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上岸前辈分享公考经验:我是这样考到笔试第一名的!(备考必看)

2020-11-25 22:10:01
相关推荐

选拔性考试,你的名次取决于三个要素:

1.你的实力(大概率可控)

2.你当天的竞技状态(相对可控)

3.你的对手(基本不可控)

公务员考试里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当你的关注点在名次和成绩而非提升自己的时候,你的竞争力早已悄悄败下阵来。所以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把公考交给运气呢??当然不是啦,起码提升自己的实力是大概率的可控事件呀。

那如何复习来通过笔试呢?来详细说说(结尾彩蛋)

一、国考与省考的区别

1.国考、省考考试内容区别

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几乎所有的岗位都只考两门,申论和行测,知识点互通没有必然的区别。所以小伙伴们不用纠结国考教材和视频是否能通用的问题了。

除了这两门之外,个别岗位需要加试,比如外交部、银保监会、公安系统,在报名职位表的备注那一栏会写的很清楚,报考的时候别忘了关注。

2.国考、省考岗位区别

在国考里面岗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高端版本岗位,俗称国家部委,比如中央级别的xx委xx部单位。

另一种是普通版本岗位,俗称中央机关在各地的直属机构,比如海关、海事、税务、通信管理、审计署特派办、邮政管理、铁路公安、民航管理、地震局、气象局、出入境边防、统计调查队等。

省考岗位则是涉及地方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法院、检察院等

单位的级别一般为省、市、县、乡四级,所以考试被俗称为“四级联考”

比如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党各种委、政府各种办都是省考岗位。

3.国考、省考考试时间区别

国考考试时间一直都比较固定,10月报名12月考试,省考的话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绝大多数省份都是同一天考试(420联考,今年改成了725和822),但是也有很多省份是单独招考的,比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

很多小伙伴问我关于选调生的事情,一般来说选调生(非定向)是和当年省考同天同卷,因为限制较多(应届、班干、党员)+不限专业,所以报名的选择会多一些(针对本专业大坑的小伙伴),上岸分数也较为稳定。

二、国考、省考复习中那些坑

1.行测重数量而轻质量

我发现公考圈有个不好的习惯 动不动就行测刷了几万题,然而在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体系之前,你刷过的那几万大部分都是单个的点状态存在。什么意思?就是说 如果你没好好总结甚至不总结,那么恭喜你 你刷的越多需要面对的题变化越多,真到考试的时候光在这些变化里打转 就玩死你了,还谈什么正确率和速度。建立起一个好的行测体系太重要了,如果你做的快又准 谁又愿意放弃数学呢? 好的方法是行测上75的关键。

2,申论只认老师不认题

上岸之后时不时去一些线下的公考机构兼职帮忙,闲的时候就听听他们上课,有的学生跑来问我题的时候(尤其是申论部分)不理解的东西大部分都来自于 xx老师是这么讲的 这么说的,我发现我们太渴望得到武林秘籍式的教材 只要看一眼就能得到启发变成武林高手,可是孩子们啊 你难道就没有想过申论这么多年了照葫芦画瓢有用的话 那还会有那么多人每年栽吗? 申论的思维一定是逻辑通顺 言之有理 符合大环境 具有可行性 领导看着舒服 同事觉得有道理 你要把握住这些 那你就会带着批判性去听课 去糟粕取精华。抓住申论的本质 这个工作不是教出来的 是悟出来的。你能利用好的 只有知识储备量 。

3,越基层分越低,越高大上的单位分数高出天际。真的是这样吗?

都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可是一味的降低自己的需求不敢正眼去看自己心仪的单位,结果往往是考上了后悔自己该报自己中意的单位,没考上后悔,XX省(市)XX厅(局)(委)当时如果报这个就好了,分数低够强力大平台自己还喜欢。我猜,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并为之努力也是国家对公职人员要求的其中之一吧。

三、设置合理国考、省考目标

小伙伴们想考公务员的话一定有各种的原因,但是最后落脚点一定是一个问题“我到底要考什么”不同地区、岗位的公务员从前途到收入,从体验到未来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千万不要因为公务员这三个字去考公务员后期大概率会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

你需要思考一下几个问题,“自己是否恋家”“大城市对你的吸引力是否超过他给你带来的压力”“是否想远离家乡和父母”“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还是必须要高端岗位”等,先了解自己才能去分析岗位。

公务员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只要是工作就有适合和不适合的人群,上岸之后频繁有人问我部委好吗?省直好吗?市直好吗?乡镇好吗?此类问题,这种问法其实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你想要回家还是去大城市?想事业有成还是朝九晚五?想有工作就行还是要高大上的岗位?你得先明白自己的需求,再来谈选择。

1. 如果你就想回家陪媳妇孩子照顾爸妈,那就绝对不要考虑异地公务员(甚至是部委)。2.发展和稳定是不可兼得的,组纪宣两办这些传统离领导近的强势部门,必然有加不完的班陪不完的酒,甚至整月不休息。

3.上限不谈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下限,实在无岗可报,万人坑辛苦上升通道窄的乡镇是否要去?

这些弄清楚了就可以按照岗位表里的信息按照学历、学位、专业、面貌等条件筛选出自己心仪的岗位。同样地区条件的岗位,选择招的多报的少的一般没错。还可以通过公考网站查询历年分数,取个平均值大概就是你要考的分数了。

四、国考、省考如何选择岗位

公务员考试只能报考一个岗位,所以报考哪个职位就很关键,而且职位的选择影响着进入面试的概率,所以大家定要在报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清楚。

岗位选择标准:在招考简章公布的时候,都会有岗位表(excel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各个标准筛选,最终选择自己心仪的岗位,这里面筛选的项目比较多,具体包括地点、岗位、学历、党员等等,下面我说一些重要的项目筛选原则!

1.选择岗位地点:我们要想清楚自己要去本地还是外地。一般来讲,考生都会选择报考自己所在地区的公务员,因为家乡的亲情、人脉摆在那,毕竟生活比较方便,对于孩子上学,老人就医不折腾,一般工资待遇和生活消费成本还可以承受。生活上还是要省很多心。甚至很多人想到以后辉煌了还可以更好地惠及自己人。也有人会选择去别的地方,无非是想跳出来,换个环境,去证明自己;还有就是“广撒网”式的考试,中标的是外地的岗位。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亦或者是人脉关系都在本地的话,要选择本地的岗位,不要满腔热血的选择外地的岗位,因为现实很残酷,异地调动也是靠缘分的。或许有人会说以后可以通过遴选回去,但一般来说是比较难的,一则是遴选一般只面向本地区,二则是遴选单位本来就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对于处于外地工作的你,想通过遴选进去,虽然是一种方法但难度很大。

2.选择岗位行政级别:公务员岗位设置上,县级及以下岗位属于基层,市直及以上单位是上级部门,市级的公务员一般开会发文办事会有交通便利的条件,而且相对来说,基层公务员是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时候需要具体工作的任务不会特别多,但是工作量会因为上传下达汇总等等有所增加。选择基层岗位,竞争会相对小些,要求也没那么高。但基层更加辛苦是一种普遍共识,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公务员,加班加点是常态,一年四季会因为防山火、防台风、抓整治等各种专项行动而取消周末;还要练就成为“万花筒”的本事,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当然,在基层一线干过的人,所掌握的群众工作方法,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最实用的,加上现在中央提倡的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用人导向,在基层历练对个人以后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3.应合理选择岗位系统:我们报考的岗位还区分直属机构和普通单位。这里说的直属机构是指上级垂直管理的单位(机构),只受上一级该系统部门领导,不受该级人民政府领导。比如海关、国税、地税等部门,是上级驻地方的机构,受上级系统部门的领导,一级的。选择这些部门,需要更为对口的专业知识。当你成功进入某个系统时,个人的薪金待遇会比当地普通单位的人好,像工资待遇、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都会高些。但进入这些部门,升职空间会相对狭隘,它不像其他普通单位可以交流任职,想要进入领导岗位,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

4.尽量选择限制条件高的岗位。在公务员考试中,一个岗位报名人数的多少,决定了你上岸的难易程度。而限制条件越多,则报名人数自然不会太多。比如限制专业只有一个、有工作经验要求或者其他限制条件的,如果你学的专业和招考的职位都比较冷门,那么参加考试的人会相对小,竞争压力不一定减少,但是起码心理压力不会那么大,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满足岗位要求。

5.尽量避开只招一个人的岗位。公务员考试五分靠努力,五分靠运气,如果只招录一个人,但凡有一个学霸存在,你就可能成为炮灰,尽量不要报三不限的岗位,有一些岗位门槛低会让很多人报名的时候就自己因不够条件而放弃,而三不限的还有很多在职的,毕业生试水的,别的不说,人多,这个成绩高低就不好说了,你如果再没有特别好的成绩,很难脱颖而出。此为其一。其二,公务员面试是按照1:3确定面试人数的,而且面试分数拉分还是蛮大的,有的人笔试不占优势,但面试能力很强,但是需要一个面试机会,而招录人数每增加1个,就意味着面试人数多3倍,进面试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6.尽量报考级别高的单位。我国的政府级别分为五级: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所以省考中我们能报考的岗位只有省、市、县、镇四级。级别越高的政府,工作量一般越小,提拔的机会也越多。比如乡镇作为最低一级政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一般乡镇都是正科级,也就是说在乡镇能达到正科,几乎就是天了。而在地级市,行政级别是正厅,提拔个副科要比乡镇容易的多。尽量不要报考两办的岗位,压力大,工作任务多,容错率低,但是如果你个人能力很强,这两个地方倒是很容易得到领导赏识。

五、干货备上

行测关键词:速度+精准

行政能力测试题目量大,包罗万象,考察能力比较全面。不妨简单测算一下,要实现最终成绩达到80分,基本意味着整套试题中90%左右的题目都会做,且会做的题目中有90%以上都做对。要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扣除检查涂卡时间,每道题目的平均时间必须控制在45秒以内。

所以,对简单有把握的题类,要一遍过,尽量压缩时间;对感觉有些难度的题,要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尽量快速完成,细读后仍然没有思路的可以果断放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准自己的知识短板,进行重点突击完善。逻辑推理、数量关系类的题目令很多人望而生畏,但其实只要理解和掌握规律,往往豁然开朗,是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行测成绩的最佳突破口。

常识判断

专项训练里常识判断题复习不建议花太多时间,一来因为它题量少分值低,二来涉及面实在太广,很难有针对性的复习。常识之所以谓之常识,是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平常的积累,考试时你也许不能确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确排除其中一两个答案,如果实在是碰到毫无头绪的题目,就迅速选择一个顺眼的答案,总之不可花费太多时间。

言语理解

其实辅导书上很多答题技巧是很难去学习的,毕竟文字类东西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时候除了你以前就积累过的、熟悉的一些词,很大程度上要凭感觉,但是感觉并非无法训练。

对于这一部分,做题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练出较好的语感以及做题的速度。就个人经历而言,一共将近40题的言语理解,我一开始需要30-35分钟,平均错10-15题。但是刷题多了之后,到笔试前一个星期,我做完相同量的题大约只需要20-25分钟,且错题保持在5个左右。所以说语感真的是可以练出来的。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并没有传闻里的那么可怕,难的只是个别题目。数量关系技巧性强,计算量不大,掌握答题技巧基本秒解题,掌握常考题型是能拿70%的分数,别怂。题型一共十多类,但常考的无非就那么几个,比如行程、集合等等,因为数量关系题技巧性比较强,要是数学能力真的不强的话,常考题型还是必须掌握的。

备考初期,要把所有知识点全覆盖,以其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临考前则选择性放弃。同时不要孤立的看选项,永远要把选项看成题目的一个部分,很多时候,以选项的倒推,整除、赋值法、奇偶性与代入排除就能解决一半的题目。

判断推理

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各10题。

图形推理做的多了有感觉一般还是比较容易选择出来的,但是也有很多比较纠结的,自己考场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来,看了几遍还是看不出来,不纠结直接蒙。

定义判断的制胜之道在于分解句子成分,圈出关键词,从选项往回套,认真做,基本都能对8个以上。

逻辑判断。讲究技巧,相当费脑子,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理清逻辑链条。以箭头法将题干的大段描述翻译成人话。

类比推理。大概是常识以外,最容易的题目了。就那么几个包含、属于等基本类型,掌握了就可以几秒选出答案。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套路不多,无非就是换换名词,换换年份,换一些你比较容易看走眼的词,多注意就好,还有一个就是计算公式必须全部掌握,看不懂的就自己推算(有助于加深印象),熟练掌握是你速度的保证。

要学会基本技巧了这个题目就是送分题,注意是资料分析,是要你去分析,不是让你去计算,计算资料分析都是错误的方法。

资料分析有很多基本统计术语,同比环比之类的,理解这个,懂得一些资料分析技巧了基本就是没问题了,就那么几个题型,错误的坑把它找出来下次注意就行。平时练习都跳完了考试才不会跳下去,让没练习的人跳下去为你铺平道路吧。不去掌握一些技巧蛮干的话,非常消耗时间而且正确率很低。

在备考中,对一些像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之类的难点部分,很多人是直接放弃,而答其他更有把握的题,但事实上这可能就是使你区别于其他人的关键。当然如果你在这些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也可能会影响其他题的答题时间,反倒使你整体成绩下降。因此,对这一类的题,在备考时要认真研究规律,努力掌握解题技巧;考试时则要纵观全局,根据答题情况合理取舍。

申论关键词:逻辑+表达

顾名思义,申论的要领在申而论之,考察的是考生能否依据有限材料见事见理,举一反三。在申述立论的过程中,要立足材料而不局限于材料,既要深挖材料又要超越材料。

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一曰积累,二曰体悟,三曰雕琢。

积累即博闻强识,在日常阅读中积累语汇,学习表述,储备丰富且运用自如的“语言仓库”。体悟即触类旁通,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习惯,勤于提炼观点,敢于剖析评论,善于自圆其说。雕琢即锦上添花,用排比、对仗等丰富的修辞方式,来展示思维逻辑的完整紧凑和语言技巧的炉火纯青。

申论复习

复习申论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自身的公务员意识,也就是从公务员的思维角度出发来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看资讯联播,读报纸,看《半月谈》,在看的同时要多思考这些时事政治反映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平日的范文中,关于时事热点的观点和分析论证方法都可以借鉴,多记一些观点也是提高申论写作水平的好方法。

申论备考一定要做真题。做真题在于精不在于量,每做一套真题要像考试一样对待,做完之后要对照答案分析。考题给出的材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后边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升华的。

申论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这就需要提炼材料的要点,然后整合形成自己的答案。不管是前边的小题还是后边的大作文,书写一定要认真,字体可以不美,但一定要卷面整洁,这些不经意的细节也许正是帮你提高几分的契机,何乐而不为呢?

申论高分应该把握好几点

1、答好小题很关键,成也小题败也小题。

言简意赅,废话少说。在有限的字数下侧重精准的表达;

认准关键词。文件政策、领导讲话、对策词汇、以及各种你不懂但认为高大上的词汇,往往是答案的切入点。

源自材料高于材料。客观题中有个别的关键词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对材料背景的了解才能够深入挖掘的,这就需要我们多点了解时事资讯,厚积薄发,内外兼修,提炼出核心词汇,组织语言,巧妙的将文中句子“搬运”成答案。

2、注意审题。

看清楚题目的作答要求,如小题的简洁、有条理。大作文要看清是否给定了标题,如给定标题,你就不要自作聪明另拟标题。

3、文体的把握。

把握出题者意图,确定行文应该以策论文还是政论文为主。纵观今年申论作文,策论文已然失色,而政论文有分析,有观点,有论证,说理充分,理论性强,文章饱满,深刻有思想,更易于得阅卷者青睐,所以建议在非限定文体的情况下,利用好政论文的优势,搭好框架,分析论证,增色三分。

4、大作文要注意点睛之笔。

注意好开头、结尾以及每段句首。最好能形成个人的申论模式。可能是对文字天生的热爱吧,我喜欢去看新华网、人民网的时评,遇到好的句子,有趣的开头、结尾,我都会思考一下,想想以后可以套用在哪个方面,注重融进个人的申论词典。

福利备上

需要免费领取行测、申论历年真题,思维导图,热点解读,公文写作模板,名师网课,活跃备考群等更多公考资料的小伙伴可以S~我,回复“上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爱300字作文 回忆朋友作文 科技的作用作文 荷叶作文400字 阳光为题的作文 作文怎么批注 三思而后行的作文 十年作文 关于爱迪生的英语作文 写中国强大的作文 我心爱的一本书作文 追忆的作文 我的家乡最美作文 妈妈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初二学生作文 关于中国的作文开头 关于自我约束的作文 书香伴我成长的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大一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英雄王二小作文 看漫画写作文的漫画 让我铭记的一句话作文 六年级100字作文 万能作文800字 善于观察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材 说明文作文150字 海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