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议论文 顺口溜声中话“老陕”

2020-11-24 13:30:01
相关推荐

顺口溜,民间传说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式长短不等,念起来琅琅上口,因而不胫而走,易传易诵,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褒扬真善美,“路上行人口似碑”;痛斥假丑恶,“论时事不留情面”。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世道人心。幽默含蓄易懂,准确鲜明生动,耐人寻味且发人深省。“老陕”者,外省人代称陕西人或者陕西人自称其名之谓也。既有敬重的意味,又有轻视的情调,不能以偏概全妄下结论。是故,顺口溜声中话“老陕”,不妨来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在以人言为鉴,找寻我们自己的弱点。

一、满足现状,知足常乐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这是解放前流传于我省腹地“八百里秦川”的一句顺口溜,从中不难看出我省农民的经济意识:满足现状,知足常乐。三十亩地耕种碾打,一头秦川牛足可顾得过来。一年到头,“半年辛苦半年闲”。一日到黑,日出而作,“把太阳从东山背到西山”,日子勉强过得去就行;日落而息,婆姨相伴接风洗尘孩儿绕膝追逐戏嬉,特别是在“半年闲”的冬天,于热炕头上天伦之乐尽享,悠然自得,好不快活。然而,这快活是有限的,打下的粮食,地主家的租要缴,为了雇短工、买肥料借下的债要还,还要受到资本家的层层盘剥,丰收了反而粮价大跌,得了比往年更坏的兆头。一遇到歉收,生活更加恓惶,出卖土地,卖儿卖女,背井离乡沦落街头者比比皆是。据老人讲,民国十八年天大旱,农民们“虽然饿着哩,可是坐着哩”,夏天,城隍庙前,人来人往,手摇蒲扇,纳凉谈天。他们坚信“天无绝人之路”,致使当年庄稼颗粒无收,饿死病死者不计其数。由于满足现状知足常乐的经济意识根深蒂固代代相因,“大锅饭”时期,地处渭河平原的一些生产队生产长期搞不上去,满足于“步子不大天天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劳动日值仅有几分钱,口粮年人均仅有几十斤,食油仅有几两,对国家的贡献微乎其微。“吃粮靠返销,卖粮靠贷款”。就这他们还知足常乐:“向前看不如人,向后看人不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带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迟迟不能实行,原因是视责任制为洪水猛兽,说什么“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直分到解放前。”事事就这样在等待、观望、犹豫、徘徊中慢人一步!宁穷勿变、喜坐忘干,这不是满足现状、知足常乐意识在人们脑际作祟吗?关中如此,陕北、陕南未必不如此!农业大省农业都走不到人前头,其他各业还能和人家东南沿海相比吗?

二、机械模仿,一哄而上

当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那阵,咱们怎么就悟不出是要学大庆人、大寨人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苦干精神,非得车间主任、生产队长以上干部都往人家那儿跑,弄得人家叫苦连天接待不过来。虚心好学的热情换来了几句讥讽:“陕西老哥爱参观,只参观不动弹。”“看了感动,听了激动,回去不动。”回来的人大谈吃喝招待沿途见闻之后,进而责怪:“咱们没有国家拨款,咱们没有先进设备,咱们没有‘虎头山’。”“爱参观”这是事实,哪里有典型我们就往哪儿跑,大邱庄我们一些县乡干部不是都去过了吗?“不动弹”,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则是机械模仿,一哄而上:人家搞开发区咱也搞个开发区,结果开而不发,农田荒了几百亩;人家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咱也“砸锅卖铁”进台国外设备,由于技术跟不上,结果成了废铜烂铁;人家办啤酒厂咱也办个啤酒厂,结果依法破产彻底倒闭;人家种辣椒、中药、蔬菜、果树咱也照此办理,结果产品贱得无人要粮食竟然不够用……一句话,人家干啥咱干啥,“人家放风筝,咱也放风筝”。岂不知“机械模仿”叫做“南山猴”?“一哄而上”叫做“瞎子夹毡”?这样,你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结果老是吃亏,你还能赶得上人家吗?

三、干部以权谋私,享乐在前

“大锅饭”年月,农村流传这样一则顺口溜:“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尿素裤;前‘日本’,后尿素,裆中是‘含氮量46%’;有黑的,有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当时,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走后门购买两条尿素袋子,做成一条裤子穿在身上,群众心里就有气,编上顺口溜予以讽刺,认为就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化行为。于今看来,那不过是一种“特殊化”罢了。现在流行“若要富,当干部”。看看现实:一些村组干部推崇“能捞尽管捞,不捞白不捞”的为官哲学,在办学、修路、灌水、土地承包上面大做文章,率先富了起来;一些乡镇干部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人生准则,利用集资、罚款、修路等名义巧取豪夺中饱私囊,有的还超标坐上了豪华小汽车显示派头。在工厂,一些人“当了厂长,把胃交给党,两袖清风,一肚子酒精”肆意吃喝;在机关,一些人“一包烟,二斤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座楼”,尽情玩乐。诸如此类,群众心不平气不顺怨声载道,“有看法,没办法”,工农业生产怎么能搞得上去!

以上三点,来自人言,确属我们“老陕”的弱点。知不足,方能迈大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满足现状知足常乐的固步自封意识;树立自信心,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不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同时,清除腐败,切实转变领导作风,选好“致富”领头雁排头兵。这样,主要矛盾抓住了,一切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样何愁陕西经济不能腾飞?东南沿海能办到的事,我就不相信我们“老陕”做不到做不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外省人将要修改一句顺口溜:“南方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经济直线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趵突泉作文 游长城作文 逛街的作文 征途作文 健康饮食英语作文 滕王阁作文 a4作文纸 文化自信的作文 家乡的冬天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家人 关于理解的作文 回家作文600字 传承家风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 自拟作文 我的乡村作文 挫折作文800字 写北京的作文 污作文 游北京作文 作文法 人生哲理作文 劳动实践作文 我的家英语作文 小金鱼的作文 茉莉花作文 亲情作文开头结尾 仪式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起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