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郭沫若:出土“金缕玉衣”和发现“马踏飞燕”的功臣

2020-11-26 10:35:01
相关推荐

鉴赏文物的伯乐

○ 黄团元

(全文约2600字,浏览约需5分钟)1978年1月23日,农历马年春节快到了。郭沫若为北京电视台写了一幅春联:“四害必须肃清飞雪迎春到,三年肯定大治心潮逐浪高。”

高龄八十七了,郭沫若尽管思维活跃,却也难能言“行”一致。如他自己所说,“腿有点使唤不灵”,但不闲着。不是写诗作文,便是研磨挥毫。这段时间前后,仅仅为刊物、为地方题词,郭沫若就应约写了不少。

郭沫若亲临考古现场指导

《书法》杂志在上海创刊,郭沫若题写了刊名;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落成,郭沫若题写了“无锡市博物馆题”馆名;湖南酃县在洣泉书院左侧兴建“毛泽东在酃县革命活动陈列馆”,馆名也是郭沫若题写;湖北省秭归县修建屈原纪念馆,郭沫若不仅题写了“屈原纪念馆”馆名,还为“屈原纪念馆”的部分馆藏重要文物作了鉴定。

全国考古界和文物界都知道,郭沫若这方面的造诣,很少有人比肩。仅“金缕玉衣”的出土和“马踏飞燕”的发现,便是见证。

196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驻河北满城的工程兵在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执行一项国防施工任务。5月23日,工程兵按计划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上开凿隧道。当解放军战士在距离山顶30米处打炮眼时,底部岩石突然下陷,出现了一个1.5米左右的漆黑的洞口。借助灯光,看到洞底铺满了瓦片。扒开泥土,又发现一些骨头。并且还有铜制用品、陶罐和一些泥人(陶俑)。官兵初步认为,这里可能是座古庙。

“施工中发现古物”这件事,以“绝密”形式,层层上报。郭沫若知道后,从施工的战士们带回的四件文物中,发现有一件器物的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字样。

“中山”一词,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中山”,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鲜虞中山国,在战国晚期被赵国灭亡;一个是西汉时期,汉王将战国中山旧地,分封给诸侯王,为“汉中山”。河北满城,在汉中山范围内。根据铜器和铭文字体接近汉隶风格的特点,施工碰到的不会是古庙,而是古墓,是与“汉中山”相关的古墓!

周恩来见到材料后,当即批示: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挂帅、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化局考古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队,负责考古发掘。

1968年6月19日,郭沫若亲自“点将”,向周总理上交了发掘方案。由于周总理的重视和郭沫若的挂帅,满城考古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谨慎。

当考古工作者进入墓洞后,发现墓室果然硕大无比,文物琳琅满目。很多器物刻有“中山府”、“中山内府”等铭文,而且标有“卅四年”、“卅六年”、甚至“卅九年”的字样,还有西汉王朝的“五铢钱”和铜器;在清理墓室时,居然发现了仅见于史籍记载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这套“金缕玉衣”,全长1.88米。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片制出宽阔的胸部和鼓起的腹部,后片的下端做成人体臀部的形状,左右裤筒也按人腿的形状做出;全套玉衣,由2498片玉片组成;编缀玉片的金丝,共重1100克左右。真是绝世珍品!

发现“金缕玉衣”的消息传到北京,郭沫若于7月22日来到古墓发掘现场。同其他专家一道,分析墓主是谁和其他情况。

历史记载,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只有第一代王刘胜在位时间最长,共42年;其余的王没有超过30年的。根据铭文中的“卅四”、“卅六年”、“卅九年”,墓主可能是中山靖王刘胜。

尽管《史记》和《汉书》都没有给刘胜单独列传,但刘胜却在这些史书中频频出现。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号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史载,刘胜“乐酒好内”。从北耳室出土了33个大酒缸和一些酒器,加上玉衣周围有六十多颗金豆(金豆代表年岁)。郭沫若推断,刘胜大概出生于公元前170年前后,活了六十多岁,刘胜是极有可能的墓主!

分析虽然缜密,但从已经发现“金缕玉衣”中,却没有发现尸骨。郭沫若爬上墓的北面一百多米处观察。但见这座陵山,海拔200余米,山势南北走向,西高东低,整座山成圈椅形状,主脉似椅背,两个小山峰就像椅的扶手。按照古代“风水”学说,施工处背依山峰、面临平原,难怪这山又称凤凰山,这是一处“风水宝地”!

郭沫若思索着,观察着。根据这距“刘胜墓”一百多米的北部没有大块石头、一些较小的石块好像有加工的痕迹,郭沫若指指脚下山坡:“这里应该是刘胜妻子的墓!”面对“夫妻为什么不葬一处”的疑问,郭沫若解释:汉代有“同坟异葬”的习俗。

郭沫若回到北京后,便给周总理写了一份关于满城汉墓的考察报告,并建议由原班人马立即发掘“刘胜妻子墓”。8月3日,周总理批示:“可以按照郭老的设想去做。”

1968年8月13日下午,第二座汉墓的发掘正式开始。果然,在这里又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在“金缕玉衣”中,发现了部分颈脊椎骨和四条肋骨、三颗牙齿。只不过这套“金缕玉衣”比第一套略小些。

“金缕玉衣”中裹着的尸骨,令郭沫若想到第一套“金缕玉衣”,他提议再到已经运往北京的第一套“金缕玉衣”中仔细查找。

通过专家们的悉心搜索,刘胜的尸骨终于找到了。原来,刘胜的尸骨就在玉衣之内,只不过由于地下水和石灰岩溶解的作用,尸骨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的粉末。而第二座汉墓中发现了“窦绾”的铜印,完全可以断定,这第二座墓葬的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

虽然如此,但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只有皇帝死后才能使用“金缕玉衣”。刘胜只是诸侯王,他怎么能够享受昂贵的“裹尸布”呢?郭沫若考证,分等级使用“金缕玉衣”的制度,是在西汉中晚期才严格执行,西汉中前期制度并不严格,所以刘胜能够抢占“先机”!

历时111天的满城汉墓发掘工作宣告结束。千古之谜解开了!

“马踏飞燕”的文物,是1969年10月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出土时人称“铜奔马”。这尊“铜奔马”,高34.5厘米,作疾速奔驰状;头戴璎珞,昂首嘶鸣,三足腾空,一足踏在振翼奋飞的鸟背上;尾梢打结,尾巴翘起。“铜奔马”神势若飞,既表现了凌空飞腾动态,又稳定了铜马本身的重心;昂扬的马首,刚劲的马腿,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而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特别是鸟的顾首惊视,表现了浪漫主义手法!

马踏飞燕

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在甘肃省博物馆,见到了蒙尘的“铜奔马”,赞叹不已。听说有人称它为“马踏龙雀”和“马超龙雀”,郭沫若以他考古学家的见识和诗人的浪漫,将这“铜奔马”命名为“马踏飞燕”。

经郭沫若推荐,“马踏飞燕”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顿时,观众好评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

1983年,国家旅游局确定“马踏飞燕”为中国旅游徽志;1992年,原邮电部发行1套纪念邮资明信片(JP32),邮资图就以“马踏飞燕”为主图;1997年是中国旅游年,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也有“马踏飞燕”……殊不知,这匹享誉中外“千里马”的伯乐,就是郭沫若!●

黄团元,湖北省直管市首位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400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其《“天灾不由人”与“抗灾不由天”》等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7-19 02:52梦千年。珍爱[湖南省网友]IP:2883379771
    这些宝贵文物真是历史见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文化传承。期待能有更多发现!
    顶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批语怎么写 打屁股的作文1000字 包饺子作文350字 偶遇作文开头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简单也美丽作文 初中游记作文600字范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我喜欢雨作文 厚积而薄发的作文素材 我们班的俗世奇人作文 河南风景作文 关于网络诈骗的作文 2018河南高考作文 关于花开花落的作文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文 三年级作文海鸥 pte作文 作文开国大典 特殊的一天英语作文 芷江风雨桥作文 写泥鳅的作文 青年的使命作文 我的梦想英语作文120字 向什么学习作文600 法律伴我成长作文 关于奋斗的作文题目 关于成长的作文开头 遥控汽车的作文 如何做蛋炒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