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带你了解有故事的中国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2020-11-24 17:10:02
相关推荐

从光明到黑暗。2007年,刘芳曾反复做一个梦:夜晚,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抬头,忽见满天繁星。她抓住身旁的人,说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那时,她刚失明。

10年前她就知道,这一天终将到来。早先她有点夜盲症,到1997年,她眼前晃起了“水波纹”。银色、金色、蓝色的光圈,宛如一朵“恶之花”,层层花瓣不断绽开,她看世界时像是隔了一个鱼缸。一纸命运的判决书从天而降——不治之症。医生说,这叫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腿一软,刘芳险些瘫倒。那年她26岁,在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刚工作4年,跟相爱的人结了婚,8个月大的儿子在襁褓中咿呀学语……夜深人静时,她咬着被角,在黑暗中哭泣。她曾是个快乐单纯的姑娘,苹果脸,身材娇小,往往人还没到就先听到笑声,绘画、写诗、书法、唱歌、跳舞,样样都行。她喜欢教书,而且教得别出心裁。批改作文,写评语前先画个卡通脸谱表明整体印象,笑容灿烂的、一般微笑的、瘪着脸的、痛苦扭曲的,有的还顶着鸡冠、留着羊角辫……这样的轻松幽默,让学生们看得笑逐颜开。

若失明了,还怎么画出一个笑脸?她专门去学了两年绘画,希望用画笔留住这个缤纷的世界。她画得最用心的是一只猫头鹰:黄褐相间的羽毛,站在枯枝上,背景是湛蓝的天空,最动人的是那对眼睛——又圆又大,仿佛能看穿一切黑暗。视野一天比一天窄,视线一年比一年模糊。2001年,她读的最后一本纸质书,是《笑傲江湖》。2006年,她看到的最后两个字,是课本封面上的“语文”。2007年,她完全被黑暗包围。

当年的一段录像保存至今:学生放学了,刘芳从讲台上拎起包,摸索到门口,回头望了一眼她已看不到的空荡荡的教室,缓缓带上门。

在黑暗中抓住光明。 初见刘芳,很多人不相信这是个盲人。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正常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近百米,下两层楼,转5个弯,轻松找到公厕。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2008年年初冰雪灾害发生时,小区停水停电,她拎着大桶,摸索着下6楼去提水。巨大的冰坨子在头顶摇摇欲坠,天寒地冻,一步一滑,最后她累得晕倒在地……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现在她的小腿上还满是伤痕。沮丧、灰心、绝望,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如果生活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更令人称奇的是,她带的班成绩不仅没有退步,中考反而还出了两个语文单科状元,成绩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道:“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一个盲人要想留在讲台上,无疑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写板书,她有时会写歪,有时会重叠到一起。一次,她没留意走到了讲台边缘,一脚踏空,摔在垃圾桶上。学生奔过去扶她,说:“最后两个字都写到墙上去了。”

多年以后,她的学生说:“刘老师歪斜叠加的板书,是我们青春记忆里最美的画面。”眼睛沉入了黑暗,唯有心能抓住光明。她尚未全盲时,有一次学生们发现,刘老师把课本拿倒了,照样侃侃而谈。这才知道,她根本没有看书,而是在背诵课文。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3个年级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把其他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她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脑海里。视力越来越差,她的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

说、学、逗、唱,她几乎变成了相声演员,她的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眼睛不好,上课就一定要生动,才能把几十双眼睛吸引到我这儿来。”她用耳朵批改作文。学生朗读,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即时点评。“感情再充沛一点儿。”“他这个角度大家想到没有?”她像个乐队指挥一样调动着全体学生。“该我了!”“我有不同看法!”学生们热烈响应。听、说、读、写,多种训练同时进行,比单向的教师批阅效果更好。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她。听说她可能不再担任班主任,学生们跑去求校长,哭着说:“一定要把刘老师留下啊!”毕业了,他们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领来,点名要进刘芳的班。

打开一扇心之门。2009年的一天,年轻老师章玉嘉向刘芳求助,声音都颤抖了:“我们班有个女生想自杀。”找到那个女生后,刘芳一伸手,摸到女生纤细手腕上厚厚的纱布。这个平常很文静的小姑娘来自一个重组家庭,她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刘芳用一块布蒙上她的眼睛,说:“你就这样跟着我一天,试试我是怎样生活的。”一天之后,刘芳问:“容易吗?”“不容易。”“我天天都是这样生活的。我都能好好活着,你有眼睛,又漂亮又可爱,完全可以比我活得更精彩,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呢?”姑娘的眼泪大滴大滴落在刘芳手上。

刘芳又去姑娘家家访。她看不见路,只能让章玉嘉牵着自己。天黑了,她们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狭窄的乡间小道,数着电线杆,才找到那个偏远的村子。刘芳告诉家长,孩子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点爱。她把母亲的手放到女儿手腕上的伤疤上:“你不爱女儿吗?”“爱。”质朴的农家妇女一辈子都没有这样袒露过感情,而当“爱”字说出口,尘封已久的心门终于打开了。母女俩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从2008年起,校长何代乾交给刘芳一份开创性的工作——心理咨询。那时,贵州农村学校的心理辅导基本是空白的。白云三中地处城乡结合部,青春期与社会转型期交织,千余名学生心理问题丛生。刘芳把自己的工作概括成4个字——用爱倾听。她建立了“成长档案袋”,学生们以各种方式,把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向刘芳倾诉:“我无法克制对她的好感。我的心总是上下浮沉,不知如何是好。”或者,“今天,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我想坚强一点,可是怎么也止不住泪水。”还有,“现在的父母对我恩重如山,但我渐渐长大,突然很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去……”

让一个盲人去宽慰常人,这的确很少见。不过,任何人面对一个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柔弱女子时,再难的事也该想了吧?一次,一个陌生人因感情受挫想自杀,错把短信发给了刘芳。刘芳打电话过去,劝导得小心翼翼:“你只是一朵早开的花。有没有意识到,现在的你,其实不是你自己?”前后3个月,刘芳一次次跟这个未曾谋面的姑娘通话。终于,姑娘有了笑声:“刘老师,我答应你,好好活着。”刘芳不止一次收到这样的留言:“是您,在我心里点亮了一盏灯。”

那些点滴的爱。刘芳讲过一个月饼的故事。有一年,她布置的作文是《中秋感怀》。男生陈祥写道:“中秋节到了,每个人都吃着月饼。而我却不知道月饼是什么滋味,甜的,酸的?看到很多人不爱吃,把月饼丢到垃圾桶里,我好想捡起来吃了。”刘芳听得心酸,就去他家家访。他父母在外打工,他跟老人住在破旧的农家小屋里。刘芳听到窗户上的声音有点奇怪,一摸,连玻璃都没有,几片塑料在风中飘摇。第二天,她带给陈祥一大块月饼。陈祥咬了一口,噙着泪花说:“刘老师,月饼是甜的。”很多年后,陈祥工作了,打电话要请刘芳吃饭。刘芳笑了:“你喜欢吃什么就带我吃什么吧。”

停顿了一秒钟,陈祥说:“我觉得最好吃的是月饼。”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大省。在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家庭的白云三中,贫困生很多。对这些穷孩子,刘芳总会多尽一份心力。有个自幼失去一条腿的残疾男生,刘芳承担了他初中三年的学杂费,又攒钱帮他安假肢。一个中档假肢相当于刘芳半年的工资。没料到,这引发了“爱心接力”。一位干部听说此事,要求分担费用。没多久,假肢厂厂长来了:“我免费给孩子量身定做一个高级假肢。”终于能双脚走路了,男生跑来找刘芳:“我能不能叫您妈妈?”叫她“妈妈”的学生不止一个两个。

不久前的教师节,已大学毕业并也成为一名老师的袁凤梅发来短信:“刘妈,感谢生命中出现了您。”袁凤梅读初三时,父亲病逝,刘芳把她当女儿来照顾。袁凤梅回忆:“我最难的时候,刘妈始终陪在我身边。她很少触碰我的伤心事,像阳光一样包容着我。”中考前,刘芳抱着袁凤梅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要相信女儿。”袁凤梅说,“你眼睛看不见了,还把我们教得这么好。我有什么理由学不好?”

那一点一滴的爱,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长久的温暖。一个孤儿在日记里写道:“刘老师,初中3年以来,一直都是我们全班40多个同学看着您的一切,可是您却看不见我们的脸。您只能用心去体会我们对您的爱,用声音来辨别我们是谁。我好想为您做点什么,但是我一个孤儿想做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为您祈祷,希望有朝一日,您能复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