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怀念朋友(散文)

2020-11-27 08:55:01
相关推荐

人世无常。

上午,王老师和我在一个班监考。

12时午饭,他还与同事聊几个差生的表现。饭后回宿舍休息,1时许感觉不舒服,把刚吃的饭吐了出来。农村中学房子少,宿舍里是三个人,另两位老师也在午休,王老师有点不好意思,让他们先去办公室,说等一会打扫干净再回来。两个同事以前见过他这样,只当是饭后受凉,没多大事,就走了。两点多老师们要阅卷,看他没去,打电话问问,他说“头有点痛,一会儿再过去”。三点多还没见他出来,两个老师去了宿舍,只见他脸色蜡黄,直挺挺躺在床上,已经不省人事。拨打120,救护车来了,大夫仔细诊断后认为病情严重,让直接去市人民医院(三甲)……路上扎破指头验血,血液喷薄而出,流了很多。同时,陪诊的老师电话告知了王老师在外打工的爱人和儿子,他们分处两地,都是千里之外。

在医院,从县城匆匆赶来的弟弟签了手术单。在5个小时的开颅手术中,王老师的爱人乘高铁赶到,晚11点做完手术,大夫说:手术很成功,但由于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动脉破裂,瘀血达40多毫升,很不乐观。大夫又解释说小脑出血10毫升就有生命危险,患者积血积液太多,最好的结果是植物人……爱人听后呆了,看着躺在病床上头部缠满绷带、口鼻插着管子依然昏迷的王老师,一句话还没来得及说,人已经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在场的几位同事、亲属都愣了,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久久竟没有一个人开口。又过了一会儿,驱车赶来的儿子被人领着急匆匆走过来,王老师的爱人扑过去抱着就哭,真正的号啕大哭,撕心裂肺,声音凄惨。旁边的人无不落泪……

王老师少年聪颖,1985年,作为一个偏远农村的孩子应届考上师范专科学校,乡邻皆惊。

1987年,王老师被分配到一个农村中学。四十多个职工的学校,大多是民办老师,师范毕业(中专生)的老师都没几个,像他这样大专学历的一共三四个。王老师戴着眼镜,笔直的身板,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那个年代已经很难得),新颖的讲课方式,漂亮的粉笔字,让他很快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学生的欢迎。我们住在同一排,都年轻,共同话语多,自然成了朋友。

王老师教化学,三个班,每个班都是八九十人,工作量之重可想而知。学校里民办老师年龄相对大些,都有一家老小,都种了许多地,播种、施肥、打药、浇水、收割的农活来了,空下的课我们这些年轻人主动接过来。其实我们的家也是农村,农忙时家里也有事,自己想“偷懒”,又住在学校里,哪管什么多一节课少一节课,哪问什么早七点晚九点(晚自习),哪有什么加班不加班,只要课堂上没人,都是随叫随到。现在看来,我们非常“傻”!

考试后教务处统计成绩,王老师和我经常来帮忙。一千五百多学生(最多时达两千),先把各科成绩抄下来,然后计算个人总分,排名次,还要计算各班的加权平均分。不要说电脑,当时连计算器也没有,用的是有上千年历史的计算工具——算盘。为防出错,都是一人读数字,两人打算盘。王老师的算盘既快又准,与学校的会计不分上下。夏日,在嗡嗡作响的老电扇下面,几个光着膀子穿着裤衩的大男人在如山般的试卷旁挥汗如雨。寒冬,六七个人在点着煤炉的屋子里挑灯夜战,流出的鼻涕都是黑的。那几年学校成绩特别好,在全县二十多所农村中学里一直名列前茅。我们年轻,我们头脑灵活,我们不计报酬,只知前行。可能就是那几年经常没日没夜的辛劳,为王老师的身体留下了隐患……

王老师书法不错,曾在地市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对于他这样没有什么背景的草根,实属不易。此外,他的文笔也不错,连续几年,乡里每年一次的教师表彰会,校领导、优秀教师的发言也是他代为捉刀……

九十年代初,王老师带的毕业班成绩突出,老师们都认为学校唯一的县优师应该是他。就在填表的头一天,先是学校领导做工作,希望他把荣誉让给学校一位家境困难的老民办老师。那样的话,不仅这位老民师可以转正,而且全家转非农业,在家务农的两个孩子也能安排国企工作。晚上,我正在王老师的宿舍聊天,那位民师的家属来了,五十岁的农妇,面容枯槁,提着一小筐鸡蛋,站着,怯生生的,话也不多……此情此景,除了把荣誉让出来,他能怎么着?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民师转正和今天的外地人取得北京户口一样,机会非常少,而且一人转正,全家幸福。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民办教师的转正要和荣誉联系在一起。

仔细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也做过打骂学生的荒唐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周围的治安环境不好,常有到校内勒索欺负学生的小痞子,还有不明事理胡搅蛮缠的家长,老师们没少与他们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我们年轻气盛,总是冲在前面。

成家后的王老师一人挣钱,妻子、儿子在老家种地。除自己的小家外,父母的大家庭有事他也要伸手,仅凭那点微薄的工资,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安妻儿,着实窘迫。尤其是谈到那些品学双差,仅仅因为是非农业户口而工作轻松收入丰厚的同学,他没少发牢骚。看来,“投胎是一个技术活”、“拼命干不如有个好爸爸”,历来如此,也让人明白了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优秀的老师辞职。渐渐地,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他和我一样仍囿于封闭偏僻的校园,懵懂无知、单纯幼稚,累并快乐着……

在学生眼里,王老师平易近人、温尔文雅,却不知道他还是仗义直言而不大合群的人。他老家在三十里外,在本地老师占绝大多数的学校里,是个外地人,虽能力超群,也慢慢被边缘化。品德、能力、努力都得不到肯定,年轻时愚钝、无奈,中年过后,全都看明白。看懂了世界,即便看淡了个人得失,又岂能毫无怨言。2010年前后,几位多年不教课的同事都晋升为高级,以王老师的学历资历成绩,再花钱发表篇论文,送礼弄个教学能手,就完全达标。有个老同学曾表示愿意代他出面沟通,王老师没有答应。他不愿为私利现出一副奴隶的媚态,也看不起那些蝇营狗苟投机专营的人,更不愿参与到老师们因晋级晋职而引发的各种恶斗中。岁月匆匆,一代新人换旧人,几个成为同事的学生,已经有了高级职称,他这个学校最早评上中级职称的老师,还在原地踏步。

前年的一次聚会,桌上还有两位年轻时从教、改行后在事业单位是负责人的朋友。大家多年交情,彼此了解,出言无忌,其中的一位说王老师这辈子是“献身不献金”。他沉默良久,眼角竟有泪痕…… 在我们眼里,五十多岁的他还是三十年前那个阳光帅气、心灵简单得澄澈见底的大男孩!

王老师早过了知天命之年,看着学校的升学率如雪山般下降,十五岁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他忧心忡忡,常常大发感慨,却又无能为力……

在一个优秀的中学从教三十多年,不敢说嫡传弟子遍天下,但遍县城是当之无愧的,做了部门领导的也有几个,这种情形,王老师若不在一线教课也说得过去。不过,他蔑视那些马虎应付、坐等退休、出工不出力的人,每学年初安排工作征求意见,他都是习惯性地伸伸胳膊(秀肌肉?),一句“肯将衰朽惜残年”脱口而出…… 在这功利浮躁的社会,真正忠于职守无愧于薪酬的人,不算多,他是其中的一个。

二十八天的ICU没有留住他,王老师还是走了。操场还在,少了一个每天晨跑的身影;讲台还在,少了一张敦敦教诲的面孔;办公桌还在,少了一位勤谨敬业的同事;而我,失去了一位肝胆相照的良师诤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黄瓜片,花生米,谁与我斗酒论英雄?

作者简介:

孙计朋,中学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早年曾在《杂文报》、《农村大众》等报刊发表文章,近年多发于《散文百家》、《新邹城》等,爱思想网、今日头条等网站也有文发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动物世界作文400字 喜欢冬天的作文 热干面的作文 万能作文开头结尾 吸引人眼球的作文题目 遇见朋友作文 童年游戏作文100字 记一次田径运动会作文 申论作文题目没写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友情的力量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讲解 2013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调皮的同学作文 描写秋天果实的作文 2019全国1卷语文作文 长鹿旅游休博园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 学书法作文 写老师作文的好开头 祖国山川作文 写母亲的作文开头 值得的作文600字 献给老师的祝福作文 水上公园作文300字 感动作文记叙文 关于守纪的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300字 平凡中的伟大作文素材 学素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