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周杰伦VS蔡徐坤流量之战:当娱乐游戏变成“黑镜”之后

2020-11-25 11:40:01
相关推荐

“周杰伦vs蔡徐坤”的粉丝流量大战,以周杰伦超话数据周末登顶,蔡徐坤粉丝宣布退出数据竞争为结果落幕。经过一周的话题发酵,关于此事的评论呈现分裂的态势。有人为蔡徐坤粉丝鸣不平,说“热爱”不能被分为三六九等;有人为周杰伦所代表的前流量时代的大众流行文化张目,斥今日的流量明星没有作品傍身;还有人抱着“认真就是输了”的态度,批驳一切意图深入的讨论,仿佛这场大众参与的数据反讽,会因为讨论而失去讽刺的意义,所有长篇大论,在他们看来就像粉丝圈用来自娱自乐的“小作文”。

然而,对此事的分析并非毫无意义。“周杰伦vs蔡徐坤”流量大战事件有它发生的土壤,前流量时代的娱乐偶像向流量明星发起挑战,在超话平台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它是当下大众娱乐文化现象的综合缩影,拥有非常丰富的延展维度——两代偶像的文化意义之辩,青少年流行文化反叛涵义之辩,流量金融化与数据至上思维之下、产业对艺术创作压抑与否之辩……

在种种讨论中,有一种声音反思了流量经济中资本平台所应承担的责任,它设计了一种扁平化的游戏规则,将粉丝个体窄化为“为爱发电”的投票机器。粉丝就像流量程序中的“外挂”,日复一日地做着机械的行为,而且,游戏化(Gamification)设计并非只限于超话平台,我们的生活,似乎正在向游戏化社会的方向发展(可见微博ID@刘阳子I门柱 的观点)。

未来设计者们对游戏化社会有着乐观的预计,认为它能够帮助人类享受真实。然而事实情况是,设计者的设计一旦以盈利为导向,脱离“人”的向度,游戏化社会的前景将成为一出真实版的“黑镜”。这出“黑镜”,如今已经在粉丝流量大战中真实上演。

追星数据游戏

真实版“黑镜”的无奈现实

ikun与ilun

(分别为蔡徐坤与周杰伦家的粉丝昵称)

的流量大战,始于一名粉丝对周杰伦的超话数据表示不解:周杰伦的超话讨论度那么低,为什么演唱会门票那么难买?于是“夕阳红”粉丝团决定让小孩子们感受一下“超话数据”不是衡量一个艺人知名度的唯一尺度。这样的事情在超话社区中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8年《我不是药神》大热后,就有粉丝在网上发出了与质疑周杰伦句式相当一致的疑问:

“徐峥超话才22个人签到,为啥票房号召力那么强?”

这个令人同样哭笑不得的疑问,已经在去年引发了粉丝圈被数据思维侵蚀到何种程度的感慨。徐峥的观众也开展了一场类似的数据反讽活动,在打榜的同时,用粉丝圈的惯常用语为“山争哥哥”的数据短暂发力:

“哥哥连头发都没有了,只有我们了……”

这位“山争哥哥”粉丝是不是在配图里混进了一张张卫健?

反复出现的流量之争,体现了两代偶像文化的差别。前流量时代偶像以作品为吸粉核心,个人性格只做辅助作用,粉丝与偶像之间也没有太多的接触渠道。而在今天,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大大缩减。在这种情况下,偶像对粉丝而言,作品的吸引力已经不是全部,偶像还需要为粉丝提供人格吸引力、陪伴感,以及共同成长所带来的成就感。很多萌新在喜欢偶像之前都曾对偶像文化表示不解,但是看过他们的舞台和作品之后,又会不自觉地被才华以及其他附加因素所吸引,如TFboys的青春朝气,鹿晗的“傻”(傻狍子人设),肖战的萌,王一博的耿直……这些吸引人的元素成为了他们业务能力之外的人设。而蔡徐坤在这场人气竞技中,最大的标签其实是“宠粉”。他对粉丝的投入程度堪称偶像“宠粉”的“业界表率”——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完美的“偶像”,几乎没有私生活,时常把ikun挂在嘴边,穿粉丝送的衣服,在表演中做出与粉丝约定的动作……与之相对,ikun姐姐们对偶像的忠诚和狂热,在粉圈也是出了名的。

但粉丝们渴望在追星中获得的快乐,正在被资本所设计的游戏规则所利用。我们正处于日渐原子化的社会之中,难以抵御这种门槛极低的陪伴感和快乐——只要花时间关注,一定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这种“爱”来得太过强烈,稍加引导即可成势。资本看准了其变现能力,设计出各种投票规则,并制造出一套话语体系让粉丝信服:你们为我们投票花钱,我们赚了钱,未来就能让你的爱豆有更好的发展。数据背后的水分,有一部分来自于粉丝的“为爱发电”。他们会自己购买多个投票账号,以远超“996”的工作激情为爱豆全天候无薪酬做数据,而人工刷票在粉丝眼中是正当行为:粉丝付出了努力,又不是机器刷票;粉丝获得成就感,偶像和平台获得人气和利益,所有偶像的粉丝都可以在这样的新规则之下平等竞争。

在这场追星数据游戏之中,有太多游戏化社会的设计理念痕迹。游戏化系统设计有三个要点:点数、徽章和排行榜。点数即玩家积分、徽章即玩家获得的成就标志、排行榜即成果展示,这在超话社区中对应超话积分、级别和榜单。游戏化设计之下,超话社区中的粉丝都不说“人话”了,像机器一样复制黏贴打榜句式,只为让平台机器能够顺利抓取,为人气数据迅速添砖加瓦。然而,这除了让平台获得了流量,粉丝真正获得快乐了吗?流量虽然能为偶像带来短期的利益,但除了让偶像更快地被资本收割,对他的长期发展真的有用吗?尤其在更大的艺术平台上,“流量”两个字有多大的含金量呢?为此没日没夜做数据,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换取“人气”的假象,真的值得吗?平台说这是让粉丝的精力有了宣泄的途径,可这种宣泄,又何尝不是一种消耗?

“夕阳红”粉丝团看不懂复杂的超话打榜规则,只能复制黏贴固定句式和话题。这种行为在粉丝圈被戏称为“抄作业”。

英剧《黑镜》第一季中,有一集剧情表现了被游戏化制度所操控的人生。每个人居住在虚拟的空间之中,拥有一个虚拟的形象,你需要通过骑车赚取点数,日常的其他活动则消耗点数。你也可以通过参加真人秀,通过人气获得点数……流量之战仿佛一集真实版“黑镜”。蔡徐坤粉丝不是不知道“流量”被贬的涵义,但他们被夹在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中:努力投票,要接受社会的嘲讽;若不努力投票,蔡徐坤流量第一的位置不保,同样会受到嘲讽。粉丝们在游戏规则的束缚之下,已经失去了想象另一种可能的自由。

游戏化社会

游戏向真实空间的“迁徙”

不止是粉丝圈,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游戏正在向真实空间大范围“迁徙”。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描述希波战争的作品《历史》中记载了一件真假难辨的事情。大约在3000多年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大饥荒。起初人们毫无怨言地接受命运,可是灾难并没有因为等待而出现转机。吕底亚人遂发明了一种奇怪的方法来抵御危机——游戏。他们用一天时间来玩游戏,这样便感受不到饥饿;次日吃东西,克制玩游戏……这样循环往复,吕底亚人坚持了18年,其间发明了骰子、爪子儿等常见游戏。

美国未来协会游戏研究主任简·麦戈尼格尔引用这则故事讨论了游戏的本质。当普遍的意识认为游戏是被动地逃离现实,麦戈尼格尔认为游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动逃离。是游戏,让饥饿的人们在混乱的现实中找到了力量和秩序;是游戏,让人们适应了本来不足以为生的环境。

在麦戈尼格尔看来,今天的人们与吕底亚人相比没有太多不同。我们依然生活在“饥饿感”的折磨之中,只不过这“饥饿感”变得更复杂更多元——对更满意的工作的饥渴、对强烈族群感的饥渴、对更有意义的人生的饥渴。因此,那些思考社会制度设计的人们开始畅想一种新的未来:游戏化社会。

《游戏改变世界》,作者: 【美】 简·麦戈尼格尔 ,译者: 闾佳,版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年9月

世界范围内,有数以亿计的人正在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虚拟的游戏之中。他们在游戏中隐匿真实的身份,做系统任务升级、加入公会社交……经过精心设计的成就感和认同感获得体系,让玩家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现实所无法给予的满足感。经济学者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将之称为向虚拟世界的“大规模迁徙”,并对此做出悲观的评论:这些脱离现实的人会引发一场社会气候剧变,相比之下,温室效应不过是茶杯中的一股暖流。

但游戏化社会的倡导者,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与其劝说玩家们亲近现实,阻隔青少年与游戏的接触渠道,在文化上羞辱游戏,不如将游戏化思维投射到真实世界之中。利用游戏的力量,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现实已经破碎,而我们需要创造游戏去修复它。”——简·麦戈尼格尔

2008年,简·麦戈尼格尔对游戏未来宏愿的演讲,引发了相关从业者强烈的共鸣,但事实上,在以各大互联网技术公司为主导的网络产品开发中,游戏化设计早已萌芽,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背单词签到打卡、健身计划课程打卡、每日计步器排行榜、打开APP收取系统赠予的虚拟收益……人们正在以从未有过的精力,投入到以现实世界为平台的游戏之中。

减少工作压力、修正教育系统、治疗肥胖抑郁焦虑、提高民主参与度……这些均是游戏化社会设计者们的宏图伟愿,但他们“但愿所有人都能开开心心、精力充沛”开始一天的现实游戏的初衷,到今天真的实现了吗?

周杰伦与蔡徐坤的粉丝流量大战,或许在告诉我们答案是“不”。在某些游戏规则之下,我们没有过得更好,反倒过得更糟。

市场上介绍游戏化思维的出版物。游戏化设计已经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

游戏观的转变

有限的游戏,与无限的游戏

讨论至此并非意图否定“游戏”的存在。人类离不开游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文化有时就是“游戏”本身。

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对“游戏”给出了泛化的定义,认为“文明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是在游戏中展开的”。人类社会的宏大原型充满了游戏,语言的暗语是词语的游戏,神圣的典礼献祭是精神化的游戏,人类的文明活动扎根于原始的游戏土壤之中。而游戏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游戏,就等于堕入了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般的昏迷状态。艺术和游戏使我们与常规惯例中的物质压力拉开距离……作为大众艺术形式的游戏,给所有人提供了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直接手段。有些落后社会或部落猝然转换为工业化、专门化、机械化的型态之后,往往难以设计出运动和游戏之类的矫正剂……这些社会会陷入迂腐的泥潭。没有艺术的人,没有游戏这种大众艺术的人,往往像毫无意识的自动机器。——《游戏的人》

《游戏的人》,作者: 【荷】 约翰·赫伊津哈 ,译者: 傅存良,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从赫伊津哈的上述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像“超话打榜”这样的机械化的简单游戏,并不在他所认可的“艺术化”的游戏之中。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最重要的原则是“自愿”,服从命令的游戏并非“游戏”。“自愿”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充分认可人的自由意志,将玩家当作一个有自由决断力的人。而目前许多游戏化设计,从更大的层面上说,只把参与者当作机械化的个体,行事逻辑停留于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这或许并非设计者的主观意愿使然,如“超话打榜”的机械化,可能源于讨论数据关键词抓取的“机械化”,但它客观上造成了机械化的后果,让粉丝成为简单的“打榜工具”。

从这个角度上讲,制度设计者们在对游戏化社会持有乐观预期之时,要警惕既定规则对个体自由的反噬。而若将“盈利”和“赚取流量”视为第一目的,这种反噬的存在,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必然。

周杰伦“夕阳红粉丝团”的流量挑战,一日登顶遂功成身退,嘲讽了旧有的规则,引发大众思考的空间。而蔡徐坤的粉丝组织也于本周宣布退出微博超话数据游戏,将把重点放在蔡徐坤的个人发展和作品之上。“挺好的,孩子们长大了。”然而思考,可能不应只停留于成人世界教追星的小孩子“如何做人”。我们可以借助学者詹姆斯·卡斯的“无限游戏观”,从游戏参与者的角度,再复盘一次这场可能以后能成为经典分析案例的流量之战。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作者: 【美】詹姆斯·卡斯 ,译者: 马小悟 / 余倩,版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1月

世界上有两种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有限的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的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詹姆斯·卡斯

有限的游戏不一定要决出最后的胜利者,也有可能是为了更高的排名,在游戏过程中,为了得出结果,有限的游戏规则不可改变。而无限的游戏的规则必须改变——当它将被现有的规则决出一个结果时,当有的参赛者发现自己有输的可能时,规则不改变的话将无法延续游戏。

有限的游戏的参与者将获得头衔,无限的游戏除了自己的名字将一无所有。——詹姆斯·卡斯

游戏的头衔在游戏结束时获得,当一个人因为“头衔”而被人所熟知,人们关心的是他的过去;而“名字”是自己天生获得的,当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被人熟知,人们关心的是他的未来。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种游戏观的转换。在周杰伦与蔡徐坤的粉丝流量大战中,无论是胜者还是输家,都不该专注于输赢本身。输赢本身并没有任何未来指向式的意义,它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既定的规则,让人们认识到规则背后站着的“权力”,是如何在无形中“强迫”人们做着非自由的机械行为。身居饭圈,虽然表面上看着自由,但依然有很多“身不由已”。“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饭圈男孩女孩,在成为粉丝组织的一员之后,要遵守的“饭圈铁律”的体量,远大于做数据的粉丝所要遵守的超话打榜规则。以偶像前途为目标,饭圈正在窄化为消泯自我的单一目的的组织,一切只是为了偶像的输赢。

饭爱豆是一场娱乐游戏,可它不止一种玩法,也不该只有一种玩法。

自我设限,即自我束缚。在适当的时候打破规则,以另一种玩法延续游戏,则为打破束缚提供了可能。而这份流动感也赋予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游戏永远在继续,故事永远无尽头。

作者| 吕婉婷

编辑| Vin;宫子

校对| 薛京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作文 新学校的作文 崇武古城的作文 一次劳动作文400字 美丽的地方作文200字 庆国庆作文400 我的旅行记作文 英语作文my holiday 新闻报道作文200字 我喜欢秋天的英语作文 有阳光真好作文800字 描写桃花的优美作文 表达对父母爱的作文 不要轻言放弃作文 越来越坚强的我作文 我喜欢的节日春节作文 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作文600字 最喜欢的食物作文 发生的事情作文 后悔的事作文600字 描写桃花岛的作文 国庆节作文题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作文 同在一个屋檐下作文600字 关于手工作品的作文 我和祖国共成长作文500字 松花江美景作文 三年级写事优秀作文 作文摘抄加批注 关于饮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