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狭路相逢勇者胜?柔性思维告诉你:高人一筹不只在勇

2020-11-27 01:25:01
相关推荐

在孔子看来,“勇”需要以“义”、“礼”、“学”来节制,否则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很多人却看不到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的一面。

一、勇者无惧与以柔克刚PK,各有千秋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在孔子看来,君子最大的毛病,就是担忧自己死后默默无闻,没有人再能记得起他。为了留名青史,虽败犹荣。

汉武帝和司马迁

汉武帝和司马迁PK,结果司马迁被阉割了,但汉武帝虽胜犹败。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浓墨重彩地记录了汉武帝“信奉鬼神”、“求仙问丹”、“封禅祭礼”、“蛊惑之乱”的鼠辈形象,哪有马上皇帝的威仪与雄才大略的英明神武,见不到半点的“略输文采”,而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要一直读下去。

司马迁呢,“士可杀而不可辱”,文人的身体可以被阉割,但文人的思想、骨气及手中的笔杆子却不那么容易被阉割,而他自己连同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一史学巨著也要一直读下去,到底是谁阉割了谁?到底谁能名垂青史?

在魔鬼面前,“勇者”也会不堪一击,但大爱、真理、信仰、尊严至高无上,让人无所畏惧。精神上的胜利,是任何力量难以撼动和征服的。像岳飞、文天祥、谭嗣同、林则徐、张自忠等等这些历史人物,他们因各种原因而面临悲惨的命运,被冤枉而背负罪名,但他们是英雄,因一腔热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勇者不惧的精神,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力量,一种为追求目标能够抵制外在的诱惑、克服欲望驱使的冲动、忍受简陋的生存环境的力量;一种寻求个人内心世界的平和、宁静、坦荡、冲破凡俗的力量。

狭路相逢勇者胜,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越是处于困难,越是身处险境,越是要展现出必胜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人只要有了敢于“亮剑”的精神,就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立潮头。

以柔克刚也有道理,在道家有柔性思维中,就认为“道”的本性是柔软的,柔软的事物充满生命力,“柔软胜刚强”。就像柔弱的水可以战胜坚硬的岩石,水滴石穿一样,因此提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说他自己:“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只有不争强好胜,为人之先,故能成器长。强调慈爱才能勇敢,以慈爱来作战就能取得胜利,用慈爱来防守就能坚固。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是中国历久弥新、千年不传的文化秘密。它的柔性之美,在于与人为善,好让不争,合作共赢,天人合一,互利共赢,美美与共,致力世界大同,与“丛林法则”有天大的区别。

柔性思维与刚性思维比较而言,它对动态性、复杂性、创造性问题的适应力要强得多。所以,柔性思维比刚性思维的反应更快,智能更高。

古代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一带一路”,“世界命运共同体”,都是儒家和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儒家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之术”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了。这是一种权衡,忍小事而成就大事。大是大非,涉及原则、底线的事是不能忍的,那是做人的一种血性。能不能忍,得看修养看认知。常说看得破,才能忍得过。

东突厥战

李世民为了报渭水之盟的深仇大恨,采取分化瓦解、外交迷惑、军事突袭多种手段组合,连续两次击败东突厥主力,并生擒东突厥可汗颉利,东突厥于是灭亡。以李世民暂时忍,委屈议和,倾尽长安府库。但蓄积力量强大后又灭了突厥,这并非堕落、没有血性、软骨头、缺钙,而是韬光养晦、厚积而薄发,以柔克刚。

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事。刘备寄食曹操时,不论天下事,不读书,不舞剑,只在后园种菜,将他的宏图大业深藏于胸怀,表现出一个心怀事业的人高度的忍。他们深谙“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在大局意识、长远利益中做到暂时之忍,忍中见韧,守弱见韧,以不变的初心养韧。他们弯了腰,但脊梁未折,节气杠杠。此忍,可保日后的成功。

刚直不阿的人固然可敬可爱,但韬光养晦,能将致胜始终保持在最终的人也同样值得点赞。

中国文化是虚实结合、刚柔相济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天人合一”、“德性优先”、“仁者无敌”是一种柔性的智慧和力量。

二、“好勇而不好学”与智勇双全者PK,兼“智”者高人一筹

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篇》)勇而好学,是要求我们的个人品德修养必须符合中庸之道。

赵奢影视照

秦国进攻韩国有一个经典来,为救援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说明什么?窄路相遇,无可退让时,决策者最稀罕的,不是人才而是勇气。

接下来,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

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

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这说明什么?智勇者高人一筹,必胜出,好勇不好学,有勇无谋者,必败。

三、“勇而无礼者”与义勇者PK,兼“义”者高人一筹

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

古人推崇恭、慎、勇、直的为人处世美德,但在孔子看来,勇同时用礼来中和才算得上完美。在孔门弟子中,尤以子路以好勇著称。何为“勇”?

在孟子看来,义寓于勇中,就是浩然正气,并将此称之为“大勇”。学习要“勇猛奋发”,动员全部精力,以勇猛奋发的精神去学习,应如兵士在开始战时,抱有进无退、有死无生的决心一样。

“勇”作为一种德行,均需要以“义”来节制,否则就仅仅是一种血气之勇与蛮勇。

真正的君子之勇,则是以义为先。只要符合道义,尽管是面对层层艰难险阻,也敢于挺身而出,甚至会置生死于度外,不屈不挠地斗争到底;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便有人故意挑衅激将,也能不为所动。就像韩信那样,遭受胯下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这才是真正的大勇。判断是否为君子之勇,只有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是否符合道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遇事就要多考虑,看这件事是否符合道义,符合道义了再去做。

吕布是勇而无礼的典型,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描述“吕布有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一针见血地指出吕布虽有匹夫之勇,但缺乏谋略、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其覆亡是历史的必然。

苏轼

苏轼的一生,有大勇但没能做到中庸。苏轼是个不会用中和来调节的勇士,或者说是不会做真聪明假糊涂的事,他重气节、有志向,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便中进士,真是才华横溢、激情四射。但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通判一类地方官时,写了一些文章,反对时任参知政事的王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虽敬重苏轼,称赞他乃当今奇才!但因政见不同,当皇上问起“可用苏轼时”,王安石只能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怀才不被重用的苏轼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诗句讽刺了新法而被弹劾并被捕入狱,在有名的“乌台诗案”中开挂。

苏轼既未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又不满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树敌过多,因而被一贬再贬,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在后人看来,苏轼敢讲真话,还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当然,小人作怪是又一个重要原因。这就印证了那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

四、“勇”与“恕”结合,胜人一筹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在孔子看来就是一个“恕”字。“恕”为何物,这么厉害?

我们崇拜英雄的勇气,我们深信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也高度认可情商的成功经验,它们构成了现代版的经世致用的学问,这不就是注重人性,注重智慧吗!“恕”不是拿传统文化装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性科学。

君子的成功在仁德,这是儒学思想。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终身奉行“恕”,将心比心。孔子一生自励就在于忠和恕,尚能“吾道一以贯之”。

“恕”中有仁德。仁德的力量在恕直、恕道,即宽仁之道,要有宽宏大量和豁达大度,并且能够以此去容忍别人和容纳自己。孔子还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表明人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而不能用道来装点门面,标榜自己。

“恕”中有知识。“恕”是贯穿《论语》的智慧,其中有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的知识,有提高控制自我情绪能力的知识,有提高自我激励能力的知识,有识别他人情绪能力的知识,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知识等等。具备了这些知识,你就能提高自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力。

“恕”中有“勇”。知识就是力量是因为人们将知识转化为志向、计划和行动,而这个转换需要勇气,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神,需要修养和弘道。成功之道不只有一条,有的靠人脉、有的靠机遇、有的靠行动、有的靠诚信、有的靠双赢。

孔子

孔子的勇敢与勇于不敢,是“勇”与“恕”的完美结合。在孔子看来,子路在勇气方面超过他自己,但没有可取之处,这是对子路的好勇给予的批评。即光有勇没有谋略,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孔子告诉子路,要向为师一样,不仅勇敢,而且还勇于不敢。君子如果只有勇没有义,就会作乱。小人如果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后来子路的死也验证了这句话。卫国贵族发生内讧,父子争位,子路被叛臣杀死。

孔子的勇敢和勇于不敢是对“勇”与“恕”的诠释。真正的勇敢是能迎战不该害怕的东西,敢于亮剑,但要有策略和计谋。需要时,能敬畏应该害怕的东西,并且以道义作为依归。

孔子大勇的作风被弟子们赞赏。曾参对子襄说:“你爱好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说过大勇的作风:反省自己觉得理屈,即使面对平凡小民,我怎能不害怕呢?反省自己觉得理直,即使面对千万人,我也要向前走去。”这正是孔子说的勇敢的深层内涵。

东方朔影视照

如果撇开一些道德层面的话题,东方朔在这方面算是做得够聪明了,属“大隐隐于朝”的典范。在专制年代里能学会中和,学会如何最大限度的用知识换取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凭勇气和真本事做到了功名俸禄一担挑,确实不易。汉武帝评说东方朔假设他没有这些毛病,谁能赶上他?所以他确实是另类奇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秀作文高中 英语作文 五年级 相伴作文 一百字的作文 我的青春作文 小鸡 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 写爱的作文 和谐 作文 两百字的作文 信仰作文 作文放风筝 图书馆作文 游玩的作文 心态作文 作文结尾优美句子 笑作文 灯作文 浪漫作文 茶 作文 茶 作文 种子作文 原来 作文 作文二百字 英语作文结尾 我的梦想的作文 初中作文800字 家务作文 海边作文 风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