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家叶永烈病逝 那个告诉我们“十万个为什么”答案的男神走了

2020-11-24 22:35:01
相关推荐

著名作家叶永烈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叶先生笔耕不辍,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万字。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他长期从事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原始文献。这些文献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并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予以收藏。为此,他曾对媒体笑言:“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20岁为《十万个为什么》撰稿

1940年8月出生的叶永烈是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是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后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据记载,1959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酝酿出版中国本土科普读物,当时借用了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标题。为其撰写篇目最多的作家叶永烈当时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大二的学生——读书时就开始用文学方式去描述化学,发表了一些跟化学有关的科普小文章。

这些文章后来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十万个为什么》编辑看中。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编辑曹燕芳邀请他参与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175个“为什么”,叶永烈一个人写了163个。随后,又被邀请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写稿——他为天文气象分册写了27篇,为农业分册写了89篇,为生理卫生分册写了43篇。最后,他拿到了1600多元的稿费,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甚至有传说,1962年,叶永烈去提亲,上门送的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几代人

1978年8月,叶永烈创作的科普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成为一代读者的科普启蒙书。四十年来,《小灵通漫游未来》常葆青春,衍生出二三十种版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仍在不停重印,总共已经发行了400万册。此外,他的《科学家故事100个》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除科普作品外,叶永烈的创作触角颇广: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叶永烈已经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生前,他曾对自己的创作做过一次数字总结:“前段时间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1500万字;还有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现在已经全部出版,500万字。”

坚持“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

叶永烈写作坚持“九字方针”——“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自称写传记作品三十余年,“从不东拼西凑”。2015年,叶永烈从纪实文学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经过三年努力,完成135万字的“上海三部曲”——《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以及《邂逅美丽》。

上海是叶永烈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城市,台北则是他到访十几次的城市。书中写到的台湾外岛,诸如大小金门岛、澎湖岛、绿岛,他都曾逐一访问。正因为这样,书中有着真切的细节描写,有着历史的纵深感。

《海峡柔情》是叶永烈长篇小说系列“上海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描写了近百年间上海淡水路朱、姜两户人家的爱恨纠葛。该书出版后,叶永烈曾在上海书展与读者分享他的创作经验,“这一次,从非虚构创作转向虚构文学,我没有转轨问题,因为有了《东方华尔街》的经验。所以,在构思成熟之后,经过一连几个月高强度的叩键写作,四五十万字一气呵成。”

追忆

《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科普的标志

出生于1992年的科普工作者苏澄宇是动物科学方向的硕士,同时也是知乎上的优质作者。这位年轻的科普牛人坦言,带领他走进科学世界并立志成为科普作者的作品便是《十万个为什么》。在他看来,包括叶永烈先生在内的中国优秀科学家创作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原创科普领域里一座绝对的高峰。

“国内《十万个为什么》出了很多个版本,大家心目中最经典、最优秀的版本莫过于第一版,也就是有叶永烈老师参与的这一版,他为其写了300多条‘为什么’,成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中写作篇目最多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十万个为什么》就是中国科普的标志。”5月15日下午,苏澄宇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

苏澄宇说:“‘为什么’这三个字也贯穿了我的写作方式。在写科普的时候,我更倾向于去写一些‘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是什么’的问题。单纯从个人角度来看,‘为什么’更代表了好奇心。好奇心是当年的《十万个为什么》带给我的,也是现在我最看重的东西。”

作为让编剧史航特别憧憬2000年的作家,叶永烈去世后,史航也发文悼念称:“我当然知道2000年没有多么犀利和神奇,但我还是很谢谢他,哄得我一点都不害怕长大。”

此外,著名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在微信朋友圈发表悼念:悼念叶永烈老师。一生的科幻之路,与他的影响和扶持有关。期待老师走好。(记者张知依)

本文来自:北京青年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 放下作文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爱我中华作文 有关动物的作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童年游戏作文 课余生活作文 寻找春天作文 人物传记作文 新年愿望作文 100字作文大全 四年级写景作文 初春作文 描写自己的作文 想象篇作文 2022高考作文 底线作文 秋景作文 围棋作文 翅膀作文 文言文作文 语文作文范文 陪伴 作文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 盐水浮鸡蛋300字作文 成长的烦恼作文500字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文 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作文 向你推荐一本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