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杨叶:学习写作是独立思考的起点

2020-11-26 12:45:01
相关推荐

杨叶(左三)在指导文学社学生读书

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教育圈,静宁一中语文教师杨叶是个“独特”的存在。他上课几乎不用教科书,也绝少分析一篇课文的段落大意、文章主旨,除了基本识记的东西要掌握,他一再强调的就是个人理解、个性表达,也从不硬性规定课后作业……

一节课45分钟,前20分钟,他给学生讲民生百态,讲世间万象,讲唐宋元明清的逸闻趣事;后20分钟,他给学生讲写作,教写作技巧和方法;剩下的5分钟,才略微提一下考试内容。校园里,他“神龙见首不见尾”,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学生中间。春夏秋冬,他会带着学生亲近自然,体味生活,比如,去山上野炊,探寻历史遗迹,重走长征路……

许多人说他的课堂“离经叛道”,但杨叶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重复的作业、各种兴趣班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生活,而留给他们观察和想象的时间太少了,古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理应对自己脚下的土地充满热爱和感情,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这是怎么了?

“他的课不按套路出牌”

“杨叶,江湖人称‘东峡老怪’,有学生喊‘萌叔’,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新生的第一节课上,杨叶插科打诨的开场白,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升起无端的期望。

刚开始的几节课,学生或许会有点儿“失望”。当他们翻开书本,拿起笔,仔细拎起耳朵听时,杨叶却大讲特讲“痴情女子如何遇上了负心汉”“无关风月,有关赤壁”,索性“老子不陪你们玩了”……实际上,这些都与《氓》《赤壁赋》《归去来兮辞》等文本有关,但这让从小到大一上语文课就开始划分段落、分析文章主旨的学生无所适从。

然而,杨叶的高明在于形散神聚。对每届高中学生,他都会以写作为开端,带领他们一起研究。平常的训练中,学生在课堂上说出对一篇文章的直观感受不行,还得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学生有感受,笔下能写了,这便完成了语文的第一步。

紧接着,杨叶鼓动学生自己办手抄报,每周一期。办报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对时事热点的理解出一个作文题目,其他学生围绕此命题来作文,然后在全班传阅,还要学生自己批注。

这一阶段,杨叶最为忙碌,既要备课上课,又要校对、排版,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作文指导等。再接下来,学生把“战场”转向校刊、省市级报刊,每每学生作品见诸报端,他必定“请”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畅读一番。最后,再做个令人捧腹大笑的点评,比如:“这娃咋还写出林徽因的味道了。”

有学生统计过,每周几节语文课,其中有两节课是在教学生写作;有两节课是在讨论、交流;还有两节课,可能是在看电影,也可能是在进行“学生体能训练”——研学旅行。

这样的课堂,学生究竟能否理解?

“刚开始不太信服,但是没过几节课,大家就发现,他的课不按套路出牌,不仅构思新奇,还会带着我们亲近自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个性表达,可谓用心良苦。”十多年前的学生梁黎黎对杨叶的课堂印象极深。

在写作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则体验到了成长的惊喜。

学生张美玲热衷于写小说,有一次她鼓起勇气把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递给了杨叶。过了两天,杨叶把她叫去了办公室,说起了这篇小说:“构思不错,但有点儿孩子气。”当时,她以为这样就算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杨叶把一本《成纪文学》送给了她,说上面选登了这篇文章。那是张美玲的作品生平第一次发表,她很兴奋也很惊讶,但那以后,张美玲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校刊和省市级各类报刊上。

“我的所有作文都是老杨指导并推荐的,他经常鼓励我多读书、坚持写作,每次我的作品发表,他都特别兴奋和激动。有时候,我偷懒或者写得不好,他就会严厉地批评我,就好像在训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留情面……”时隔多年,张美玲仍然记忆犹新。

“老杨是我的语文老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杨叶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杨”。然后,口耳相传,在静宁一中,乃至静宁教育圈,就一直是“老杨”了。

不了解他的人,还以为老杨就是一个老头儿。“站在眼前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大叔,隐隐泛光的镜片后面是亮闪闪的眼睛,笑眯眯的样子看似脾气很好。”这是学生李佳雪在文理分科后第一次见到杨叶时留下的印象。

但杨叶上课的方式,倒是令李佳雪耳目一新。原来,语文课上,还能听新鲜趣事,还能学习,还能探讨“人生”,还能个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真正令她彻底改变原有看法的,是杨叶带着班上的学生成立了文学社,创办了社刊《初心》,策划了“初心”讲坛、文屏山采风、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活动。在此之前,让李佳雪意想不到的是,杨叶居然花了一节课时间,专门讲解她的一篇作文,这令她好几个晚上都安睡在甜蜜的梦里。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李佳雪和班上的同学们一起,不由自主地一头钻进了杨叶“设计”的文学圈里,从此不能自拔。“老谋深算,让我们这群任性的孩子都爱上了写作。”

老杨也是有脾气的,动不动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太过分了你们,为什么惹数学老师生气!你看你们,玩的时候高高兴兴,让写作业,写了作业的有几人?”说着,他在教室里背着手来回快速地走着,然后让所有人把自己编的高考复习资料《临门一脚》再看几遍,自己却夺门而去。

“我的高中时代,老杨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是我的语文老师。”当和历届学生聊起对杨叶的看法时,大家无一例外地这样说。同时,不管毕业多少年,无论在天南还是海北,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未间断,“现在觉得更像朋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叶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在静宁一中任教之前,他曾在县教育局工作近十年,干过几年基教股股长,而更早以前,他在一所农村学校任教。

每一个认识杨叶的人,似乎更关注他为何要从教育局的岗位离开,而选择到学校去教书。被问多了,他也就只剩下一句话:“我想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时,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新思想、新课堂、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身处基教股股长岗位的杨叶惊讶地发现,原来所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严重“落伍”了,在这个岗位上,他有点儿“慌”。

危机意识倒逼他重新投入到学习中,逼着自己从教材观、教学观到教育观、学生观,一点儿一点儿改变。“当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思考。”

由此,他开始思考:“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语文课究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独立思考,理解这些内容。”

写作是突破口。杨叶发现,周围许多中小学生大多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会谋篇布局、处理详略,甚至不会描写,而且“假大空”,空泛的抒情和伪文化流行,“高中孩子没有自己的观点,令人痛心”。

于是,他想到了“游学”,重点在兴趣培养,地点就围绕静宁的山山水水、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尝试几次,他发现班上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而且光带自己班学生还不过瘾,他发起成立了“家在静宁”游学公益组织,召集了一批志愿者和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亲近乡村,走进民俗等。

有人质疑,杨叶的语文课都跑着“游”去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无疑就是“拉出去放羊”。面对这些质问,杨叶在心里面嘀咕:“得了吧,如果只盯着成绩,倒不如扇耳光来得快,只不过不想那样教而已。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少我要让我的学生记住家乡,记住这份乡愁。”

其实,更多的人只是抱着“围观”或者“先看一看”的态度,做得好与不好,结果还是得看高考。出乎意料,杨叶第一届毕业班二本上线23人,这一纪录在静宁一中是前无古人的,至于后有来者,是分了快慢班。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不跪着教书》序言中的一句话,杨叶特别喜欢,他为此还发起了一个读书群,群名就叫作“不跪着教书”。

除了上课,杨叶最开心的就是每天泡在网上为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而做着大量的工作。他想把自己的教书心得与“游学”同步进行下去,也期待着更多的教师加入其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既然生活还在继续,游学也要继续。(尹晓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食作文怎么写 季节的作文 优秀600字作文 的智慧作文 观后感的作文 早晨作文 济南作文 环境英语作文 生活作文800字 锻炼作文 作文素材800字 作文星空 走过作文 背后的作文 写猫作文 悟空作文 看书作文 作文相伴 作文难忘的事 相信作文 哭了作文 特色美食作文 大树作文 天气的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英语五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100 外婆的作文 付出作文 家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