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造型 真实再现了唐代风尚与妆容服饰

2020-11-24 22:40:01
相关推荐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 是一部国产武侠大片, 剧中场景、服装、造型、特效等处处彰显好莱坞式的大片气势,服饰美工设计整体上体现了徐克的个人特色,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与浪漫且具有张力的表现手法。 这部电影的服饰造型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更是引起了诸多争议,网络上甚至有“雷人妆”、“日本妆”之类的说法。但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后,你会发现,影片中的服装和造型,非常符合影片所定位的唐朝那个时代。

武则天的造型

影片中的武则天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她的发型。这是一种头发拢结于顶,向后梳成巨大的碗状造型。虽然有网友将这种发型戏称之为“马桶头”,但这却是真实历史上,盛唐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名叫“反绾式”的贵族女性发型。

唐代妇女发型的特点是竞尚高大,喜欢利用假发进行装饰。反绾式便具备了这些特点。其梳编法是将发拢住,往后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各种形式,如绾成双刀,称"翻刀髻";绾成惊鸟欲飞,称"惊鹄髻";绾成元宝,称"元宝髻";反绾成高墙,则称为"高髻"。电影中武则天的发型虽然与传统的反绾式发型不完全相同,但是依稀能寻到高髻与元宝髻的影子。

高髻在周朝就已出现,唐时尤为流行。高髻的形状多种多样,武则天的发型属于其中很常见的一类——蛾髻。蛾髻流行于中晚唐时期,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几名贵妇的发型即为蛾髻,而中唐诗人李贺的《十二月辞》中也有“金翅蛾髻愁暮云”的诗句。晚唐时女性的发髻非常高大,有的甚至高出面部两倍,高达一尺以上,头上的簪钗饰物也随之越来越多。长安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即丰额”之说。相比之下,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这个蛾髻并不夸张。

有人认为电影中的武则天的面部妆容像极了今天的“日本妆”,这其实是将本末倒置了。“日本妆”就是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的,唐代女性才是日本女性化妆的师娘。以唇妆为例,唐代妇女以娇小浓艳为尚,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妇女们在涂粉时会将嘴唇一并抹上,然后再用唇脂画出唇形,以达到“樱桃小口”的效果。而除了唇形小巧以外,颜色与形状更是多样,以颜色而言有檀口、朱唇、绛唇、唇之分,以形状而言有半边娇、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眉花奴等数十种样式。影片中的武则天的唇妆就属于“绛唇”,这在唐朝算是一种比较中庸的唇妆,特别符合武则天保守含蓄的身份。

影片中的武则天在四方馆面会狄仁杰时,穿的似乎是一身男装,很多观众对此颇为不解。其实她穿的是在唐代一度非常盛行的西域胡服。唐代女性崇尚胡服的原因是唐朝与西域高度的经济文化交往,带来了胡舞的兴盛,与胡舞配套的服装也随之在女性中盛行,女性竞相着胡服、化胡妆、跳胡舞,并以此为美。

唐代女性着胡服者甚多,武则天头戴浑脱帽,身穿翻领长袍,腰系鞢躞带,这些都是胡服的代表性造型。浑脱帽一般采用羊毛或较厚的锦缎制成,帽子为尖顶,周身织有花纹,镶嵌着各式珠宝。唐代妇女的服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小袖为主,便是受到了胡服翻领、对襟、窄袖的影响。

武则天腰中系的革带名为“鞢躞带”,在唐代妇女中非常流行。男性系的鞢躞带下垂有若干皮条,以悬挂刀子、砺石、算袋、契苾真、针筒、火石袋、哕厥等七种物品,统称为“鞢躞七事”;女性佩戴鞢躞带可以省去“七事”,仅留下垂的皮条作为装饰,也就是剧中武则天所系鞢躞带的样子。

这段戏中,武则天的披肩名曰“披帛”,由轻薄的纱罗制成,上边或是印花或是用金银线织就图案。披帛横幅较窄,长度可达两米以上,穿着时一般将其缠绕于双臂,走起路来酷似两条飘带,别有一番婀娜生动的风韵。武则天着男装是因为当时男女可以共同参与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社交活动,是唐代风尚的开放,也是唐代女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表现。

其他女性的造型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中的上官静儿是以历史上上官婉儿为原型的一位女性,身份是女皇身边的一位受宠的女官。她爱穿“襦裙服”,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多为分裁并且有腰襕和侧不开叉的襦;下身则叫"裙",以裙腰之高低,又可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等等,是唐朝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

上古时期,中国服装大多分成两截,上体称"衣",下体称"裳"。其中的"襦"指长不过膝的短衣,"裙"指布帛拼制而成上连于腰的下裳 。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盛唐以后,贵族女性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襦的领口变化多样,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风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此时裙色鲜艳,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色彩多样,多中求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与短襦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但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蔚然成风。电影中的女子全身仿效男子装束,身穿白色圆领窄袖缺胯袍,腰系搭链,足蹬黑色的黝靴,一身典型的男儿装束。女着男装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是大唐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具体表现。

电影中上官静儿还穿过一种叫做“回鹘装”的胡服。这种服装略似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衣身宽大,下 长曳地,用红色织锦制成, 领、袖等处都镶有宽阔的织锦花边。回鹘装的造型与现代西方某些大翻领宽松式连衣裙相似,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融合希腊、波斯服饰文化的产物。

上官静儿脚上穿的鞋子名叫“高头履”,其特征是履头高翘,按履头形式可分云头履、重台履、雀头履、蒲草履等。它用布帛缝制,鞋首絮以棕草,因其高翘翻卷,形似卷云而得名。《车服志》记载:"妇人衣青碧缬,平头小花草履,彩帛缦成履,及吴越高头草履。"当时草履的编织技术已很精湛,纤如绫殷。草履深受唐代妇人的喜爱。

电影中的男性服饰

电影中的狄仁杰身穿圆领袍衫、头戴幞头、脚蹬长靿皂革靴,虽然服式相对女装较为单一,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圆领袍衫属上衣下裳连属的深衣制,一般为圆领、右衽,领及衣襟处有缘边,前后衣襟下缘各接横襕,以示下裳之意。文官衣略长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多随时尚而变异。圆领袍衫简 单、随意,包含了对上衣下裳祖制继承的含义,不失古礼,在唐代深受欢迎。

但由于袍服过于简单,难以像冕服那样明显 地 分 辨 出 来。于是,唐代官员的袍服主要以颜色来区分等级。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双 钏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纹绫制作,带为银銙。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

狄仁杰戴的“幞头”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制成的软胎帽,其名称依其式样演变而定,开始是平头小样,以后幞头造型不断变化。

幞头起源于北周,材料用黑色纱罗,上部作小小突起,微向前倾,用二带结住,后垂或长或短两带。"幞头“为贵贱通用,早期以软胎、微向前倾为常见,也有的用桐木作骨子,使高起,名"军容头"。其两脚稍屈而向上者,名"朝天巾"。

综评

徐克导演的电影对于服饰的考究是十分严谨的,为了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他曾亲自到敦煌看了很多唐代的壁画,也到许多博物馆看了不少相关收藏,奠定了唐代服饰的资料基础。

以往关于唐代风貌的影视剧作品,少有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样不仅能在整体上营造出唐代的辉煌之势,还能在细节处体现出唐代的人文风貌,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传承。

近年来,唐代的历史被多次搬上银幕,促进了人们关注和了解大唐盛世的服饰文化。《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呈现出来的奇异瑰丽之服饰造型,不仅彰显了重要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 更显示了大唐盛世开放的时代风貌。 飒爽英姿的武服,豪气万丈的胡服, 锋芒毕露的盔甲,英气冲天的武服,简约流畅的寝服,都让我们窥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正好让我们一睹了唐代的服饰风釆,并为唐代服饰造型融入了现代艺术气息,体现了一种严谨继承,适当改造的造型特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乡情的作文 英语手抄报作文 什么说作文 冷作文 400字的优秀作文 英语邀请函作文 作文感谢有你 写说明文的作文 作文我想什么 烦恼作文600字 冬天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家 实践作文素材 校园景色作文 成长300字作文 六年级作文心愿 暖作文600字 作文帮手 作文礼物400字 疫情居家作文 四年级作文450字 国庆小学作文 天津中考作文 盼的作文 初中中秋作文 作文爽 感动老师作文 苹果树作文 作文的审题 人物介绍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