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闻战线》刊发长沙晚报社社长李鹏飞文章: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

2020-11-26 16:40:01
相关推荐

特别推荐——《前沿关注》

【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守党媒初心,传承党媒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本刊《前沿关注》栏目特推出“新闻人的初心和使命”专题,约请中央及省地市媒体领导和一线新闻工作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高校专家学者,说实践、谈体会,明心声、述情怀,以激励更多新闻工作者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前行、争创佳绩。

以梦为马,一直在路上。爱上一份事业,就像爱上一个人,是刻骨铭心的。自35年前的那个夏天做了记者,我从没有想过要换一份职业。新闻人心中要有一泓清流,即初心和新闻理想。

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

李鹏飞

1

梦想定格在那个夏天

那个年月,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看小说,看着看着,就开始做梦,梦见自己成了作家。

那年夏天,作家梦没实现,却阴差阳错当上了记者。

在那个媒介匮乏的年代,听广播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我对新闻的最初印象也源于此。我幻想着,如果能到广播站工作该多好啊!每天听广播,听着听着,新的梦想之苗拔节生长。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骑单车路过县广播站,见墙上贴着招聘记者的启事:不论身份、学历,经考试一旦录取,享受中专待遇。报名已是最后一天,而且快下班了。

我敲开了编辑部那扇朱红色的门。

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让我交了两块钱补报了名,报名序号是69号。这个号,正看倒看都一样,心想,难道成了?

经过笔试面试,成了县广播站的记者。从此,记者这个身份,跟了我35年,不再改变。

2

载着理想的绿皮火车

从县广播站,到市电视台,到省电视台……距自己的梦想,近了一点,再近了一点。

湖南卫视上星后面向全国招聘首批聘用记者。招聘广告最后一次播放时,恰巧被我看到了。当时,我正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桂东县采访,辗转托一位去长沙拍婚纱照的同事帮忙报名。在山上采访时经常没有信号,但我的中文BB机竟然收到了通知参加考试的信息。

面试时,一位考官问道:“作为党媒记者,你觉得可不可以把新闻做到党和政府满意、老百姓也满意?”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回答:“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是统一的,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再到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攻坚克难、书写辉煌,靠的就是始终和人民在一起,我们的新闻工作,就是要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我顺利地被湖南卫视录用了。

那天,我亲吻了年仅四岁的儿子睡梦中的脸颊,带着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和满满的新闻理想,踏上了凌晨的绿皮火车。

在省城新的岗位上枯坐了半个月,我没有接到任务,也不知该从何干起。离开了故乡,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陌生的城市,迷离的灯火,让我不知所措。向曾经工作过的郴州电视台借了一台摄像机,我出去采访。正值改革开放20周年,我觉得这一宏大主题,需要通过小切口来表达。找到一位南下干部,听他娓娓道来。几天后,片长6分多钟的《一本流水账 一部变迁史》在《湖南新闻联播》播出。当晚,主任办公室电话响了,台领导来电话说:这是近年来成就报道中做得最好的片子!

这种肯定,对一个刚来台里不到一个月的新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我喜欢把镜头对准小人物。因为我相信,最宏大的叙事,都与老百姓住房、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及生态、社会诚信、食品安全、公平正义息息相关。只有叙述百姓故事,表达百姓心声,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我一头扎进三湘四水,以实际行动践行许多新闻前辈的教诲,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受民生。

洪战辉,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天推出的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央视《时代先锋》推出的湖南新邵洪灾中献身的七位乡村干部;抗击2008年冰雪灾害中涌现的“十佳真情人物”赵大爷……这一个个充满正能量的典型人物,都是我一个一个镜头、一个一个文字、一帧一帧画面抠出来的。

以梦为马,一直在路上,不被世俗裹挟,永远坚守着最初的理想和信念,那列凌晨的绿皮火车总是萦绕在我的心中。

3

一座指向光明的木桥

我喜欢唐诗,更羡慕诗人们的游历。

机会终于来了。我迎来了历时十余天的“天山车轼古道行”大型探险采访活动,需要翻越天山,徒步一条废弃600多年的官道。

一天晚上,在半山腰,驮着设备的马突然往回走,我和马,与大队伍失散了!荒野萧索,四下俱静,远处传来狼的嗥叫。我跟自己说一定要冷静!马跑到一个山坡上吃夜草,不肯走。这时我想起了“老马识途”,等马吃饱,我改牵马走为跟马走。奇迹出现了,老马返回原路,小心翼翼地顺着山谷走着。

山上没有信号,没有通讯工具,这几乎成为了我最绝望的时刻,就这样孤决地摸索着,时间是静止的,万古如长夜。不知道走了多久,朦胧的月光下,一座木桥突然出现了,马找到了正确的路!我激动得眼泪滚落。老马、木桥指引着我找到了大队伍。在此后的人生中,无论身处怎样漆黑绝望的境地,那座由牧民搭建的再普通不过的木桥,都指向着光明,指向着温暖。天山太大太复杂,为了拍到那朵雪线上的雪莲花,我忘记了危险,爬上了陡峭的山崖。一株巨大的雪莲展现在我的眼前,随行的牧民说,他们也很少见到过这么大的野生雪莲。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下不来了……

天山上有太多的珍奇,我想全部拍下来呈现给观众。为此,耽误了预定的行程,与山下整整失联两天,有关部门已经联系了某军区,准备派出直升机搜救。但幸运的是,我们走出了大山,抬头阳光明媚。在吉木萨尔县的一个帐篷里,我们喝醉了。

在天山的十余天里,我每天晚上用自带的发电机发电照明写稿子、剪片子,第二天便请牧民快马加鞭送到乌鲁木齐机场,由飞往长沙的航班带回电视台发稿。十余天做了19条片子,有古官道驿站、巨大完整的古树化石、驿站拴马桩、伙房、壁画……这些稿子成了我珍贵的记忆,在遥远、粗疏的时间残片中,越发鲜明、细腻而温暖。

面对采访途中的每一次考验,特殊的职业身份给予我勇气和担当。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好地到达。于新闻人而言,在基层眼中才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有感动,在路上笔下才有时代。

4

冰雪中的微小暖流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雪灾袭击了中国南方。此时,我在岳阳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灾情严重,新闻报道千篇一律,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好全面报道。作为分管副部长,我有点坐不住了。喊上市电视台的摄影记者跟我去了君山区,想看看雪灾中的蔬菜基地,了解百姓菜篮子情况。在一片茫茫白雪中,我远远看到一个黑点在移动。我们扛着机子,走近黑点,见到一位老人,在雪地里徒手刨挖白菜。

记者:这么冷还在这里挖菜?

老人:送到岳阳城里去卖!

记者:这段时间好价钱呀,要翻几倍。

老人看了我一眼,低头继续,嘴里絮絮叨叨说着,他今年69岁了,是君山区广兴洲镇的一个农民,现在到处冰天雪地的,电视里报道了蔬菜价格暴涨,有些人在赚昧心钱,他看不惯,于是每天从雪地里刨两车白菜按平常的价格去市里卖,从而平抑菜价。

我的心一下被眼前这位老人击中了。微小的力量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不正是我们要的故事吗?我们拍下了这冰天雪地里的温暖。

《赵大爷雪地刨菜》在湖南卫视播出以后,中央电视台的编辑打来电话,想要这条片子。素材传到央视后,很快在《新闻联播》播出。

从岳阳调长沙市委网信办工作后,我除了处置舆情,夜里梦的白天干的还是记者的活。其间我发掘并推动报道了长沙市望城区12岁女孩周美玲从渣土车车轮下勇救3岁幼童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周美玲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赵茂生、周美玲……这些闪光的名字,平凡中折射伟大,直抵人心,照亮世人,同样,也一同擦亮着我采访包里的记者名片。

5

一河清水向长沙

爱上一份事业,就像爱上一个人,是刻骨铭心的。从35年前的那个夏天做了记者,我从没有想过要换一份职业。

2016年,我从宣传管理部门又调回了与业务关联更直接的长沙晚报工作。众所周知,这几年党媒的形势有点难。但我想,越难越不能掉进钱眼里,党媒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上班没几天,我便带着司机出去采访。当时浏阳河治理已经取得成效,但很多人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我从浏阳河源头一路西下,沿途采访,写了通讯《一河清水向长沙》。没想到这一河清流,引起了官方和民众的关注。

社长采写新闻,想传达这么一个信息:党媒生存靠“四力”,“四力”靠实力,无论是领导还是记者,应该到基层去,有好的内容才能安身立命。新闻人心中要有一泓清流,即初心和新闻理想。

这几年,媒体人见面,常唏嘘不已。我对同事说,浏阳河九十九道湾,水到长沙依旧清澈,因为源头活水。我们的初心不能丢,我们的激情不能丢,就像这一河清水,从容自信,一路向西,流到湘江,流到大海,融入时代潮流。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媒体人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何融合发展,成为媒体人的考题。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全省率先迈开融媒体发展之路。全国首批融媒体中央厨房,全部自主研发,这些很快成了长沙晚报的标签。从去年起,我们不仅实现了全集团互融互通,还陆续向省内外媒体和机构输出融媒体中央厨房技术和服务。我们的读者回来了,我们的舆论主阵地守住了。据人民网发布数据显示,长沙晚报位列全国省会党报2018融合传播力榜第二。我们的经营业绩连年逆势增长,而新媒体营收年增长达到60%。在6月25日召开的长沙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国资委负责人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提到,长沙晚报是长沙市效益最好的文化企业。

走出会场,经过一个卖场,正在播放一首“00后”热歌《昨日少年》:“我知道,成长总会有很多妥协,但在心中,仍旧住着骄傲的少年。有人说,幻想总会被生活瓦解,而我的奇迹,总会出现在明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份职业有一份职业的荣光。媒体人,仍未老,我们还是我们,心中永远住着骄傲的少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记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想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将来时英语作文 第一次坐过山车作文500字 谁说女子不如男作文 人性本恶作文 第一次做蛋炒饭作文 乡村美景作文600字 写辩论赛的作文 黄山旅游作文300字 英语六级作文题目 赢在专注作文 群作文 拥抱新时代作文 自由的作文 一次难忘的旅游作文 乐高积木的作文 春天里放风筝的作文 贴树叶画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100字 三年级下册6单元作文 描写火龙果的作文 我喜欢的花作文500字 花海作文400字 爸爸变了作文400字 关于农场的英语作文 我感谢妈妈作文 早晨的公园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