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她是陈忠实的忘年交 用服装和书法成就了张艺谋的电影

2020-11-27 03:20:01
相关推荐

马德帆

她希望人能从作品中感受到自由,以及生命向上生长的力量。

采访 施展萍

编辑 张慧

马德帆的个人艺术展“般若2”正在法国昂热市展出。而她合作过的张艺谋,导演的“北京8分钟”刚刚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艺术家马德帆同时也是电影服装设计师,除了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白鹿原》《云水谣》《周渔的火车》等影片中,演员的服装皆出自她手。

很多初次看她作品的人,都误以为这样的作品出自男性。等真正见到马德帆,又会觉得一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她的及腰长发通常绑成一条长辫,甩在身后,她用粗如扫帚的毛笔写字,挥洒自如,同时又被力量牵引。

她的书法和服装作品一样,或许不够“华美”,但自有其生命,悲壮苍茫。

马德帆告诉火星试验室,这些“并不美”的东西才是她真正想表达的。在这次自我表达中,她感受到脱离命题作文的畅快。她希望观展的人能从中感受到自由,以及生命向上生长的力量。

从2012年在深圳举办第一场个人展起,她每年都努力做一场展。她在展览中集中地表达自己,避免重复。

以下为马德帆口述:

我的个人艺术展“般若2”2018年1月底在法国昂热市开幕,持续3个月。

这次展览我以“山水”为主题设计,展厅墙面是半圆形的,有些弧度,像中国园林,富有层次,气息相通。我把整个展厅作为一件作品完成,进入展厅,必须环顾四周才能看完这件作品。

马德帆个人艺术展“般若2” 展厅 (受访者供图)

张艺谋是特别清楚的导演,他知道要什么,并且要的很具体。

很多人惊讶于我做电影服装设计竟能做那么久。我告诉他们,我之所以没有改变,是因为电影这一行给了我很多新鲜的东西,每一个剧本都是全新的,它们会带你触碰不同题材,带你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在一段时间内,你会不断学习,视野也变得开阔。哪怕题材相同,不同导演的要求也不同,这样才会有新鲜感。

我做过《白鹿原》《山楂树之恋》《云水谣》《周渔的火车》等影片,还有《牵手》《离婚律师》《刀客家族的女人》等电视剧的服装设计。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张艺谋是特别清楚的导演,他知道要什么,并且要的很具体。拍摄电影《山楂树之恋》,张导是过来人。上山下乡时,他身处其中,所以他很清楚,那个年代担水,肩膀、手肘会破,补丁都在这些位置。补丁的针脚不能特别大,因为那时候人拥有的衣服少,你会特别仔细地对待它。这些细节他都心中有数。

和张导沟通非常明确,明确就比较容易做到点上。这部戏服装量不大,但要找准那个点。戏中有一双周冬雨扮演的静秋穿的雨鞋,市面已停售。我们找到那双雨鞋的源头——河北的一家鞋厂,他们还存有鞋的模具,但已停产许久。为了要那几双雨鞋,张导让工厂开模生产,成本很高,但没办法,他想要真实。

电影《山楂树之恋》视频截图

我还有幸找到一位朋友的妈妈。那位女士年轻时在原小说写的知青点下乡。我向她问到许多细节,她甚至从当年负责宣传的知青那儿要到几张照片给我,我才得以看到人们当时的状态。后来电影拍摄,我买了本书,让张导签了名送给这位女士,她非常激动,这一切对她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云水谣》的导演尹力是学美术出身的。他对服装的要求是,衣服穿在人身上,要像长在这个人身上的肉一样,是你的一部分,与你是一体的。我就需要对衣服做一些打磨、做旧的处理。

电影开场是一个3分多钟的长镜头。这么长的镜头,要有各色人等。卖报的、卖鸡的、唱戏的、结婚的、教师、商人、学生、小贩、政府官员……所有人的特点你都要通过服装表达出来,单单那个长镜头,我们就拍了8天。

《周渔的火车》的服装也不好做。困难点主要在人物身上,巩俐扮演的周渔在小镇上从事陶艺工作,她身上有热情、浪漫的特质。我给她设计了很多雪纺的衣服,这些衣服都是我平时不会穿的。电影中,她常常奔跑,身着雪纺,跑起来会有轻盈、流动的感觉。

电影《周渔的火车》剧照 图/视觉中国

《白鹿原》是目前对我而言最重要的电影作品。导演王全安对电影的真实性要求很高,他希望所有演员做完造型后,把他们的照片放到一堆历史照片里头,分不出真假。

这非常难,但也很过瘾,你会花很多时间去琢磨真相。很多服装刚做完很新,你要把它们变成穿了几十年的模样,就要把它们做旧。

新做的棉衣,每天放在太阳底下晒。我们有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做旧,天不亮就出工,架上架子,找准衣服需要被晒的位置,一一晾上去。有些衣服,要先在局部铺上褪色的药水,再摆在太阳下。

张雨绮扮演的田小娥,衣服上有绣花,绣花的丝线发亮、不够绵。我们有个房间专门点着香,衣服做好了就放进去熏。慢慢地,绣花的部位便像被一层什么东西罩住似的,在颜色上更柔和。

电影《白鹿原》剧照

突然得知陈忠实老师离去的消息。我特别难过,在北京重新写了一副字,烧了,等于送给陈老师了。

因为电影《白鹿原》,我与陈忠实老师结识。我是陕西人,很小就读过《白鹿原》,买过这本书的初版,一直敬仰陈老师。因此,当电影《白鹿原》找到我时,我觉得特别幸运,我一定要参与其中。我前后投入了近一年时间,几乎跟了电影拍摄全程。

拍摄期间,陈老师去剧组探了几次班。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这就是他,他的脸上全是沟壑,他一辈子的经历都写在脸上了。

我那时带着琴和笔墨在剧组,每天有空就写字弹琴。有一回,陈老师来探班看到了,就用西安话说:“女子,字写这么大?你给我也写一副。”

2010年11月6日,陕西泾阳县,陈忠实探班电影《白鹿原》 图/视觉中国

我特别激动,赶快提笔写,或许是太过激动,“白鹿原”的“鹿”字,我多写了一横。刚写完我没注意,赶紧给陈老师送去。后来电视台采访陈老师,有朋友拍给我看,镜头里有我写的那幅字。我一看,坏了,这个“鹿”字怎么多一横,我赶紧给陈老师打电话。陈老师说没事没事,他就留着错版的。

我还是决定为他重写一副。后来有一年我回西安,就给陈老师打电话,约好第二天在他家见面。我特激动地在家写字,写完以后去看他。到陈老师家门口一看,字没了,在路上被人拿走了。

我很郁闷,把事先拍好的照片给陈老师看,连连道歉,陈老师安慰我说没事,你再写给我寄来。

我说好,下次我再给您送来。

谁知,后来,我收到了陈老师离去的消息。消息太突然,我完全没想到。我特别难过,在北京重新写了一副字,烧了,等于送给陈老师了。

陈老师是个特别真性情的人。他真实、低调、不张扬。他很少参加活动。你不太容易在觥筹交错的场合看到他的身影。但在街边小馆子吃饭时,你却可能遇到他。

那年我去看他,特意让姐姐帮我准备特别好的酒给陈老师带去。陈老师那时已经病了,医生嘱咐他不能喝酒,我事先并不知道。他看着酒,很馋,想喝又不能喝,着急的样子就像个孩子。

2012年,我在深圳第一次举办个人展,并做了本名为“茶绣书衣”的画册。主办方想找个有名的人写这四个字,想来想去,觉得陈老师份量够重。我就试着给陈老师打电话,我说:“求您一件事,我可能出个册子,您帮我写个名字。”他连连拒绝,他说他是拿钢笔写字的人,“毛笔字你写的好”。我说:“没事没事,你写得挺好的。”

陈老师就答应了。等他写完,我侄子去拿字。侄子告诉我,陈老师写了好几张,都在地上摆着。他很认真。他还在我的册子上写了一段话,是他理解的我,他写“耳聪心秀目明”——这一点都不像我。

陈忠实为马德帆写的字 图/马德帆工作室

我希望大家看到这种生命力,看到向上生长的力量。

那次展览源于一副对联。我一位朋友托我给他朋友位于深圳的会所写对联,我写完就寄到深圳去。会所主人收到对联,以为写字的是位老先生,就说想把这位老先生请来深圳做个展。

我就去深圳见他。他一看,是个女的,很惊讶。

我为展览写了一篇序。我说,之前不管做任何电影服装,其实都是命题作文,拿到剧本,服务于角色,唯独这一次是真的“我想说什么”。

马德帆 (受访者供图)

展览筹备了两三个月。我突然有了话语权,一股脑什么都想表达,我在工作室2楼做了满满一屋子衣服。

那些衣服有华丽的外表,很容易被人接受。常有朋友过来玩,看到它们,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哎呀,真漂亮,真美。”全是类似的表达。一天晚上,我回家反思了一下:这种声音是不是我想要的?或者说,这种表达是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我从内心否定了自己。第二天,我让助理把这几十套衣服全部封箱。那时距离开展只剩一个多月,我打算重新开始。

我意识到更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对我更重要。这些东西,也许别人乍一看不觉得美,它们需要时间。

我当时想做一组与茶有关的衣服。我过去看过茶树,尤其是云南的普洱茶树,它有自然的天性,给它阳光,它就自由地生长,我很喜欢这种自然生长、无拘无束的状态。

于是,我写字的毡子,旧了、脏了,我就把它们做成各种衣服。那批衣服全是与此相关的,我使用的都是相对自然的材料。当我把它们摊在地上时,它们看上去特别像树墩子,给它们阳光和水,它们就会一点点长起来。我希望大家看到这种生命力,看到向上生长的力量。

茶布书衣(受访者供图)

我那时天天窝在工作室3楼进行最后的冲刺。时间紧张,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之前我一直在完成不同的命题作文,这是我第一次停下脚步,开始系统地梳理自己的表达。从这年开始,我几乎没停过,每年都会办一场展。

2015年,我在北京798做过展览“般若1”。“般若2”其实是“般若1”的延续。

“般若1”除了常规展,当晚还有一场时装发布会。

现场人特别多,我同时在展厅和秀场奔忙,很多人都没顾上。等我重看视频才发现,当时,龚琳娜在“听雨”那幅字前即兴创作,她“嘀嘀嗒嗒”地唱,歌声听上去像雨声,叶蓓就在旁边给她和声;有人采访策展人费大为老师,他说他是局内人,知道团队的努力、辛苦,看得到我的焦虑。他还说,这个展览要一直做下去。

马德帆与叶蓓、龚琳娜合影 图/叶蓓微博

因此才有了“般若2”,有了延续。

“般若1”时装发布会结束时,导演让我出来谢幕。我站在台上,现场好多朋友抱头痛哭。我以为我会流泪。但站在灯光下,我出乎意料的平静。我身处其中,有时候会迷茫、焦虑、痛苦,但我享受了过程,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和经验。

展览对我而言,是阶段性的小目标。我从不希望重复自己,每做完一场展,我就翻篇了,下一场一定是新的。

我个性如此。

他说,上天给了你这份天赋,你不用,你去做别的事情,你对得起生命吗?

2016年,在法国索米尔BOUVEN-LADUBAY艺术中心做展览时,主办方原本打算将我的介绍写半面墙作为前言。后来我跟他们说,我不要那个前言,我只要一句话,“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我认为这一行字的力量会大于那一大串儿。

水墨是我记日记的形式,就像有些人拍照,有些人写日记,走到不同地方,我都会用书写来记录。写字时,笔墨纸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是否做好准备。这可能是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的东西不在所谓的传统的道上,但我觉得这不影响。

马德帆用粗如扫帚的毛笔写字(受访者供图)

当然,我的东西肯定是从传统来的。我从小接触的笔墨,所做的练习完完全全是从传统来的。我在西安长大,家离碑林不远,那时城墙还未修复,我与和我年龄相仿的侄子常用毛笔蘸了水在碑林上写字。石头上写字生涩,需要格外用力才能把字烙上去。为了好玩,我们还常把沙袋绑在胳膊上练字。我现在写字有力量,都是那时候调皮练出来的。

小时候我并不喜欢书法,但一直没丢。直到现在,每次回西安我都会去碑林看看。大部分碑林如今都用玻璃罩起来,我不能再直接触碰它们,但我会想起小时候触摸字迹的感觉。石头是冰冷的,它们给我的感觉却是温暖的。

有一年我从碑林出来,看见有个老人在写字,旁边两人毕恭毕敬地等着。那两人接过墨宝正要离开,我也打算走。写字的先生还未尽兴,看到我便问:“女子,你是不是想学字?”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顺手拿了一张纸,开始向我普及书法,分析横竖比划。他不停地说,说完就让我写。

我一写,他说:“你这哪是不会写?你明明写过。”我告诉他,我很小就写字,但我现在在做电影服装,我在北京工作,明天就回去了。他不让我走,说第二天要带我去见书法协会主席。我说真不用,我好长时间都不写了。

他一听很来气:“你怎么是这种人。”

后来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上天给了你这份天赋,你不用,你去做别的事情,你对得起生命吗?

马德帆书写作品 (受访者供图)

他唤醒我拿笔的冲动。一回北京,我就去了趟琉璃厂,买了一堆纸、笔,找出小时候临摹的颜真卿字帖,有空就写。这一次,我真正体会到墨在纸上行走的快乐。写字的快乐就是随着心走。

直到现在,我有时间仍会先临帖再创作。只不过,我的创作会融入当代人的眼光,在章法上不是特别传统。

拿当下的东西与古人做比较,写得再像,也只是像而已。人总是会往前进,书法也一样,也要往前走。

我喜欢日本书法家井上有一,他的作品在南京展出时,我去看了。他写字的状态其实就是有劲儿。他把自己豁出去了,完全地投入、忘我,所有的力量都在他的表达里、作品中。

我看他的字如我年轻时看梵高的画作一样。上世纪80年代,国外各种流派的艺术进入中国,梵高对我们那代人影响很大,他那种忘我的状态对我有直接影响。

另一位对我有影响的艺术家是德国女雕塑家、版画家珂勒惠支。她的作品有点像中国的雕塑。我在德国看过珂勒惠支150周年诞辰纪念展,我能从中感受到力量。我所接纳的、偏爱的艺术家都是这一类的。

前阵子,夜里,我写完字,手上都是墨,看完“般若1”的视频,我在纸片上写下简短的几句话,我说:“在这寒冷的冬夜,一直感动、温暖着我。这个展览是一个开始,会一直走下去,于是便有了般若2,出发吧。”

本 文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转 载 或 商 务 合 作 请 留 言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运动员作文素材 写一篇关于游泳的作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对老师说的心里话作文 象征意义作文 校园窗外作文 关于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千人衣作文 myfuturelife英语作文 谈勤奋 作文 我的新邻居作文 英语作文高考 初中作文好句 一只流浪狗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150字 介绍景点的作文 暑假快乐生活作文 鲁迅传记作文800字 写考试失利的作文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500字 我的人生作文 我喜欢的同学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记叙文 留心观察的作文 遇见你很幸福作文 有关勇敢的作文题目 写春天的景色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300字 森林交响曲作文 五年级作文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