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皇帝扶持 别具一格 辞藻华丽 东汉时期为何盛行“浮夸”文风?

2020-11-27 00:10:01
相关推荐

“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所著文章,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圣人之祖训。往往是朴实无华而又充满深意的文章,才能成为千古名篇。就像韩愈还有白居易以及欧阳修,都非常赞同用凝练的语言作文。

但东汉时期却不尽然,当时文人的追求,是字字珠玑的华丽,也就是所谓的“雅”。文章通体,必须是字斟句酌,而且充斥着各种不常见的词汇。而且,骈文也是根据这种文风演变而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上之所好,朝廷推崇

“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最近,光武帝刘秀再次备受瞩目,而且还多了一个“位面之子”的名号。他从小性格孤僻,但本人十分好学。作为东汉的开国之君,他没有“敌国破,谋臣亡”,而是致力于全面恢复生产。光武帝也不是略输文采的汉武,相反对于文学他非常精通,本人也在推动东汉的文化事业。

1. 上及君王,下抵乡野

《后汉书》“校宾客,练士多闻学子。当所上是,每必吟诵”。对于光武帝而言,他看到了国家文脉的重要性,并且非常鼓励文人们去创作文章。而且,自汉武帝时起就开始推崇孔孟之道。所以,当时所作之文,也大抵以儒学为主。

天下的读书人,看到君王如此崇尚美文,所以也就纷纷照此所做。其实,光武帝也并没有刻意地去让人们做一些辞藻华丽的文章,只是想要让国家的文脉得到发展。但是,这却为后来的藻丽文风盛行,埋下了伏笔。

而且,刘秀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每当有士大夫所做文章之时,他只要有时间,便会亲自阅读,并为其指出错误。“帝雅闻班彪,因诏令觐见,始拜大夫”。班彪的事情一出,天下士人羡慕不已,便开始模仿他的文风,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入得天子堂。

2. 环境铸就,不断发展

“愈得幸,数人读书禁中,连日继夜”。东汉文风兴起,是自光武帝刘秀开始的。此后,至汉章帝时,仍旧如此。事务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到了章帝时,文风更盛。每当提到朝代的代表文体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宋词。

其实,汉赋也可以入围汉朝的文学代表。而汉赋也是在辞藻华丽的文风中,衍生出来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切的缘由首先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推崇。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世间的每个角落。

正是因为有了光武帝以及汉章帝等诸多皇帝有意无意之间的扶持,才使得这种文风能够继续下去。而且,辞藻华丽的风格,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文人士大夫们,自幼学习的便是这种文风。东汉,只不过是将其发扬光大罢了。

“文章之盛,冠于当世”,这是后人对窦宪幕府的评价。因为他所招揽的都是学富五车之人,所以对于各种奏疏的批阅,首先看的不是具体内容而是他们的文笔。自此以后,很多官员都开始去刻意的去雕琢自己的奏疏,以便于更好的取悦上层官员。

同时,辞藻华丽之风,对于汉赋的发展,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的。比如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还有张衡都很崇尚这种风格。而他们,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旖旎文风,垂于后世

曹丕曾说“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在东汉,诏令文书首当其冲的不再是其中之内容而是文笔的精美与否。这种刻意追求浮夸风的习惯,已经沉淀在了东汉的每个角落。很多人,都是用这种文风,来创造作品。

1. 独具特色,别具一格

“自扬雄,司马相如,张衡,蔡邕,崇盛丽辞”。汉赋之所以久负盛名,离不开辞藻华丽文风的推动作用。每个朝代,都该有自己鲜明的文学色彩。东汉文风承自西汉,而又将其发扬光大。张衡等人,就是在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机者入巧,浮假者无功。”这种丽辞,其实是最为考验作者水平的。因为既不能写的通俗易懂,那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又不能写的过于乏味,如果全篇都是不常见的生僻字拼凑在一起,会使人昏昏欲睡,毫无趣味。

“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辞藻华丽的文风,直接推动了两汉“赋”的发展,使得形成了自己的文体。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便是如此,大家都去追求着极致的奢华,去追求旁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张衡可谓是汉赋中的集大成者,他并没有一昧的去刻意用各种旖旎浮夸的文字,而是将目光着眼于当下。将宦官干政的乱象,以隐晦的形式写出来。但又会使人感觉,他是在盛赞皇帝英明。

2. 名岂文章著

东汉时期的文章,是依附于学术而产生的。就是自汉武帝时起,很多儒家弟子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圣人之道。这个文章包含了博学还有文学。文章本身的意义,就是在于传播儒家学术。当文人士大夫们深刻的认识到文章本身的特质以后,文章华美的风格便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傅武仲,下笔不能自休”。傅毅就是以文章辞藻入仕的,就是因为写的作品非常华丽,角度刁钻,所以引起了很多士人的竞相模仿。而这种华丽的文学特征,也是代代相传的。“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珮。”

东汉时期的文风华美繁艳,也不单单只是为文章润色。更多的是想要突出自己的风格以及适应当时社会的普遍文样。文藻的华丽,本身就是文章的色泽。其实,这种文风的盛行是在东汉中期。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繁荣而且开放,这种文风正好应证了社会环境。

窦宪专权以后,东汉就开始走向没落。而张衡还是追求这种风格,其实就是在讽刺朝政。

(三)、丰辞缛藻、穷极声貌

“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汉赋本身就是华丽繁艳文章的代表。其中,可以分为骚体赋还有大赋和小赋。骚体赋主要还是为了追求屈原的境界,通常会在后缀上加“兮”。而大赋,则往往都是成千上万的字数堆砌而成。像司马相如还有张衡等,都擅长此类。小赋,则缺乏思想感情。

1. 笔落惊风雨

《文心雕龙》“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文中大都以稀松平常的事物为主,当然也会融入许多神话色彩。但是语言若太过于平淡无奇,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而运用大量的华丽辞藻,则会为其增光添彩。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文章本身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深意。否则,即使文笔再好,用的字句再斟酌,也不过是一篇各种词汇堆砌出来的精美的壳子罢了。

其实,华丽辞藻的文风才是最考验作者的。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也得对辞藻的运用稔熟于心。不然做出来的文章,都是些空洞无物之篇。很多平淡的事物,加上一两个字就会变得引人注目。文章的曼妙,便在于精巧。虽然会显得整体雍容华贵,但也总是好过稀松平常,使人缺乏阅读兴趣。

2. 诗成泣鬼神

“岂营丽辞,率然对尔。《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对仗工整的骈文丽辞,也需要华丽的语言来修饰。这种追求对偶的文学形式,自先秦以来便有之。

而秦朝因为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学形式,所以也没有出现文学断层的现象。西汉以来的文学家们,自觉的向这方面靠拢。“词长于理,声偶渐谐”,为了追求工整很多文人都刻意的去取用各种生僻文字。

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家都想往骈偶方面去靠拢。而“词长于理”,就是说骈文丽辞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衬托。自从汉安帝继位至汉灵帝的百余年中,汉赋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再去用班固所提倡的以雍容揄扬地颂圣为特点的大赋,已经不合时宜了。

不论是抒下情而通讽谕或者宣上德而尽忠孝,都非常容易给他人留下口实。雍容华贵之词,是与当时的环境所衬托的。而社会堕落腐化以后,很多正直的文人已经不愿意再去用华丽的辞藻为自己的文章点缀。

结语:

《文心雕龙》“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载。”崇尚华丽辞藻,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产物。汉赋,丽辞还有骈文,都是基于此所演变出来的。直到唐朝早起,这种影响还并未消失,所以韩愈才会不遗余力的推进古文运动。藻丽文风的盛行,和当时的环境以及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后汉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13 07:01一世流苏[澳门网友]IP:762909729
    @赵敏东汉期盛行“浮夸”文风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皇帝扶持让文人们敢于追求独特辞藻华丽表达方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顶6踩0
  2. 2020-05-23 19:38赵敏[湖北省网友]IP:3398385006
    哇东汉期文风真是别具格啊!皇帝扶持文人们辞藻华丽形成了独特“浮夸”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远方作文 关于六一的作文400 生活中互相帮助的作文 对自己说作文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300 友情的作文400字 保护黄河作文 感动为题的作文600字 九月作文写景 关于人作文 美丽的乡村作文600字 作文月亮400字 战胜困难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6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他真的很棒作文 关于时尚的英语作文 亡羊补牢作文 关于重阳作文 我爱绘画作文600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作文 今又重阳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多少字 学校生活二三事作文 写作文听什么歌写得快 中国式家长作文 描写大自然声音的作文 思念作文450字 好奇心的作文 什么小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