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次文学创作灵感的碰撞:全国著名作家齐聚“蓉城” 他们眼中的成都原来长这样

2020-11-26 02:10:01
相关推荐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家心中也有一千个成都。

成都,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给予了作家无限的灵感,有的以她为背景,写出现代人在都市打拼的迷茫与挣扎;有的因她得到灵感,写出穿越古今的缠绵悱恻;有的仅仅是记录数千年来的变迁,就已足够打动人心。

为更好地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5月28日,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青年作家》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新天府、新征程”重大主题创作(全国著名作家看成都)活动在成都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鲁迅文学奖得主、省作协原副主席裘山山,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等十余名著名作家参与活动。

《藏地密码》作者何马:成都的历史很动人

5月28日上午,著名作家看成都活动第一站到访成都市规划馆,这里以成都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集中展示了成都城市发展历程。

在城址迁徙及建城史展馆,展出了自古蜀时代以来成都历史的变迁。成都一城,历经4500多年,城址未徙,城名未易;唐宋时期,城市扩建,又因广植芙蓉,而收获“芙蓉城”的美誉。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讲解员娓娓道来从古蜀至今的成都历史,让著名作家何马听得入迷。何马是畅销书《藏地密码》的作者,大学生活便在成都度过,“我在成都生活很多年了,但关于历史上的成都以前还不是很了解。了解这些历史后觉得很美好动人。”

成都的历史,同样给予网络作家月斜影清创作的灵感。常调侃自己是“蓉漂”的月斜影清在采访中直言自己对成都的热爱,她在创作的上古时期的小说中,把成都设置为中心,“这部小说六月即将完稿。”

高高低低的小房子、蜿蜒的河流、笔直的道路和纵横交错的农田,走进规划馆二楼,1300多平方米的超大成都市区全景沙盘展示了成都的现在和未来,也是这座城市的愿景。不少作家表示,关于成都未来的规划给予文学创作极大的灵感,尤其是关于都市生活类别的文学创作。

作家看成都:

既有高速发展的经济 也有强烈的幸福感

结束采风后,作家们围坐畅谈心中的成都。那么,在著名作家的眼中,成都是什么样的呢?

在李敬泽眼中,成都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第一次到成都市在八十年代,现在已经向一线城市发展了,这些年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变革的背后,也总有不变的温情,“成都具有包容性,这里的市民生活的闲适,是有底蕴和传统根基的,这是成都难能可贵的地方。”李敬泽提到,“资深蓉漂”杜甫在颠沛流离的年代定居成都,还写出不少名篇,“你能从他的诗歌中领略到生活之美,人情之美。一千多年以来,历经了种种变迁,这些美好还一直保存。”

让鲁迅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徐则臣惊讶的是,成都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这座城市既有高速发展的经济,也能给予百姓强烈的幸福感。“走在成都街头,很容易让人想到繁华又典雅的欧洲街头,很是安逸。”徐则臣说,成都人爱喝茶,闲暇时光往河边随性一座,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休闲地品茶,这样的生活几乎已经是成都“安逸”的标签,“外表很休闲,人们幸福感很强,但其实内在发展也很快,这很难得。”

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又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摘得荣誉的著名作家田耳和张楚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在张楚眼中,成都是兼具优雅与悠闲、古典与现代的名称。“上一次到成都还是2010年,随团到四川做地震灾后的重建采风。”据张楚回忆,那次调研途径了汶川、映秀和都江堰,让他惊讶的是短短两年时间一座座重建的家园拔地而起,心态也很积极、乐观。张楚用太极拳作比喻,直言自己眼中的成都人看似悠闲,其实内里强劲不已,拥有打不垮的品格。

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青年杂志副主编卢一萍在2012年时曾面临一次选择,“是去军艺当老师,还是回成都。”彼时,卢一萍带着自己来自新疆的妻子去爬了一次青城山,妻子告诉他,“满眼的绿色,比她在青城山一辈子看到的绿还多。”带着“落叶归根”的心态,卢一萍携手妻子共同回到故乡,“把成都当做城市生活的原型,我很庆幸能参与这样的写作。”

据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曾义介绍,举办“新时代、新天府、新征程”重大主题创作(全国著名作家看成都)活动旨在让作家相聚成都,进行文学创作灵感的碰撞,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节点,也有重要意义,“全面展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都新篇章、新气象、新风貌。”

对此,李敬泽认为是一次深入生活的体验,“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去亲身体会、体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

曾义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为成都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和文化名城打下基础,希望大家能够在文学创作方面提供智力资源,让成都之美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