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记者节快乐!我们一直在路上…………

2020-11-27 07:50:01
相关推荐

30·后记者

记者生涯四十春

向上滑动阅览

刚刚欢度完新中国70华诞,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好像怀里揣了一个蜜糖罐儿,喜上加甜。我是1938年生人,1960年参加工作就当记者。改革开放评定职称,我相继晋升了主任记者和高级记者。到1999年退休,在新闻战线奔波了四十春。如愿以偿,高高兴兴当记者当记者,是我的追求和向往。早年我曾两次见过记者,每次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第一次是抗美援朝期间,一所朝鲜小学的学生被疏散到我的家乡——辉南县样子哨镇。一次,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率团前来慰问,中朝三所学校在一起联欢。我作为中方学生代表在联欢会上讲话,随团记者不但给我照相,还单独采访。分手时,记者问我:“你长大了想不想当记者?”我回答:“想!”记者梦,便从此开始。第二次是上初中不久,《中国青年报》记者到我们学校采访,在板报员座谈会上,我抢先发言还交了一篇稿。座谈会一结束,我猛然道:“我当记者行不行?”记者笑了,一字一板地说:“你现在只能当通讯员,等上完大学,具备了条件,才可能当记者。”那时,因为记者会照相、能写稿,所以对我的吸引力特别大。初中毕业,我被保送到通化师范学校。赶上教育改革,我学中文,看书、写作成了我最大的爱好。学校发现了我的特长,让我领头办校刊。最后一个学期,我主持选编了中文系的《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和《论文集》,向母校献礼,受到地委、专署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称赞。毕业前夕,通化市报社派人到师范学校选记者,我被首选,轰动了全校。不上大学当记者也算走了一个捷径,我喜笑颜开地走上了记者工作岗位。发奋图强,争当多面手记者我在通化市报社干了半年多,因为工作需要,被调到通化地委机关报长白山报社,任农村组记者。那年我23岁,全报社年龄最小,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压力大,很苦恼。有位老同志讲了一个小徒弟当老板的故事,使我茅塞顿开。我制定了自强自立的三年计划:头一年攻消息,第二年攻通讯,第三年攻言论。三年后不但要当成手,而且要做全面手,力争赶上或超过组内、社内单项业务最好的同志。千里征途,始于足下。首先,学字当头。其次,反复实践。一年后,写消息成为组内骨干;两年后,写通讯成为组内强手;三年后,除社论外,各种言论都能写、都能配。为了弥补写社论这个缺项,我大胆建议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成为长白山报社编辑、记者堆里最先写社论的人。经常下乡采访,接触了不少省级和国家级新闻单位的记者,向他们学习,跟他们交朋友,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先后在省报、省电台及国家级媒体发稿128篇,成为长白山报社对外发稿最多的记者。努力攀登,当好驻外记者1973年初,我被调入吉林日报社,出任驻通化记者站记者。我们站一共三个人,两位老同志,一个德高望重,一个德才兼备,就我是个相形见绌的小伙计。通过两位良师益友的言传身带,经过两年时间的自我调整,我从不适应逐渐走向适应。1975年春天,我在《吉林日报》一版发表了《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带头人》长篇通讯,被报社一把手称为“‘文革’以来少有的好通讯”。同年,被编入省编教材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1976年,两位老同志陆续回到地方,我先任副站长,后任站长。我以老站长为榜样,既要带好头,又要带好队。站长带头争光,站员就能一马当先,使“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优良站风不断发扬光大。在拨乱反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活动中,通化站一直走在前面。站里多人多次当过“报社先进”或“省先进”,为报社内外培养并输送了四名高级专业人才。这些年,我跑遍了通化大地,共在各级报刊发稿4100多篇,其中获奖作品58篇。有吉林新闻奖,有东北党报新闻奖,还有全国新闻奖。有些作品被编入省及省以上出版单位出版的书籍。退休后,我发挥“富记者”的特长,先后在省级出版社出版了记者选集《默默耕耘》、散文集《铢积寸累》和《燕飞朝阳》,并荣获了全国记协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30年证书和纪念章。回望我的一生,我认为新闻工作是美丽的,因为记者的职责是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坚持“三贴近”“五勤”,就能做一名优秀的记者。

王玉宝

40后·记者

难忘的岁月

向上滑动阅览

我出生于1945年12月13日,1970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通化县富江中学,任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师。两年后调到通化市第十一中学,任高三语文教师。1991年经考试应聘到通化日报社。我是个半路出家的记者。我热爱记者这一职业,因为记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到报社,一切都很陌生。听说报社来了个大学生,许多人都感到新奇。我坐在记者部的办公室里,时不时就有人进来看我几眼,也有人与我攀谈几句。头一个月就是熟悉环境,学习怎样当编辑、怎样做记者。记者部主任拿来一些稿子让我看,让我知道怎样写新闻稿件。经过一段培训后,我基本掌握了一些要领。第一次接到采访任务,是让我到军分区采访1991年冬季征兵工作会议情况,我心里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我终于可以当一个名副其实的记者了;担心的是怕写不好稿子完不成任务。拿到材料后,我连夜写稿子,稿子的题目是《接受祖国挑选输送合格青年——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几经修改,终于写好,得到主任的好评。在以后的采访中我的信心更足了。1995年7月,集安市决定搞产权制度改革,也就是将原来的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报社派我前去采访。那些日子里,天天听到鞭炮声,一家又一家的企业在庆祝股份制企业的诞生。领我采访的同志和我一起东奔西跑,在这些天里,跑了几家较典型的企业。采访中要询问厂长对改革的想法,是否有信心搞好企业;还要询问工人对改革的意见,有哪些担心和想法。连续几日的奔波采访,回来后还要赶着写稿件,其实很累,但心里是高兴的,这种生活才有意义。就集安的产权制度改革一事,我连续写出了《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来临之际——集安市成立股份制企业部分干群心态录》等7篇报道,其中有一篇被《吉林日报》采用。记者生活有时是很紧张的,有时也是可以放松一下的。有一次我和报社的几位同事同去梅河口采访,任务完成后,我们相约去郊区一条大河中游泳。在河中,我们一会儿相互击水嬉戏,一会儿排成队横渡大河,然后躺在岸上晒太阳,好不惬意。记者在采访时有时也会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1995年6月,我奉命陪同市领导视察浑江水情。天还在下雨,汽车在雨中疾行,沿着江坝,领导一个点一个点地下车视察。不知什么时候,我将笔弄丢了,心里甚为着急恐慌,没有笔无法记录啊,又不能张嘴向领导借笔。过了一会儿,我镇定下来,我想只好用脑袋做记录了。回来后,我急忙写稿,生怕时间长了,忘了什么。我硬是凭记忆写出了稿件,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记者还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是有新闻价值的。1994年7月,我陪妻子在环卫处段的浑江边洗衣服,突然听到一个小女孩大声喊救命!原来是这名女孩的弟弟一不小心掉到深水处,正在拼命挣扎。当时在岸边的人很多,只见一名男青年顾不得脱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将小男孩救起,又快速游到岸边。由于抢救及时,8岁小男孩安然无恙。周围群众对这位见义勇为的青年无不投去赞佩的目光。我亲眼目睹了这一情况,急忙冲上去叫住了这位青年,做现场采访。后来写出了《史凯明勇救落水儿童》一文,发表在本报二版。报纸出版后,我将一张报纸送到史凯明的单位——市住宅设备站。如果不留心,认为这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而已,那么也就失去了一个记者的良心,也会失去当记者的资格。只要处处留心,就会不断发现新闻线索,不断写出新闻稿件。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社会对记者的尊崇。其实记者的责任是无比巨大的,记者是时代的号角,是引领社会潮流的弄潮儿。每遇重大变革,记者都要站在最前沿,为党的事业鼓与呼;要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自身修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党的事业的历史记录者。

庞晓东

50后·记者

在《黑土地》周刊工作的日子

向上滑动阅览

我先后有20年的记者生涯,其中在通化日报社整整15年,副刊部、政教部、记者部都工作过。不能说长袖善舞吧,却也是左右逢源,编过、写过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也曾留下过许多美好的记忆。但洗去铅华过后,总有那么一段记忆不时地萦绕于心间……

那是1999年的夏秋之交,报社提出要创办一份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专刊。这一动议,得到了班子成员的支持,并且确定了“党报性质、晚报风格、大众口味、突出特色”的16字办报方针。

要办这样的专刊,社领导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我几乎是伴着共和国的脚步一路走来的人,在刚刚迈进青春门槛的岁月就中断了学业,成为浩浩荡荡知青大军中的一员。因为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一天,领导把我找到办公室,拿出几个与“三农”相关的备选刊名征求意见,经过反复斟酌,我说还是《黑土地》好。于是,又从各部门调兵遣将,除主任陈忠仁外,调来了樊勇、张国威、梁景华,组成了《黑土地》编辑部,还派我到《京郊日报》考察取经。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开设了“致富广角”“实用技术”“市场预测”“田间管理”“农事新论”“政策法规”以及“社会写真”“百姓故事”等亲农、亲民专栏。1999年9月1日,《黑土地》周刊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通化人面前。刚一面世,向来以语言犀利、文笔老辣著称的樊勇就以《这村官是咋当的?》为题,曝光了某村村官一年花掉集体收入260万元,仅招待费就10多万元,致使村里负债达480万元的事儿。在党报头版头条刊登这样的消息并不多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那段日子里,我和梁景华以编为主,忙得充实快乐。陈忠仁、樊勇、张国威风里雨里,足迹遍布各市县,奔波在乡镇山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几百篇消息、通讯,几百幅新闻图片,真实、生动地宣传报道了我市的“三农”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黑土地》的实用性、服务性、可读性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好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在那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5个平均年龄40岁的大伙伴,在“三农”这片广阔天地纵横驰骋、纵情放歌。我们付出的辛苦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我编辑的《依法罢免村主任》等三篇文稿分获第九、十、十一届吉林新闻奖编辑奖;《挖穷根,促村变》等两篇文稿获全国农民报好新闻作品奖;还有多个栏目、版面在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的评选中获奖;我采写的《新支书上任》获第十届吉林新闻奖二等奖。我的伙伴们更是收获满满。时任总编辑的张恩喜还荣获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细细地想一想,我还是想当一名为“三农”发声的好记者,还是怀念在《黑土地》上播种希望、辛勤耕耘的那段日子。

鲁青

60后·记者

做一个有温度的记者

向上滑动阅览

做记者,是世上千行百业中,职业体验最丰富、最深刻的行当之一。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近30年,不仅深切“懂了”这一职业的责任,更是深刻体验了“人性温度”对于新闻的重要。

面对面做专题性采访,常会从采访对象那真诚的表情、信任的眼神、恳切的言语里发现,记者这个职业所带给人的“深深期望”。而负重期望,则需要“人性温度”与之相和。所以,常想,什么是温情的媒体?怎样做有温度的记者?2016年初冬,我接受了一个采访“禁毒”话题的活儿。

那天,细雪蒙蒙,我坐在戒毒所所长姚建华的对面,边倾听边仔细打量着他那一身的朗朗之气。55岁,却电脑一般清晰地记录着他到任戒毒所四年扩建、自建以及发展的所有细节,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数字。由此,我已被他忘我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他说:“你知道,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强戒解除后三年内的复吸率是多少?百分之九十啊!这意味着什么?减少复吸率是世界难题!而我们的‘警医联合+社区康复就业’,完全可以大大减少复吸率!特别是就业,强戒后的就业,有了工作,他们才有起码的社会尊严,才能让他们真正回归正常的人……如果能给我一些‘政府采购’政策,有了固定销路,让戒毒所联办的社会企业得以生存发展,我敢说,复吸率会减少一半!”

采访,在姚建华那切中的话语中进行,整整3个小时,说是采访,现在想来,我只是扮演了一个倾听者,听他的全部艰辛、努力、成果、希望,以及他的渴求和无奈。就这样,“禁毒”这带刺儿的话题和他的激昂还有我的社会责任交织起来,我的血液温度在不断上升,直至与他一样沸腾。当然,这不是盲目的沸腾。

我深切地懂得他的心理,他多么需要社会和政府力量的助力,那样他可以更好地与社会企业联办公司,更长远地安排强戒人员就业。或者说,可以挽救更多的吸毒者,可以给更多家庭以“好好生活下去”的希望。

我知道,我们这个职业会给人以莫大期望,可我真的不知道我这篇稿件会有多大影响,会起到多大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一方面坚信媒体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又感叹作为从业者的力不从心。但是,那一刻,我的“人性温度”告诉我,我必须竭尽全力写好它。

那天晚上我恶补了一下关于全国禁毒戒毒的大量相关知识和新闻,随着内心道义感的自然奔流,我把采访对象的期望转换成自己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随后,一篇名为《警医联合+社区康复就业——吸毒强戒后减少复吸率的重要途径》的新闻报道刊发出来。

那篇稿件,我没有按照通常的写法去写,而是以事实罗列着戒毒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和困难诉求,把它们穿起来,然后设置结构、推敲标题、选好切入点,目的是让新闻更抢眼。

稿件在本报刊发的同时,我也通过各种途径把稿件传到相关网站上,同时也积极推荐给杂志社。说实话,我为自己的稿件如此推介还是第一次,但我知道这是一次责无旁贷的需要!

后来知道,戒毒所“警医联合,把白大褂和警服挂在同一间办公室”这一全国首例的工作局面,以及戒毒所与社会企业联办康复中心的经验,得到吉林省司法厅肯定后,在全省进行重点推广。

而且,我所采写的这篇稿件当年也获得了第二十六届吉林新闻奖一等奖。得知获奖的时候,我对自己说,看来,更多有温度的人是“懂”了它的价值的!所以,做一个有温度的记者,情之所至,触到了你的灵魂,调动了你的使命,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

梁景华

70后·记者

谢谢你,让我爱了25年!

向上滑动阅览

一周前,接到政教部的邀约,让我写点和记者节相关的东西。接到任务,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词是“感谢”,第一句想说的话是:谢谢你,让我爱了25年!记者,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和憧憬的职业,幸运的是,我走出校门的第一份职业就是记者,如无意外,也将是我挚爱一生的职业。记得有人说“可以做喜欢的事,从事喜欢的职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就是这个幸福的人。1994年,我踏入通化日报社,正式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从“蹒跚学步”到“驾轻就熟”,走过25年,终于成长为一名可以在采编一线独当一面的成熟媒体人。25年,也是山城通化飞速发展的25年,“中国医药城”的建设与壮大、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旅游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获得、通化葡萄酒享誉国际……我有幸以“最近距离”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隐于“变化”背后那不为人知的艰辛、感动、温暖、曲折,并借助报纸这个平台,记录下岁月光影中的故事,汇聚成通化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奋斗历程的微档案,以飨历史。这种“走近”,是记者这一身份赋予我的“特殊待遇”——站在时代的前沿,看百舸争流,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反映百姓心声。用脚步记录春夏秋冬,做进步的歌者,我和我的伙伴们从未停歇……曾和同事探讨,做一名新闻媒体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力量”。有人说记者“无冕之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面对困难和黑暗,我们依然是最有力的发声者和助力者。自2009年起,我所在的《山城周末》编辑部连续发起四届“爱心助圆大学梦”大型社会公益性活动,为众多山城贫困学子募集助学资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每年高考之后的录取季正值七月高温,我们的记者或顶着烈日酷暑,或淋着瓢泼大雨,奔波在城市偏僻的边郊,蹚着泥泞走进一个又一个县、乡、村、屯。那四年的每一个夏天,我们与受访的学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憧憬一起努力,用手中的笔和职业的力量帮助287名贫困学子走出困境,助力他们“圆梦”未来。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我真正做记者的时间并不多,从业的大部分时间是做那个“幕后做嫁衣”的编辑。回望为数不多的采访经历,其间不乏感动和温暖。采写《人间自有真情在》,认识了杨丽萍,她用20多年时间倾情赡养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用高尚情操诠释人间大义;《山窝窝里的知识“摆渡人”》,56岁的乡村教师郭恩荣,用尽一生坚守在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只为将更多的孩子送出大山,去看看山外边那个更远的世界;“通化好人”初建美,这个精致的女性采访对象让我第一次因为自己的“狭隘”而惭愧,“好人”并不一定都要粗衣素颜,她们也喜欢漂亮的连衣裙和鲜艳的口红,更愿意光鲜靓丽地去温暖别人;“通化好少年”冷淳,小小年纪就身陷家庭贫困的窘境,却依然心怀希望温暖向阳……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有机会走近这些可爱的人,去聆听、去记录、去感受、去传播,将一种“温暖”延续。如果说生命是场旅行,那么我有幸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观四季风景,看风云变幻,感受市井百态。新闻每天都在发生,感谢记者这个职业,让我对每一个日出都充满期待,让我从未因为“重复”而对工作心生厌倦。一朝定情,至今已相许25载,记忆良多,感慨良多,一万多个日夜,即便辛劳,也安然向往。未来,我心依旧,一切皆源于年少时的梦想。

闵楠

80后·记者

永远做一个小学生

向上滑动阅览

说来惭愧,虽然已经参加工作十几年,但真正做记者的时间不过两年多,此前我一直在一家军队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从军队到地方,从编辑到记者,跨度不能算小,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不过我相信这样一句话: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想要突出重围,尽快适应地方党报记者的工作,需要有好的态度,能够虚心学习。

和大多数从事新闻工作的同行相比,我在学生时代曾系统学习过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有些做记者的理论储备,这算是一点优势。但正如伟人所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有限的理论知识(姑且不论十几年过去,许多知识是否已经过了时)要转化成实践的成果,必须努力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比如,想在“三农”领域做出点文章,首先就要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一要求,学习一点农业常识,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我是在农村长大的,然而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东北农村。如果抓住一切机会和农村干部、普通农民沟通,就能一点一点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只有了解到今天大豆亩产仍在200多斤到400多斤之间,我们才明白当年“大豆王”王玉贤创造的大面积亩产最高达419斤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有这样的基础,农民才会和我们唠实在嗑儿。跑农业是如此,跑工业也是如此,道理是相通的。

通化老报人王玉宝、王治振曾经合写过一篇通讯《“能要”厂雪耻记》,说的是当年通化市农药厂扭亏为盈的故事。这个题目既形象又诙谐,还充满了东北地域特点。坦率地说,今天要我写类似的文章,怕是做不出这样的题目来,因为我们已经不熟悉,或者说不那么熟悉群众的语言了。在采访中,我还时常能听到一些人使用“四裂八瓣”或者“老鼻子了”这样的词汇,这让我经常感慨于自己语言的贫乏。是的,我们这些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但不知不觉间就让自己脱离了群众。过去在部队工作的时候,环境相对封闭,语言讲究标准规范,更少有接触普通群众的机会。现在,就要虚心接受群众的再教育,向他们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

我的大学老师高峰先生曾经讲过他的三条经验,就是跟住上头、盯住下头、抓住苗头。我想,抓住苗头也许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这有赖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但跟住上头、盯住下头总是可以做到的。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点与难点的重大题目,在《求是》和《人民日报》上都会体现出来,跟着主旋律走,工作就不至于不合拍、唱走调。当然,即便是写命题作文,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习还原生活,把大话化小,把虚话化实。至于盯住下头,就是要了解民生、民意、民心,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会牵涉群众的利益,我们盯住群众的表情,了解他们的心情,这里面的文章就永远也做不完。当然,还要学会引导的艺术,不论正面的、负面的,都是如此。只有吃透上头精神、熟悉下头情况,才能知道什么选题读者更需要,才能用主流价值观来判断是非,才能触及生活的痛痒,从而为解决问题开出好药方。

在新闻战线上,特别是在记者岗位上,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能因为偶尔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否则早晚要栽跟头。要想不断进步,则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新闻业务,学习其它一切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争取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做一个合格的党报记者。

宋晓林

90后·记者

心怀敬畏砥砺前行

向上滑动阅览

11月8日,对四年前的我来说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今,它却有了一个让我自豪和骄傲的意义——记者节。

其实,我并非“科班出身”,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我,也曾对就业有过迷茫,毕业前后尝试过一些工作,却也难得我心。于是现在我每每想起,仍对当初选择踏入新闻行业这一举动而暗自开心,正是因为当初的一次“试试看”,让我与记者这个未曾设想过的身份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一份缘分已有4年,而这4年的时间也切实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土壤用来成长。还记得刚到通化日报社的第一年,由于从未接触过采访工作,只好时常翻看前辈们写的报道,希望能从中摸出一些“门道”。每晚回到家,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从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转到新闻节目上。本以为多看多学多总结,所得的成果就不会太差,可第一次独立采访后却发现,想做一名记者,远非如此。

记得那是初来报社时在《山城周末》编辑部实习,部门策划了一期以“入冬第一场雪”为背景的版面,在明确采访内容后,我便带着任务和控制不住的紧张走上了街头,寻找采访目标。我的第一位采访对象是一位环卫工人,而这第一次采访,虽说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根本不会采访。渐渐地,每一次采访前,我都会总结之前的经验,可也总是能在新的采访中发现新问题。就这样,通过不断磨炼、不断总结,让我明白了一个受用无穷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决不能“纸上谈兵”。

其实我是一个不善言辞之人,不过我却喜欢听人讲故事。于是,随着采访的增多,所接触的人和事儿也慢慢多了起来,感觉自己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也让我得到了很多新闻线索,积累了很多素材。

起初,我时常会走进社区,采写一些小活动。慢慢地,我也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志愿者和一线工作者,体会他们的辛勤工作。这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今年春节前夕,对二道江区市政工程管理所巡查检修全区亮化工作的采访。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晚上,我与市政工人们围着二道江区走了一大圈,这一路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全区17条明亮的街道,更是看到了不论大风大雪、低温严寒,依旧坚持在巡查维护这些路灯的市政工人们的辛苦付出。而这也更让我坚定,一定要通过我手中的笔,把这些朴素和鲜为人知的光点,投映成一道道斑斓耀眼的光。

四年里,采访次数早已模糊不清,无论是社区组织的小型居民联欢会,还是二道江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不管是与志愿者清扫小区环境,还是随志愿服务团队下乡送温暖、送健康;我也曾走进我市“两会”会场,近距离感受我市的发展变迁;也曾深入基层,在三道沟村体验驻村工作队的一天;不论柳河、辉南、通化县,不管中秋节、清明节,还是国庆节,只要需要我,我一定在。

从初入行业时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持有记者证,一路走来,离不开亲朋好友,尤其是单位领导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但对于我自己而言,距离一名合格的记者,尤其是距离根植在我心底里的记者这个神圣身份,我还有很大差距,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心怀敬畏,用实际行动和成熟的稿件,维护好我内心对于记者这个高尚职业的形象,更对得起“记者”这一神圣且伟大的称呼。

马清君

第二十个记者节

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

新闻工作者

致敬!

来源:通化日报

编辑 | 周小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