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风云四十年」硬汉任正非

2020-11-26 02:55:01
相关推荐

作者:格隆汇 江湖豆腐

这个周末的热搜榜是属于刘强东的。

美国性侵事件对京东来说是一场事关存亡的重大危机,但大强子终究逃过了一劫,这个结果让许多京东的拥趸们兴奋地连刷了两天屏。今天,粉丝团团长李国庆出来做总结陈词时说:“虽然杀风景,但是‘划得来’!”

这种丑剧实在是令人作呕,看看刘强东李国庆这样三观不正的创始人,其实也不难看到京东当当可见的未来。

好在中国企业界除了这类人物之外,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明星人物,比如任正非。

其实,今年12月的热搜榜基本都是属于华为的。整个12月,关于华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分分钟占据热搜榜前三,但是华为方面表现出了一种出乎大家意料的冷静和克制。这种气质在当代中国企业界中是极其难得的,它在华为之前从未有过,在华为之后也很难再有。

华为的这种气质,与任正非的作风密不可分。本期的《风云四十年》栏目,就来和大家聊聊任正非。

1

《世说新语》中写道:当初,东晋八万北府兵将士在淝水破八十万秦军,捷报传来时,谢安正在下棋,看完军报默然无言,弈棋如故。旁边有人为军情战况,谢安平静地说:“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魏晋风骨,千载之下,历历在目。

2000年的时候,华为的销售额达到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之首。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别的企业身上,大概率是要搞庆典的,然而华为的反应相当冷静,华为内刊上甚至还出了一篇文章,叫《华为的冬天》,大谈华为的危机。

那篇文章在互联网上疯传,现在还可以看到。今天的读者如果不了解那一年华为的真实情况,可能会产生当时华为遇到了重大危机濒临破产的错觉。

那篇文章作者就是任正非。

当代是一个非常浮躁的年代,企业界更是如此,像谢安那种沉稳的风度现如今已经极为罕见,但在任正非这里却还留存了一些遗韵。任正非今年74岁了,他的风格和当代的70、80、90后企业家们有极大的不同。

2016年,任正非签发了一篇电邮讲话稿:《公司必须持续不断的、永恒的促进组织血液流动,增强优秀干部、专家的循环赋能》。其中提到“在岗在职的人要英勇奋斗”、“这几年华为大好,业务全线开花,利润超常规增长,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绝对一哥,也成为中国实体产业的代言人。”、“渡过这轮危机,完成这一次改革,华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

而与此同时,有媒体发了一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的文章,随即就有自媒体写了一篇《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随后社会舆论大哗,引起各方热议。华为的内部论坛上也有不少人对此发表评论,感叹因奋斗而错过房产大牛市的言论非常多。有人议论说:“20年前华为不炒房、不炒股、不上市是有说服力的,但现在形势大不相同,有没有房产能定一生输赢。买不起房再多的奋斗都没有意义。”

任正非左右不了深圳的楼市上涨,但他不顾当时的重重阻力,竟然把华为搬家了,这种硬朗的作风让许多台面上的人都十分尴尬。在这种大事上能有这种魄力,中国企业界没几个人做得到。

今年9月29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公共关系战略纲要汇报会上做了一个讲话。在那次讲话中,任正非说:“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任正非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日韩也还好一点,欧美很难。如果我们和西方价值观不一样,怎么进得去西方?那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是在进攻。他们一定会把墙越筑越厚、越筑越高,我们的困难就越来越大。我们这些年,都是采取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而要对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必须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在那次讲话中,任正非谈到了哲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国际法律秩序等很多方面,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种造诣中国大多数企业家都无法具备。如果不看作者的话,很多人会误以为那可能是哪位学者的发言。

其实在当代中国能这么清晰明了地谈这么敏感的话题就很不容易了。10多天前,有人将任正非9月底的这份讲话稿改头换面发出来,结果很快就被和谐了。现在回头再看,9月底的任正非能够如此高调地谈论这个话题,说明他骨子里就是一条硬汉。

风骨这种事是装不出来的。任正非确实很少发表言论,但是当他真的想说的时候,他也是无所畏惧的。

2

任正非是军人出身,早年曾在部队里做基建工程兵,从技术兵到工程师,之后做到副团级干部,曾因出色贡献出席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基建工程兵是我军保持时间最短的兵种,八十年代就开始逐步撤销,在是否转业这件事上,任正非曾经非常犹豫。直到有一天,学业压力巨大的孟晚舟对他说:“爸爸,如果我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即便是今天,军旅生涯都是相当艰苦的,八十年代更是如此。当时军人任正非的生活就像那首军歌里唱的:“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但是,基建部队驻扎的基地通常都是人烟稀少的偏远之地,教育水平相当落后。当时孟晚舟十岁,还在读小学,但是已经感受到了自己与城镇小学生之间的不同,她单纯的一句话给任正非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任正非祖籍浙江,1944年生于贵州安顺的一个贫穷山村,兄弟姐妹7人,家境非常贫寒。他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所以这个家庭虽然生活艰辛,但却非常重视教育,即便是在三年困难时期,任正非也没有辍过学。文革期间,还在读书的任正非扒火车回家看父亲,当时他父亲已经被关进了牛棚,处境非常艰难,但在短暂的会面中,他还嘱咐任正非要不断学习。

硬汉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任正非自己虽然不畏艰苦的军旅生涯,但到了他自己做父亲的时代,当然也要考虑子女们的教育问题,于是,1983年任正非转业。

八十年代,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人心思富,全民皆商,但任正非其实没有什么商业心机。1987年,任正非在经营中被人骗去了200万元,这个数字对今天的华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当年的任正非来说简直如灭顶之灾。43岁的任正非不但被所在的国企除名,还失去了发妻。当时他远在贵州的父母怕他压力太大出事,不远千里感到深圳,任正非只好带着父母和滴滴妹妹住在简陋的棚屋里。

命运跌入低谷,任正非却选择了继续前行。

1987年,他找了许多朋友,东拼西凑筹集了21000元创立了华为,寓意“中华有为”。当时华为靠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程控交换机赚到了第一桶金。

1991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邬江兴研发出万能级的04数字程控交换机,这个消息让任正非大受鼓舞。邬院士和任正非一样,都是军人出身,都对外国人说的“中国人永远无法研制出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断言嗤之以鼻。任正非想自己做程控交换机,但是当时的华为管理层都反对。

1992年,任正非力排众议,华为开始做程控交换机的技术研发,并孤注一掷地将全部资金投了进去。当时他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对其他人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你们还可以另谋生路,而我只能从楼上跳下去了。”好在那一年,命运之神眷顾了任正非,华为研发成果,当年产值达到1.2亿元,利润过千万。

现在我们可以说,华为是中国科技研发能力最强的民企,但在当年华为只有100人而已,实力远不及同期的联想,而华为迎难而上,联想知难而退,最终双方各自在技工贸和贸工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97年,华为跨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进军俄罗斯市场。当时中国的产品在国外竞争力很弱,华为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跨国之旅,但最终华为一直坚持的良好的质量和服务赢得了这个市场,也为华为扩大国际化版图打下了基础。

2000年,华为销售额达到220亿,利润29亿,位居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榜首,也就是这个时候,任正非写下了文章《华为的冬天》。他在文中写道:“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下去。”

这一年,任正非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个人财产估值5亿美元。

3

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是江浙富庶人家的读书人,母亲程远昭是贵州安顺贫困山区的乡村教师。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物质匮乏,任家的生计也很艰难,为了不让家里饿死人,程远昭在家里实行“分餐制”。

任正非回忆起少年时光时说,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个白面馒头,然而直到他高考前,这个愿望也未达成,但是母亲为他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他知道这个小小的玉米饼,也是从父母、弟妹的嘴里抠出来的。

很多年后,任正非没有选择上市,他把华为的股权分给了员工,让每个为华为事业出过力的人都得到相应的回报。他说:“我的不自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之所以这么成功,与我的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1995年,任正非一家已经不穷了,但父母节俭的生活习惯改不了。有一天,他父亲在昆明街头小摊上买了一瓶塑料包装的软饮料,喝后拉肚子,后来全身衰竭去世了。

2001年,任正非到伊朗出差,途中接到电话,原来他母亲上午从菜市场出来,回家路上被汽车撞了。伊朗通信太差,他一直搞不清详情,心急火燎地要回国,但飞机途中要多次中转,在巴林传记呆了6.5小时,结果遇到雷雨,又耽搁了两小时。到曼谷又晚了十分钟,没能赶上飞机,直到半夜才赶到昆明,然而最终未能得见最后一面。妹妹告诉任正非,她母亲去世前两个月还说,她存了几万元钱,万一以后华为不行了,可以救哥哥。

一向低调的任正非当时写了一篇长文《我的父亲母亲》。任正非在文中回忆了父母的一生经历,也提了一下自己创立华为的经历,还谈到了很多自己的心路历程。

他在文中写道:“最近这两年,网上、媒体中对华为有一些内容,也是毁誉参半,妈妈是经过‘文革’痛苦煎熬过的,对荣誉不感兴趣,对一些不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文章却十分忧心。我说了,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示社会,主要是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我们去年交税20亿多,2001年要交40多亿的税,各级政府对我们都信任。我们不能在媒体上去辩论,这样会引起争论,国家纸太贵,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争论太浪费。为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去干扰国家的工作,我们也承担不了这么大责任。他们主要是不了解,我们也没有介绍,了解就好了。妈妈舒了一口气,理解了我的沉默。这次我还与母亲约好,今年春节我不工作,哪儿也不去,与几个弟妹陪她到海南过春节,好好聊一聊,痛痛快快聊一聊。以前,我节假日多为出国,因中国过节,外国这时不过节,正好多一些时间工作,这次我是彻底想明白了,要陪陪妈妈,我这一生还没有好好陪过她。没想到终成泡影。”

父母的离去给任正非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还一度严重失眠,患上抑郁症,又曾两次因癌症做手术,但这些艰难都没能打垮硬汉任正非。

2002年,任正非又遇到了思科诉讼事件。

当时,思科制造路由器、转换器和其它设备承载了全球80%的互联网通信,美国总统克林顿说:“思科不但在联网工业领域很出色,它在任何领域都是最出色的公司。”但思科却一直将华为视为大敌,因为华为的路由器比思科的同类产品便宜30%以上。

21世纪初,思科把商业纠纷上升到“中国是否践行WTO精神”的高度,《华尔街日报》对此案的评述是:“两个企业间纯粹的商业纠纷成为考验中国政府是否执行WTO关于知识产权承诺的试金石。”当时华为还在同时应对李一男的挑战,内外交困之际,任正非焦头烂额。

2003年1月22日,华为接到通知,思科在德州东部Marshall小镇的联邦法院起诉华为,起诉时间距离中国春节只有9天时间。Marshall小镇民风保守(陪审团制度),该联邦法院向来偏向知识产权所有者。

2003年3月17日,两方在联邦法庭上首次对峙。思科认为华为侵权,华为当场否认,美国政府和商界倾向本土企业,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华为客场应诉,处境十分不利。而就在思科案白热化的同时,华为还在国内遭遇了另外一场严重的内部诉讼,任正非不得不国内国外两线作战。

但是最后,思科案双方和解,李一男败走,华为的那场来自内部的诉讼也平息了。任正非再度从艰难中走了出来。

4

结语

今年12月初的孟晚舟事件在中国引起了剧烈的舆论震动,有关于孟晚舟事件的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在这场舆论风暴中,各路意见领袖争相发声,但任正非从未公开表态,华为选择了最淡然处之的方式。

对于任正非和华为来说,这是最难的方式。最能展现一个人硬朗风骨的方式不是他的声音有多大,也不是他的拳头有多硬,而是他在面临至暗时刻的时候能保持怎样的平静与理性。真正的硬汉并不是体现于肌肉,而体现于他的强大的内心。

从孟晚舟的履历和职务看,她极有可能成为任正非的接班人,成为华为下一代的掌门人。华为自1987年创立以来,一直都是艰难不断,波折不断,而2018年华为5G之路遭遇极大的国际阻力,孟晚舟本人也遭逢磨难,这可能预示着华为第二代掌门人的一生也会和创始人任正非一样艰辛。但我们相信华为能够像过去30年一样,能够穿越苦难,不断前行。

在华为身上,人们也看到了中国这几十年来发展史的影子。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了四十年的漫长岁月,终于让国家面貌有所起色。中国民营企业界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步步艰辛,终于在5G技术上领先全球。然而各种艰难险阻并未消失,未来的道路依然满布荆棘。

但是,越是在这样的艰难时期,就越是要保持平静淡然处之,就越是要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继续不断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加深对世界的充分了解,而不是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

在孟晚舟事件中,华为极好地体现了任正非的风格。华为的几次回应都极为克制,将事件表述限定在法律范畴之内,没有利用公众情绪进行市场公关,也没有打民族牌,甚至在公开回应中也没有把美国和加拿大的行为表述为对华为的打压、迫害。

华为的这种平静正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国际化大企业的风范,而这样的企业如果在中国能更多一些,才是国家幸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200字三年级 600字作文记叙文 劳动者作文 幻想作文 放假的作文 温情作文 小猫咪的作文 家训作文 他们 作文 夕阳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的作文 丢作文 作文梦想600字 美好生活作文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