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世界名著大师课》:和大师们一起读名著

2020-11-25 13:05:01
相关推荐

叔本华曾说:“不读坏书,没有人会责难你,好书读得多,也不会引起非议。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很容易被书的内容左右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坏书有如毒药,读坏书反倒不如不去读书,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一本书呢?

在很多情况下,不知道要选择什么书的时候,去读一读经典总是不会错的,然而很多人可能会说,别人眼中的经典名著在我读来总是觉得食之无味,读不进去,又或者时代变迁,大背景早已不同,很难感同身受地去享受这个阅读的过程。

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又常常被网络上各种“一生必读的十大经典名著”、“50部经典名著,有生之年必须要看完”等等,各式各样的安利文章所影响着,到头来反倒更不知道该去如何选择、又该怎样去阅读一本书了。

在我们的阅读生涯中,似乎总有那么一些”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名著,就像马克·吐温的那句“吐槽”之言,精准地说出了大家对于读名著的纠结的心情——“名著就是那种人人都说好,但不怎么读的书。”

然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必然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无数读者的认同的,他们不仅仅值得去读,更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人生几十载,每一天都是非常珍贵的,与其花时间去读一本坏书,或者在读不进去的经典中徘徊迷茫,倒不如去学习一下该怎样去阅读一本经典名著。

《世界名著大师课》在我读来就是这样的一套书,它是世界文学领域的48位名家共同完成的名著导读,同时更是让我们学会面对经典名著该如何去阅读的读书方法。

01.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经典名著该如何解读?这是困扰着很多读者的问题。

经典不好读,这并不是说它因为无趣而导致读感不佳,而是在很多情况下,会读来晦涩难懂。

或许这正如黑塞所说:“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世界名著大师课》系列其实是源于喜马拉雅上的“世界名著大师课”精品课,它是从上万部作品中,精选出100本传世经典名著,经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等,20所名校的外国文学、中文院系的翻译家和学者名家的精心解读,将这些经典名著中的精华通过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讲解出来。

跟着大师们来上一次别开生面的“世界名著大师课”,这对于我们理解经典、阅读经典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和经验。

卡尔维诺在他的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 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有的时候,我们的书单其实真的不该去过度追求数量之多,而是更应该关注其质量之精,想要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就应该先弄清楚我们想要从读书这件事情中获得什么。

是一年读了几百本书的成就感和快感吗?不是。

是在与人对话时能掉书袋地说上几句名言警句吗?也不是。

读书这件事所给予我们最大的收获,应当如卡尔维诺所说的那样,是一种宝贵的经验、丰富的经验。

对于一本经典名著来说,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更多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阅读快感远比追求数量、囫囵吞枣得来的成就感要来的满足,用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来弄明白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远比道听途说要有底气的多。

翻译家郭宏安说:“名著具有一种柔软的力量,使人看见天地、众生和自己。”

这正是经典名著的美丽所在,如明灯似清风,也是冥冥之中不断牵引着我们向前的力量。

02.英国文学的特点

《世界名著大师课:英国卷》作为《世界名著大师课》系列的先锋选手,要早于它其他的几个“兄弟姐妹”——《法国卷》、《美国卷》、《俄罗斯卷》、《日本卷》和《其他各国卷》与我们见面。

英国文学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其丰富的内涵和风格,以及深刻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范谊和芮渝萍曾将“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精神”定义为英美文学的目标内涵之一,事实上,在很多英国文学作品中,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光芒以及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学在很多时候,是对于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一个直接反馈,我们从中能够读到一段历史,读到当时人们一种生活状态。

一部文学作品是非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历久弥新,同时还在于它对于一个时期中某种社会形态的推进作用。

譬如在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的上升阶段,社会状态是相对安定的,浪漫主义文学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当时的人们也是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的,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在笛福的经典名著《鲁滨孙漂流记》中就可以看出。

笛福将鲁滨逊塑造成一个爱冒险的上升的资产阶级形象,他总是想要去打破日常格局,追求变化的一种思想倾向,他主张出走和扩张,憧憬着发现新的世界。

这样的一种性格中实际上有很多殖民者的天性,但同时,这也恰是表现了18世纪英国在新时代产生的新阶级的新的要求。

再如19世纪时期的英国,工商业进入高度发达时期,而同时,资本主义文明的不足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主宰社会的是由压榨殖民地和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商人。

这个时候的文学风格也从逐渐浪漫主义步入充满着批判意味的现实主义,这个时期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家,譬如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狄更斯,以及著有传世名作《名利场》的萨克雷。

中上层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们总是在追逐着名利,争权夺位,上演着一出又一出表现人类社会丑恶一面的戏码,一如萨克雷在《名利场》中写道的这样:“唉,浮名浮利,一切皆空,我们这些人谁是真正快乐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演完了。”

杨绛先生曾说,名利场里没有英雄,写的是浮现在时代浪潮里的一群小人物,他们的悲苦命运不是悲剧,只是对人生的讽刺。

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着一个大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同时这也正是这些经典名著中的特殊魅力,它让我们看到了正义、友善、勇敢、反抗这些存在于人们身上的种种美德,所起到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作用,也表达了对于丑恶和黑暗的鞭挞。

03.跟大师一起读英国名著

提起英国文学,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师以及他们所创作的经典名著,譬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与四大喜剧,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勃朗特三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

这其中不乏我们从青少年学生时期就听到、读到的一些必读书目,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真的读懂了吗?

我们对于名著中的一些疑惑,借助大师们专业的力量来解惑,也是一种极其不错的体验,通过大师穿越时空与经典名著对话,无论是初读还是重温,于我们来说都是对于阅读兴趣的一次唤醒,填补自己阅读经历中的盲区。

那么大师们是如何解读这些名著的呢?大致来说是从以下这4个角度入手的:

1.从原著入手,全方位360°解析

怎样去全面理解一部名著?这其实跟了解一个人是异曲同工的,那就是要面面俱到地认识到这部名著的“高矮胖瘦”,也就是它写就的时代背景、它的故事情节和作者,以及这部名著的精华所在。

你读懂了这些,必然明白这部名著究竟好在哪里。

譬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洪涛老师在解读的莎翁的传世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什么会成为经典?

围绕着这个问题,刘洪涛老师追溯到了这部作品的完成年代1594年,讲述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怎样的一种社会背景当中,以及这部作品的灵感与素材又是从何得来的种种趣闻。

2.文学与历史和哲学的不可分割性

我们说文史哲总是不分家的,所以大师们通过这些相关角度的经验和积累,来深入浅出地为解读名著服务,从中来帮助读者们解锁更多的阅读名著的方式。

譬如在解读拜伦的《唐璜》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陆建德老师就从作者拜伦本身,延伸到其他的一些相关文学大师上面,说到中国人对于《唐璜》中一些诗行非常熟悉的一个因素,就得益于20世纪出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广和传播。

他们从《唐璜》中看到希腊的沉沦,也担忧着自己祖国的命运,于是希望能够以这样的一种文学作品给国人敲响警钟,于是就有了胡适先生翻译的《唐璜》中的一首长诗《哀希腊》,以及鲁迅先生写于1907年的那篇非常重要的文学批评文章——《摩罗诗力说》。

3.走出文字本身,现实中更有诗意的文学

在对于《傲慢与偏见》一书的解读中,我们跟随吉林大学的窦可阳老师一起走进了19世纪的英国庄园之中,感受着简·奥斯汀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完成的作品,成为了简·奥斯汀的。

我们甚至看到了她祖辈的发展和渊源,看到了她每日的日常生活,看到了她因为没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是如何“偷偷”地私下写作的。

正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环境和经历,也让简·奥斯汀笔下的那个从充满偏见到放下心中芥蒂的伊丽莎白身上也折射着自己的影子。

4.回到现实社会,感受经典的价值

在窦可阳老师解读的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中,谈到了它的艺术魅力对于当今学术界的一些影响,这些其实就是经典名著的价值所在,它们对于后世后代的很多经验以及思想上,都在潜移默化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远大前程》的主人公匹普,他的成长经历在维多利亚的工业时代受到了所谓现代文明的侵染,他的灵魂从堕落到救赎的转变,这让我们仿佛同匹普一起感受到亲情和爱情的可贵,体味着来自于他那个世界的波折人生。

著名作家肖复兴说:“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

每一本名著都是这样的一片明净夜空,它们或许描绘着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但同时也引领着我们去了解那个世界。

悲欢喜乐,爱情与仇恨,名利与抱负……我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着雀跃与悲伤的同时,也因大师们的解读而将这些名著的精华深深镌刻。

站在大师的肩上的名著,可谓收获颇丰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珍爱生命作文 妈妈我爱你作文 我的乐园四年级作文 我尊敬的人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 人与自然作文 文明礼仪作文 我想对您说作文 作文我爱我家 观察植物作文 植物园作文 追求作文 初中作文大全 作文素材摘抄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作文 以家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格子纸模板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描写桂花的作文 关于珍惜的作文 中学生优秀作文 精彩的瞬间作文 我爱祖国作文 书信格式的作文 跳绳比赛作文 节约粮食作文 寒假计划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 创新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