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整本书阅读 从老师爱上读书开始——《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

2020-11-25 10:50:01
相关推荐

部编版语文教材开始施行以来,网上就盛传一种说法: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这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不值一辩。不过这话倒也道出了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本人一直笃信:小学高年级后,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阅读。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极骨感。放眼全国教育界,真正把阅读搞好的学校,窃以为凤毛麟角!

什么海量阅读、什么悦读悦美,笔者也曾作为慕名者前往考察学习,除了疑惑,剩下的就是失望。前阵子深圳美女老师胡红梅事件,也佐证了一个事实:大多盛名之下、所谓成功的“阅读”教学案例,无非都是包裹着名与利的作秀而已。

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确实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出路。但其又无比艰难,想要做好实在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以为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障碍有三个:

障碍一:中高考指挥棒下,长期形成的应试语文教学观根深蒂固,广大教师群体在心理上尚难主动作为,谁都不愿当“出头鸟”。毕竟只要我按常规玩法教,无论考坏考差,都可以用一句“反正我是尽心尽力了!”故做沉痛的一语带过。

再往深处说点,老师不过是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不要用什么所谓“灵魂工程师”之类的社会属性强行加持!大部分教师无非是把教书当个饭碗而已,况且这饭碗在大部分地区还不那么香甜。所以,既然我用大家都沿袭的方法就能玩得下去,为啥还要标新立异?

障碍二:语文老师不读书。教语文的自己不读书,还整天教学生如何“阅读”,这实在是让人大笑之后有点痛的笑话。然而现实就是如此,试问有几位初中语文老师读完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36本书呢?退而求之,读完了教材中“名著导读”中要求跟学生分享的12部书的人又有多少人?

笔者所在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推了项“三年”名著阅读计划,在全市语文教师中倡议共读名著,建了读书群,搞晒书房、晒书单活动……反正花样百出,各显神通,全市语文圈子里充满着各种花式读书法的美篇,可我前前后后问了不同学校的十几名语文老师,结论都是:呵呵……

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效果吗,你知我知。我想全国大部分语文圈里的人也无非如此。你看,这样大张旗鼓的号召语文教师读名著,尚且这么艰难,更何况让学生去读书呢?

障碍三:网络冲击和时间缺失。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当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时,人们是很难被书本吸引的。当老师们在行政压力之下尚难读书的时候,你指望让学生主动的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去读经典?这,有点天方夜谭。

结论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读书,并逐渐找到书本的乐趣,进而能主动去读书。最佳方案就是在学校、在课堂上阅读。不过,但凡教语文的就明白,越是吆喝什么就越缺什么。比如大家都高喊“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如此强调语文和阅读的重要性,说明语文和阅读正是语文教育所缺乏的。

广泛阅读,在学校语文教育中是个悖论。一方面语文都强调要广泛阅读,另一方面我们又缺乏实施广泛阅读的环境。比如语文老师让阅读,其他科目老师其实是反对的,尤其是部分学生在其他课堂上阅读,更不用说有学生浑水摸鱼阅读一些常规看来不太合适的内容,比如网络小说。所以,在学校里经常会发生学生的书被其他科目老师没收的事情,更甚者还有因此造成老师间或明或暗矛盾的事情。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学校阅读就放在语文课堂上;二是学生同步阅读。

难点也在此,如果课堂上都来阅读,教学进度怎么办?大部分老师的疑惑可能就在这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以为只要我们真正静下心来,用那么点小智慧,我们会发现,整本书课堂阅读跟语文教学和考试并不冲突,甚至课堂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提升语文成绩。当然小学低年级段另当别论,至少升入初中以后,课堂上推进整本书阅读是大有裨益且有法可施的。比如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教材当成一本书,用12个左右的课时读完。这个问题,需要更多文字来叙述,本文不再多言,后续会推出更多文章与诸君探讨。下面,以本人在课堂上推进《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阅读为例说明。

整本书课堂阅读的三个要素:

要素1:教师提前阅读,不光读,更要反复读而且要深入思考。然后根据自己读书体验,做出整本书课堂阅读规划。

要素2:既然要学生课堂上同步阅读,那么版本一定要统一,这样有利于课堂指导、分享和交流。

要素3:教师分享在阅读前,学生分享在阅读后,但一定要有且要重视学生分享这一环节。

要素4:教师要及时总结课堂整本书阅读的精彩环节,通过多种方式分享给家长,分享时,面一定要全,力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进而取得家长支持。

接下来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关于要素:1::我是提前一学期准备下学期阅读规划。在起了课堂整本书阅读的心思后,我在七年级下学期就购买通读了八年级上册推荐的6本名著。经过比较,尤其是考虑到考试的问题,最终选择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进行试验。确定选题后,又精读了一遍,收获甚丰,对课堂整本书阅读更充满了信心。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老师都对书没了解,没兴趣,有怎么能找出和学生的共鸣点呢?所以说,整本书阅读,老师先读好,是关键中的关键。

比如我在做《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规划时,找到的“共鸣点”就是“红小鬼向季柏”这个谐音梗。在做读书指导时,就以从《红星》一书中找史可朗、范统等类似谐音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以“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自由阅读。接下来,确立“对比”这一主题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这一主题研究。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当然,在做整体规划时,一定要教学生做阅读时间规划。《课标》中要求中学生阅读速度要达到每分钟400到600,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我们的学生整体阅读素质不太理想,我是按每分钟400字的要求来规划的。《红星》全书约40万字,我们安排了22个课时来完成阅读,也就是两周时间(含晚习)。阅读完成后,用作文课90分钟时间,完成第一项任务: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然后再用8个课时完成第二项任务“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功”这个课题。

详细过程这里不赘言,令人欣喜的是,整个课程完成后,两个班89人中有17人在没有老师强制要求的前提下,本学期完成了教材推荐的其他6本书;有32人读完了3本书;有51人读完了名著导读中的另一本《昆中记》。

关于要素2:版本选择问题及学生购书问题是能否有效推进课堂整本书阅读的前提。在版本上我选择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毕竟是温儒敏、王本华主编的,尤其温儒敏又是教材的主编。整体来看,这一版本是合适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购书的问题了,在这一问题上要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受教育情况合理做出决定,绝对不要强行推进!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父母大都没上过高中,也无固定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也很普通。因此,在推荐购书时一定要提前铺垫,广泛宣传,同时以建议为主,不能强求。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能犯政策性错误。好在笔者带两个班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铺垫,结果是两个班81人,共有69位学生购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红星照耀中国》。由于是课堂阅读,通过相互借阅,实现了同版本同步阅读的规划。在此提醒一点:不要集体购买!不要集体购买!凡是涉及钱的问题,老师不要参与进去!

关于要素3和要素4,只分享三句话: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做整本书阅读一定要鼓励孩子去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无论对错好坏,这是激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关键!

“你眼中再不好的孩子,在他父母眼中始终都是个宝!”因此,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广泛给家长和领导分享每个孩子在课堂阅读中的精彩表现——即便不精彩,也要分享他的各种即便细微的进步!这是营建整本书阅读氛围的重要环节!

“在一份仁爱之下隐藏着九分自私!”做整本书课堂阅读,一定要抛弃任何功利心!让阅读成为阅读,让阅读回归阅读,要不得半点功利心!

关于课堂整本书阅读,姑且分享这么多,更多内容会陆续推出,个人浅见,虚心接受各方大拿批评斧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期待作文 半命题作文 发现作文 初一的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六年级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