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乱港“洋面孔”里的“生旦净末丑”

2020-11-25 03:05:01
相关推荐

上一章茶餐厅讲述《香港教协患“瘤”还能喘多久?》,教协公然利用教育资源在青少年群体中“植独”,公开支持学生参加非法抗议活动,并大肆收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辗转而来的“教育黑金”。从“金融大鳄”索罗斯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一只只“颜色革命”的黑手伸向香港。接下来,港嘢君要揭开的是乱港派里的“洋面孔”:他们或披着外交官的外衣,频频为乱港分子撑台面;或假借专家之名,为乱港分子出主意、赚取顾问费;或顶着新闻记者的头衔,大肆勾连乱港分子并做舆论声援。恰如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一幕幕“洋面孔”出尽“洋相”之后,他们露出真面孔——西方情报人员。

打气出黑招

“心战专家”密会马前卒

2014年9月,一些乱港分子掀起“占中”运动的前后,来自美国驻港总领馆的人员尚且隐藏在幕后,他们只是悄悄地接触反对派,提供资金和策略指导,没敢明目张胆地跑到乱港第一线。

五年后,他们直接走到了台前和第一线。

一身齐膝职业短裙,脚蹬艳红色的皮鞋,美国驻港总领馆政治部主管朱莉·埃德(Julie A. Eadeh)在“反修例”运动中高调亮相。

2019年8月6日傍晚,金钟地区JW万豪酒店,朱莉·埃德与黄之锋、罗冠聪、彭家浩等乱港马前卒一同现身。

这一幕正好被香港市民拍到:黄之锋、罗冠聪身着半袖、短裤之类的便装,黄程锋、彭家浩则穿着衬衫搭配西裤。

当朱莉·埃德疾步走来时,四人都迅速起身、握手并致敬,黄程锋与彭家浩还拘谨地整理了下衣服,表现得“毕恭毕敬”。朱莉·埃德正是乱港分子的幕后“大老板”。

简单的寒暄几句之后,朱莉·埃德带领四人走向酒店内的一个房间。外界猜测,他们或者一起去“跪拜”更高层级的人士,或者密谋进一步的乱港行动。

与乱港洋人沆瀣一气,面对香港社会各界的指责,黄之锋坐不住了。次日,他在社交网站上回应称,他与朱莉·埃德等人密会只是讨论《香港人权民主法》的立法问题,并乞求美方停止向香港警察出口催泪弹等。

“根本没有什么特别。”黄之锋还补充说。但特别的是,他们在万豪酒店密会的第二天(8月7日),以黄之锋等人为首的“香港众志”宣布九月罢课。

2019年8月8日,中国外交部驻港公署紧急约见美驻港总领馆高级官员,就朱莉·埃德接触“港独”组织头目提出严正交涉,并敦促美驻港总领馆人员恪守《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要求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务。

朱莉·埃德的多重面纱也被层层揭开。她的公开身份是美国驻港总领馆政治部主管,暗地里却也是一名“颠覆专家”“心战专家”。

1976年11月,朱莉·埃德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童年时随家庭搬到密歇根州,她先是在东密歇根大学攻读本科,随后进入乔治城大学当代阿拉伯中心并取得硕士学位。

美国国务院网站消息显示,2002年,埃德进入美国国务院任人权事务研究员,并在两年后派驻美国驻沙特大使馆任政治官员,正式开启了她的外交官和“颠覆专家”生涯。

自此,哪里乱哪里就有她的身影。2006年,朱莉·埃德成为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公民服务处处长。黎巴嫩战争期间,她还参与完成了美国二战后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成功撤出了1.5万美国侨民。

犹如好莱坞大片中的情节,朱莉·埃德还将这段经历写成文章,发表在母校乔治城大学当代阿拉伯研究中心的内刊上。

上述文章中,朱莉·埃德还炫耀曾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穿防弹衣进行活动。2008年之后的三年间,她却神秘消失了。

2011年夏天,朱莉·埃德出现在美国驻上海的领事馆中,担任环境、科技、卫生与能源官员,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17年9月,她的名字又出现在美国国务院“领馆及官方认可机构”名单中,她与丈夫已调到香港。

利用2008年之后的三年蛰伏期,朱莉·埃德相继在台湾与上海完成汉语培训。不久,她与一名华裔美国人David Ng(吴仲明)结婚,并在2012年和2014年生下两个男孩。

朱莉·埃德的丈夫吴仲明是一名香港裔美籍公民。来自美国国务院信息局网站显示,他曾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任经济领事。转入香港后,夫妻二人主要负责联络商界和政界人士。

正是在朱莉·埃德夫妇等外交人员的运作和推动下,美国政府开始直接干涉香港事务。今年6月以来,美国国务院不仅多次公开指责香港特区政府,还威胁取消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甚至威胁制裁部分香港官员。

一出出乱港“黑招”,也离不开一个个美国国家安全专家的支招。

挑拨离间蛊惑“乱港”

“狗头军师”卖弄巧实力

已近天命之年的美国国家安全专家惠顿(Christian Whiton)却一直在与天理抗争。

他善于包装自己的政治经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执政时期,惠顿自称曾为国务院全球事务官员撰写过演讲稿,甚至曾担任国务卿、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等要员的政策顾问;他还自称一度致力向朝鲜施加国际压力的工作;多名总统竞选活动中,惠顿还曾担任顾问和沟通协调员的角色。

惠顿自恃有着一颗智慧的脑袋。在福克斯新闻网站专栏中,惠顿自称现任美国智库“国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的高级研究员,并给自己扣上高级顾问、作家之类的头衔。

种种包装之下,惠顿实则祸害中国的“狗头军师”。

“过去,台湾常被华府误解是美中关系中的负债。但对抗中国当局,美国应该突显台湾,而不是把台湾当成负债。”今年6月初,惠顿发表题为《为何台湾是美国抗中最好资产》的文章。

该文章中,他极力蛊惑西方势力支持“台湾独立”。恰在此时,香港发生“反修例”骚乱,惠顿又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和扬名立万的机会。2019年8月17日,惠顿现身黎智英等乱港分子的“庆功宴”。

他与黎智英交往甚密。茶餐厅第一章《香港“拆家”黎智英》讲过,黎智英的助手马克·西蒙(Mark Simon)被广泛质疑具有间谍背景。

黎智英和助手马克(右)

正是通过后者的穿针引线,惠顿与黎智英打得一片火热,并与黄之锋等乱港分子常有互动。

2019年8月17日21时20分,惠顿伙同马克·西蒙乘坐一辆出租车离开宴会场。

一个多小时后,他在社交媒体上转载了马克·西蒙的一条“乱港”消息,并附上一段评论称“本周六我将在福克斯新闻频道上讨论最近的香港事件,你可以计划一下周末(会面)”。

马克西蒙(左)和惠顿(右)一同离开餐厅

惠顿沉浸在做“公共知识分子”的欢愉中,他是Fox News、BBC、CNBC、CNN、MSNBC、NHK、Sky New等多家电视频道的嘉宾评论员。

在一系列视频节目中,惠顿时常为美国的外交政策辩护。谈及香港乱局,他多次鼓吹:“在中美谈判的艰难时刻,(在香港制造混乱)让中国政府面临这场危机,这完全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这种厚颜无耻的挑拨离间,却被惠顿冠以“巧实力”的称谓。在其屡屡自吹自擂的作品《Smart Power:Between Diplomacy and War》(巧实力:在外交与战争之间)中,惠顿一度尝试为美国国家安全提供一种现实的防御战略,他极为推崇“巧实力”。

“这些政策可以扮演类似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所发动的非暴力文化战。”台湾《镜周刊》2019年6月12日文章援引惠顿的观点。

惠顿极端反华,一直沉浸在冷战思维中。他所鼓吹的“巧实力”,只不过是对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思想的“盗版”。早在2004年初,约瑟夫·奈就在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成功的手段》一书中较早提出“巧实力”的概念。

惠顿鼓吹“巧实力”,其实还隐藏着他不可告人的商业动机。众多头衔之中,他还是一名商人——Banner Public Affairs公司的副总裁,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政府关系的公关公司,主要负责就公共外交、媒体和东亚事务等议题向美国当局提出建议。

借助商业智库和非政府组织(NGO)等乱港,是西方势力惯用的伎俩。港嘢君在《索罗斯乱港的贼心与贼胆》一章讲过,索罗斯乱港的核心手法是,利用NGO多方扶植颠覆他国的“颜色革命”,进而达到趁乱打劫的目的。

在福克斯新闻网专栏中,“巧实力”“颜色革命”“干预主义”是惠顿笔下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惠顿也深谙“颜色革命”之道,他也以“顾问”之名招摇敛财。

惠顿虽有搞乱香港的贼心,却没有“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贼胆——后者动辄谋取十亿百亿美元。但是,惠顿只赚够顾问费就心满意足。

写书拍照“做掩护”

角色频换如“走马灯”

你方唱罢我登场,香港已成为各方势力的舞台。上文所述,一些西方势力已不甘幕后遥控,而是直接粉墨登场。不过,一张张洋面孔和略显臃肿的身材难免“鹤立鸡群”。

凯文·罗奇(Kevin Roche)多次出现在骚乱的队伍中。他坐在天桥楼梯上休憩时,很快被香港媒体抓了个“现形”。当时,他正在给一名记者发信息。

这一次,假新闻人遇上了真媒体。

从署名等信息来看,凯文·罗奇是美国《纽约时报》的编辑。香港《大公报》则披露说,他还是多场骚乱的“洋指挥”,多次向乱港分子提供香港警方行动的讯息。

新闻记者能奔走四方打探消息,也经常成为西方情报人员掩护身份的“掩护牌”。多年前,美国摄影记者丹·加雷特(Dan Garrett)就被香港曝光身份复杂。

2014年10月30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文章也承认,丹·加雷特是美国国防情报局(DIA)、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前情报分析人员。

在香港,丹·加雷特的公开身份是一家网络媒体的摄影记者,他对“港独”和反政府活动的新闻选题最有兴趣。他几乎逢乱必现身,并常穿搭灰色马甲或白色T恤衫,脖子上挂着一部单反相机。

从所发布的百余张图片作品来看,丹·加雷特更愿意将镜头瞄准香港警察发射催泪弹的一面,而对暴徒殴打路人、袭击警察、打砸公共设施等画面视而不见。

选择性报道一直是西方媒体挥之不去的通病。丹·加雷特作为摄影记者的背面,还有多重身份。每逢研讨会等思想乱港的场合,他会脱下T恤衫和黑色短裤,换上西装、打上领带,衣冠楚楚地出现在人前人后。

丹·加雷特潜伏香港多年。2014年9月5日,即违法“占中”运动的前夕,他就出现在所谓“香港2020”政改讨论会上。

这是香港学联代表、美领事馆人员组织的乱港会议。会上,丹·加雷特不动声色地传达指令:华盛顿要求继续在香港推动社会、民间力量争取民主运动,尤其是推动青少年在社会远东做“前锋”(炮灰)。

“美国会保护学生领袖。”演讲中,丹·加雷特还给参会学生做出许诺。

那一次公开曝光后,丹·加雷特一度承认与美国驻港前领事夏千福(Clifford Hart)一样出身于五角大楼,后者曾为美国发掘、培养、扶植新一代利益代理人立下“汗马功劳”。

丹·加雷特乱港之举惹得天怒人怨。2019年9月26日,他再次飞进香港时,已被出入境管理部门依法禁止入境。

被果断拒绝后,丹·加雷特气急败坏地对《香港自由新闻》(HKFP)倾诉,他这次来港是为执行“一些正策划中的书本、纪录片项目”,包括约见朋友、学者以及购物、摄影,并“观察十一(国庆)及香港的抗议文化”。

加雷特拥有博士学位,著有《中国香港反霸权抵抗:可视化城市抗议》一书。他还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说,他已经在香港生活了20年,还用镜头记录了600多场骚乱和游行。

从间谍、摄影师到文化学者……丹·加雷特又换上了证人的行头。

大约返美一周后,他衣冠楚楚地坐在美国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CECC)的证人席上,大肆攻击香港和“一国两制”政策。

香港乱局已持续数月,恰如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一张张“洋面孔”“洋相”百出,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西方情报人员。

香港市民到美领馆外举标语抗议

来源:港嘢茶餐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亲情类 作文 初心 爱上阅读作文 19年作文 作文提纲范例大全13篇 中考的作文 激烈的足球比赛作文 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教师节英语作文初中 写我的爸爸的作文 黄姚古镇作文 观察的作文200字 运动会作文儿 相信美好作文 我喜欢吃鱼作文 我被妈妈感动了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400字 风景作文600字初中 温暖作文400字五年级 生活需要作文500字 口语交际作文100字 写一篇水果作文 550字作文大全 大自然的奇妙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评语大全 作文某某我想对你说 运动会200米作文 珍爱时间作文 看菊展作文 勇往直前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