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较较真儿 扒一扒《月收入不足千元 这6亿人都在哪》这篇文章

2020-11-24 13:05:01
相关推荐

文/老C

1、

5月30日,在总理记者招待会后,我写了《关于总理说的:“6亿人月收入也就是1000元。”》这篇文章。用我自己的理解,解释了一下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总理说的”6亿人月均收入也就是1000元的意思,应该是中国收入最低的6亿中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大概处于1000元左右的水平。” 而不是有6亿人的收入都低于1000元。

6月3日,财新杂志的观点(Opinion) 专栏刊发了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撰写的《月收入不足千元,这6亿人都在哪》这篇文章(以下简称”该文章“)。

当时看完后,我觉得里面数据比较古怪,当时挑出了文章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文章中引用的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税后)的数字,比人均税前收入还高

微博上随便说了一句,感觉这篇文章硬伤比较多,就没再理会。

但随后,这篇文章在网络舆论场上开始流传。《财新》在6月6日再次登了一篇记者撰写的文章,引用了这个数据。

网上也有质疑的文章,但大多数都集中在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只有70万人这个数字上,觉得不可能这么少。

有朋友也在网上问我,说这个文章的结论,和你说的不一样呀。里面说月收入低于1090元的人就有6亿之多。

那我今天就较较真儿,虽然对方是国字头的“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是国内研究收入分配最权威的机构,而我是个业余写文章的自媒体。

2、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这篇文章的数据来源语焉不详,只是说了一句“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7万个代表性样本”,对这7万个样本的抽取时间,抽取方法都没有详细表述。

文章多次提到国家统计局,给读者一个印象,就是数据来源和国家统计局有关,但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和该文章的数据有明显不一致的地方。

财新6月6日的文章,也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

统计局的数据,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财新文章的数据没错,但结论错了。中等偏下户的月均收入1315元,而不是中等偏下户所有人的月均收入都低于1315元,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性错误。

假设中等偏下户这20%的群体的月收入中位数和月收入均值一致,应该是有30%的人口,也就是4.2亿人的收入低于1315元,而不是5.6亿人低于1315元。(因为收入最高的群体会拉高均值,整体人口的收入均值肯定大于中位数。但是中等偏下的这20%群体中没有超高收入人口,可以假设中位数和均值相差不大)

中等偏下户和中间收入户之间的分界,应该是在(1315+2086)/2 = 1700元左右。按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应该是大约5.6亿人的收入低于1700元,这5.6亿人的收入均值应该在(1315+615) / 2 = 965元左右。

这个结论,和我之前文章中写的,中国最低收入的6亿人,收入均值在1000元左右。是一致的。

3、

收入研究院的文章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另一个明显不一致的就是收入中位数

该文章的数据中,1500元收入以下的人口总百分比是 0.39 + 15.42 + 14.43 + 8.86 + 3.75 + 0.37 + 13.30 = 56.52%。1500元以上的人口总百分比是 12.13 + 14.81 + 11.21 + 4.52 + 0.56 + 0.05 = 43.48%。

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排位在50%的人的收入。按这个数据,肯定是低于1500元/月的。大致估算。1100-1500元收入有13.30%。假设均值和中位数一致,大概有6.65%的人大于1300元。这么估算,大概派位在50%的人,月收入应该是1300元左右,年收入 1300 * 12 = 15600元。

然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 26253元,月均 2188元。比该文章的1300元左右,高出了 59%。

这么大的差异,很难用误差解释。

要么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错的,要么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数字是错的。

4、

做统计有句话,rubbish in, rubbish out。发现有奇怪的地方,首先看数据来源。百度一下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和 7万个样本两个关键词,基本上找出的都是这篇文章。

于是,我就去了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官网。

官网首页中就有,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在30年内做了5轮调查。

在进入CHIP的首页,里面写着,为了追踪中国收入分配的动态情况,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已经相继在1989年、1996年、2003年、2008年和2014年进行了五次入户调查。它们分别收集了1988、1995、2002、2007和2013年的收支信息,以及其他家庭和个人信息,分别编号为CHIP1988、CHIP1995、CHIP2002、CHIP2007和CHIP2013。

Wait a second, 里面写的最后一轮调查是在2014年进行的,收集了2013年的收支信息。

点击进入CHIP 2013,里面是这么写的,CHIP2013的样本来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城乡一体化常规住户调查大样本库。后者覆盖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的16万户居民。CHIP项目组按照东、中、西分层,根据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得到CHIP样本。样本覆盖了从15个省份126城市234个县区抽选出的18948个住户样本和64777个个体样本,其中包括7175户城镇住户样本、11013户农村住户样本和760户外来务工住户样本。

64777个个体样本,这个数字和7万个样本,似乎很接近了。

在整个中国收入研究院的网站,我没有找到任何2014年之后新的关于7万个样本调查的资料。

5、

OK。该文章7万个样本,和CHIP2013 64777个样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那让我们回头看看2013年的数据。

201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但没有给出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数据,只给了城镇和农村分开的中位数数据。

农村人均比中位数高12.5%。城镇人均比中位数高 11.4%。按这个估计,全国的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大概应该在 16000元-16200元之间。每个月1330-1350元。

这个数据,和我根据收入研究院的这篇文章的数据,推算出了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在1300元左右,是非常一致的!

因此,我有理由怀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这个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权威机构,在2020年6月撰写,财新杂志刊发的《月收入不足千元,这6亿人都在哪》文章,使用的是CHIP2013的64777个样本的数据。根本不是像文章中表格中写的2019年的数据。

所谓2019年的数据,只是用了2019年总人口14亿的数字。里面的收入数据和收入分布都是2014年收集的2013年的数据!

2013年,只有70万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大于2万,有6亿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90元,这个很合理,毕竟是6-7年之前的事情了。

但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

不是不可以用2013年的数据,但如果真的用了2013年的数据是否应该说明一下!而不应该在表格里写,本表是2019年数据。

CHIP2013,是目前我国对外公布的,最完整的收入调查数据。

使用这个数据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用了CHIP2013的数据,应该说明,这个数据是2014年收集的2013年的收入数据,并非最新的2019年的数据。

特别是做为优秀的权威媒体,做为国家级的权威的研究机构,在如何披露使用数据上应该更为小心谨慎。

在这篇文章已经广泛传播的今天,我认为《财新》和文章的作者,有责任站出来澄清一下,用的数据到底是2019年的,还是2013年的?

如果确实是2019年的数据,能否说明一下数据来源和获取方法。解释一下为什么和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有如此大的差异?到底谁错了?

6、

无论是,我的结论 - 收入最低的6亿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还是该文章的结论 - 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其实都反映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我们还需要走非常漫长的路。

东西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都非常大。这些绝大部分人都承认。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不应该为了立场曲解事实。

自媒体为了流量,不够严谨,时而夸大,时而瞎写,也就罢了。

但做学术研究,特别是国家的权威学术机构,还是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7万个样本的来龙去脉,有责任和大家说清楚。如果真的是2013年的数据,写成2019年是绝对不应该的。

做为严肃媒体,也应该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除了对数据来源应该更多的验证。基本逻辑错误不能犯。一群人的月均收入1315元,和这群人的月收入低于1315元,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 他什么了作文 父母之爱作文 教资作文素材 三年级童话作文 古诗作文 高考作文满分 小学生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 作文 作文点评 礼物的作文 满分中考作文 老师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400字 过年放烟花作文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 好人好事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 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600字 描写猫的作文 踢足球作文 习惯作文 帮助作文 老鹰捉小鸡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