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寻味阿鹏系列文章之儒雅阿鹏

2020-11-24 12:15:01
相关推荐

林道远

那年回潮州探亲,挚友郑鹏带我前往拜访慕名已久的老作家李英群。秋雨如丝。摩托车一停,卸下雨衣、头盔,正准备上楼,阿鹏伸手一拦:“等等。”他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只小梳子,为我梳了梳头。说:“下雨天,头发容易乱。”他事先准备了梳子。这天,我有幸认识了英群老,也从这把小梳子,重新认识了阿鹏。

郑鹏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填色、勾划,天天生活在线条里。也许是一丝不苟的职业养成,他心细如蚁,繁忙中不忘仪表得体。每次停车取下头盔,总要借摩托车的后视镜照照,理一理头发、衣衫。到广州开会,他不主张坐夜车,以免与会时一副疲惫的样子。市博物馆落成时,当馆长的老同学请他过去看看,他看了以后,只提了一条意见:“电梯里缺一面镜子。”理由是:这样一个文化场所, 观众都会比较注意仪表。

注意仪表,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别人。

儒雅,是阿鹏给人的第一印象。我真正认识他,是发现了一条直抵他心灵的捷径。

我喜欢上他家喝茶聊天,聊着聊着,他会突然拿出收藏的物品,把话题引入悠悠的岁月:聊到婚嫁习俗,他拿出一只花瓶,往茶几“哗啦”倒出近百枚硬币。告诉我,这是二十几年前妻子嫁过来时,压在箱角和腰兜里的;聊到“出花园”这个有趣的“成年礼”,他拿出来的两个“龙银”,是他“出花园”时压腰兜的,后来传给他的儿子和女儿;儿时,他有两个邻居伙伴,一个是我外甥李俊,后来当了博士去了英国,另一个是很有名气的书画家汪德龙,去了北京。三人天各一方,但阿鹏竟能拿出几十封珍藏三十多年的信件。信中充满着友谊、关爱与思念。如今电脑代替了“鸿雁”,他们联络不断,感情依旧。

(1984当年三个邻居小伙伴相聚于北京时

阿鹏不仅收藏了感情,也收藏了岁月。有几样小藏品,让我看了也仿佛回到了学生年代:“潮州工农兵学校四连一排”校章(四连即小学四年级),“潮安县红旗中学高二(3)班”校章、“儿童团员”、“少先队员”领巾....留住了多么难忘的岁月。有的物品本该丢弃,但它记录了某些不该忘却的邪恶历史,记住它是为了识别它。于是,,阿鹏还保存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纠察队”袖章、“红小兵”胸章。时间善于筛选,这些都已经被市博物馆收藏。

有一样很不起眼的藏品,却引出了十分感人的故事:那是一张纸条,题为“高二(3)班名单”,人名和座位号是钢板刻印出来的,郑鹏15号,李俊41号。阿鹏时任班长,负责检查作业,谁缴了作业就在名字上打上勾。说着阿鹏拿出一叠照片,是他们班后来多次的同学聚会合影。他是主要召集人之一。第一次聚会,就是凭着这个名单寻找,使久别的同学欢聚一堂。他还保存着“签到表”,名字的排号就是当时的座位号,无比亲切。最近的一次聚会,是2010年春天。距他们离开母校,,已有35年之久。

少年时,我也喜欢书画。因为买不起纸墨,练字时只能以瓦片当纸,清水当墨。聊起这些时,阿鹏拿出一个砖头大的油画箱来。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时候,阿鹏自己制作的小“宝贝”。那时为了节省颜料、纸张,写生用纸很小,只需要一个小画箱。画箱虽小,却“五脏俱全”,因为设计巧妙,画纸、画笔、画刀、颜色、调色油、调色板应有尽有,各得其所,箱的一侧装有人造革带,一提就走。画箱的斑驳伤痕,见证了当年他学画的勤奋与艰辛。

当年的“小宝贝”——画箱

阿鹏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几年,画稿不计其数,不可能一一保存,但有一批古城街景速写,他却刻意保存下来。那是年少的时候,每天早早起床,冷水抹把脸,背起画夹就走,赶在上班之前,把心仪的街景画了下来。几年坚持不懈,收获了上千余幅。可惜大部分霉烂,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下来。三十年后,市文联主席黄国钦慧眼识珠,把这些“历史价值超过艺术价值”的速写,编辑出版。《潮州日报》副刊部的赵之编辑也很欣赏,频频在“潮州文化”专版上选登。一天,阿鹏路遇老同事,被拉进家门喝茶,聊到城市环境变化时,老同事拿出一张《潮州日报》,指着《潮州旧风景环城东路市煤炭门市》的速写说:“煤炭店旁边这间厝仔就是我原来的家,我要带到广州给女儿看看。”阿鹏笑着说:“这是我画的呀!”老同事这才注意到画的署名,连连自责粗心。阿鹏为自己、也为老市民收藏了对故土的感情。

阿鹏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朋友很多。在与朋友的合影照片中,我看到了几位日本人。阿鹏拿出一张纸条和一枚日币,其中故事已经收藏了二十多年。那天,阿鹏和朋友一行参观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后到流花公园游览,几位日本游客见他们在拍手托“浣溪女”塑像相片,觉得有趣,请阿鹏也拍上几张,随后一同游览了许多景点,分手时,阿鹏建议合影留念,日本游客很高兴,一位女游客拿出几枚日币分送大家留念,另一位男游客在笔记本上写道:“我希望中国的永远平和”,然后撕下来送给阿鹏。多少年后阿鹏见物思情,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日本客人赠予的铜币和纸条我珍藏至今,不知他们现在何方...."

左图:与日本游客合影(前排左1、左4、右1为日本游客)

右上图:日本游客书写“我希望中国的永远平和”纸条赠作留念

右下图:与日本游客合影后,赠日币做为纪念.

重感情的阿鹏,还有一段“忘年交”的佳话:1989年春天,潮州彩瓷总厂迎来省里的专家学者一行。阿鹏正在创作室埋头描绘瓷板《送子观音》,一位银丝白发的学者仔细观看,还记录着什么,随后便与他交谈起来。临走时,学者记下了阿鹏的通讯地址,给了他一张名片,上写“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少丰”。这让阿鹏激动不已。10天后,阿鹏便收到陈教授的第一封来信。信中说:他这次来潮州收益良多,“其中的一大收益是见到您和您的画。当然对您的良好印象是从您的作品一一未着色的瓷板引起的。”最后一句话是:“欢迎您出差来广州时到我家作客,希望见到您。”从此,便开始了长达8年的交往,直到陈教授去世。阿鹏每有重要创作,,都拍照请教,每次到广州,都登门拜访。陈教授接到他的来信,都热情回复,还寄赠自己的论文,不少回信如同评论文章,花费了不少心血。直到重病在身,仍书信不断。阿鹏保存了所有的信件,更把这份不可多得的感情珍藏在心里。

雨中赏景

郑鹏和德龙因为与我外甥李俊的关系,俩人也都称我“舅舅”,我们也是“忘年交”。阿鹏有一件收藏品,见证了儿时便与我建立了友谊。当年,三个10岁同龄人一起学画,我给外甥寄去我们报社自己编印的《工农兵形象选集》,他们如获至宝。外甥离开金聚巷时,把画册给了郑鹏,郑鹏珍藏至今。如今,我们之间他还会收藏什么呢?呵,上次回潮州,闲谈中我流露出对”烟雨潮州”的向往。不曾想,秋雨一来,他便骑着摩托车、带着雨具出现在我面前。于是,我们一起欣赏了烟雨中的广济桥、涵碧楼、婚嫁街....那天,,他把相机置于雨伞之下,然后按动“自拍”快门,留下了我们共掌一伞面对古迹心驰神往的瞬间。我想,他一定会收藏这次的“烟雨情怀”。

走访婚嫁街

我一边喝茶一边品味着。

阿鹏收藏的,是一个多么儒雅的内心世界。

我终于从阿鹏的藏品中读懂了这句名言:“以儒做人,可得风雅。”

呵,儒雅阿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什么的启示作文500字 成长的味道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关于国庆的作文450字 我们是一家人600字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三年级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400字 里的微感动作文600字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三单元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400字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作文 雪中情作文800字 以酷为题的作文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游黄鹤楼作文400字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600 全运会作文800字 一个有趣的人作文600字 我真的很棒作文500字 作文怎样算套作 快乐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那次玩得真高兴300字作文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