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何易于:上司春游至县境 为不误百姓农时 身为县令客串纤夫引舟

2020-11-26 06:35:01
相关推荐

在讲述这个故事前,先介绍一篇柳宗元的文章,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送薛存义序》。文章不长,不妨全文照录于下: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这篇文章之所以出名,不只是它的作者是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更主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那就是:吏为“民役”而非“役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官要为老百姓服务,而不应让老百姓为自己服务。这个见解,历来被视为我国古代爱民思想的一个结晶。

桂林訾洲公园柳宗元雕像

但正如柳宗元在文章内所写,实际的情况,往往“受其直(值)”而“怠其事”的官员居于多数,更有一些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而真正甘心做“民役”的人,则少之又少。

不过,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何易于,做到了。

《新唐书》尽管将何易于写入了“循吏传”,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已经湮没于世,所以无法交代他的生卒年、籍贯以及出身。

何易于当时任职的益昌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地带,嘉陵江从城南流过。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风景很美,只是老百姓的生活很贫困。

益昌县距离州治大约四十里地,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何易于的顶头上司、州刺史崔朴,都会带上宾客、属官,泛舟出游。他们坐在船上,一面饮酒,一面观赏两岸的美景,很是惬意。一路东行至益昌县时,因江面狭窄、暗礁密布、水流湍急,需要由纤夫在岸边牵引。

今日昭化古城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又到了,刺史大人也来了。正在船上看风景的崔朴,突然在纤夫中间望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竟然是换了便装的益昌县令何易于!虽说官场上向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说法,但崔朴也并非那种不通情理的人,他赶紧吩咐靠岸停船。

船靠岸边,崔朴赶紧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何易于据实做了回答:“当下正值春季,益昌县民既要农耕,又要养蚕,抽不出身来,唯有我这做县令的比较清闲,所以就过来搭把手。”

尽管何易于说话时,一副若无其事、理所当然的神态,但崔朴还是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颇觉羞愧,赶紧下船,换乘快马,匆匆告辞,折返而去。

蜀地是古代中国最早的产茶地之一,益昌又是山区县,有种茶的传统。从前老百姓种茶并不需要缴纳赋税,所得全部归自己。进入中唐,赋税加重,上面决定向益昌县开征茶税,并要求当地官员必须据实催缴,不得瞒报。

古城风光

何易于手捧上面下达的诏令,对下属们说:“益昌在不征茶税的时候,百姓都没法活命,何况现在又要增加税赋呢!”决定将此事暂时搁置,吩咐把已经张贴的告示撤回来。下属们赶紧提醒他:“上面已明令我们不得隐瞒,现在又将朝廷的政令毁掉,这可是属于重罪,为吏者当死,你也脱不了干系!你难道就不担心将你流放到遥远的海边去吗?”何易于回答说:“我岂能为了自己而毒害一县之民?好吧,我不会让你们受牵连。”说罢,他竟然将这道诏令亲手烧毁。

这个举动显然已经触犯了律令。好在时任观察使算得上是何易于的一位“粉丝”,知晓何易于一向爱民如子、为民请命,所以在获知这一情况后,并未追究,也没有向上报告。

何易于对老百姓的爱护,可以说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有的人家死了人,无法治丧,他会拿出自己的俸钱,安排下属去帮办。前来缴税的人,如有老弱病残,他会请他们跟自己一起吃饭,并借机了解他们想法和要求。他处理诉讼的方式也很奇特,先是亲自了解案情,然后指出是非曲直,罪轻的予以规劝,罪重一些的施以杖刑,最后一律当庭释放。在他担任县令的三年中,县狱里面没有关押过囚犯。后来他改任绵州罗江(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区地带)县令,采取的仍是同样的治理方法。

昭化古县衙

至此,故事已经讲完。读者可能跟作者一样,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像何易于这样亲民爱民的人,为何就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县令呢?对此,唐朝一个名叫孙樵的人,已经做出了回答。

这位孙樵曾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到过益昌县,跟一个益昌县人有过一次关于何易于的对话。

益昌县人很困惑地询问:“天子考课州县官员,分设上、中、下三等,本意是要勉励他们,像何县令这样的好官,考课只是被评为中上等,这是何故呢?”

孙樵反问道:“你们何县令当初是如何督缴赋税的呢?”

益昌县人回答:“他总是请求上面放宽期限,不催逼百姓,不让他们贱卖粟帛。”

孙樵又问:“你们何县令是如何督促服役的呢?”

益昌县人回答:“县里的度用一旦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俸钱,总是希望减轻百姓的负担。”

何易于雕像

孙樵再问:“他跟当权的人是如何往来的呢?”

益昌县人回答:“只有文书往来,别无其他。”

孙樵最后问:“擒盗如何?”

益昌县人回答:“我们这里无盗啊!”

孙樵告诉这位益昌县人:“我是从长安来的,每每听职掌考课的给事中说,某人在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打听这些人的政绩,得到的答复不外乎是: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大都要依据这些。”那位益昌县人不再说话,笑着离开了。

这一次见闻给孙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据此写出了《书何易于》一文。后世修《唐书》,有关何易于亲民爱民的事迹,就是根据他的这篇文章,总算让这位何县令留下了身后名。人生有此,也就够了。

【说明:本文系作者系列文章「读通鉴讲故事」“爱民篇”中的一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愉快的一天三年级作文 我家的宝贝作文 高中作文读后感 我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作文 做一个温暖的人作文 描写织金洞的作文 最感恩的人作文 爱哭的弟弟作文 林巧稚事迹英语作文 走进职高作文 四年级下册端午节作文 爬青城山作文 书包作文 介绍英语老师的英语作文 描写类的作文 农村生活作文400字 目送作文 写观察日记的作文 妈妈照顾我生病的作文 猫作文800字 兴奋的那一刻作文300 抗疫的作文 让人感动的作文400字 以榜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方圆为话题的作文 我得到了成功作文500字 作文《我的缤纷世界》 三年级作文150字 初中作文我长大了 建筑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