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谁在继承中国现当代都市小说创作的衣钵?试探都市小说的传承创新

2020-11-27 05:35:01
相关推荐

在中国文学史中,“中国现当代都市小说”这一概念一直以来提得都不是十分分明,在中国现代小说里面,能称得上都市小说的小说流派大概只有海派和京派作家群是没有太多异议的,其他的小说流派中就常常在题材选择上因人而异了,当代作家就更是这样,很少有人将自己笔下的文学书写题材限定在农村题材或者是城市题材、二者只能居其一,而是看有什么事情触动自己引发文学创作的热情,之后再选择写作内容的背景和环境的限定。

所以如果我们提及都市小说作家,很多人会想到张爱玲、钱钟书、王安忆、严歌苓,也有人会提到迟子建、徐坤、李佩甫、张宇、邵丽等作家,但是对于都市小说的范畴和都市小说的界定还是相对模糊的,因而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上,中国现当代都市小说创作理念和技巧手法上的传承较少有人提及,更遑论创新。

01 都市文化内涵与中国都市小说发展流变

都市是现代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居住地的人口数增加到一定的规模,且以二、三级产业人口为主要居民时,就成为都市,也就是说都市应该是有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居民主要以非农业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又称都会、城市,具备市场功能、至少具备局部的调节功能和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契约”功能。

严格的说,都市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象征。

正如《周易系辞》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正因如此,都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开始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样也形成了都市文化的起源,如《金瓶梅》记载到明代中后期,小市民文化已逐渐成形,但此时还不能称之为都市文化,只能成为都市文化的起源,因为影响范围不大。

而我们文学史上所说的现代都市文化被认为来源于西方,在西方大都市兴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传播到东方,我国都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上海都市文化。

那么都市文化进而发展出具有专指意义的都市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界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都市文化的内涵,广义指城市的主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城市主人在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城市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02 中国都市小说流派的中坚力量和文本写作动力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曾经这样表述都市文学的内涵:“都市文学是指以当下时代为背景、以现代都市为场景,抒写都市生活,塑造都市新人,并揭示出一定的现代都市内在情绪和独有精神风韵的文学写作。”

也就是说,都市文学区别于传统城市题材的文学,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新的都市文化在文学中表现出一种都市意识,把都市视为文明的产物,不再把都市作为一切罪恶的渊薮,既写对城市的疏离感,也写对城市的亲和感。

都市题材和主题的文学创作在我国也有不短的历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都市文学作家不断出现,茅盾、巴金、钱钟书,上海的“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及张爱玲等的小说以及再往后的周而复、欧阳山等,都是那个时期都市文学题材代表作家。

我国现代文学史中,中国都市文学风起云涌、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是上世纪30年代,概括地说有京、沪两派作家为主要代表,也就是分别指的是京派作家群和老舍为代表的京城文学、上海的左翼作家群和海派文学流派。

从历史渊源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们普遍在这一时期对都市中的精神层面还是陌生的,而这些作家们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展示着我国都市的迅速崛起,展示着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现代化都市风采。

京派小说作家群指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后继续留在京、津地区为中心的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作家群,他们创作的小说文风平实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笔法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而老舍则将北京城的书写做到了一个极致,从他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了解了老北平的风土民俗、市井文化和街里街坊间的人情世故,老北平的胡同文化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老百姓身上的善良坚韧、谦恭有礼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的老北平画卷。

而以上海为代表中心的海派作家群其实包括20年代30年代以刘呐鸥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群,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作家和沦陷区文学作家。这里的优秀代表作家有茅盾、穆时英、刘呐鸥、钱钟书、张爱玲等,他们笔下的上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时而光怪陆离,时而世故圆滑,时而壮士扼腕、孤注一掷,时而疯狂偏执、风情万种,十里洋场和现代化金融中心的风貌无不体现了都市文学的特点。

比如我们说京派作家和海派作家最大的不同似乎是京派作家笔下的人也好,城市也好,温情脉脉,里面有情,忠义礼智信,有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精气神儿;而海派文学体现的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理性和冷静,有乡村不得不给城市让步的无奈何和黯然神伤,也有城市迫使人们放弃梦想的残酷和适应新的现代文明的妥协认同。

茅盾写《子夜》的开篇,吴荪甫的老爷子从乡村初到上海,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这个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上海把他吓坏了,竟一命呜呼、与世长辞了!这样的结构安排自然也有作者的匠心独运:乡村的传统文明在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前面不堪一击!

而沈从文笔下,我们看到作家常常怀念着有淳朴民风的乡村,那里仿佛是一个清净的世外桃源,使我们理想化的古老中国的代表,而城市恰恰与乡村的魅力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对立面,人们互不信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身心疲惫,表达了一种对都市的疏离和不满。

再往后的“十七年时期”的都市题材写作毋庸讳言是一种被抑制的状态,农村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重登政治舞台。新时期之后,文学重获生机,都市题材写作再次成为了主要的表现对象,出现了不同系列小说:“伤痕小说”、“改革文学”、“市井小说”等,涌现出了一大批特立独行的都市文学作家和作品,比如王安忆、池莉、王朔、刘索拉、邱华栋、张欣、彭名燕等,都可以说是写都市题材的代表作家。

03 都市小说作家创作理念以及技巧手法上的传承体现

应该说京派、海派作家在自己创作理念上都有个人独树一帜之处,但是就共性而言,作为都市小说作家,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书写都市的状态和人们生存精神面貌,这一点在不同时期的都市文学作家那里都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比如我们说老舍在写老北平的市井文化方面是一个大家、大师级艺术家,是文学史上叙述北京最有成就的作家,也是北京文学的高峰,甚至坊间一直传言当年的瑞典文学院曾遍访老舍无功而返,如果不是老舍先生过世,那么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的时间会提前好几十年。

但是,城市在发展,城市文明也在与时俱进,老舍笔下的老北平早就被“反右”和“文革”等社会运动给摧毁了,几乎不存在了,那些特别传统的老北京人,现在也都没有多少了。那么当代都市文学作家的表现北京的作品一定有传承又有所不同。

比如当代著名作家邱华栋是作家也是评论家,他的短篇小说《社区人》系列有60篇,内容表现的主要是北京郊区生活社区的中产阶层,叙述淳朴写实,但叙述技巧精湛,有部分变形和夸张。他在一次访谈中说自己要写那种“与生命共时空”的文字,就是说要及时地以文学的方式,将自己的生命经验和观察情况写下来,与个人生命经验吻合。从而呈现出一个世界性的北京,最中国的都市,呈现出快速变革时期多元、复杂、有趣、丰富的北京生活。

他还有一个系列长篇小说,总题为“北京时间”共四部:《白昼的消息》(又名《城市战车》)、《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又名《花儿花》)、《教授》长篇小说,将目光放在了生活在北京的各类小知识分子和文化中产阶层身上,以他们的生活变化来写目前时代的快速变化以及外部变化带给他们自身的改变。

这些作品可以说既延续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作家林语堂、老舍等人对北京的专注与描绘,但邱华栋笔下的北京无论是城市建筑还是人们的内心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北京,对外来者更有包容度的北京,是异乡人依恋却又不能自由融入的“第二家园”。

那么作家在都市环境中书写着他所观察到的分裂与多变,书写着北京小知识分子和文化中产阶层在时刻发生迅速变化的北京内心所经历的震撼与裂变,书写着他们的精神境况,书写着有些人的绝地重生、凤凰涅槃,也书写着某些人的灵魂迷失、无所适从。

如果我们说沈从文是生活在都市里却疏离城市、反都市文化形态的作家,那么沉浸在城市的物质文明中,忽视了对人们精神世界探求的郭敬明等人就应该是现今时代里“快餐文化”或“消费文化”的代表作家了。

他的《小时代》系列小说看上去也是写的北京,也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的生活,但是这个北京似乎不接地气,我们看不到年轻一代的梦想和放飞的心灵,看到的是像做白日梦一样的、理直气壮地追求物质享受的女孩子们,富二代、跑车、别墅、爱情、奢侈品、酒吧、时尚秀场、晚会、夜生活等让人目不暇接,这是谁的北京?

沉浸在物质享受带来的巨大快感中的年仅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顾里、林萧等人,有谁在关注她们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心灵所在?生活的意义里如果将这些闪闪发亮的奢侈品构成的物质世界去掉,对于她们,对于读者还剩下了什么?

04 当代谁在传承都市小说创作衣钵?

综合来说,都市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一种现象,在当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指导思想下,越来越不可避免地成为作家们书写的题材,越来越受到文学艺术界的关注,同时也会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在当代文坛上必将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创作趋势和导向下,营造都市文学创作的良好氛围,引导都市文学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寻求结合点进行有历史使命感的文学创作,应该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作家和作品出现,在目前广阔的文化空间里,很多像邱华栋、刘心武、徐坤、迟子建、毕飞宇、王安忆、池莉、严歌苓等作家在作品的“倡”与“导”上都体现出来自己的严肃而认真的思考。当下都市文学作品,应该引导和体现“现代都市的内在情绪”和“独有的精神风韵”,这应该是当下都市文学的内在气质。

在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要趋势的今天,在都市文学创作上体现出真正分量的作品,也很难被人们忽视,比如徐坤的《厨房》、铁凝的《永远有多远》等,曾获鲁迅文学奖;王安忆的《长恨歌》、毕飞宇的《推拿》等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这些作品都是典型的都市文学作品,是能够使得读者在感知城市景观和城市的日常生活之外能够去进行一定思考的文字,是带有富有时代气息的民俗风情,以及更为内在的精神风韵的都市文学作品。

很多人在比较王安忆和张爱玲的创作题材与写作风格之后,会找出一脉相承的某种关联,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应是二者在创作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小说的不同。

张爱玲笔下的世故通达、圆熟冷漠的上海人,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我们时时也能碰到,甚至严歌苓笔下的陆焉识都往往会令读者恍惚,好像生活在张爱玲身处的传奇时代的某一个上海人,也许是《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也许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再或许是《长恨歌》里依偎在王琦瑶身边多情的年轻老克蜡,摇身一变成了《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他们原本就是不同时代的上海人的代表而已,因为太典型,因而似曾相识。

但王安忆和严歌苓笔下的上海人无疑与时代结合得更为紧密,《长恨歌》里的王琦瑶的风雨飘摇的一生从荣膺“上海三小姐”开始;陆焉识这样一个受过非常好的东西方教育而又心软多情善变的花花公子,在农场劳改的寂寞岁月里,在一个人面对着高墙内的冰冷时光中,对一直爱着自己并总是受到自己情感伤害的妻子冯婉瑜又一次迸发了如火的、真正的可以支撑他们走过以后相濡以沫几十年岁月的爱情。

毕飞宇的《推拿》写的是一群盲人在城市里工作打工的情形和生活状态。这些盲人看上去是生活在城市里却好像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是处于弱势的,但是虽然他们的眼睛远离了光明,心灵却是明亮的,没有被城市所异化、扭曲的,他们生活简单、耳朵灵敏、热爱城市却又感到孤独和漂泊。

这是一组群像,这些盲人按摩师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都市边缘人,总是感觉自己在漂流着,这部作品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向度的表述,他们和城市逐渐融合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城市和文明成长与完善的过程。

我个人感觉毕飞宇作为作家写的这群人的生活与沈从文等现代作家早期疏离城市、怀念乡村的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但又远远超越了他们,将时代和社会里值得人们深思的元素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了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中,我们看到了这群盲人精神上的大写和视力正常人们心态上的小字来。

再有目前的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打工文学,也被称为都市文学载体之一,算是都市文学的重要元素和新的形态。这些作家年轻,无比热爱城市,又怨恨着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邱华栋的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城市像一架绞肉机。”在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外面、在玻璃幕墙光影投射下、在酒吧饭店的灯火通明中,读者感到在象征、变形、夸张、荒诞、意象、意识流的方式下小说里人物的焦灼与不安。

05 都市小说女性作家的跃起和彰显不可忽视

在当代都市文学中,王安忆、张抗抗、铁凝、池莉、徐坤、迟子建、皮皮、张悦然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加入到了这一创作阵营中。

池莉以武汉作为她最惯常写作的一个城市,有不少佳作,她熟悉武汉、热爱武汉,当然在很多地方也厌烦武汉,在这样的情感中,池莉展开一个又一个都市里的故事,有些就像是发生在你、我身上,从编织故事到叙事语言都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她的《来来往往》、《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都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

徐坤的《厨房》是个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说,两个成年男女在情感暧昧的临界点想法的不同,他们自己采取的行为措施试图暗暗主导两个人相处的格局,男人与女人在厨房内外不过是做了顿晚饭、吃了顿有浪漫情调的晚餐,但是两个人无声的博弈、心理的活动最终使读者带着期盼、同情、惋惜、愤懑的心情看着女人在男人脱口而出:“天太晚了,我送你回去吧。”那猝不及防的狼狈、感伤和掩饰,都体现出了女人的脆弱和失落。

这个博弈不像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和白流苏吗?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与王娇蕊、王安忆《长恨歌》里的王琦瑶和年轻情人上海老克蜡?

很多女性作家喜欢写城市,熟悉热爱都市文化、认同都市文化与文明,作品中也总爱表现城市氛围中的浪漫与感伤故事,而融入了作家作为独立女性思考后的都市文学作品,除了讲故事之外,往往用灵动而幽默的文笔来表现对城市那种又爱又恨的情感宣泄,表现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复杂心理,向往城市生活,抗拒不了诱惑却又承担着城市生活带给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巨大压力。

作品中描写人物生存状态所揭示的都市意识,具备了现代理性内核和自我担当及现代伦理,同时,也往往会出于女性本身追求真善美的本能而注入一种理想主义色彩。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作文350 元旦晚会作文400字 妈妈生日的作文 百合花的作文100字 生活教会了我作文 写一篇景的作文300字 我想对老师说的作文400字 写桃花的作文题目 林老师讲作文 作文雨一直下 与阅读同行作文 机遇的作文 三年级中考作文 记一次什么作文 写晴天的作文 写一首歌的作文 我的家人英语作文50字 以根为话题的作文 游水浒城作文400字 动物作文350字 高中英语作文暑假计划 作文童年趣事400字 关于读书作文800字 关于承诺的作文 关于零的作文 师恩难忘优秀作文 赏菊作文 我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作文 放风筝600字作文 一个夏日的早晨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