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八宝山公墓 被祭拜最多的人是谁?公墓面积最大的又是哪位先烈?

2020-11-24 20:15:01
相关推荐

时光流逝,云水千年,多少人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平抚。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谁换来一片青天皓月,静水流年。这里栖息着英魂,是浴血国疆或为国志士等忠烈的归宿。这里的一座座墓园,是盛世昌华的奠基之碑,一切无畏与奉献者,在这里涅槃重生,在天地间奏响凯歌,守护着岁月流年。

八宝山,以英雄的沉睡支撑着华夏大地的苏醒,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带着肃穆与庄严,兴衰与血泪。

公墓的成就者与最多祭奠者——林徽因

1.才名绝世

一代才女,诗成华美留香,巧设天工绝妙。三个男人为其倾心,有人说她是一朵莲花,若是盛开,清风自来。她是凤毛麟角一样的存在,在一个艰难的时代活出了精彩绝伦的人生。

1924年,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共同赴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二人均从三年级起读,也就是在知识之海畅游之时,他们之间也坠入爱河。

1928年他们在渥太华中国大使馆举办了婚礼,门当户对,兴趣相投,既有父母之命恪守传统,又有西方新式的交往方式,可以说这是不缺乏祝福的婚姻。同年回国后,掌握先进技术的林徽因夫妇受聘于东北大学见建筑系,接受了众多的学院邀请前往授课,并走上了维护中国传统建筑之路。

2.建筑国手

林徽因的灵魂栖息在八宝山,是公墓中被祭拜最多的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才名显赫。1937年,她与丈夫梁思成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唐代的佛光寺大殿。这个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对中国没有唐朝建筑的定论,是对"看唐朝文化到日韩"的嘲讽言论有力回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林徽因一家逃往昆明避难,在颠沛流离和艰苦的生活中,一介柔软女子表现了坚强的毅力,依然没有放弃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在战火纷飞中完成了大量的设计工作。

在这时,她的诗风有了极大的转变,从迷茫惆怅,婉约柔情转变成了家国命运的忧虑,鼓舞抗战的壮歌。她的心一直担忧着在战争中遭受炮火袭击的中国传统建筑,关心着饱受战火煎熬的无辜百姓。

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曙光,抗战胜利后,为保护日本奈良传统建筑向美军提出建议,使一座千年古城免于炮火,这是为世界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贡献,又有谁知,1937年她在日军的日夜空袭中生存,命悬一线。

新中国建立后,她编撰出《全国文物保护名录》等重要著作,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公墓的设计,展现了中华人民的英雄气魄和大气磅礴的格局,使人望之即感受到了沧桑正道,为保护北京古牌楼与当局者据理力争直至呕血。就这样,一直散发着她的光和热,直至因病离开人世,

因为她的传奇一生,才美惊世被人熟知和敬仰,延绵至今。她的遗体沉睡在八宝山公墓中,自己的心血凝聚之地,墓碑下刻着娟秀的汉白玉花圈这是她所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样品,好像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诉说着她一生的浮世清欢,如梦无痕。

"革命第一墓"——任弼时

1.少年远志

1904年任弼时出生于湖南汨罗,这里是屈原为国失意投江之地,仿佛冥冥之中的召唤让任弼时来到了这里。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员,从小任弼时便有了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

十岁之时,他便感受到了列强经济侵略,倾销商品的后患在作文中写到:"用本国之货以挽回利权,则民生何至日艰矣!"五四运动爆发后,深受爱国主义影响的任弼时开始致力于爱国宣传和反卖国斗争。

1920年,任弼时加入了第一批上海共产主义青年团,准备由主席组织的留俄学习准备,1921年,开始了莫斯科的旅程。留俄期间,他转正成为了一名党员。

经历种种,让他看到了共产主义的希望,他知道我党的路不会错,任弼时的信念更加坚定,积极学习革命知识与苏俄的革命经验。期间接替了瞿秋白西方革命史的俄语翻译,阅读了大量俄语经典,积累了大量知识储备,承担了一定的旅俄党支部的工作。

1924年,任弼时启程回国,他知道,自己的战场和归宿是在这里,他将在这里完成革命任务。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他接受党组织的委派,到上海大学教授俄语。

他被聘为了《中国青年》等先进刊物的编辑员,利用自己的俄语优势,翻译了大量的俄国革命著作,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号召广大青年的觉醒。此后几年间,他逐步担任了共青团要职,领导了多次青年反军阀反分裂爱国运动。

2.严刑不屈,拥护中央

任弼时曾两次被捕获,在狱中,经受各种残酷逼供,却始终不透露党组织的任何消息。饱经折磨,落下病根,然而他依旧坚持在革命工作中。

红军长征时期,为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与贺龙所率红军突围长征,协助主席领导的红军胜利会师,义正言辞的批判张国焘分裂势力,成为了我党的一根支柱,中共早期五大书记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向国际社会倡导主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取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和理解。抗战结束后,跟随主席转战陕北,开始全国解放事业,土地改革与党的建设工作。

长期日以继夜的工作使他的身体受到了极大伤害,新中国建立前夕,他已经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开国大典,主席下令,不准任弼时来参加典礼,一切以身体保重为要。

他的眼里含着泪光,心情激动又有所伤感。"这样梦寐以求的时刻,我不能不亲临现场"。但他操劳已久的身体无法支撑他前往开国大典。组织决定,让他年幼的女儿代表他出席大典。听女儿诉说着盛况,他似乎看到了开国大典的场景,他就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人民开心的笑容,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1950年10月,任弼时因脑溢血突发去世,一代革命功臣在国家兴起之日悄然离去,为了中国用生命奠基,将胜利的果实留给了后人。

任弼时的遗体安放在八宝山公墓,是第一个在此沉睡的革命先烈,占地300多平方米,至今面积最大,庄严雄伟,给世人留下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斯伟人陵寝,简卧八宝山;念革命正气,长存天地间。曾经的岁月承载着几多浮华,几多沧桑?岁月太过匆忙,还没来得及看清您负重前行的模样,阅读着每座墓碑所携带的记忆拼凑出的盛世华章,曾经既往,时光仍在骄傲的流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国文化英语作文 莫高窟作文 春天写景作文 校园活动作文 教资科一作文 我的朋友400字作文 精彩作文开头结尾 写事作文300 写人的作文400 我的故事作文400字 精美作文 他哭了作文 四季美景作文 作文的万能开头 我的姥姥作文 亲近自然作文 一起走过作文 妈妈的一天作文 四百字作文大全 难忘的回忆作文 写重庆的作文 成都作文 心灵深处作文 美丽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600字作文 日语作文格式 时评类作文 写艺术的作文 五年级同步作文 游记作文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