或篡改。所以,多元主义的历史观一定不可避免对历史真实性的损害,这也是对当代艺术史是否可以写作的质疑所在。

当代艺术史当然可以写作,重要的是拥有整全世界观。纵论世间万言,只有两种整全世界观:基督教和共产主义。所谓整全,即有始有终。基督教之《创世记》至《启示录》,共产主义之原始社会至共产主义社会。然无神论较之有神论,依然不够整全。因此,真正的整全世界观唯有一论。在整全世界观中,造物主才是世界的主体,是历史观的主体,保证了基本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事实上,所谓历史的良心、写作的良知,都归结于对真理的敬畏。历史是上帝书写,正如世界是祂所造。

这正是查常平先生努力的方向,他在“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一卷《世界关系美学》前言中谈到:“究竟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学理框架定位‘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正是在2007年于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访学期间,笔者形成了完整的‘世界图景逻辑理论’,并决定将其运用于《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 第一卷》的写作实践中,由此自觉地开始了‘世界图景逻辑批评’。”1 查常平先生认为,世界图景逻辑理论中有七重关系,都是以人为焦点,表现为人言关系、人时关系、人我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人史关系、人神关系,所以,“世界图景逻辑批评”,实质上属于一种本真意义上的“人文批评”,侧重于先锋艺术的人本诠释;“世界关系美学”则侧重理论言述的逻辑性。他将自己的批评观总结为:人文批评的本体论、世界关系美学的基础论、感性文化批评的方法论。2

本真意义上的“人文批评”,实质上是神本意义上的“人文批评”。查常平批评观中的“人文批评的本体论、世界关系美学的基础论”之本体论和基础论,都是神本而非人本。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别所在,事关面对现代社会的历史态度。文艺复兴以来的五百年,是人文主义的五百年,但启蒙现代性最终蜕变为启蒙辩证法意义上的工具理性乃至极权主义,在20世纪达到顶点。艺术史也基本上被书写为人文主义的艺术叙事,如潘诺夫斯基所言“作为人文主义的艺术史”;或者极权主义的艺术史,如法西斯美学。只是以人文主义对极权主义的反思远远不够,唯有在神本意义上彻底反思人文主义的现代社会,才能彻底反思极权主义。由此回溯到与文艺复兴同时的宗教改革,2017年是宗教改革五百周年,这五百年不仅是人文主义的,更深受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回到圣经根本,从教皇权力世俗化的天主教中分离出基督新教,为现代社会奠定了重要的价值基础。“因真理得自由”,回到神本,反而获得了人本的自由。神本并未局限人本的自由,反而天赋自由。愈保守,愈自由。同理,愈回到整全世界观的艺术写作,艺术史的事实愈客观而真实。

想来这就是查常平先生写作本书的开拓性意义。就世界艺术史的写作而言,也基本上都是在人文主义的向度上,与文艺复兴之后的主流历史观相契合。可是,宗教改革之后的艺术史书写似乎就此告别了人与神的灵性关系,陷入到其他世俗之城关系的纠缠和冲突之中不能自拔,直至今日。可以认为,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主义视角的世界艺术史写作,大多并非整全世界观的写作,值得深入反思。在此意义上,《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的开拓性具有着世界观照。

回到中国处境,却连人文主义都是一种奢侈的理想。克罗齐有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一个未经人文主义整体启蒙的国度,历史书写注定了只可能是前现代的世界观,或者是混现代(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乌合,本质上呈现为后现代的虚无主义。因此,在有限的几部中国当代艺术史著作中,要么是以客观之名的文献陈列史,要么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启蒙理念、消费主义的思想杂烩。

查常平先生区分了艺术史写作的两种范式:艺术文献史和艺术思想史。艺术文献史以艺术的历史事实的发生次序为线索,属于历时性的历史,侧重于艺术是什么的梳理。艺术观念史以艺术的思想事件的生成逻辑为中心,属于共时性的历史,侧重于艺术为什么的追问。艺术思想史,不是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物理时间意义上的编年史。查常平认为,目前中国出版的几部当代艺术史著作,要么属于艺术家个人的编年史,要么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群体的编年史,和纯粹的艺术思想史无自觉的、明确的关系。艺术文献史中匮乏理性反省能力的历史观,要么直接挪用同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作为自己历史观的基础,要么以市场为导向为当代艺术挖掘金字塔式的坟墓。而艺术思想史的学术写作更强调文献诠释的深度与精度:面对一个时段的艺术现象,有没有可以用来评价的独特的、系统的思想体系与价值体系,有没有揭示其中所内含的艺术媒介的创新与媒材的妙用、人性与物性的本质、社会的公义与制度的良善的吁请、历史正义与终极审判的向往?3 若没有终极世界观的追问,艺术文献史无非一具穿着皇帝新衣的肉身而已。

如果艺术思想史是一种观念形态,而观念形态正是当代艺术的方法论,那么或可认为,艺术思想史的写作本身即是一次当代艺术的观念创作。当观念形态的方法论成为当代艺术的常识之后,更重要的问题凸显,观念的内容是什么?即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同理,当艺术文献史成长为艺术思想史,艺术思想史的价值取向成为关键问题。譬如,国家主义和消费主义也是价值取向,但已经越来越成为反思对象。如果没有这种反思能力,这种艺术思想史的价值并不比一部物质的艺术文献史超出多少,反而更有负面的导向。

因此,今天艺术史写作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文献与思想之争,而是思想取向之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进入了一个学问大于思想的时代,也是方法论大于价值观的时代,实质上就是物质大于精神,唯物主义的堂而皇之。当代艺术的成功学基本上建立在消费主义的基础上,这也是未经反思的艺术史写作的基础。思想反思意味着价值观和世界观反思,没有新的思想洗礼,不可能出现新的艺术史写作。纵然有先锋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也不会被陈旧价值观的艺术史写作所关注。如果说艺术是观念的生产,艺术史写作就更应是观念史更新的写作。

今日思想界以及新艺术史界,正在流行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和价值观,受到左翼自由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很大影响,本质上与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现代主义价值观一脉相承。后现代的多元主义,实质上是现代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的泛滥,并未解决人本主义的危机。

唯有整全世界观能真正更新艺术史以及艺术史的写作,为查常平先生在系列写作中所阐明和实践。以思想史反思文献史,以整全世界观反思虚无主义,是为贯彻在“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一部《世界关系美学》中的学术贡献。在查先生提出的艺术思想史的七个维度中,“作为灵性史的艺术史”维度更是重中之重,枢纽所在,却为传统与现代中国艺术史所不察。

启示超越启蒙,特殊启示更超越普遍启示。可叹中国社会和中国艺术史,依然处于未完成的现代性历史之中,启蒙尚且未竟,遑论特殊启示。因此,若没有来自造物主的特殊启示,中国传统艺术至多只是对普遍启示(自然与心性)的回应,中国现当代艺术至多也只是启蒙理念的表达。先锋,并不是自由的放任能够达成,反而应该是通过整全世界观观照之下的世界关系美学的保守能够达成。保守之中,反而归正了对世界最终极的人神关系的思考,清晰了世界应然的秩序。秩序对自由的保守和超越,反而是事实上的自由和先锋。近年思想史上保守主义的回潮,可以看作与查常平写作的互文关系。

胸怀使命,心有戚戚。常平先生笔下不平,因心中有光,惟愿他的声音穿透这黑暗的旷野。

注释:

1.引自査常平著《世界关系美学》前言,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7年第1版。

2.同上

3.引自査常平著《世界关系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7年第1版,第38-40页。

▲查常平主编《人文艺术》丛书

郝青松

批评家、策展人,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系。

查常平

博士、批评家、圣经学者、《人文艺术》主编,美国圣经文献学会会员。笔名西美正。1966年生,重庆长寿人。1987年在四川大学、1990年在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日语、美学、基督教,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学术方向为艺术评论、圣经研究、世界图景逻辑,能够使用英语、日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人生定向为以信仰为基业、以教师为职业、以学问为志业、以批评为事业、以翻译为副业;以原创性的世界图景逻辑学阐释人类历史的逻辑、奠立汉语人文学术发展的内在根基为学术理念。发表 “感性文化批评范式”、“什么是逻辑历史学”、“橄榄山对话的历史逻辑及其救赎意识”等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日本历史的逻辑》(1995成都)、《历史与逻辑——作为逻辑历史学的宗教哲学》、《人文学的文化逻辑——形上、艺术、宗教、美学之比较》(2007成都)、《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第一卷,引论,2011上海)、《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上、下卷,(2008桂林)、《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一、二卷,2017上海);译著《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一,2005、2017北京)、《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和基督教》(2007北京)、《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三卷,中世纪哲学》(合译,2009北京)、《历史与信仰》(2013上海)。主持翻译《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形成世界的观念》上、中、下三卷(2004 北京);主持《都市文化研究》论丛中“艺术中的都市文化”栏目(上海三联书店,2005-至今);主编“人文批评”丛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10)、《人文艺术》论丛1-16辑、“基督教文化经典译丛”(上海三联书店,2006-至今);主持“本源·生命”(1997)、“自在:高地当代艺术生态群落展”(2013)等艺术展。2009年前往英国德伦大学、国王学院访学,2011年在波士顿游学,2014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访学,2015年访问威尼斯双年展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2017年访问威尼斯双年展与卡塞尔文献展,2018年访问纽约Chelse画廊区、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MOMA、大都会博物馆、PhiladelphiaMuseum of Art、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波士顿IFA(当代艺术研究所)、当代犹太博物馆(the CJM)、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等。曾经任职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1990-2001),现供职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基督教研究中心,教授新约希腊文、圣经希伯来文、圣经神学、系统神学、基督教经典选读、基督教艺术与美学,副教授。

编辑 | pipi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批评》

关注当代艺术、批评理论、艺术展览、学术论坛

联系邮箱:811389704@qq.com

艺术批评

保留最终解释权

如需转载

请与本平台联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30年后的我作文 安昌古镇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500字 北京作文培训 抓周作文 龟兔赛跑英语作文 介绍自己的作文400字 收拾房间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800字 关于背后的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800字 迈出这一步作文 写人作文550字 机智的我作文 写景的作文150字 关于油菜花的作文 以暖为题的作文 描写家乡风景的作文 滑冰作文600字 篆刻作文 作文成功之路 环境与健康作文 美在路上作文 语文考试万能作文 写景的作文五百字 假期游记作文 作文小白兔100字 班级大扫除作文 默默无闻的人作文 爱我国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