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逻辑思维能力: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2020-11-24 15:20:01
相关推荐

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一位23岁的某医科大学的女学生乘坐飞机时,为了祈福,扔硬币,导致飞机延误数小时。

警方询问情况才知,因为同行家人的孩子生病拉肚子,女孩想到老家有扔硬币祈福的习俗,于是在飞机上扔下三枚硬币。

以往这样的报道都是上岁数没有文化的人,可是这位20出头,医学院的大学生却依然逃不过“老家的习俗”。

近些年来,有很多高学历的人上当受骗的报道,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等,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的知识,没有建立科学认知呢?

高学历韭菜,有知识不等于有逻辑。即使博士后学历,也不懂得用思维逻辑判断真伪。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关于逻辑思维能力,在百度百科词条上是这样解释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清华前校长陈吉宁曾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那种逻辑思维缜密,能够应对变化,提出独特想法的创造性人才。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劳厄也曾提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经学过的东西都被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

早在16世纪,哥白尼就用他的天体运行论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从愚昧无知走向科学智慧。

因此,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我们的孩子只有从小拥有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用科学、严谨、分析的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影响孩子思维逻辑的因素

影响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1、科学知识普及的欠缺

曾经有一项包括欧盟15国、美国、日本、中国在内的不同国家民众具备的科学素养水平的研究调查,调查共同采用11个测试题,结果显示,瑞典有73%的国民对这些科学技术观点达到了解程度,而中国只有接近40%的公民达到了解标准,在18个国家中排名最后。

在我国不同年龄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18-29岁:3.7%;30-39岁:1.8%;40-49岁:1.4%;50-59岁:1.1%;60岁以上:0.5%。

受教育程度与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大。初中:1.5%;高中:6.2%;大专:10.7%;大学以上:13.5%

除此之外,我国公众的迷信程度依然相当严重。

有高达26.6%的人相信“相面”,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20.4%的人相信“求签”,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碟仙或笔仙”。

农村人口中,大约有70%的人很少有机会参观科技馆,而城市人口中,也有大约40%的人生活的地方没有科技馆。

所以,我国公众总体科学素养都有待提高。而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会影响孩子对于科学的热爱。

2、家乡习俗的精神囚徒

有一群人,被锁在了漆黑的山洞中。他们从没有见过山洞外面的世界,甚至从没有见到过太阳。可悲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囚犯,他们认为,生活原本就该是这样的。

有一天,由于锁链腐朽松动,一个犯人挣脱了束缚跑出了山洞。当他跃出山洞的一刻,眼睛被强烈的阳光照射,一阵剧痛他以为自己死了。过了很久,他慢慢睁开眼睛,看到了他从没见过的,从来都不知道的世界。

他兴奋地跑回山洞,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告诉其他人。但是那些囚徒根本不理解他所说的一切是什么,他们觉得,这个人疯了。于是他们互相说道, “千万不要跑出山洞, 不然你和他一样疯掉。”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女大学生,她从出生就被家乡的各种习俗熏陶,她的潜意识中,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想要平安就需要扔硬币祈福,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脑海中也曾有过新旧知识的碰撞,但是,她还是选择了继续做家乡习俗的“精神囚徒”,而没有用严谨,科学的方法判断事情的真伪。

这样“传承”的迷信,孩子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

3、分数抹杀好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因为好奇心才开始对世界的探索,牛顿对从树上落下的苹果产生了好奇心,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热水壶上的蒸气产生好奇心,于是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对摇晃的吊灯产生好奇心,于是发现了单摆等等。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它能让孩子不是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而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知道了解的更多,主动去探索、学习。

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中,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家长和老师不仅没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不断打压。

经常是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在家长和老师的可控范围内,会给予支持和鼓励,反之就会遭到批评。

记得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同学经常有一堆问题,每次下课就会跑到老师跟前问,有一次老师终于忍不住了,就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你怎么回事啊,每天那么多问题,不是说了怎么解决了吗,怎么还问呢?先修改试卷去!

话音刚落,班里立刻鸦雀无声,这位同学脸一下子红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去问过老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保护,让孩子体会到安全、包容和接纳,不让分数当成阻止孩子探索世界的绊脚石,孩子才愿意主动学习。

那我们该如何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三、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弗洛姆说: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

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我们已有的基础常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对内反思,还让我们理智、科学的提出怀疑。

儿子之前的数学老师教给孩子知识,只是简单的灌输,直接给出结论,让孩子被动的接受知识,至于为什么这样,怎样思考,老师的教学内容是没有涉及的。

后来,换了一位数学老师,这位老师不光把学生“折腾”不轻,家长也没闲着。新老师说:孩子因为从小没有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不知道做题原理,因此需要家长配合,从课本的基础知识出发,我们一起用一学期的时间,帮助孩子建立有序思考方式。

老师很用心,也非常负责,每一次学完新的知识,都会让同学们录制讲题视频发给她,讲题要点就是:让我们做什么,我们知道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需要解决什么。

每一章节结束,也会要求孩子画思维导图,还会结合课程需要,让孩子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编数学故事。

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个学期结束,很多孩子都养成了有序思考的能力,孩子不仅可以在最基础的知识上进行科学的思考,也能提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内化成他的新知识。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思维训练,只有专业老师才能做到,我们家长能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做高学历韭菜。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最朴素的、人性最基本的常识,比如:不能对弱者施暴,不能抢夺别人财物、不能相信天上掉馅饼,没有全能全知的人,不能强迫别人做不喜欢的事,人的自由是相对责任的等等。

这些常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学习吸收新的、有用的、有价值的知识,更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而这些又会反过来让我们对内的反思更深刻,对外的怀疑更精准、科学。

因此,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最基本的、正确价值观的常识,如果孩子从小学到的常识就是错的,那他以后学到的任何知识都是在为这个错误的常识辩护。

2、不轻信—温水煮青蛙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

把青蛙放进煮沸的开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逃生。但是如果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慢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

青蛙因为开始时舒适的水温,悠然自得,等发现无法忍受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最后热死。

但是一篇《一位女教师做完“温水煮青蛙”实验之后》的文章说:曾经有一位北京的女教师,组织同学来做“温水煮青蛙”的实验,验证之前的实验结果。

实验证明:青蛙在一定的温度会因为本能跳出来,不会蠢到一直等到水开被煮死。然后老师告诉大家,一定不要人云亦云,凡事一定要亲自实验调查。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我们之前都被骗了,老师的批判性思维太有必要了……

当时很多网友给老师鼓掌叫好,觉得我们都不应该轻信各种言论,但是有一个网友提出,我们如此相信老师的实验结果,跟开始都相信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早在1869年,德国科学家哥而茨就已经做过这个实验,他把水温从17.5摄氏度加热到56摄氏度,花了10分钟,每分钟的平均升温速度3.8摄氏度,所以,哥而茨观察到青蛙不喜欢这个温度,试图跳出来。

而另外一个科学家亨滋曼,用了90分钟把水从21摄氏度加热到37.5摄氏度,平均每分钟升温速度不到0.2摄氏度,青蛙没有任何异常。因为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大约36—37摄氏度。如果加热到37.5摄氏度,青蛙即使没有死亡,也丧失逃生的能力了。

也就是说温水煮青蛙不是没有道理,只是需要在实验室严格的操作流程中实现。

这个故事跟家长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我们经常做轻易下结论的家长,别人说吃钙片长个,就都去买钙片,别人说多做试卷能提分,就买一堆试卷给孩子做……

有时甚至因为老师或者网络某个观点,对孩子的能力轻易否定,对孩子提出的质疑轻易打压。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孩子的疑问恰恰代表他在思考,他在推敲,这个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内化、知识再次升级的过程。

家长应该用开放的、好奇的心态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每一次的提问,激发孩子对未知的探索。

3、学会思考不是空想

大卫.赫尔在《科学与选择:生物进化与科学哲学论文集》写到: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是:能不用就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

孩子放学回家,跟妈妈说:我们今天作业可多了,我先写数学呢还是先写语文,语文有作文,我可能花费时间太长,我还是先写数学吧;我同桌考了100分,真想知道她怎么做到的;那本练习册是给我买的吗,我每天要做多少页才能做完呢……

这些问题,看上去是在思考,其实大脑在做记忆搜索来寻找过往的解决方案。这种思考方式被称为“认知吝啬鬼”

认知心理学家菲斯克和泰勒认为,认知吝啬就是个体经常依赖简单有效的策略评估信息并作出决策。它的发生并非懒惰,而是出于必要性和简单的有效性;它不是理性地、客观地评估新的信息,而是非常简单地对新信息进行评估。

而高效的思考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是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法,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或机遇、T(threats)是威胁或者说风险,挑战。

另一个就是问题对策。

女儿对于初中是继续学习画画还是篮球有些纠结,因为科目增加,学习时间有些紧张,她想暂时舍弃一个兴趣班,所以我们做了下面的思考。

做出这样的分析后,孩子在心里有了决定,打算去画画,那针对画画中出现的挑战怎样解决呢,我们可以用问题对策。

这样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孩子利用逻辑思维能力解决事情,分析事情,从而有序思考,深度思考,不会因为杂乱无序而让大脑空转,做事没有效率。

4、土路跑啥狗的思考方法

爱德华·德博诺在《教会自己如何思考》一书中介绍了提高自我思维能力的五步法,即

TO:我想做什么?LO:我拥有(需要)什么资源?PO:我遇到哪些可能?SO:结果会是怎样呢?GO:我如何将此付诸实施?这五步被网友风趣的翻译为“土路跑啥狗”。

a、我想做什么?

也就是我的目标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不能的确定自己的目标,家长可以通过拆解目标的方式帮助孩子。

我希望期末考试成绩优异。(期末考试科目很多,缩小范围,先确定一个)我希望期末语文考试成绩优异。(成绩多少算优异呢,比如90分,分析每一部分分数组成)我可以在阅读上提高几分,在基础知识上提高几分,总体大约提高几分达成目标。为了提高阅读几分,我需要在考试之前的这一周做几份阅读练习为了提高基础知识,在考试前我可以每天练习多少个字词这样帮助孩子把大目标拆解成可以落地的,具体操作的小目标,方便孩子完成。为了完成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

b、我拥有什么?

也就是我现在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我。

拿考试举例,帮助孩子分析已有的资源,包括内在资源,外在资源。

内在资源:对好成绩的向往与决心;这一学期扎实地学习外在资源:老师和同学可以帮助我;妈妈买的试题;我的错题本c、可能性

试想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实施计划,每天上学、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呢?

一切顺利,我们按部就班跟着计划学习因为学校活动、家里特殊事情占用复习时间,让计划不能顺利进行我自己产生惰性,不能坚持老师给我们传授经验,让我少走弯路d、结果会怎样呢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让计划不能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根据可能出现的结果做一些预案,保证计划的进行。

关于学校可能出现的活动,可不可以先咨询老师,确定近期学校的安排,对于家庭的事情,如果不是非要参加,能不能跟父母商量下。

这些都是外在的干扰,如果不可避免,能不能把复习计划的时间、方式进行调整。

如果是内在因素,比如自己的惰性影响计划,能不能根据自己学习习惯和时间做一个更合适的规划,或者让同学朋友帮忙监督,做一些奖惩措施。

当我们预测了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完善计划,做出预备方案,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坚持执行。

e、付之于行动

经过前面对计划目标的确定,拥有资源的梳理,可能出现情况的评估,完善计划,我们已经可以出发具体实施。计划实施的过程又是一次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

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第一项修炼就是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一个概念框架,一个知识体系,它的功能是让各类系统模式全部清晰可见,并且帮助我们认识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些模式。

土路跑啥狗这五个阶段,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思维,让孩子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

四、结尾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指出:“世界正在发生改变,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独特思维、与众不同的人,即有创造性思维、共情性思维、模式辨别思维或探寻意义型思维的人。”

思考方式的质量,决定了以后生活的质量,家长帮助孩子刻意养成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用科学严谨的思考方式学习,生活,孩子会受用终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母爱600字作文 作文因为有你 6月作文 外滩作文 六年级上册的作文 自由作文素材 帮助他人作文 三年级日记作文 我的一天的英语作文 校园春天作文 过去式英语作文 作文的精彩片段 让我感动作文 作文拟题目 求职信作文 底气 作文 友谊作文结尾 英语过去式作文 随想作文 高二语文作文 语文800字作文 200字英语作文 石林作文 坚持800字作文 爸爸的作文300字 骑士作文 英语作文200字 高中作文400字 得失作文 作文冬天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