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人小传|摩羯座最温柔

2020-11-26 21:50:01
相关推荐

/ 建议在浅色模式下阅读噢 /

一日是碌碌,一日是清净,这样两则日记,都来自祁彪佳。

祁彪佳是晚明时的江南文人,隔了四百年,如今我们大概已经不是很熟悉他了。但在那个年代,他是江南地方顶有名的痴人,精通戏曲,沉迷造园,一生都如是。我们最喜欢的张岱,与他既是表亲,也是挚友。张岱的那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多多少少,也是在说他。

今天想要和你一起,认识这位可爱的文人。

他有记日记的习惯,留下来几十万字,记下了人生里的十余年。

看祁彪佳的日记,从他任官、造园、读书、宴饮、出游、会客、听戏、施善、书信往来……

摩羯座认真,事无巨细,一一记下。

在京城为官时,每天五更天起身,外面还一片沉沉,稍稍起晚了些,便要奔趋前往,生怕来迟。处理公务,各种会晤,繁冗琐碎,件件不少。

但也爱造园。会亲自在自己的园子里种上桃树、橘树、茶树、丹桂、牡丹。乘着舟去,乘着舟回。归家后,与母亲,与妻子,与孩子,坐在亭中餐饭、小酌、闲谈。

那个精明强干又刻苦自律的官员,与时时专注于精致生活的江南士大夫,其实是同一个人。

身处奇人逸士频出的晚明,他并非众多文人中,声名响亮的那一位。但也因此,我们才得以经由他,窥见那个年代里,一位寻常普通的文人,选择了如何去度过自己的人生。

什么都有的生活里,兴致勃勃与辛苦艰难,都是真实的。在这世间四十余年,行过大半华夏,也眼见朝代兴替,兵荒马乱。世间百态看过,万千滋味尝过,可以说是已然不惑。

于是当我们看见他坚定地,为生活里一份闲情逸致与隽永美好,做出了那样多的努力,才会知道其中的难得不易。

祁彪佳的可爱,永远是在这个人哪怕是在走马上任,一路匆匆的时候,还是会告诉自己,要记得月色。心里有哀痛时,不会颓丧不振,而是“开土于山后,种竹、凿涧,聊以自遣”。

为生离死别伤感也好,为国家运途焦心也罢,世事是难皆如人愿,而他总是在能尽力处尽力。在每一个当下,做自己能做的事。

想与你一起,去看看他的日记,不是某种片面的美好想象,也不愿截断篇章去看人的心肠。而是看向日常细碎,也许离某种真实依然很远,但也试图去还原一种生活的面貌。

看过便会知道,我们与他,都在这人世间,虽然相隔着百年,有些苦恼、有些困惑、有些无能为力,却是一样的。而如果愿意,我们其实也能如他,笃实着,深情着,振奋着,痴迷着,投入着,去度过一生。

关于一位晚明文人的日常

希望身处历史尘浪里的他

能给予你,小小的启发

生在晚明,如那时的文士,祁彪佳好读书喝茶,好饮酒赏月,好梨园鼓吹,好泛舟书画。尤其是,最爱造园子。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是一生痴绝成癖,深情不已。

1635年初秋,从仕十余年后,三十二岁的祁彪佳从御史任上告假,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回到家乡山阴梅墅。

千年前多少名士曾聚在此处,兰亭雅集,流觞曲水,吟诗唱和。而今,祁彪佳在这里,开始建造他的寓园。

寓园在寓山之上,顺着山丘和水道稍加整治,就是天然的山水园地。从京城乘舟南归时,倏而顺水而过,他看见了这两座连绵的小山。

他想起童稚时,自己常常与两位兄长一起流连于山上,在遍布青绿苔藓的山石间玩耍。二十多年过去了,山中的松树已参天,山石也有了古意。

“园林兴造,高台大榭,转瞬可成,乔木参天,辄需时日”,祁彪佳看着这山,他想,漫长的岁月,已经令山林葱茏,而自己要做的,就是顺着这山、这林、这景,营造一处安顿疲乏身心的园子,“当居官之日,亟思散发投簪,以为快心娱志,莫过山水园林”,这也是他在京城时就常怀有的心愿。

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一开始,他以为自己要营建的“不过山巅数椽耳”,没想到后来却好像这园子自己会慢慢生长,便一发不可收拾,“兴愈鼓,趣亦愈浓”。

有近三年的时间,祁彪佳几乎每天都会前往寓园。朝出暮归,其他与造园无关的旁杂事务,都等归家后于灯下解决。

每天清早,在晨光乍吐之际,他就乘舟向着寓山工地进发,在园里督率工匠,“不停瞬、不住足”,“祁寒盛暑,体栗汗浃,不以为苦”。

寓园与祁彪佳的家宅之间,不过三里。但之于祁彪佳,哪怕是三里,也恨不能是一步之遥。那几年里,无论风雨严寒,“舟未尝一日不出”。

袁宏道曾经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寓园的建造一直持续了十年,一直到祁彪佳离世前,依然“芟竹于后圃”。

造园之于祁彪佳,确实是终身不易的事。

我们常在诗里、画里、文章里,看文人写他们在园林亭台之中,如何快意,如何享受,却少见他们提及造园的辛苦与不易。

如果说快意其中是人人可见的成果,那么为之辛苦,且也不辞辛苦,甚至乐在其中,便是只可自怡悦的快意了。

所以,除了督视工役,对于祁彪佳来说,有些事,他是要躬亲的。

寓园的桃树、葡萄藤、橘子树、桂花树、天目松、茶树,还有芙蓉、木香、丹桂、牡丹、腊梅……那样多的草木花卉,都由他亲手种下。

有一次在铁芝峰山脚下,种了十几株秋海棠,如此过了大半日,“山中以此为竟日清课”。祁彪佳把手为种植,看作是山中清雅的日课。

有时从山上行过,见山民家中长得蓬勃的梅花,也会讨一株,植在庭中。

祁彪佳对每一个细节都细心经营,好比文人画画作文,要仔细推敲。从寓山向南边望去,有一大爿竹林和树林,长得高大而茂密,于是“稍删之,便见远峰迫人眉宇”。他稍稍将摇曳的树枝竹叶减去一些,便一眼能看见远方的山色,苍翠都在眉宇之间。

静者轩,梅坡,八求楼,烂柯山房,豳圃,芙蓉渡,志归斋,让鸥池,远阁,丰庄……他对园子里的每一处,都投注了无限的心思和感情。

最爱的那处是瓶隐。古时,申屠曾经放达于山林云泉之间,常常携着一瓶,纵身一跃,便能藏身瓶中,是为“瓶隐”。祁彪佳很喜欢这则故事,于是建瓶隐,作为自己的卧房。他说,小小的一瓶,之于申屠,却是大千世界都在其中,芥子粒可以容纳须弥山,希望我也能如此。

这样痴迷园林营造,朋友在旁规劝他,士人不应在园冶一事上,下如此大的功夫和精力,列他凿凿三过:一是退隐不仕,有负于君。二是无有作为,有负于父。三是未成大业,有负自己。

祁彪佳听了朋友的这一番话,说哎呀你说得对,我很惭愧,所以还要为自己再添一过:我没有听你的劝戒,也辜负了你。后来,他将园子中的一处所在,起名为四负堂。

从崇祯八年的冬天,到崇祯十二年的夏日,经过三年多的卜筑,寓园的主体已然落成。开园后,寓山成了周遭百姓都乐意前往的游玩处,张岱曾经写诗赞叹,“春郊漆漆天未曙,游人都向寓山去。”

寓园得名自寓山。但关于寓园的含义,祁彪佳最喜欢的,还是一位民间的布衣诗人所写的那句:“大地山河亦寓也。”

大地山河,也是道的寄寓所在,而寓园则寄托了祁彪佳的所有情致、愿望、心志。所有念念,都在此园。

当看见祁彪佳在山水园林中,乘舟来去,多少惬意与欢欣;便会想要掩卷,有些不忍去看他在明末为官,每日的辛劳、无奈与不易。

在京任御史时,天还漆黑便起身,候着入宫,正月初一也照例如此。结束后稍稍休憩,再入公署批公文,夜里还有人情应对,许多会晤,最后在灯下写奏疏。凡此种种,身心俱疲。

他生于越中大族,早慧,少年得志,二十岁高中进士,但仕途却并不顺利。

第一次赴任,是在福建兴化府做一名基层的法官。少年俊逸,审理的却都是地方最复杂的案件:百姓与豪绅的矛盾、田产、地产如何分割……天天都有数不尽的文书与判牍等着要写,同时还要面对复杂人事,严苛监察。在那些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文书里,每一封都态度恳切,言语谦卑。

在庞大帝国的官僚体系中周旋应对,迎面而来的挑战还有时间拉开架势去应对,最怕突如其来的无常变故,人便如风中转蓬一般无所栖泊,难免茫然失措,无力疲惫。那些个人意志与外界现实的拉扯与不调和,日记虽然都一笔带过了,读来,却依然能看到个中辛苦。

祁彪佳一生几度为官,几度闲居。四次归隐,除了第一次是因为父守丧,其余三次,都因官场复杂的斗争,无奈隐退。

这些隐忍、周旋、消耗,大概不是大家所想象和熟知的文人日常。

在我们心目中,文人多雅致,生活里有琴棋书画诗酒茶,常见他们栖霞品茗,焚香候月,花下酌酒,踏雪赏梅,听泉抚琴……

心生艳羡的同时,便很难想到,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同在这人世间。没有只占一头的好,该要面对的,桩桩件件,不会少。

在祁彪佳的日记里,最常看到的,是“与内子”三个字。用现在的话翻译一下,就是,“和老婆”。

和老婆去了寓山。

和老婆闲坐在朝来阁,大雨过后的山色青翠,都觉得愉快。

和老婆一起乘舟,在听止桥下看月亮。

今晚和老婆下了局棋。

和老婆在绛雪居喝点小酒。

暮色很薄,和老婆一起在宛转环看樱花。

今天闲暇的时候,和老婆坐在亭中,看落日晚霞。

今天正月初一,午后和老婆在梅花船闲坐,两个人过得好像不知道新年的习俗是什么一样。这天暖得像暮春。

祁彪佳的妻子,难得地留下了完整的名姓。她叫商景兰,比祁彪佳小三岁,同是会稽人。她也是芳名远播的闺秀诗人,在出嫁前就有诗名。祁门一族,女性的诗名向来是比家中男性更盛的。

他们是才貌相当,琴瑟和鸣的一对。时人说到他们夫妻,是先生美风采,夫人有令仪,人人都称羡。

两人相伴二十多年,商景兰随同祁彪佳辗转于各任处,那些年里,他们一同度过了大部分的时光。

崇祯四年,祁彪佳守完父丧后,在京候选,商景兰于次年二月北上,轻车简从,一路快马,飞奔到京城。当祁彪佳得知妻子来京陪伴的消息,商景兰已到京城近郊。祁彪佳在日记里,如实记下了这一日的喜悦:“饭后,家奴来报,内子单车疾骑而来,已抵近郊。惊喜过望,乃以班役迎之至。则长途之辛苦,旅邸之寂寞,交相慰藉。”

这样的惊喜无疑是真实的,但比这滋味更绵长的,是漫长岁月里数不清的寻常事。

平日里同餐饭,共寝眠,也相携出入,乘舟游园。看樱花开,看桃花开,看四季花开。哪日若有闲暇的时候,两个人并着肩看落霞漫天,夜里乘舟在桥下看月。

商景兰生日,祁彪佳会在寓山中悬灯为她庆生。夜幕下,天上的繁星点点与山中的灯影闪烁辉映。天地俱静,只有二人相依而坐。

其实就是彼此懂得的一对,相伴度过了许许多多的时刻。

明人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记:“祁商作配,乡里有金童玉女之目,伉俪相重,未尝有妾滕也。”

祁彪佳一生未尝纳妾。

而因为有商景兰,那个寄寓了祁彪佳全部梦想与心志的寓园,并未因他的离世而荒芜,“芳馨未息”,延续十年。

文人雅士各有各的癖好,静坐读书却是大家共同的日课。

一日里,几乎所有时间缝隙,祁彪佳都会尽可能地,读书。

在寓园监督工程的时候,会抽空读两首杜甫的诗。看《世说新语》,捧着书放不下来,便在灯下看,在舟中看。很爱王阳明,得了空,便找一天从早到晚,闲卧着读《阳明语录》。

有时也会在日记里写下对自己的懊恼,“灯下阅杜诗,竟全部,忆予阅杜集始于乙亥之七月,至一年余八月而始竟,自愧荒落至此”。杜甫的诗集竟然读了一年半有多,怎么自己读书这么疏懒了?其实这期间,他分明还读了很多别的。

静坐也是认认真真的,每日记录自己静坐的次数与时间。他说,不静坐便察觉不到心散乱。

有一年,是在正月里,白天见客很多,于是在晚上静坐一炷香,为了看看自己在静坐时念头有多少次起灭,于是每升起一念,他就抛一颗豆子来计数。一炷香后,数出了32枚豆子。感叹,“我心散乱一至此哉”。

三年后,他在寓园里建“静者轩”。在这里能看到远方的山岫与疏林,每逢雨后,满目苍翠,几乎能涌入几席之间。他便在这里静坐。他说起名“静者轩”,是为了提醒自己,静不在山,也不在坐,在人。

更多的时候,只是如常生活。

看他在日记里写到某天公务的间隙,中午回了一趟家,“归为三子剪头”。

商景兰回娘家的时候,孩子便由他照看。督促小朋友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里,也督促自己读书。建园子的时候,特意在能够每日看到农人耕织稼穑的地方,修建了三间房子,“他日为儿子读书处。读书于此。兼令其知农家苦。”

春天了,从园子里的梅花船可以看到开得热闹的桃花,便“与儿辈看桃花于梅花船上”,大人和小孩肩并着肩,是全无寂寞的快乐。

祁彪佳宦游在外,每有家书来报,读到“母健饭”,都会在日记中写下“甚喜”二字。冬天,大雪过后,天已经晴霁了,就和兄弟一起,陪着母亲去看雪。还邀请了婶母,一众女眷一同。从寓山发舟,停泊于山下。“是日老母颜色甚喜,颇有家庭之乐。”

真是人间烟火寻常事,长辈儿辈,兄弟妯娌,柴米油盐,全部围绕身边的那种欢腾热闹。是俗事,也是祁彪佳心里的乐事。

谁不是在人群俗世中呢。

祁家人都爱看戏。而祁彪佳认真,哪怕是闲暇时的嗜好,也是实打实地,投入了真金白银与精神气力。他写过一本《远山堂曲品序》,广为搜集有名或无名的好曲剧。为了写这本书,“所见新旧诸本,尽倍是而过之”,是费心费力的大工程。况且当时他仍在福建任上,正经工作够他烦恼了,闲下来却一刻也不停下,时间都给了戏。

可爱的是,在京城为官的时候,有时白天的奏疏没看完,会一边看戏一遍看公文;有时第二天要上早朝,看戏只能看一半,便要收拾收拾回家了。“予以次早入朝,乃先归”,不就是我们现在参加聚会,半途离开,得说一句,我回家了,你们随意。

确实是那位自律得很,却又依然忍不住小小抱怨的祁大人了。

几乎每一天,都会记下天气。是雨,是晴,是雪。

有时候在北京会遇到大的风沙。有时在家里会看见好的落霞。

游玩在山上,会起个大早去看日出。他说那天云雾弥漫,赤红的太阳升到半空才得以看见。但霞光映带江海,金色的波浪荡漾而去,也是奇观。

他在福建、在苏松、在京城、在河南,都曾为官。那时来往各地,长途都靠舟行。也常常乘舟于江南,风雨中缓缓前行,有多少好景就这么入了怀。

舟行荡漾,他在路上。他说太湖风景好,是可以入画的山色。夜里停泊于苏州,看见垂柳下有月亮映在湖面波澜之上,“吟玩几不欲寝”,像个小孩。

每当看到他说,“夏至雨”,“清明风和”,“晚见月色”,“夜听大风雨”,“沿途见花石可爱”,都会觉得这些观照,是作为摩羯座的他,一种不动声色的温柔。

崇祯八年至崇祯十五年,这七年,祁彪佳在绍兴山阴梅墅。如果泛泛看去,他的生活确如闲云野鹤,每日无非造园游园,读书静坐,看戏舟游……

但生活里,美好情致与碌碌辛劳,总是同在。

在京城的时候,冬日的雪天翻看公文,抄阅一整日,手上冻得皴裂,也不撒笔;却也依然有兴致,倚着晚窗,看以雪团出来的灯盏,谈天说乐,沽酒浇寒。

其实哪怕是他最热衷的造园一事,同样也会为买办木头、料理梁柱、结算工钱这些事宜而感到烦冗。

乡居的那几年,越中天灾频频,旱涝无收时,祁彪佳施粥、放米、募捐、散钱。痢疾盛行时,设药局,请来十余位大夫施药治病,救活千余人。

乘舟经过附近的村落,凡是见有家贫的,都会给予钱米。“风雨大作,衣尽沾湿”。同行的人说你何必这么辛苦。祁彪佳说,人家没米没粮开饭,无衣无暖傍身,实在是比我难得多。身上钱财散尽,归去。

他在辛巳年除夕夜,为这一年写下总结。说这年辛苦,灾荒连连,老百姓日子难度过,自己不忍,出面调剂,便是“自此而赈事、粥事、病坊事、药局事,以及于推赏、告成,几无暇晷。”

他说这一年奔波劳碌,就像身在到处漏水的舟中,坐进烧干了水的锅里,许多曲折,不堪与他人言说。

他去募捐,劝人做善事,说但行好事不是为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而是因为“万物一体,岂宜置之胞与之外?”。他说,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一体,哪有什么真正的置身事外。

后人看他乡居的那七八年,是山水间悠哉。但他分明是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远离了官场,依然会觉得有些事情,自己该出面。“既忧乐不与人殊,何江湖之不为庙廊?”便挺身做事,地方公益、乡里事务,从来就是坐言起行,不推不诿。

几乎每一年的日记,祁彪佳都会写一篇小引。在这些小引里,总是谈到忙与闲,动与静,如何平衡。最后,想要摘录其中小小两处,分享给你。

《涉北程言》里,他说,闲心与静定,都在人心不在外,不必有求闲求静的念头。如果心里筹划着要于某个未来,做到达成一些事,再谈闲与静,那只能是无有止境的忙乱与喧闹。哪怕是在山林里,也如同身处闹市。

《棲北冗言》里,他感慨,这世间悲喜、荣辱与起伏的变幻,都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万相环生迭现。可见真正让人的心感到疲累的,从来不是外界的烦冗,而是自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心,交托给了无常动荡。

总觉得,四百年前的晚明,与我们的当下,有许多相似之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世间万物的流转中,人的心与感情,总是不变的。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位相隔百年的文人,与我们怀着同样的烦恼,同样的热望,同样面对着许多无法预测的变动,既身处相似的人世与境遇,便不是简单的会心而已,而是觉得与他们,遥遥地有所相应。

幸而祁彪佳留下了一日日的记录。于是不是以他的一生,而是以他每一日的笃行,告知了我们一种生活的方式。

虽然行文很长,但相信看到此处的你,一定与我们一样,被触动的同时,也有领会。

祁彪佳说,他的一生,大抵是在热闹场中,寻清凉境界。

夏日炎炎,希望这一份清凉,也能留在你的心里

ps:最后的最后

故事的尾声,是随着清兵入关、山河易主而到来的。

当时的士人,面对着王朝的覆灭与更迭,或殉难,或贰臣,或为遗逸。祁彪佳本想终老于寓园,可惜不久,清廷便屡屡聘他出仕。族人都力劝他出武林一见,他在日记中写到:“云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

两日后,祁彪佳自沉于寓园梅花阁前的水塘。被发现时,“先生正衿垂手而坐,水才过头,衣冠俨然,须发髯无丝毫纷乱,面有笑容。”

其实殉节是祁彪佳很早就在心里做出的决定,但在那段时日的日记中,依然看他“动工搬石以筑更楼”、“令二儿入居傅墺”、“束装为山中之行”、“芟竹于后圃”……

好像无论即将发生什么,只要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有些事情便不会变易更改。

临行前一夜,他与好友在瓶隐对坐,点了香,喝着茶。他远望南山,笑着说,“山川人物,皆属幻景,山川无改,而人生忽一世矣。”

祁彪佳留书说,因为自己的离开,为这人世间留下了一点浩然气,所以他没有遗憾,是含笑离开的。所以想来,这也并非伤感的结局。他总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尽的那份人事是什么,于是,去做就是了。

想起三岛由纪夫说,“此景堪哀,但也不无甜蜜之处”。山川人物总是有些伤感底色在的,但愿你也如他,能为自己的人生,留住值得记取的所有甜蜜,生出欢喜。

苏东坡先生,你永远年轻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 Lstudio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Lstudio@VIP.126.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垃圾分类作文三年级 读书作文600字初中 一件小事作文500字 高考英语作文多少字 熟悉的人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素材 初中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日记作文250字 成考语文作文范文 我的学校日语作文 我学会了滑冰作文 贴春联英语作文 肩膀作文600字 写动物的作文200字 五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200字左右 最好的奖赏作文 关于学习的作文题目 描写秋天的作文300字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 英语一大作文模板 关于传承的作文素材 写人作文300字左右 关于母爱的作文题目 骑自行车作文300字 付出与收获的作文 写西湖美景的作文 我很感激他作文 五年级下册读后感作文 跌倒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