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她一生未婚 却有了5万多个孩子 包括袁隆平

2020-11-25 12:05:01
相关推荐

来源:郎club

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作品

原作者:蛋蛋姐

盛夏的厦门,是游玩的好时节。

在鼓浪屿这座小小的岛上,除了日光岩、菽庄花园这样大名鼎鼎的景点,还有一个不起眼的纪念堂——毓园。

这里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妇产科大夫——林巧稚。

她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生未婚未育,但却亲手接生了5万名婴儿。

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袁隆平院士。

协和医院档案上是这样记载着袁隆平出生的情况。

当时袁隆平取名为“袁小孩”,右页中间是他出生时留下的脚印,上面就是林巧稚大夫的英文签名:Qiaozhi Lin。

袁隆平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其实林巧稚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师级人物。她是我国妇产科的主要奠基人,开创过多个第一荣誉。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也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

但是从医的五十多年里,她对这些荣誉并不在意,甚至还曾拒绝开国大典的邀请。

当时开国大典红色的请柬上写着:“协和医学院林巧稚教授,兹定于十月一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典,特请光临。”

拿到这封请柬,去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我想没有不去的理由,而且从协和医院到天安门只有2.5公里的距离,只是去看看也不费什么事。

但林巧稚却觉得:我一个医生,去了能干啥呢?

她时刻挂念的只有医院里的病人。

于是当天,她依旧在妇产科忙碌着,习惯性的迈入安静的产房,继续照顾病人。

在毓园里记载着林巧稚的墓志铭: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

回顾林巧稚的一生,她便是如此坚信且实践着。

1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的一个教师家庭。

作为家中的第三个女儿,父亲林良英对她很是疼爱,特意取名为巧稚,意喻灵巧而天真。

而对于巧稚女儿家的身份,父亲并不在意。

因为无论男孩女孩,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他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林巧稚父亲像

在林巧稚小的时候,林良英就教林巧稚学习英语会话和读写,后来更是把巧稚送进了厦门女子师范学校。

这是一所由海外福建籍商人募捐而成的学校,在这里林巧稚从小学一路读到了高中。

作为一所新式学校,英语是这里的主课,林巧稚幼时打的底子派上了用场。

除了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生物、读经、作文、书法、修身......十二门课程,林巧稚有九门名列年级第一。

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除了成绩优秀,林巧稚还正对了她的名字,有一双巧手。

那时,学校开设了手工课,教女孩子们编织、刺绣和缝纫。

巧稚总是学的又快又好,作业也完成的最快。她的老师不禁赞叹道:“好灵巧的手!有这样的双手的人应当做外科医生。”

老师的一句话,让林巧稚记在了心上。

因为林巧稚仍清楚地记得母亲去世时的场景,她是被女人的疾病——宫颈癌夺取了生命。

如果可以,林巧稚真的很想学医。

林巧稚母亲像

1921年,林巧稚20岁,她等到了一个机会。

那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落成,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办的学校。

“只要拿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文凭,美国的医院都会承认这个学历,就有了在世界各国行医的资格。”

而且那年协和医学院正准备招生,全国一共招25人。

但更为现实的情况摆在了林巧稚面前,那就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家里的现实负担。

和林巧稚同岁的家乡小姐妹们大多已许配了人家,开始了为人母的生活,而林巧稚的婚姻还没有着落。

年近57岁的父亲,也已不似盛年时期,8年学制的费用对于林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钱。

但是父亲林良英深知一个道理:不为良相,但为良医,能够学医是一件好事情。

他为女儿林巧稚而自豪,亦下定决心支持林巧稚考试。

图中为林巧稚

7月份时,家人为林巧稚收拾好了行装,为林巧稚筹好了钱,这是林巧稚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出远门离开鼓浪屿。

她将去到上海参加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

可没成想,在林巧稚最擅长的英语科目上,却出了岔子,她没来得及做完最后一道题目。

这道题林巧稚并不是不会,而是发生了意外情况。

当时考场上有一位女同学中暑晕了过去。因为碍于女生身份,监考老师不方便施救,便向同学们询问有谁认识她的家人。

林巧稚认出这是和自己同间旅馆的学生,来不及多想,林巧稚便放下试卷跑了过去。

她呼吁旁边的人群散开,为这个同学留出呼吸的空间,并解开了同学领前的旗袍扣,喂她喝水又吃了几粒人丹,并小心地在旁边扇风,直到同学醒来,林巧稚才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但这时,考试已经结束开始收卷子了,林巧稚就这样没来得及做完最后一道题。

当年报考协和的有500人之多,少做一道大题,就意味着入选希望极其渺茫。

林巧稚只好回到了鼓浪屿,并如实地告诉了家人,不过家人得知后并没有指责林巧稚。

在父亲看来:“这样做是对的。但去助人,莫问结果。”

好在这个世上,还是有好人好报一说的。

对于林巧稚的行为,监考老师大为赞赏。

他专门给协和医学院写了一封信,赞叹林巧稚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冷静,这是一个能胜任医生的好品行——“宁可牺牲自己,也要照料别人”。

校方看到了附在考卷后面的报告,又调看了林巧稚前几科的成绩,最后决定予以录取。

2

初到协和的日子,一切都超乎了林巧稚的想象。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等最先进的医科学府,协和的师资力量毋庸置疑。

协和和美国著名医学院——霍普金斯医学院达成了合作协议,还聘请了大量国外优秀的教职人员。其中151名高级教职人员中有123人是从国外聘请的,28名中国人中有25名在国外受过教育。整个协和医学院有250张病床,每名学生可以分到10张病床,供学习和实习来用。

在生活上,协和也十分贴心,学生不用为任何生活琐事操心。

衣服被单换下来有工友洗,洗完晾干熨好再送回房间。

换下来的皮鞋放门口,第二天工友就擦得干干净净的。

吃饭中西餐都有,由专业营养师配好食谱,每个人凭口味挑选。

甚至体质差的,还有鱼肝油供应。

此外各种娱乐休息室、留声机、网球场、健身房都应有尽有。

总之一句话:舒服。

当然生活上的舒服,都要用学业上的辛苦来还。

在协和医院读书时的林巧稚

在协和,学习是一件异常严格的事情。

当时协和医学院规定在学医之前设三年预科。

预科期间,要完成中文、英文各192小时的学习、数学96小时、生物、物理各384小时、化学544小时的学习,此外还要完成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学习,还要从法语或者德语中,选择一门作为第二外语。

且每门功课都必须达到及格线,若一科不及格,留级;两科不及格,退学,没有其他选择。

但是林巧稚没有学过物理和化学课,因为她以前在厦门女子师范大学时,并没有开设这两门课。

而物理和化学所占的学分又不低,于是怎么补齐这两门课成了林巧稚要解决的难题。

还能怎么办?勤能补拙呗。

林巧稚悄悄摸到了学校宿舍熄灯的规律:每天晚上10点半宿舍拉闸熄灯,但是过了12点后又会重新合上电闸。林巧稚便总是过了12点后再起来学习。

她一边学习新课,一边补习从前没学过的物理和化学,白天更是都泡在实验室里。预科三年,林巧稚没有给自己放过假,也没有回过一次家。

预科结束后,林巧稚终于顺利地升入了本科。

林巧稚(右一)与同学们合影

1929年,在经过8年的学习后,当初的25人只剩下16人正式毕了业,而林巧稚不仅顺利毕业,成绩还位居班级之首,并获得了那一届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

这也是第一次有女生获得此项奖学金。

毕业之后的林巧稚,其实有机会选择内外科这样的大科,但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

在当时的中国,妇科病占妇女发病率的2/3,产妇的死亡率为1.76%,新生儿的死亡率更高。她依然记得自己的遗憾与梦想,她希望自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迎接更多新生的太阳。

3

1929年,毕业后的林巧稚在协和医院妇产科当助理住院医生,而她的第一次手术就如此不同寻常。

那是一个平安夜,医院里来了一个子宫破裂流血不止的病人。

经过诊断,病人患的是宫外孕,这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病。轻则导致胚胎死亡,引起患者出血,重症者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当时情况紧急,患者必须马上手术。可是不巧所有的高级外国医生都去参加了圣诞聚会,而林巧稚助理医生的身份,是没有资格主刀这种病人的。

林巧稚只能赶快打电话向妇产科主任马士墩医生请示,但是路上风大雪大,马医生不能及时赶回来。

他向林巧稚提供了两个建议:要么林巧稚来处理,要么就让病人转院。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选择,万一手术失败怎么办,万一转院耽误了救治时间怎么办?

没办法了,林巧稚没有再多想,她果断地通知手术室准备手术。

这是林巧稚第一次主刀手术,也是她医生生涯中的第一次大手术。每一个步骤她都在心里想的很清楚,那么多年的学习和练习,不能辜负今天。

林巧稚熟练地用手术刀划开病人的肚皮表面、脂肪层、肌肉层、腹膜层,因为积血,原本粉红色腹膜已经变成了紫色。

而患者左侧的输卵管已经破裂。

林巧稚迅速地切除了破裂的输卵管,把腹膜下的积血放出来,并且为病人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清创、整理、缝合、包扎,曾经演练过的步骤此刻都在林巧稚的手下熟练的操作着。

就这样忙活了大半夜,才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林巧稚(二排中)与协和医学院同事合影

后来有一次,林巧稚又碰上了一个难缠的病症。

这位病人叫董莉,结婚六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好景不长,孕检时发现董莉的宫颈有乳突状肿物,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切除子宫,以免乳突状肿物变成肿瘤引发癌症。

但是切除子宫,意味着董莉将再也不能怀孕做母亲了。

而有一个自己的小孩,是董莉的心愿。

林巧稚不忍看见董莉永远失去做母亲的资格,她不得不再冒一次险,为董莉保住腹中的孩子。

经过反复的仔细检查和专家会诊,林巧稚推断这很有可能是妊娠反应,也许董莉可以不用手术。

林巧稚大胆做出了一个决定,暂时不切除子宫,但是董莉每周五一定要到医院检查,看看肿物的变化。

但凡有一点不舒服,哪怕是半夜,也请一定要赶来医院。

此后的六个月里,林巧稚每周五都为董莉做一次仔细的身体检查,随着预产期越来越近,林巧稚发现肿物并没有病变。

此时,林巧稚可以确认了,董莉所患的是一种特殊的妊娠反应,一种可以随着孕妇妊娠过程而自动消失的蜕膜瘤。

万幸,蜕膜瘤并不是恶性肿瘤。

最后,董莉终于如愿生下了一个6斤重的小女孩,她和丈夫为其取名为“念林”。

在上个世纪,有很多小孩被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是对林巧稚大夫深深的感激之情。

林巧稚大夫接生过的部分婴儿

4

除了细心为病人着想,林巧稚对病人也是一视同仁。

她不会因为谁高贵谁贫穷,就对她们的治疗有区别待遇,即使是在最危险的时刻。

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中期,祖国大地都在日军侵略的铁骑下,协和医院也被迫关闭。

很多医生一夜之间没了工作都离开了,但是林巧稚却拒绝离开。

她在北平东堂子胡同10号,开了一个小小的妇科门诊。对她来说,协和暂时关闭不要紧,只是换个地方继续看病罢了。

在这个小胡同里,林巧稚接触了到了北京城区的下层妇女,她们由于贫穷和知识的缺乏,有时不知道自己患有的是妇科疾病,于是长久地被病痛折磨着,不看医生的日子里,就那么硬扛着。

林巧稚看见她们总是十分耐心,不仅为她们科普日常生活中的卫生护理常识,而且来的每一个人,她都能尽可能地治疗。

能吃药敷药就好的病,绝不多花钱让她们去打针,实在付不起医药费的,林巧稚就免费进行治疗。在林巧稚的出诊包里,除了产钳、药品,她也总是会放些钱,用来接济那些经济困难的产妇和病人。

这个小小的诊所一开就是6年。

1946年,形势终于有所好转,协和重新开张,在医学教育家李宗恩的再三邀请下,林巧稚才考虑关停了诊所,在1948年重回协和。

重回协和之后有很多“身份特殊”的病人来找林巧稚,但在林巧稚眼里,哪有什么特殊的病人:“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那天,护士领进来了两位穿着朴素灰布列宁服的中年女人,她们挂了林巧稚的专家号(专家号比普通号贵10倍)。

可是林巧稚一坐下来就对她们说:“以后别挂专家号了,这要多花许多钱。我也看普通门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多等一会儿。”

中年女人很客气地点头应道:“好的。”

这时,林巧稚开始问诊,仔细地给对方做了检查,这位病人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孩子,林巧稚希望自己能够解除她的病痛。

送走了病人,护士问林巧稚:“您知道刚才找您看病的是谁吗?”

林巧稚不在意地摇了摇头。

每天看过的病人太多,她从不关心来历,更记不住她们的姓名。

“她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 ,护士告诉她。

“是吗?总理夫人?”林巧稚赶紧去看病历,上面写着——邓颖超。

5

而除了对病人的细心和关爱,林巧稚对中国妇科科室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可以说所有在国内妇产科出生的孩子,都受过林巧稚的恩惠。

在以前的中国,其实是没有妇科医生这种说法的,不管有没有医生,女人都照样生孩子,有个稳婆也就可以了。

因此不仅技术不达标,各种卫生隐患也存在。

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医院应要求简化很多东西。不懂行的领导也曾提出要改进手术的洗手方法。

他们觉得洗手能洗那么久吗?

那么多遍,慢吞吞的,怎么“大跃进”呀?

其实在以前,做手术真的不带洗手的。他们甚至都不穿白大褂,一件黑色的齐胸围裙就可以,而这围裙也是常年不怎么洗。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围裙上得有多少细菌,但那时没人知道。

大家只知道许多产妇生孩子之后会发烧。一旦发生这种事,死亡率可以高达38%。

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医生是细菌携带者。他们的身上还有上个手术过程中残留的细菌,正是这些细菌感染了产妇,要了她们的命。

后来在维也纳医生塞麦尔维斯的倡议下,他呼吁所有的医生,在给产妇接生之前,尤其是做了尸体解剖之后,必须用消毒液(次氯酸钙,俗称漂白粉)仔细洗手。

死亡率一下子就下降到了1%。

林巧稚心里明白,洗手的重要性直接和病人的生命可以划上等号,是政治这些东西不能比的。

她要把这些血泪教训传承下去。

于是她找到医院党委书记问:“如果是给你做手术,你要我们洗三遍手还是洗一遍?一次洗五分钟,还是洗三分钟?”

医院党委书记无话可说。

1958年,林巧稚又在北京组织医护力量对80万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尤以宫颈癌作为普查的重点。

她需要更加的了解中国这个土地上的广大妇女们。

她们走门串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且成功总结了子宫颈癌的发病规律,使妇科普查成为常规制度。

在林巧稚在其带动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普查,孕妇开始受到医疗监护,妇女孕育期也开始享有产假。

而在协和妇产科,林巧稚也成功奠基了妇产科领域中的几个亚专业和亚学科,比如说产科、妇科,以及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等,都是在她的指导下完善起来。

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也是在林巧稚的建议下进行了选址和建造。

当时时任北京市长彭真说,国家已经批准,要在北京建一座相当规模的妇产科医院,就建在儿童医院旁边可以吗?那边正在规划,有地方发展。

但是林巧稚很快否决了,以她的经验来看,妇产医院第一要义就是位置,一定要便利,不能够建在城区外。

因为孕妇们需要产检,去一次医院很不方便,回回都往城外跑,实在太折腾,而且很多人生孩子都是在后半夜,时间来不及,所以选址一定要在市中心,四通八达的地方。

这之后林巧稚就在北京的街头晃悠了很久,才终于寻觅到骑河楼附近的一条街上,不仅离故宫近,挨着王府井,而且还不吵闹,东西南北过来的妇女都很方便。

林巧稚一看,那就是这里了,1959年6月6日,北京妇产医院就在这里创建了,林巧稚也是第一任的院长。

林巧稚常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是关爱。"

她为妇科、产科做的所有事情,皆是因为她心里有产妇和她们的孩子。在孕妇临产的时候,林巧稚总是握着她们的手,帮她们擦去脸上的汗珠。

时任协和妇产科主任的美国人惠特克曾不屑地说:“林大夫,你以为拉拉产妇的手,给产妇擦擦汗就能成为教授吗?”

但对林巧稚来说,教授不教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给产妇安全感和信任感,每一个在鬼门关生孩子的产妇,其实都无比需要这样一个能让她们安心的力量。

手术台上的林巧稚(图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始终怀念林巧稚,怀念她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深深的爱。面对疾病,患者会慌张会迷茫会歇斯底里,但是林巧稚知道她们更需要安抚和关爱,因为她是唯一可以帮到患者的人。

林巧稚书写的病历总是字迹工整,内容详实

1983年4月22日,为病人和工作付出了大半辈子的林巧稚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此前她已被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折磨了5年之久。

在最后的几年时光里,她还坚持完成了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巨作。

1980年,病情加重的林巧稚不得不在协和住院,可她仍时时叮嘱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

她仍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她的病人和工作。

在临终前,她也经常在昏迷中喊道:“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她的接生工作甚至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就在林巧稚逝世前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孩子。

“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

逝世后,她留下了遗嘱。

平生积蓄的3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幼儿园、托儿所;

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

骨灰撒在了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尾声

直到今天,很多人去鼓浪屿游玩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走入这座毓园中,怀念林巧稚大夫。

回顾林巧稚的一生,前20年她在鼓浪屿无忧无虑的渡过,后来的几十年一直在为病人忙碌,为此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让很多人为她感到遗憾。

早在她第一次加入协和时,老协和曾给她一纸聘书。

聘书上却写着:“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当时协和认为,女大夫若选择了内外妇科这样忙碌的科室,最好不要结婚,若要结婚则必须先辞职。

因为他们觉得家庭和事业难两全。

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只能选其一。

当然这是老协和的规定,后来已经废除。

关于林巧稚一生未婚,她的传记作者赖妙宽在接受采访时是这样看待的:

我觉得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盯住林巧稚终身未婚这件事。当时医院的苛刻要求,使她错过了谈婚论嫁的时机,她是个学养和品质很高的人,在婚姻上不会将就。再说她有自己执着的东西,有她所爱的人,相信也被人爱过,结不结婚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在赖妙宽看来,林巧稚是一个博爱、慈悲、光明磊落的人。

至于未婚这件事,则不需要太纠结。

是了,对于林巧稚来说,是否婚嫁,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她已经完成了此生最想做的事,为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在毓园里可以看到这样一座雕像,一双慈爱的大手托起了一个小婴儿。

在九十多年前的那场考试中,一场爱与奉献的史诗就早已写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和爸爸比童年作文 爱的作文素材 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作文 回忆性作文800字 实践活动作文200字 红海滩作文 童年的滋味作文 难忘的一幕作文600字 介绍一种物品作文400字说明文 关于小狗的作文二年级 第一次哭的作文 初一作文遇见 用梅花托物言志的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800字 十八岁成人礼作文 家乡的苹果作文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怎么写 仙人掌作文结尾 李清照的作文素材 描写臭豆腐的作文 我真佩服他作文 你的和我的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动物 你学会了什么作文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篁岭晒秋作文 逛作文 中学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大全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