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部重磅文件!2022年起取消自主招生!首批36所试点高校!安徽的有……

2020-11-27 01:45:01
相关推荐

合肥在线记者 戴小花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决定从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36所高校开展试点。教育部将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消息传来,“一石激起千层浪”,省暨合肥市部分从事教育考试招生、高中教学一线工作的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保证生源质量,促进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公正公平,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点击查看详情

“剑指”自主招生政策“乱象”

众多周知,我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高考又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在高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没有先例可循。因此,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2019年以前的自主招生,实际上是 2003年起教育改革的产物,目的是减轻中学生学习压力,发展素质教育,至今已经过了16年。这16年来,自主招生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

到 2018年,自主招生已经到了非要整治不可的地步。各类科技创新、作文大赛、专利论文大行其道,自招录取迷雾重重,自主招生也成了一些中学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而2019 年至今,自主招生审核趋于严格,其他旁门左道的竞赛基本都不再被自招所认可,而学科竞赛已成为唯一途径。此次改革,彰显了教育主管部门整治自招乱象,维护招生考试公平的决心。

一所从事高中教育多年的李校长告诉记者,“看到这个消息,并不吃惊,以前吹风会上的传闻变成了真的,教育部种种举措一定程度上收紧了政策的口袋,彰显了始终维护高考招生录取公平、公正的信心和决心!”

变革充分体现为国选才、为国铸基的“国家意志”

2020年遴选入“强基计划”的高校共有36所,经统计,除东北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和湖南大学外,其他985高校均入选。列入试点的位于安徽省的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2019年自主招生的90所高校,缩减到2020年的36 所高校,教育部鼓励顶尖高校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不同高校之前差距更大,强者恒强。这也意味着,“自主招生”绝对不是清华北大的事,如果你想考入985高校,“强基计划”几乎是必须的。

目前社会上,教育功利主义思想很重,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期望进入金融等热门行业,而国家希望通过鼓励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相对冷门,但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专业,鼓励服务国家六大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和能源),还有名校优势学科、基础科学领域、文史哲和数据软件统计等相关专业。

高考考分绝非“硬核条件”

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

首先,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之一。强基计划取消了以前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其次,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本网记者同时注意到,教育部在政策解读中为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留了一个“口子”,即针对极少数在相关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学科竞赛将在高校录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学科竞赛获奖是参加新自招的必要条件。2020 年将会有36 所高校实施新自招。对于学生和学校而言,今后如果想考入 985 高校,就必须学习竞赛。不竞赛,就很难考 985。

虽然目前学科竞赛的获奖要求还未公布,但可以推算一下。2019 年全国获得数理化生四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的人数分别是:数学1736人,物理 1785人,化学1505人,生物1453人,共计6479人。如果招生门槛是省一等奖的话,除以 36 个高校,每个高校只能分的 200 人。不要忘了,报名通过人数是实际录取人数的 3 倍,如此算来,每个高校的招生人数约为 60 人,根本不能达到“单独开班”,“单独设置培养方案”的要求。业内人士预测,2020 年新自招的报名门槛或许会低于省一等奖。

本网记者从合肥一中了解到,他们早已得知这项政策的变革,认为不会对极少数“学霸”的招生录取工作产生影响。因为该校一直延续的就是严格审核学生报考资格,严格以学生获得的学科竞赛证书为准。“因为这一项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获奖名单早已公布,不可能造假!而且从目前发布的一系列政策看,这些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或许还能享受到优先权!”

据了解,2019年,合肥一中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奥赛均取得辉煌成绩,共有42人获得省一等奖,8人入选省队,5人获得全国奥赛决赛银牌,3人获得全国奥赛金牌,2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数学62人获得省三以上奖项,其中程锐诚、何天浚、陈怿阳、操熙霖、费天泽、任建宇、王昊宇、钱善民、侯钦祥、谢泽宇10人获得省一等奖,程家源、吴新阳等37人获得省二等奖,刘雨菲、袁畅举等15人获得省三等奖,程锐诚、陈怿阳获全国一等奖(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何天浚获全国一等奖(金牌),操熙霖、费天泽、任建宇获全国二等奖(银牌);物理90人获得省三等奖以上奖项,其中饶兴豪、钱善民、谷裕、周子涵、王储、李达宇、张骏祺、王纬梁、李柏霖、毕润江、张成蹊、汪欣然、王宇轩13人获省一等奖,陈致远、王坡等41人获得省二等奖,吴志远、陆荣洋等36人获得省三等奖,饶兴豪获全国二等奖(银牌);生物39人获得省三等奖以上奖项,其中江安美、汪坤建获省一等奖,童戈、邓世民等16人获得省二等奖,王昱邦、韦懿禾等21人获得省三等奖;化学36人获得省二等奖以上奖项,其中王世豪、王翰林、薛乐淼、许正华、郭睿鑫、余行泰、卜俊飞获省一等奖,缪其跃、王瑞琪等18人获得省二等奖,刘睿超、査卉妍等11人获得省三等奖,王世豪获全国二等奖(银牌);信息学:王昊宇、洪朝阳、吴天意、郭一凡、史卓然、汪晨曦、李昊哲、余辰昕、王昱晨、王孟儒10人获省一等奖。

本网记者就此政策第一时间咨询了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胡雨生表示,针对该政策,他们不予置评。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本期编辑:江婷

来源:合肥在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