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黄孝纪:在八公分土地上野蛮生长

2020-11-26 04:20:01
相关推荐

文/李向明

八公分的土地上长出一个知名作家,这消息正在大江南北迅速传播。这是一个怎样的作家?这是一块怎样的土地?作家又是怎样长成的?

一、认识黄孝纪

黄孝纪,名字有点拗口,文章却很流畅,作品更是频频登上好书榜。判断好声音得背过身去听,认识一个作家得先看他的作品。黄孝纪有些什么作品?近八年来,他创作乡土散文100多万字,出版散文集六本。这是黄孝纪最近提供的一份作品出版清单:

以散文成名的作家并不多,他的每一本散文作品投向市场都能迅速获得文坛和读者的一致认可。在网络和手机的冲击下,当今人们读书的热情已呈下滑趋势,一个作家仅凭乡土散文却能引起读者的热切关注,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第二份清单是入选好书榜的情况,这是每一个作家所期望的。在这个岁末年头,黄孝纪的作品着实为读书界增添了自己的一抹亮色。

透过这两份清单,对黄孝纪的作品便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单独欣赏他的美文了。那么,黄孝纪到底是何许人也?下面是出版社提供的官方介绍:

黄孝纪近影

都说文如其人,大家觉得他像地里长出来的吗?我已与他多年未见,但一见面仍能感觉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乡土气息,一如从他的作品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浓郁的泥土芬芳。要想对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只能从他的作品中去获得更多的解读。

二、认识八公分

黄孝纪创作的所有散文,已经出版的和即将出版的,以及计划中要写的,都只有一个指向,那就是生他养他的八公分。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值得他投入那么多精力去耕耘?

八公分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洋塘乡八公分村。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一看就是个有人文底蕴的地方。关于“八公分”这个词通常有三种理解:八/公分、八公/分、八/公/分,我认为正确的理解是第三种,《说文》曰:“公,平分也。”传说村中曾有一位财主祖先,临终前得知丫环怀孕了,他很主动地认了这个账,并立下遗嘱:“是女七子嫁,是男八公分”。丫环生下一男婴,于是八兄弟按父亲的遗嘱平分了家产。后来,“八公分”演变为村名。这个传说一直盛行乡里,却未能从《黄氏族谱》中得到求证。不过,这里曾经出过财主倒是无疑的,至今从仅存的古屋中仍可看出当年的大家气派。

这里也曾出过大人物,据《黄氏族谱》记载,黄壁早年留学日本专攻兵器学,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高级教官、上海兵工厂工程师兼炮弹厂主任、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的巩县兵工厂厂长,译有《炮外弹道学》一书,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兵工专家。

八公分过去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现在更加美丽。武广高铁南下时,刚经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板梁村,一眨眼就到了八公分村。八公分是武广高铁沿线最大的拆迁点,一个传统村落,被代表着现代文明的高速铁路一分为四,大部分村民只能异地安置。全新规划的八公分新村就建在旧村址不远的山坡,古老的黄氏宗祠却残存于铁路高架桥下,显得有几分尴尬。

如今,这里是县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武广高铁永兴段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重点村之一,更是市、县、乡三级政府重点建设的市级小康新村和市级美丽村庄。这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种变化是令人欣喜的。在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飞速推进的当下,传统的城乡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孝纪来说,在这种时态转换当中,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丢失,那是什么呢?黄孝纪一直在思索,在探求,他要把时光记录下来,他要为乡村立传,他要留下一个乡村转型的样本。这就是他的创作缘起和指向。

后来,这个南岭北麓的普通小山村就成了黄孝纪写作的源泉。他的八公分就像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贾平凹的商州,是个神奇的宝库,似乎有着永远写不完的话题。这些年来,无论身在何处,他的心永远都在八公分。他对故乡的巨大变迁有一种难以诉说的忧患和自省意识,正如著名作家王跃文的推荐语所言:“工业文明的破坏巨大而震撼,我们即使竭尽全力也无法发出与之抗衡的有力控诉。”他能做的也只是默默地记下这一切,用文字保存那些行将消失的乡土记忆。

三、作家是怎样长成的

有道是,没有任何成功是容易的。黄孝纪今天的成功,是他昨天和前天用十倍的付出换来的。

八公分属丘岗山地,旱土多水田少,这里的土地并不算肥沃,但是这里的村民勤劳。黄孝纪有四姊妹,上面三个姐姐,他是父母的满崽。虽是生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父母对这棵苗子可是下足了底肥,从小就没让他饿过,长得壮壮实实,还得了个“鼎罐”的外号。

小学一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用《林海雪原》的故事在黄孝纪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他深深地被那些故事所吸引。这颗种子并没有过早地发芽,在小学毕业前的一次学科比赛中,他取得全公社数学第一名,语文却没有及格。真正对文学感兴趣是高二之后,那时他特别喜爱古典诗词和文史知识,并开始试写旧体诗词。高考前却被老师分在理科班,他的理想是考上大学中文系,结果只考上一所建筑类中专。读中文系成了他此生的遗憾,但他那时也许不知道,著名作家中十有八九都不是中文系毕业的。

1989年,黄孝纪中专毕业分配到县里的一个建材厂工作。上班没几个月就下岗了,他只得到处打零工,甚至返乡务农。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的文学梦被重新唤醒,曾一度狂热地爱上了诗歌,他把自己的诗集《南游集》打印成册,与文友交流。当有人表示愿意帮他出版这本诗集时,他喜出望外;当得知要交纳6000元出版费时,却只能忍痛割爱,因为他当时连600元都拿不出。

黄孝纪早年送给我的自印本

这件事给黄孝纪上了很现实、很严峻的一堂人生大课,不但彻底浇灭了他的诗兴,也让他的文学梦再次进入深睡期。他为了生计,南下北上,东进西征,变换着各种工作。在此后的七八年里,他不再写诗作文,甚至不再阅读文学书刊。生活伤害了他,伤得有点深。这种伤害缘自文学,与钱有关。直到世纪之交,他受邀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一个全国中青年诗词会议,他的文学梦才慢慢苏醒过来,开始写写旧体诗词。这时,他的经济条件已有所改善,他花几千元与人合作自费出版了那本诗集,取名《双鹄集》,圆了多年前的旧梦。如今修复伤口的,仍然还是文学和钱,这也算是对症下药吧。

2006年,黄孝纪考入《郴州广播电视报》做记者。此时的他,像是找到了新的事业归宿,他在诗中写道:“从今铁笔走天下,要为平民写喜悲。”五年的记者生涯,他跑遍了郴州城乡大地,致力于社会新闻的采写,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随着年龄的增大,事业的发展受到了聘用身份的种种限制,如果继续这么走下去,势必会让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为了更好地生存,也为了自己的梦想,黄孝纪认为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发起自救。这次跳槽他做足了准备,重新拾起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的专业教材,报考了全国注册类的工程技术执业资格。2012年初,他拿着中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证书来到浙江发展。因为长期在外,思乡之情让他反复回忆儿时在家乡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一有空就把这些写出来,陆续也有在报纸副刊上发表的。职业的稳定让他有了更多精力来喂养自己的文学梦,年逾不惑的黄孝纪开始大量阅读古今名家散文,每一次阅读,都是对他的作家梦的一次催醒。一次次的催唤,终于让他恢复了对文学的初心,只是这次迷恋的不再是诗,而是散文。

2015年,终于又有了新收成。黄孝纪将三四年来写下的散文编辑成册,自费出版了《八公分记忆》。八公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不再舍近求远,而是把自己的创作定位和表达指向逐渐固定在八公分上。这种鲜明的题材特征,越来越受到更多纯文学刊物的青睐,并慢慢开始产生一定的影响。每每神游故乡,他越来越发现,故乡的土壤富含文字,挖开一块泥土就会冒出一篇美文。故乡的父老乡亲纯朴善良,故乡的山水饱含深情,故乡的一事一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故事。揭开老屋墙角布满灰尘的酸菜瓮,从里面捞出来的不是一把酸菜,而是一段过去的岁月;从古树下的老井里挑回来的也不是水,而是一担恍惚的时光。在故乡的江岸、山坡、屋旁、田间、园土,到处都充满了文采。

他开始思考系列化的分类写作,将纸上故乡的立体重建当做一项大工程来做。年代久远的事情,凡有记不清的,他会随时打电话问他的二姐贱花、三姐春花和族兄平光,有时是深夜,有时是大清早,经常一聊就是半个小时。他几乎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写作顾问。在八公分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一个作家正在野蛮生长。

2016年初,湖南省作家协会征集年度重点扶持作品选题,黄孝纪试着填了表。结果下来,两个散文集选题竟有他的一个,另一个是省作协副主席的。也许是受到了鼓舞,他一口气写成了散文集《时光的味道》,次年又写成两本旧器物散文集《老去的村庄》《瓦檐下的旧器物》,并着手写《八公分的植物》。后者被确定为当年湖南省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当今文学书籍常规出版比较难,而散文类则更加难。他曾带着这些书稿不知找过多少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基本是自费出版,直到遇上天地出版社的副社长张万文才出现转机。

2018年可以称为黄孝纪的出版元年,对他意义非凡。2018年1月就开了个好头,《老去的村庄》更名为《晴耕雨读 江南旧物》由天地出版社常规出版,并于当年荣获孙犁散文奖。下半年,西苑出版社决定购买他几年前自费出版的《八公分记忆》版权,更名《老去的村庄》重新列入常规出版。这一年,还有《时光的味道》更名为《八公分的时光》、《八公分的植物》更名为《八公分的味道》一并被广东人民出版社列入常规出版。年底之前,《瓦檐下的旧器物》和另一本尚未完稿的《一个村庄的食单》同时与广西人民出版社签下常规出版合同。

这些书都在2019年陆续出版上市,引起广泛好评,纷纷进入各种好书榜。广西人民出版社按照“中国最美的书”的高标准进行装帧制作,并配以具有艺术价值的彩色手绘插图和极美的版式设计。出版社还根据黄孝纪未来的创作规划,专门为他策划了一套“中国乡存丛书”,除了上述两本外,还将陆续推出包括他目前正在写作的《故园农事》《地名里的故乡》在内的其他拟写的八公分系列散文集。

总览黄孝纪的作品,它们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南方乡村地域人文生态环境的变迁以及对工业时代农耕文明困境的思考,立体化展示了几代人历经的南方农耕岁月,是一部别样的南方农村生活史、中国乡村文化传。

黄孝纪觉得,他是幸运的,能够出生在八公分,并历经了多个历史时期,历经了时代的转型与巨变,既亲历了乡村生活的艰难,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兴旺的喜悦。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的演进,乡村面临式微,也令他满怀忧伤和忧虑。作为一个作家,他认为有义务书写故乡,把故乡在时代巨变下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为中国南方乡村的一个真实样本,或许有它存在的价值。

黄孝纪,这个在八公分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作家,目前正长势喜人。假以时日,相信他会长得更壮更高,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期待吧!(部分图片资料源自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