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苏轼列传和归园田居

2020-11-26 18:00:01
相关推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神宗移轼汝州,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曰:“安石须说。”

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敦。二人不相合,敦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敦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敦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属:连接

B. 辄为当路者沮之 沮:阻止

C. 敦每以谑侮困光 困:使……困扰,为难

D. 必以贱贤为累 贱:地位低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十八岁,后也泛指成年。

B.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始为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学校、科举及民族、外交事务。

C. 御史,中国古代官名。秦朝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

D. 赠,古代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

3.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判断及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谁与守 宾语前置句 译为: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B. 轼庐于其上 状语后置句 译为:苏轼在城墙上搭了一间草庐居住

C.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定语后置句 译为:又以为一些不利的事不敢说给百姓听

D. 见鄙于蜀先主 被动句 译为:被蜀先主鄙视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3)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

【答案】1. D 2. A 3. C

4. (1)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开来,汇集到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 姓争着出城避水。

(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不是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

(3)又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整天忘了疲倦,说是文章的最高境界。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必以贱贤为累,意思是必然会有被当作看轻贤人的麻烦,贱:认为……地位低下,瞧不起,看轻,形容词意动用法。

故选D。

【小题2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文化常识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平时复习主要是识记,多多益善;另外便是做题时仔细、认真、沉着、冷静等便于拿分的良好心性的培养。

A项,“冠,一般在十八岁”,岁数错,男子二十冠而字。”应该二十岁左右。

故选A。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做这类题一定要仔细认真,很多题都是一字(词语)之差,有些选项仅仅基于重点词的把握能力,所以说广博积累重点词语是夺得高分的保障。

C项,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 定语后置句译为“又以为一些不利的事不敢说给百姓听”,对象错。因为有一些不便于百姓的事情不敢明(着跟皇帝)说。

故选D。

【小题4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好这道题的方法不外乎对于重点词语的积累识记,另外也应该注意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的把握,以及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化常识等方面的储备。关键词句提示如下:(1)“河决曹村”,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泛于梁山泊”“汇于城下”,状语后置句。(2)“所以”,用来……的;非常,古今异义,不同寻常;岂,怎么,岂能、难道。(3)“以”,把;置于左右,状语后置句;宗,最高、首位。

【点睛】

文言文阅读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到刚成年时,就博览精通经传历史,写文章每天达几千字。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用《春秋》经义参加策问考试,名列第一。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调任湖州,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问了很久也没有判决。神宗非常喜欢苏轼的才学,安排他担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与黄州的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丰三年,神宗几次有意重新起用苏轼,常被当权的人阻止。元丰三年,神宗几次有意重新起用苏轼,常被当权的人阻止。神宗曾叫苏轼移居汝州,曾说:“苏轼贬斥在外反省过错,过了几年认识更深,人才实在难得,不忍心终身摒弃。”

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是汉、唐灭亡的预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要改变这些。现在对夏用兵,连年不停,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王安石说:“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发动的,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服事君王的礼节。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王安石厉声说:“我王安石要讲。”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召他做礼部郎中。苏轼以前和司马光、章敦友善。两个人意见不合,章敦常常用戏弄侮辱来为难司马光,司马光为此苦恼。苏轼对章敦说:“司马君实在当前名望很重。从前许靖因虚名而无实用,被蜀先主所鄙视,法正说:‘许靖的虚名,传播天下,如果不加礼遇,必然会被当作看轻贤人。’先主接纳了,于是让许靖做了司徒。许靖尚且不可慢待,何况司马君实呢?” 章敦认为对,司马光靠这稍得安宁。

高宗即位,追赠资政殿学士,用他的孙子苏符任礼部尚书。又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整天忘了疲倦,说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亲自写了集赞,赏赐给他曾孙孙峤。追崇苏轼又赠太师,谥号文忠。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薄言有③之。,薄言掇之。,薄言捋④之。,薄言袺⑤之。,薄言襭⑥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yǐ):车前草,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捋(luō):成把地握取。⑤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⑥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 《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请默写出《诗经卫风氓》 中使用这一手法描写女子思念氓的句子:“____,_____”。

2.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请简要描述这一过程,并说说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在《采薇》的前三章中也有使用。请结合《采薇》的诗句,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采薇(节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答案】1. (1). 赋 (2).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3). 或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 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她们熟练地采摘,越采越多,成把的握取,开始用衣角盛装,最后要把衣襟掖在腰带间来装,满载而归。这个过程是通过不同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戍卒们一边在 荒野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从“作”“柔”到“刚”,写从春到秋, 薇菜从萌芽到老去,一年将尽,戍卒们何时才能归家呢?不断重复的“曰归曰归”, 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同时这种重章叠句的方式产生了往 复回环绵长悠远的效果,更加有利于表达这种深沉缠绵的思乡之情。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和名句背诵能力。文化常识这类题主要是平时多储备,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本题第二三空属于情景式名句默写,注意仔细推敲语境,然后迅速捕捉可以唤起相关记忆的信息,书写力求精准,注意易错字:垝垣、复关、泣涕、涟涟。

【小题2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及层次的概括能力。要做好本题首先要审准题干,忌答非所问。题干里包含两问1、“请简要描述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2、说说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考生要逐一回答。第一问其实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翻译以及提取、整合。参考注释便可得出答案要点:1、边采野菜边唱歌;2越采越多,便成把地握取;3、手持衣角盛物;4、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第二问提取关键词(动词)即可用来论证劳动过程:有,采得;掇(duo),拾取;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袺(jie),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襭(xie),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重章叠句这种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答题思路为:明确手法,例说手法,点明效果。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一定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采薇》分析”。首先在诗中找出运用之处 “采薇采薇” “ 曰归曰归”并翻译诗句内容“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戍卒们一边在荒野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然后再提取反复中细微的变化处:“作”“柔” “刚”,在词语的变化中传递出季节的变化、更迭, 从中解读出“薇菜从萌芽到老去,一年将尽,戍卒们何时才能归家呢?”的深沉慨叹。最后在不断重复吟咏的“曰归曰归”中让读者品咂出“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反复中内容得以凸显,情感加以延伸拓展。

【点睛】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整体概括:《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

清人方玉润曾描绘这种效果为“恍听田家妇女,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忽断忽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一开头就表现了诗人对春秋两季“良辰美景”的喜爱,在这些美好的日子里,诗人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

B. “相思则披衣”紧接上两句,表现诗人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身,怀念与友人聚集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美好时光。

C. “此理将不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也暗含着对官场的厌恶,反问句的使用增加了警醒世人的意味。

D. 诗歌最后直抒胸臆,强调“衣食当须纪”,是说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使全诗意旨更加深刻、丰富。

2. 本诗和《归园田居(其一)》都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快乐。请比较两首诗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答案】1. D 2. 本诗主要描写了诗人田园生活的活动场景,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等,体现了田园劳动生活的悠然自足和快乐。而《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诗人田园生活的环境,比如:方宅、草屋、墟里烟、狗吠、鸡鸣等,这些典型的农村环 境的描写,表现了田园生活的平和宁静。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的理解、概括、判断能力。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A项,“诗歌一开头就表现了诗人对春秋两季‘良辰美景’的喜爱”,表述不当,开头重点不是表现对自然的喜爱,而是展示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更喜爱的是这样的生活。

B项,“怀念与友人聚集在一起谈笑风生的美好时光”,解读错误,应该是与“过门”四邻的深厚感情。

C项,“增加了警醒世人的意味”,无中生有,表达的只是自己喜欢田园生活,向往归隐。

故选D。

【小题2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还要具备对比分析的能力。要做好本题首要的还是要先翻译两首诗歌,了解大体内容。《归园田居》其一是考生熟悉的课本内容,归纳诗歌内容不是难事。其一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即描写园田风光,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其二主要描写的是田园生活的场景,比如与志趣相投和的友人登高赋诗,与四邻分享美酒恣意畅饮,亲自耕种的自给自足等等。做答案时先概括内容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

【点睛】

翻译诗句:

春天和秋天有很多美好的时光,正适合登高远眺写就新的诗篇。经过门前大家互相打招呼,有酒可喝就聚集在一起同饮共欢。农忙时就各自回家干活,有空闲时则又互相思念会聚。思念时就披衣造访,在一起说笑着从不觉得厌烦。这种生活哲理难道不高明吗。可不要轻率地将它抛弃。吃穿事理应当自己经营料理,勤劳耕作不会是白费力气。

赏析:

本篇写移居后与邻人相处的情景。全篇列举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几件琐事:登高赋诗,有酒招饮,披衣言笑。看似点点滴滴,无甚章法,而其间流贯着闲旷自适的气韵,构成了一片天真纯朴的情境。“过门”二句,一扫士大夫的儒雅酸气,大呼小叫,有酒辄喝,于粗朴中见出淳厚的乡情。而“农务”四句,更是将乡里风俗写得淳朴可爱。在这里,没有半点虚文褥礼,一切都那么自然。充溢着一派纯真之乐。诗人用平淡散缓的笔墨经营出这个自然淳朴的天地。进而在其中化人一段渊深朴茂的哲理:“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认为,人生必须以自营衣食为根本,只有努力躬耕,方能真正领略生活中的自然真趣。显然,这是他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悟得的人生真谛。全篇叙事言情,理在其中,确实具有淡而不枯,质而实绮的特点。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里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中 的诗句,借恋人之间的思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

【答案】 (1). 伏清白以死直兮 (2). 固前圣之所厚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渺沧海之一粟 (5). 青青子衿 (6). 悠悠我心 (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 齐彭殇为妄作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能力,属于识记内容。常见问题是找不到与情境相对应的诗句,或者背诵篇目不熟,或者出现错别字。高三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后者,大致有两种情况:(一)错字。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蜉蝣、子衿、彭殇、虚诞等。出现的原因是字较难,学习时写得少,掌握不牢固。

(二)别字。例如:“清”“沧”“粟”“妄作”,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理解字义,机械地记读音,随意性强而造成的别字。这类错误远远多于错字。因此,提高古诗文复习的有效性的策略是:弄清楚错别字出现的情况,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对症下药” 。

【点睛】

应对措施

1、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在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例如,“猱”两个字可让学生拆分成“犬”+“柔”,同时应让学生多写几遍,牢牢掌握。

2、理解意思,防止随便乱写。很多学生在出现别字时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注意诗句的意思,随便乱写。针对此种情况,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引起学生注意。

例如,“猿猱欲度愁攀援”中的“度”很多学生容易写成“渡”,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渡”和“江河水”或者比喻性质的“难关”有关,是三点水,搭配时间或者山便用“度”,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3、让学生进行常错字整理。学生平时可以按照同音异形字、形似字、意思理解错误造成的错写、生僻字等情况对语文书上的古诗文做出整理,通过整理,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还可以实行二次默写。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学生,不应只是修改,修改之后,应及时进行二次默写,巩固修改的成果。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默写做到“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漫画作文:镜省我身,认清自己

秦山和方歌的爱情故事

写作训练:要远虑,还要近忧

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成绩,更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写作指导:我与我较量长久,宁可作我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