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语文教学中的几个不可思议

2020-11-26 06:05:01
相关推荐

语文是最古老的科目,对语文的教学本来不应该存在什么问题,因为有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有效的方法可以借鉴,如果说还有哪些不足,也应稍加完善就行。然而现实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困难重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而且效果还不好。是什么原因?作者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断思考,最后写成了《重中之重的语文教学,违背了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一文,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之后还写了几篇,这里,在之前文章的基础上,作者再提出几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与读者诸君共同思考。

一、固守“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不可思议。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小学)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的顺序依次是“字、词、句、段、篇”,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这样安排的学习顺序之所以固化在所有人(包括所有专家)脑海中,在于人们普遍认为的,字组成词,词连成句,句集成段、篇思维模式。

近来在网上看了一段文字,称语文要加强基础教学,说学生词汇量少,连词性(动、名词、连、助词)都不理解,句子结构(主、谓)宾-----语)都不知道,怎么造出正确的句子呢?当时想写个评论,但没时间。

其实我想,持这样看法的专家和老师一定不在少数。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我不知道持这样观点的老师如果看了本人的《重-------》文,会是怎样的感想,能否反驳《重------》文的观点(我一直很期待有反驳文章,因为我自信谁也反驳不了)。

这里不想重复《重------》文的观点,来说明想通过那样子学词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不靠谱,而是用另一个方法。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语言(有语言才有语文)是怎样诞生的。

语言的诞生,是有谁先定下这些词和那些词的意思、词性,然后规定一种结构(主、谓、宾语,定、状、补语)如何组合,然后创造出语言来的吗?显然没有人相信这种说法。既然如此,怎么学语文要先了解词性等及语法这些东西呢?

再说了,有的词词性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句子词性是不一样的,只能是越讲越复杂。语文的难,或许就是从类似的例子中来的。

然后再来看一字不识的大爷老奶们,他们可曾知道词性、主谓宾为何物,不照样聊个没完没了。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要让孩子们先去学习掌握存在了几千年的语文,之后才由语言学家从中总结归类出的词性及主谓宾之类的东西,怎能不让语文的学习变难且还不易学会。

真的不可思议。

二、能用简单的方法掌握的却非要用复杂的方法,不可思议。

语文教学,一大任务是写字。写字,除了笔画笔顺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尽可能多的字“印”在学生的脑子里,以便在需要用的时候(写日记作文等),用笔把需要的字“复制”出来。

从古以来,为了要记住字的写法,方法就三个:抄写、听写和默写。

抄写,多是要求抄写优美的词句,尤其是优美的句段。一边抄写一边回忆老师讲过的所描绘过的意境,起到复习同时享受那优美意境的陶冶。或沉浸于某种情景之中,从而对营造出这种情境词汇语句有更深的体会和认知。这样的认知是发自内心的,是别人的讲解所不能比拟的。

然后是听写,听写可以训练写字的速度,同时锻炼学生思想分配能力,即听的同时指挥手写。这对过去培养读书人做会议记录等尤为重要。现在的的会议记录可以有录音替代,但同时关注多个事物并作出正确反应的思想分配能力是不会过时的。

再就是默写,默写必先背诵。如同抄写,默写也会是优美的篇章警句格言类,可以使学生长期甚至终身记住,有利于人的成长。

相对于现在五花八门的训练来说,以上用得最多的方法简直是太简单老土了。但不可否认地是,这种最简单老土的方法确能使几千年来的读书人记住了想记住的字的写法。而且还能对优美句段有更深的体会和记忆。

而现在,这种简单方法用得少了,代之以各种各样的方法。低年级引来了写字的加减法,以及连线这连线那,换这换那等。高年级有把许多相似的字词放在一起,要求辨别有错的一组或全对的一组等等。作者愚钝,看不出这样的练习有何优点,反而隐隐觉得如辨别这类题目多了的话,有把学生眼睛弄成近视的感觉。

为什么要舍简单的而增加繁杂的呢?

三、把以后没用处的阅读分析当做现在学生语文能力来考

阅读题,是除作文外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

从一年级起,就有划出描写什么什么的词,或句子,到中、高年级逐渐就有了分层,划分意思段,概括层意段意,以及派生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约到高年级问题就复杂“高级”起来。仿佛语文教学,除了写作文外,就是要会分析各种各样的文章,要能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分段,分层次,以及以及概括段意层意等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意思要一层一层写清楚,一篇文章由多个意思组合而成,应该分一个意思写在一段里,才能不杂乱,同时按一定顺序先写后写哪些段落才条例清晰。这应该只是通过教学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特点,为教学写作文所做的准备。因为过后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没人阅读文章文件需要分段才能弄懂的。

但弄不明白的是,依据什么要把这些弄进试卷里考察学生,把这些当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评定。仿佛不能正确分段(意思段),语文能力就不行似的。其实如果做个实验,拿一些文章给参加工作过的成年人们去划分意思段和概括意思什么的,成人们也会做出各种不同的答案的。可我们却要求小学生们去划分,去做,而且还要做得符合标准答案,真的不可思议。由于要考,由于现在印试卷轻而易举,所以这种分析文章的阅读题泛滥成灾。

四、语文阅读分析题为什么需要标准答案?

这个问题其实有不少人提出过,认为读一篇文章,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个人品性各异,导致理解不同很正常,所以不应当设置标准答案。但可能是为了考试打分容易掌握些,所以一直都是规定有标准答案。这或许已经可以回答了那个“为什么”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则是需要考虑的,即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想想不外乎两个,一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二是起到引导教学的作用。

而从引导教学的作用来看,其实设置标准答案的做法起到的作用是危害教育目标的。教育的目标有很多,无关的这里不提了,但有一个目标是肯定的,即是发展思维潜力的而不是禁锢思想的。

在我们认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天天喊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我们应该审视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改变一些有可能造成禁锢思想的环节。而语文阅读分析题设置标准答案显然是这样的环节之一。

当考试设定标准答案,那么,顺理成章地,平时上课练习也肯定就要规定标准答案了。当可以有多个不同答案的阅读分析题,被规定只能答一种答案为正确时,那么这类分析题教学时,老师只能教的是标准答案而否决其他答案。而学生的学习则变成记答案,而不是去学会分析。于是才有了“语文公式”这种荒唐的东西出来。

因此,为了打分容易掌握而损害教育终极目标,也就变成了另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关蜗牛的作文 一年级植树作文50字 关于路的作文300字 传统风俗作文 走过春天作文600字 一件难忘的事700字作文 咸宁的秋天作文 4年级上册作文 泪水作文800字 有趣的游戏三年级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600字初中 名字里的故事作文 感恩在心中作文 描写桂林的作文400字 myjob英语作文 珍爱时间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600字 大连棒棰岛作文 关于奋斗的英语作文 关于天赋的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桥的作文500字 在困难面前作文600字 作文高端词汇 故乡的河作文600字 观察金鱼的作文300字 黄山云海作文 参观水电站作文 藏在心底的记忆作文 为什么点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