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河南嵩县大章镇:“点睛之笔”做活脱贫攻坚大文章

2020-11-26 06:50:01
相关推荐

大鑫福地搬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各级党委政府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正抢抓机遇,长风破浪,勇攀高峰。

乡镇是县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点”,又是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介于熊耳山和外方山之间的河南嵩县大章镇,全镇下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8656户34957人,其中,贫困村 6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311 户 4635 人,贫困发生率13.3 %。截至2019年年底,该镇完成 5 个贫困村、 1110 户 4291 人脱贫任务,贫困村退出率 83 %,贫困发生率降至 0.98 %。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该镇通过“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突出特色产业引领全域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龙头引领、基地带动”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富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大鑫福地社区文化广场

精准发力,贫困村蹚出脱贫的“新路子”

驱车行驶在通往大章镇南部地区距镇区17公里的东沟村的山路上,群山环抱,满目葱茏、翻新房屋层台累榭、香菇大棚错落有致、蜂箱齐整蔚为大观……

大章镇东沟村是嵩县未脱贫的5个村之一,是洛阳市9个未脱贫村之一,是省政府挂牌督战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529人,截至目前,还有16户26人未实现稳定脱贫。

洛阳铭悦服饰有限公司员工在制作衣服

现在,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群每天都在香菇大棚、养蜂基地和田间地头奔波,他要保证这16户26人今年全部脱贫摘帽。

“县、镇党委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各级帮扶力度不减,产业发展正好,今年咋也能脱贫摘帽。”王群说,村现在建设食用菌基地温棚25个、大棚40个,发展食用菌20万袋,今年计划再发展食用菌10万袋,带贫50户,户均收入2000元,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发展中华蜂养殖400箱,贫困户依托香菇基地和中华蜂企业代种代养香菇、中华蜂,形成收益,还可以直接通过务工增加收入,为扩大增收,通过租赁给贫困户或企业,收取租金形成集体经济,再将集体经济进行二次分配,设立公岗、奖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

洛阳银利鞋业有限公司

此外,该村落实异地搬迁92户,危房改造34户,六改一增13户,针对村里多山多丘的实际,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打好“林、果、药、牧”组合拳,发展经济林板栗9000棵、山萸肉11000株,套种连翘、茱苓、苍术等药材势态良好,林下羊、牛、猪、鸡苗养殖业也发展迅猛。

打赢收官战必须脚踏实地。大章镇持续落实“周四扶贫日”制度,二级网格员和脱贫责任组组长做好引领和统筹,村支部、村委和驻村工作队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做好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的管理和服务。

不仅如此,该镇党委还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阵地5个,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创新实施村干部分类挂牌值班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 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举办抓党建促脱贫专题培训班、党员教育月大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战能力和工作本领。扶贫扶志,举办“志智双扶”大培训、技能大培训等24期,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巡回宣讲系列活动20余场,让贫困群众牢固树立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坚定信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积极融入到“自我改造”、“自我创造”的春潮中来。

洛阳银利鞋业

围绕贫困村退出12项指标,大章镇着力做好项目建设,按照户脱贫收入可持续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发展种养产业增收,实施产业扶持到户项目,发放奖补资金,实施金融贴息贷款扶持产业发展,产业覆盖率达100%;建设扶贫产业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有效安置贫困户;持续改善住房条件,实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特别是特殊群体住房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全部得到保障。截至目前,全镇硬化道路、安全饮水工程、村综合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顺利完工,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各项指标。党建引领,精准发力,贫困村趟出了一条脱贫的“新路子”。

特色产业,鼓起群众致富增收“钱袋子”

走在大章镇水沟村的红油香椿基地里,看到群众带着箩筐,穿梭在香椿林中,有人忙采摘,有人整理装盒,场面一片热火朝天,群众们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截至目前,已采摘2万斤,产值可达12万元。

洛阳森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制作口罩

大章镇近年在水沟村、赵楼村、万村共发展红油香椿2600亩,带动全镇516户群众,增加收入36 万元,其中贫困户115户。所产香椿销往北京、河北、山西、郑州、洛阳等地。

水沟村是大章镇的主要香椿种植基地之一,建设香椿大棚2个,种植香椿600余亩,全村有71户234名贫困群众参与其中,仅香椿一项,每户每年能增加5000元收入。除此之外,农民既得到了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又不用外出就近得到劳动增收岗位。

“今年的香椿长得非常好,受疫情影响没能出去打工,但在家门口每天采摘香椿也没少挣钱,听俺书记说,现在山西、北京、洛阳的订单已经下来了,我得赶紧干活摘好这茬香椿。”水沟村脱贫户杨新玲笑着说。

水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昆峰介绍,今年香椿丰收了,预计香椿总产量能达到10万斤,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今年香椿价格没有去年高,但是产量较去年整整增长了3倍。

昔日,香椿对于大章镇水沟村的群众来说,那是一文不值的“臭椿”,无人问津;如今,香椿树是大章镇水沟村群众的“摇钱树”。

东沟村香菇基地合作社成员正在回收菌棒

香椿种植无太多技术要求,采摘方便,节省劳力,且其营养价值较高,单价5至20元不等,是目前最理想环保的绿色食品之一,市场前景广阔。香椿从发芽开始采摘,一年能采摘4-6茬,采摘期为2个月,大章镇今年香椿产量预计为50万斤,整体收入将达到400万元左右。目前该镇红油香椿产业已经成为拓宽群众致富途径,加快脱贫步伐的一项重要产业。

今年是嵩县“产业扶贫提质提效年”。大章镇顺风搭车,抢抓机遇,加快“两香产业”发展,在水沟、山后、龙河、赵岭四个村大力发展红油香椿产业,确保5000亩,力争10000亩;在小章、东沟、马石沟等深山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和中药材产业,产业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镇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200万袋,确保7个深山区村每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争取达到10万元;引进龙头企业,在水沟村投资建设香椿深加工基地,对香椿进行烘干、腌制、制酱等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在杨庄村新建香菇大棚100个,引进食用菌企业,进行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服务、烘干、销售等,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紧密型特色产业组织,实现产品种植、农事服务、加工销售、品牌营销全链条无缝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效益。

桑蚕产业扶贫项目是嵩县2019年引进的产业带贫项目。为把嵩县打造成豫西乃至河南省桑蚕产业特色县,该县引进了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筹建桑丝厂、丝绸厂,打造文化产业园,完善整个产业链,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

洛阳阡陌桑田农旅科技有限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分乡分组技术指导,小蚕中蚕公司共育,大蚕分散养殖,保底价收购等方式,解除了贫困群众养蚕的后顾之忧。大章镇主动融入大局,顺势而为,在杨庄、大章、旺坪三个村发展桑蚕绿色产业,目前已种植桑树600亩,结合120亩食用菌基地建成大章镇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可带动 329 户 1002 人增产增收。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着实鼓起了群众致富增收的钱袋子。

养蜂合作社基地技术员正在检查蜂箱

下山上楼,搬迁群众安稳过上“好日子”

曾经住在深山区的群众因山高、沟深、林密、路陡原因,行路、吃水、就医、用电、上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有效途径,搬迁后的群众,内心由衷地感谢政府,感谢党的好政策。

走进大章镇东街大鑫福地社区,小区内花草繁茂,净美靓丽。老人们坐在休闲椅上或聊天或闭幕享受阳光的温暖,孩童们或在老人身边嬉笑打闹或在广场上做着游戏,超市的老板正在下货,电商运营商在打包邮件,环卫工人在清洁……社区呈现出的景象令人欣喜。

大鑫福地社区占地68亩,建筑住宅楼16栋,总建筑面积46600平方米,于2018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前后活动广场、爱心超市、卫生室、商店等服务设施完善,水、电、路、光纤、有线电视、监控设备、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老汉陈铁栓是赵楼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党的扶贫政策好,让他家从贫穷的小山村搬到了大鑫福地社区,组织的关怀,又给他安排了一个环卫公益性岗位,月工资 400 钱,通过享受扶贫政策又勤劳肯干,于2019年实现稳定脱贫。

大章红油香椿生产大棚

“以前住的是破房子,庄稼望天收,出一趟门半夜就得起床,现在住这地方真美,除了享受着各种政策,一个月轻松还能再多赚几百块钱,有要紧事出门坐上车就走。”陈铁栓说。

敲开社区居民白栓保家的屋门,走进客厅,屋内窗明几净,整洁齐整,茶几上的一套茶具在这里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白栓保家原是大章镇万村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搬进社区,2019年稳定脱贫。

“以前在家种庄稼不赚钱,媳妇没啥事,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趁着自己年富力强,就到外地跟人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勉强够一家花销。”白栓保接着说:“现在搬了下来,出行方便不说,媳妇还到附近产业园里的森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俩娃子现在大了,在江苏公司上班,每人一个月5000块钱工资,我过两天再出去干活,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当问到他还精通茶道时,他笑着说:“农村人喝茶哪有那么讲究?这是小娃子回来捎的,说是有品味的人都玩这个,劝我哪天在家没事了少去打牌喝酒,多喝喝茶,出去锻炼锻炼,学学城里人的健康新生活。”

来自全镇不同村落的易地搬迁居民从原居住地搬出后,集中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为确保易地搬迁居民“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有服务”,综合考量认同感、归属感、融入感和幸福感等因素, 大章镇按照靠交通主干道、靠产业园区、靠乡镇政府、靠乡村旅游点的“四靠”原则,围绕实现贫困群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素质能力三提升要求,打造安居园、培训园、创业园“三园”模式,努力全面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

着力打造“安居园”。在大鑫社区集中安置点成立党支部,安排社区干部 9 名、楼栋长 16 名,做到遇事有人办、困难有人管、贫困有人帮、致富有门路;着力打造“培训园”。在社区建立就业培训和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创建扶贫夜校,免费培训搬迁群众3500人次,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每户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着力打造“创业园”。搭建大章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建设扶贫产业园,筑巢引凤,引进5个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培养乡土人才,帮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扶贫产业园内,大章镇扶贫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张松会创办的铭悦服饰是洛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今年年初该公司刚接到了来自埃及、加拿大等国共计39万套价值1800万元的衣服订单正在生产,喜事连连,最近几个月陆续又接到了东南亚几个国家价值共计4000万元的衣服订单,公司累计安排1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人。

“经理说今年有5000万元的衣服订单得干完,大家多劳多得,我算了算,今年好好干,年底能拿三四万呢。”大鑫福地社区搬迁户王钦峰高兴地说。

张松会介绍说:“今年订单多,公司还要再大批招些员工,因为从建厂到现在,政府在对我们政策扶持上是一路绿灯,包括这么大的产业园租金也不高,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带贫,我们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这次招工我们从附近贫困户中有劳动力且有意愿到这里工作的人员优先聘用。”

群众们正在摘红油香椿

同在创业园区内的银利鞋业,18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内,两条标准化生产线正在稳步运行,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员工们正井然有序地加工制作。银利鞋业由孙会利创办,每年可生产各类鞋150万双,年产值1500万元。现已有100余人就业,带动贫困户40余人,为本地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孙会利光荣当选市人大代表,扎根农村搞创业,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下山上楼,让贫困群众安稳过上了“好日子”。

“新路子”“钱袋子”“好日子”,紧扣的都是新发展理念,秉持的都是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宏愿,目前,大章镇正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在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的道路上,昂首阔步,高歌猛进……(郭振华 王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是什么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一年级作文看图写话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下雪作文300字 过春节英语作文 友情类作文 我不后悔作文 读书笔记作文 乡村美景的作文 仙人球的作文 周末计划英语作文 春节的故事作文 关于勇敢的作文 蝴蝶兰作文 西安旅游作文 四下作文 介绍中国的英语作文 陪伴作文500字 冰糖葫芦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 关于乡村的作文 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真没想到作文 英语作文八年级上册 写饺子的作文 五下作文 换位思考作文 满分作文500 初一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