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眼中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

2020-11-26 00:30:01
相关推荐

“若春天树叶凋零,冬天繁花似锦,你会不会变成我?”

Start:

书向来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 Claire Mcfall)的《摆渡人》,就是这样一本书。

不得不说,小说引人入胜十分精彩,和国内的同名电影比起来,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哭过、笑过、疑惑过、开心过,感慨泛滥,五味杂陈,思考反复,忍不住记录下几点深切的感受。

1、爱情是感性的

在小说《摆渡人》里,理性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感性的伟大。

在单亲女孩迪伦刚遇见摆渡人崔斯坦的时候,好多次理性告诉她,待在原地等救援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是脚仍不听话的跟着崔斯坦迈向了一望无际的荒原。

害怕一个人待着,对于一个刚刚发生事故的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来说,很正常,但是,她愿意相信这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孩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那个梦吧。

那个看不真切的梦,现在终于褪去了朦胧的面纱,清晰地呈现在她面前,从那一刻起,迪伦对崔斯坦的爱情就已经注定了。

在那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自己梦里幻想的“白马王子”,这几乎是每个少女梦寐以求的事情吧。

理性告诉迪伦,她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崔斯坦离开铁轨,她不应该要乔纳斯带她去找伊莱扎,她不应该打开那道返回荒原的门,她不应该为了帮一个孩子争取一分钟的时间而让自己冒着灵魂烟消云散的风险。

理性同样告诉崔斯坦,他不应该告诉迪伦过多关于自己工作的事,他不应该跟迪伦袒露自己的心声,他不应该跟着迪伦一起回去现实世界。

然而,理性总是无法左右他们的决定,总有那一双深邃温柔的眼睛,一只强劲温暖的手掌,一个看到就会安心的背影,能让他们忘记所有的痛苦,甘冒最大的风险,冲破重重的阻碍,再一次相视而笑。

爱情是感性的,诞生于争辩、冷战、沟通、理解,滋长于每一天的携手共进。

在迪伦跨过分界线后,两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她明白了自己这一生,需要的不是家人,不是朋友,是崔斯坦。

就是这种执着的信念,此刻无需压抑的情感,告诉她必须马上要见到崔斯坦,和他在一起,因为只有他,才能让自己心安,无论是在荒原上流浪,还是见到崔斯坦后就消失也无所谓。

所以她虽然害怕,明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极大的危险,还是颤抖着打开了那扇门,并且凭借自己的勇气成功地达到了第二间安全屋,也是在那里,他们终于再次相遇了。

爱情里,理性固然重要,但什么都敌不过一句“我爱你”。

而当我不顾一切回来找你的时候,很感谢你还是你。

2、我们是特别的那一个吗?

在漆黑一片的火车里醒来,迪伦以为只有她活了下来,然而事实却是只有她没有活下来。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别人都不可能事无巨细的知晓,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样,时间久了,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犹如黑暗夜空里最亮的星,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人。

不可否认,“我”的确很特别,因为“我”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双胞胎,共同拥有的也只是一样的相貌,每个人的内心影响着自身的行为、语言和情感,造就了不同于他人的生命个体。

但是,我们往往容易过分放大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忘记了我们其实是多么的平凡,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每天一样奔波劳累,一样一日三餐,一样生存生活。

偏偏我们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即使认识到了,也未必能轻易地接受并承认自己的平凡。

说到底,这个世界还是主观的,起码,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说是这样。我们会认为自己眼睛看到的就是全世界,自己到过的就是地平线,自己相信的就是自己一直认为的。

所以,“我”是独特的,却忘记了每一个独特的“我”,都在过着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这就是残酷而又温柔的自然定律吧。就像嬴政、李世民、武则天,他们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璀璨的篇章,在史书里留下了浓墨重彩,但最终,还是和那些无名无姓的同朝代的人,一起葬身历史的洪荒,只不过,他们在历史课本里,占据了一副插图,或者一段奇闻轶事而已。

当然,甘于平凡和接受平凡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因为所有人最终的结局都一样,就忽略了过程,结局属于历史,而过程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在人生的数十载之中,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真真切切的存在,就像生病的时候,如影随形的疼痛一般真实,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只有“我”自己才能切实的感受到疼痛,从而认为自己就是独特的存在。

每个人都会生病,每个人都经历疼痛。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平凡,然后带着这一份于平凡和谐相处的心,去活出“独特”的人生。

世界并不围绕着你转,却可以因为你而更精彩。

3、有些事,只有别人做到了,才相信成功的存在。

伊莱扎一直告诉迪伦:你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连乔纳斯也不信迪伦真的可以返回荒原找到崔斯坦,更别说和他一起回到现实世界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没有人成功过,或者说,他们知道的人里面没有成功的,所以他们都认为迪伦同样做不到。

其实伊莱扎知道的所有事情,也只是听说而已,因为听说没有人成功,所以便直接归结为没有人会成功,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其实,这也不奇怪,我们往往都会被潜移默化的灌输这样的念头:一件事情好多人做过,但都失败了,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做成。

这种话说得多了,就形成了思想的惯性,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会本能的选择避开,如果有人不相信这条“铁律”去挑战,我们会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等着看他头破血流,非要直到有一天,真的有一个人成功了,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究竟是什么斩断了我们无限的可能,让我们学会中规中矩的生活呢?是我们自己。

思想的局限导致了行为的懒惰,我们习惯默守陈规,乐于接受前辈们总结的“经验”,把它当成不可更改的信条,不愿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其实,从侧面来说,是我们对自己不够自信,看到比自己厉害的人都失败了,自己又怎么可能做到。

很讽刺的是,人类面临困难的时候,往往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了,这一刻,我们仿佛心甘情愿地去承认自己的平凡,我们会发自肺腑的敬佩那些成功者,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语言去赞美,然后转身,仍旧回到“我不行”的生活轨道。

有些事情,即使我们相信是可以完成的,但那个人一定不是我。

4、美图VS现实

整本小说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片荒原,没有崔斯坦的真实的荒原,触目惊心,真实的可怕,一片红色主导的天地,匆忙赶路的灵魂,还有穷凶极恶的魔鬼,荒凉丑陋,又险象环生。

这就是荒原最原始的样子,让人不禁觉得之前有崔斯坦在的荒原,是那么温暖迷人。

如果说没有崔斯坦的荒原是一张原始图像,那么之前的荒原则是美图后的新像,不知道,你愿意看到的是哪一张呢?

我会选择第一张。

有的时候,我们更愿意用幻觉去美化真相的丑陋,然后把努力说服自己,这才是真相,我们习惯于自欺欺人,好像只要我们不开口承认,我们认定的就不会变,即使那些都不是真的,也无所谓。

我们需要的只是心灵的慰藉,不是残酷的真相。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会再有大人担心你骑车摔倒而一直搀扶着你。

成熟,不仅仅代表着年龄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

终有一天,我们要接触这个世界,没有糖衣包裹的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摆在你的面前,有机会,有挑战,有善良,有丑陋,它复杂多变,总是一遍遍地挑战你原有的观念,一次次地重塑你对它的认知,这个过程,漫长而煎熬,却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等到现实打破梦境在你眼前真实上演,除了哭泣和逃避,你什么也做不了。

幻觉包围着的世界固然美好,可却无法给予我们坚强和成长。

那么现在,你有答案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 秋游作文400字 我爱老师作文 抓娃娃作文 350字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材料 初三学生作文 走亲戚作文 反省自我作文 培训英语作文 观后感600字作文 作文国庆见闻 挫折作文600字 高尚的作文 四级考试作文 成人高考作文 北京中考作文 话题作文范文 银杏树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教学 小考作文 雾霾作文 高三语文作文 我的名字作文 工作文件 童话故事 作文 看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