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成功发表SCI论文?看看4位复旦学霸的经验 值得借鉴 收藏!

2020-11-26 17:50:02
相关推荐

发表SCI文章,尤其高影响因子的paper,是每一个复旦学子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才能在期刊发表SCI呢?

今天,复旦研究生邀请了复旦四位学霸,给大家分享一些写论文的小Tips,一起来看看吧!

写SCI就像讲故事一样

时文明

时文明,中共党员,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年获复旦大学优秀学业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五四100周年复旦大学优秀团员标兵。发表文章6篇,其中SCI 2篇,并以独立一作在国际顶尖医学《柳叶刀》上发表会议摘要1篇, 2篇SCI在投。在Lancet-CAMS 2018, ISEE-ISES SEGH-2017, 中国环境科学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上医90周年校庆志愿者,上医校友会志愿者,校庆“我的医学,我的梦”征文比赛校一等奖。

学会阅读文献

文献看的越多越好吗?这个不一定。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如果抱着刷数量的心理会让你手足无措。文献的目的是让你把握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从而扩充自己的知识,助推研究的进展。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建议先选取课题组或本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近5年)来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标记,当积累到一定阅读量时,自然会有“质变”感觉。对于研究/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需要批判性的阅读,探讨存在差异的原因。

聆听报告,拓宽思路

做科研写文章,不能封闭自己。需要多聆听领域专家教授的报告,与导师和同行多学习交流。没有人天生优秀,都是相互学习而来。建议大家多参加学术会议,学会提问,学习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助力SCI文章的写作和发表。

多写多练,勤能补拙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SCI更是如此,需要多写多练。写SCI文章时,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源于对研究方案,试验结果的总体分析。需要先和导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进行初稿的撰写,对于Reviewer给的审稿意见,需要认真对待,逐条回复。

总而言之,写SCI就像讲故事一样,需要把故事说的有条理,讲完美。

研究生要学会做“研究”

陈泽昊

陈泽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2018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在2018年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及SCI等级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遥感》)上发表科研成果。

首先恭喜你们,无论是已经经历了四年旦复旦兮的土著,还是初来乍到的萌新,作为复旦的研究生,你们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这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打气,在你们求职的时候,相信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珍惜这个机会,是你们需要做的。

那么,说具体一点,怎么做呢?我的导师经常强调于我的一件事是,你们是“研究”生,要学会如何去“研究”。如果总是上课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给我哪篇文章我就看哪篇,那和本科生就没有区别了。

我认为作为合格的“研究”生,在学术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主动获取知识

一是要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知道从何处获取想要的知识的能力。

思辨的能力

二是要有思辨的能力,看到新的观点或方法,第一反应不是它好在哪,而是哪些地方还不够好,还可以改进,可以怎么改进,这就是从别人的变成了你自己的。

多读好文章

针对大家很关心的,如何发文章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多丰富的经验,而且不同学科不同方向,写文章的内容和套路也有所不同,个人建议是多读一些好文章,然后模仿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遣词造句。

不要放弃希望

还有一点我很愿意分享的就是,对于投期刊的同学,只要没被直接拒,哪怕反馈了再严苛的审稿意见,都说明希望还是有的。

只要认真写好每一条答复,修缮文中每一句不佳的内容,对审稿人和编辑保持谦逊尊敬的态度,或早或晚一定会有收获,毕竟人家给你修改的机会,就是想看到你写得更好,给你提了问题,就是对你的工作感兴趣。

最后,祝各位研究生同学都能发表更多的文章,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度过人生最后的学生时代。

不发表,就出局

郑宁

郑宁,历史学系201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各项荣誉,被评为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至2018学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完成博士联合培养。

在“不发表,就出局”的今日学术环境下,年轻学生再也不能逃避发表论文的头疼事,即便是崇信“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人文学科也是如此。

其实我们也无需太多抱怨,在信息资源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科学的研究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特别是图书电子化、信息数据库的出现,为年轻研究生发表论文提供了更多机会。就我个人的有限经验而言,有以下三点可供诸君参考。

要多想,更要多做

在学校潜心学习,理应迸发科研的灵感,找到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思路自然多多益善,但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写出来的文章越多,心里才越踏实,说话才真正越有底气。

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修改文章

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修改文章。论文写成后,常有如释重负之感,恨不能立刻投稿、见刊。这个时候不妨缓一缓,过段时间再重新阅读,往往又能发现许多问题。再过一段时间,又会发现新的问题。精心雕琢方有美玉,一篇好的论文,大多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论文质量如何,自己心里要有数

到了研究生阶段,都应该具备鉴别学术水平高低的能力。可是,一些同学品评他人的文章,高下优劣一目了然,换成自己的文章,却成了白璧无瑕。这样的心态,显然是有问题的,用这样的态度向期刊投稿,也更容易受挫。

对于自己的文章,应该跳出作者的身份,有勇气批评自己、否定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修改论文,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期刊投稿。

最后,科研与投稿,可能真的是需要一些运气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拥有好运!

做科研,就像游戏升级打怪

章迎莹

章迎莹,管理学院统计系2015级博士生,师从朱仲义教授,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如分位数回归,面板数据等,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目前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 和Statistica Sinica 上分别发表一篇一作论文,另有一篇论文在Statistica Sinica 修改中,并多次在国内外会议做口头报告。在校期间获得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2015,2018年获得复旦大学郑祖康奖学金。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一年。

四年的博士经历让我对科研有了全新的认知。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

读博之初,我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没有规划,所以我起步很晚,一直在踉踉跄跄、蹉跎岁月。当时导师对我的评价是,简单的问题不愿意做,总想找一些大问题做,但是能力又不够。很感谢导师及时点醒了我,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迅速瞄准一个小问题,着手科研。

博一的经历教会我: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才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科研技能。这就好比打游戏升级,一路上打遍小怪兽,才有能力对抗终极大boss。

百毒不侵,越挫越勇

博士二年级,我的论文开始接受导师的轮番批判,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命。我发现每次修改完之后,老师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评论,经过几番来回,我彻底崩溃,躲在屋子里嚎啕大哭。

博二的经历教会我抗压力,论文投稿前要经过老师和同行的批判,投稿后要经历审稿人的质疑,最后发表时候已经把初稿改的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要以一个百毒不侵,越挫越勇的内心面对科研。

最后,科研期间一般没有硬性时间表强制我们去工作,希望我们都能尽早规划并执行,才不会辜负我们的青春岁月。

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复旦学子,立足科研岗位,书写报国情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

来源:复旦研究生 编辑 :汪 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四百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从此改变作文600字 与春节有关的英语作文 抽打阴部作文 动物园一日游作文400字 总有属于我的春天作文 为六一做准备 作文 大爱无声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450字 成长中的美丽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600字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题目 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的引路人作文6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300字 题目自拟的作文5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400字 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作文 关于孤独的作文800字 妈妈真辛苦作文400字 关于坚守的作文800字 感谢父母的作文300字 以背后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死党作文600字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作文 端午节作文200个字 元宵节作文100个字 我的卧室英语作文5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