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我不喜欢《中国式家长》

2020-11-24 15:30:01
相关推荐

我们花了一辈子等待他人理解,却从来没有想过去表达自己。

《中国式家长》从抢先测试到正式发售,再到近期女儿版上线已有1年多了。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更新优化、添砖加瓦。

比如找来了新美术,把生活场景、事件插图、人物立绘的数量和质量拉高了不少。新增的女儿专属内容: 新职业、新社交、新故事,也让游戏有了更多重复游玩价值。

可以说现阶段的《中国式家长》已经能较为全面地重现那个特殊时期里的成长环境了,许多人都能在这里看到当年的影子,而这种强而有力的共鸣让游戏销量屡屡登榜。官方虽然一直没有公布游戏的具体销量,不过从Steam和wegame的销量排行和评测数量上来看,应该有近百万套了。

游戏中很多事件都和我小时候的经历很相似,时不时也会勾起我的回忆,可在玩了大概二十多小时后——我很难说我喜欢这游戏。

这不是客观说游戏优劣,毕竟对于一个小团队低成本的独立游戏来说,《中国式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了,这里只是想说说我个人不喜欢的原因。

缺一条腿的核心玩法

游戏本身作为模拟养成类,用过年推脱红包、家长互相攀比、父母过高的期望、安排少年宫兴趣班等等充满既视感的玩法,很好地复现了那种特殊的“中国式家庭生活”,从玩家的热烈反响来看,模拟部分无疑是成功的。但养成部分相对来说,就要逊色许多了。

01.错位的代入感

相信不少玩家在看到中国式家长几个字后,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代入到游戏里的少年身上。想要追溯自己的过往,来到同样的某个时刻,重新做一次尊重内心的选择。

也许一周目的新鲜感会让人忽视了某些异样,可只要你多玩几周目,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扮演的是谁?到底是谁在“养成”谁?

如果我们真是那个过去的自己,未免过于自由。大小事项安排其实都是我说了算,我几乎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很多“家长层面”的事情我也可以参与,比如去不去参加节目表演、比拼面子选着哪个、安排自己出国旅游还是国内嘉年华、甚至在自己出生的时候给自己取名字。

随着游戏一周目的结束,曾经的孩童变成了如今的父母,当我以为二周目会带来全新的体验,让我从父母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去明白统治关系背后的原因。可实际情况是我的教育“仿佛没有任何阻碍”,可以随心所欲的塑造自己的下一代。他不会反抗,也不会失去控制。他竞选班干部的台词、甚至他约会的对象还是我这个家长来帮他选择的。

我想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了。

游戏没有根据视角转换准备单独的一套玩法,我们扮演的并不是父母或者子女的其中一方,而是编剧、是导演,以一个上帝的角度去模拟一段“特定场景下的中国式家庭”话剧。戏剧冲突的双方早已就位,父母和子女不过是对手戏的关系罢了。这种错位感让我无法真正代入进去。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父母子女关系能和游戏里的恋爱社交那样,和对方进行各种对话选项、邀约活动、或推进或降低彼此的亲密关系。之后推出家长&孩子模式也许是个不错的方向。

02.游戏内容厚度

游戏一共只有48个回合,就要完成1-18岁的整个人生历程。如果稍微熟练一点,个周目可能只要1-2小时就可以结束。这就要求游戏的多周目玩法要有足够的变化,可就目前来看,《中国式家长》做得还不够。虽然有很多不同职业不同命运的结局,但要达成这些结局条件的方法过于单一。游戏的每一个周目几乎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代代的传承除了天赋数值外几乎没有任何玩法上的变化。

小游戏的种类大大小小有十几种。可都只是一种对于“中国式家长”的还原,它对于游戏能够产生的影响并不够。游戏有着十分简单的养成方向:脑洞优先点悟性,尽量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存好次数后,优先低概率的索取项目,比如高三的黄冈密卷;最后用这些悟性点数去点你想要发展方向的技能就OK了。

因为游戏的最终结局只和你点的技能有关,其他什么的没有那么重要。不需要太纠结娱乐学习安排什么内容,脑洞点什么颜色。那些中国怪咖秀、语文作文、争当班干部等小游戏,到四五周目的时候,我都直接放弃,因为真的懒得点了。

游戏目前最让人觉得好玩的部分,其实就是社交,也就是谈恋爱的那个部分。变数够大、角色够多、根据选择的不同,发生的事件完全不一样,甚至还有隐藏的剧情线,这就做的很棒。

没法改变的中国式家庭

就如同游戏标题一样,故事围绕着“中国式特色家庭”中诞生的小孩,是如何面对心灵摧残、人格漠视的伤害,逼迫自己做则不喜欢的事情,最后学业成绩一般,考了个二三本甚至是职业学校,随便找了个相亲对象,普普通通过完了一生。

这大概是大多数的常见人生剧本。

游戏建立了一个非常标准的“中国式家长”刻板印象的家庭。除了父母,这个家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经典印象:喜欢找优越感的亲戚邻居、唯利是图的班主任、欺善怕恶的同班同学、博出位的怪咖秀、假心假意的红包等等。

这样典型人设可以让玩家迅速进入情景,并与之共鸣。但可惜就是如果玩家想要改变这样的家庭,你无论怎么做,他们都不会发生改变。所有人依然保持着原始刻板形象在反应,所有的剧本安排,都成了一场特定语境下的表演,大家都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固定角色。

父母既不会因为我们言听计从讨好卖乖,表现出真正的爱意;也不会因为我们天天反抗,变得易怒失控多疑。这些都跟父母本身的人物塑造无关,他们就像一个奖励机器一样,满意度满了就给你礼物,满意度降了打你一顿心理阴影,区别只是胡萝卜还是大棒罢了。

戏份最多的父母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角色呢。

诚然,《中国式家长》内容的体量已经相当厚道了,后续更新还会陆陆续续添加军训、运动会等等在那个特定时期存在的回忆,可以看出制作组是在极力想要还原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场景。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它只能还原这一个特殊场景,这个场景的名字就是大家刻板印象里的“中国式家庭的成长环境”,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你也都无法摆脱的家族噩梦。一代又一代过去了,玩家想要努力构建的美好家庭终将付诸流水。

关于中国式家长

我听过一句话:父母花了一辈子等待我们理解他们的苦心,我们花了一辈子等待父母理解我们的理想。这其中问题在哪里?没错,双方都在等待,都在等着被理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主动去表达,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

很多人都怪父母不理解自己,可自己何尝又讲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父母每次都假装自己不求回报,是为子女好,尽心尽力维护大家长的些许威严,但又何时袒露过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呢?

很遗憾《中国式家长》没能够更深一步进行关于子女父母假性亲密关系的讨论,仅仅停留在消费噱头、强化刻板印象的层面上。但如果本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去引起广大玩家对于自己和父母/儿女关系状态的关注反思,让更多人、更多家庭发生些许改变,那便是值得了。

《中国式家长》:这游戏好玩与否,端看你试图在这里寻找什么,如果你需要一种“真的和我过去生活好像啊”的共鸣,就36块钱(现打折25)的售价来看,买了是绝对不会亏的。可如果你像我一样,单纯是想来玩一个模拟养成的好游戏,那你可能选错道了。

+新的美工水平不错

+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内容

+小游戏种类丰富

+制造了探讨现实的机会

-逻辑与数值存在缺陷

-游戏玩法固定、模式单一

-故事角色刻板,缺乏深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推荐一本书500字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400字 堆雪人作文300字 他笑了作文500字 写事的作文800字 以感动为题的作文 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我不想长大作文 第一次走夜路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500字 有家真好作文 我的乐园300字作文 高考微作文 关于桂花的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 小学生童话作文 初三优秀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 他陶醉了作文 大自然的声音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 同桌的你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 戏剧作文 写海的作文 关于童话的作文 关于水的作文 呼唤作文 安全教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