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曾经仰望秦岭的那些人 如今 它正注视着新时代中国的飞速发展

2020-11-26 15:00:01
相关推荐

南望秦岭

它不是简单的山脉

它划分了中国的南方北方

它决定了中国的气候差异

它养育了山中的万物精灵

它提供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它不仅仅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大山

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先民

它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崇敬赞美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成长

如今,它正注视着

新时代中国的飞速发展

这就是巍巍秦岭,中华民族的祖脉

曾经仰望秦岭的那些人

Part 1 贾汉复:修好连云栈道,我让天堑变通途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九月,在秦岭山间,发生了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营兵、驿夫、民夫等共有六万九千零八十三名人员,一起修葺连云栈道,今天的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热火朝天的干活场面。

从今天的宝鸡凤县通往汉中地区的连云栈道,是连通川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通道,古往今来,那些为了修建栈道呕心沥血的历史人物,对古代交通作出的贡献被后世传颂。康熙三年这次主持修栈道的人名叫贾汉复,当时他身为陕西巡抚在巡视汉南过程中,看到了老连云栈道的艰险崎岖,便着手修葺。

今天的我们可以想象,贾汉复在

看着巍峨的山脉,一定惊叹不已!虽然贾汉复没有赞颂秦岭的诗歌流传下来,但是,我们从与他同时代的清初其他人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如吕履恒在《栈道咏古》中写道:“凤岭云霄上,龙江天地中。石门云积黑,砯岸日窥红”;再如,汪灏的《栈道杂诗》中有“密树争峰竦,奔流触石雄。人行鸟道外,天在水声中”……

有这些清代诗人对秦岭以及山中栈道的描写与赞叹,可以想到,当年的贾汉复也是在惊叹中明白,在此翻山越岭修复栈道十分不易,但是,栈道可连接南北,使“雍、梁二郡,宝、凤、褒三邑”(指今陕西、四川一带,以及宝鸡市区、凤县、汉中褒河镇)之间的天堑变通途,所以,他决定了,一定要做成这件为国为民泽被后世的大事。

他遂发动凤翔府与汉南巡使共同谋划,“捐金募工,于九月开工”。据记载,此次“修险碥凡五千二百丈有奇;险石路凡二万三千八十九丈有奇;险土路凡一千七百八十一丈有奇;修桥一百一十八处,计一百五十七丈……”最终,不到三个月,完成了清初以来最大规模的栈道维修工程。

这件事被当时的宝鸡籍名臣党崇雅记录下来,撰写了《贾大司马修栈道记》和《贾大司马修栈道咏诗》,评价修成后的栈道,“无尺寸不坦若康庄,诚不朽盛事”!

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在凤县至汉中的秦岭山中,看到连云栈道的部分遗址,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Part 2 李白:送友人入川,我看见一条天路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是盛

唐诗三百首+宋词300首正版大全集注音版全套2册小学生版一二三年级课外必读经典小学必备背古诗300首小学生必¥16.8淘宝月销40购买

人里,最擅长夸大的,但当他站在秦岭脚下,看到这座高大延绵的山脉中的小路时,他是完完全全被震惊到了。怎样的人,怎样的智慧,怎样的勇气,怎样的坚持,才能打通这条入川的道路,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这是一条悬挂在云边的天路。

说是路,其实从宝鸡益门开始的入川之路,更像是一幅画。

这幅画里有传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传说蜀国的五壮士被压山下后,天崩地裂才有了蜀道;这幅画里有动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耸入云的山脉,就连生活其中的那些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这幅画里有曲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这幅画里有景色: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这幅画里有情感: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最主要的是,西游的朋友,你何时才能够回来呢?而我一个远方来的人,又为何要来到这样的地方!

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来长安时所作。当时应该是送一位友人出陕入川。李白以自己最擅长的浪漫主义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细致的描绘,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虽然看起来是歌咏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其实也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思绪难平。最难得的是,李白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变化,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

怪不得当时的文坛大腕贺知章一读此诗,就非常赞叹这个初入长安者的文采,大为赞赏之余,还送了李白一个流传千古的称呼:谪仙人。

Part 3 祖咏:看了秦岭一眼,我便金榜题名

横亘中国大陆的秦岭,一直被人们仰望。这里的郁郁葱葱,这里的六月积雪,这里的入川要道,这里的人文故事,总是被人们一遍遍地提起,给人们力量。

祖咏喜欢秦岭,这巍峨的山脉,给了他灵感、思考和进士及第的荣耀。

时间来到唐开元十二年,一场科考在积雪还没有完全消融的日子开始了,坐在考场中的祖咏打开密封的考卷一看,题目是《终南望余雪》。三下五除二,搞定,提前交卷。当祖咏想要离开的时候,主考官急了。按照规定,当时的“高考作文”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主考官一看,祖咏同学只写了四句二十个字就交卷了。

据《唐诗纪事》记载,当时“高考”所作的为试帖诗。所谓试帖诗,就是封建时期科举考试时要求做的、规定很严格的诗,起源于唐代。题目由官方规定,考试时公布。试帖诗是有格律限制的,当时的规定是要用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这不仅要求形式必须是五言十二句,不能增减句子,还必须是排律。“排律”有三个要求:一是平仄须符合律诗的要求;二是除第一、二句与第十一、十二句不要求对仗,中间八句须对仗;三是押韵需要符合官方颁布的韵书《唐韵》。

主考官好心地提醒祖咏:我说小祖啊,这可是“高考”,要求你写到八百字以上,你写过八百,就算文采不好,毕竟完成了基本要求,你现在写三百字就交卷属于态度问题,连印象分都拿不到,毕竟是“高考”,你能不能走点心,按要求来?

祖咏答:意尽!

这就是祖咏,主考官看着祖咏无奈地摇摇头,这样狂傲的人他见得多了,为他担心之余,低头读起祖咏的“高考”卷来。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好诗!”考官一拍大腿喊道。

祖咏是幸运的,试帖诗的标准其实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刚作出规定,开始推行的时候还不是很严格,判卷比较松,而且考官又很欣赏祖咏的才华,认为他的诗虽然不满足格式,但是简明典雅,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这一年,祖咏中进士。他的“高考”作文《终南望余雪》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咏雪三名诗之一。

Part 4 刘克庄:路过一次凤州,我竟终生难忘

“凤州宫柳昔曾攀,亦醉琼花芍药间;独有海棠心未足,每逢多处必来看。”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在途经凤州时,写下的一首诗。细品这首南宋诗人的诗歌,会觉得颇有唐诗的感觉,朗朗上口、意思容易理解、意境也很美。没错,刘克庄正是南宋时的文坛领袖,他诗从“唐风”,学习李白、杜甫等诗作雄浑苍劲的美学风格,颇具成效。在这首诗中,起头就提到“凤州宫柳”,秦岭山中凤州一带的这种柳树在宋代很有名。

说起刘克庄这首意境优美的诗,需要先说说刘克庄本人。南宋后期,国势日下,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刘克庄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再抒发一下忧时的孤愤,写下“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当时的皇帝宋理宗因刘克庄久有文名,赐其同进士出身。刘克庄曾在全国很多地方任职,也是一位喜欢行吟的诗人,他几乎走遍了江南各地,尤其对自然景物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

他感慨当时的国土沦丧,写下诸多忧愤的诗歌。但是,当他来到秦岭的山水间,在凤州看到这里飘逸的金丝柳、绚烂的芍药花、秀雅的海棠花时,顿觉自然之雄奇涤荡心田,于是写下这首赞誉景色的诗歌,诗意也颇为开阔,与那些忧愤的诗歌完全不同。

说到“凤州宫柳”,这种柳树很特别,春天时柳枝是金黄色的,柳叶也是绿中带黄,故又称“金丝柳”。其实还有很多诗歌提到过它,如宋代赵稚圭诗句“凤州烟柳胜皇都,金丝垂垂万条绿”;宋代的傅子平诗句“惟有万条罗带绿,年年依旧舞春风”等。

据《凤县县志》记载,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有旨下凤州,贡金丝柳百株,移栽皇宫。”所以,刘克庄才会称凤州的柳树为“宫柳”。

如今,游人在凤县的“秦岭花谷”中游览,依然会见到这种柳树。或许是山中独特的气候、水土,生长出如此绝妙的金丝柳,观赏自然之美,再品古诗之妙,山中的自然、人文令人陶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如果作文 英语作文小学 的日子作文 作文积累素材 50字的作文 食物作文 运动的作文 作文结尾摘抄 英雄的作文 作文题目有哪些 有我作文 写什么作文 作文结尾怎么写 健康作文 作文写什么 作文照片 电影作文 照片作文 三年级作文怎么写 人生的作文 作文 坚持 作文叙事 信的作文 事情的作文 作文150 未来的作文 作文《梦》 奶奶作文 作文游记 我喜欢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