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儒雅的将军曾国藩 与同乡左宗棠一样 都是有胆有识的杰出人物

2020-11-27 10:10:01
相关推荐

垂帘听政的最初几年中,慈禧致力于学习治国之道,用人之术,同时也逐渐排挤性情温和的东宫太后。从1850年兴起的太平天国尽管占领了南方诸省,但在这一时期却日渐败退,最终土崩瓦解。于是,举国百姓为太后统治下的大清朝歌功颂德。中国史学家们把剿灭叛贼的功劳全都归功于总督曾国藩,称他才能出众,胆识过人。在这件事上,他们的赞誉倒也无可厚非。这位儒雅的将军与同僚兼同乡左宗棠一样,均为有胆有识的杰出人物。中国孔孟之道尽管有其弊端,在此思想熏陶之下的中国却盛产此类英雄,此乃人民之福。他们忠诚爱国,智勇双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一个统治者,慈禧的一个秘笈就是识人善用,特别是对军事将领能慧眼识珠。只有封建观念战胜常理时,她才会犯用人不当的错误。

起初,慈禧并未见过曾国藩,只听他攻城拔寨,捷报频传,对其军事才能颇为赏识。后来随着不断熟识,慈禧渐渐对这位将军的高尚品德也赞赏不已。满朝文武官员,除了荣禄之外,恐怕再无他人如此深得太后钟爱。荣禄尚且是满族人,而曾国藩却不过是湖南一位缙绅而已。从一位中国人对太平天国的记述中,不仅可以清楚地知道曾国藩的性格及爱国之心,而且能够看到当时的慈禧太后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消朝实际上的统治者。不过,参看这段记述之前,也需先了解一些有关太平天国灭亡的情况。这些情况尽管英国人已清楚,但心中对于中国官文和皇家诏书的历史价值仍存有疑虑。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避难时驾崩,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后付之一炬,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成功,太后开始垂帘听政。1860年10月和平协定签订之后,身为议政大臣的恭亲王的首要任务便是邀请曾经占领自己京城的外国侵略者援手,平定困扰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这件事代表了中国政府的一贯做法:即便英法联军屯兵上海,虎视眈眈想要入侵中国北方,但南方各省的中国高官仍旧毫不迟疑地请对方派兵镇压叛匪,遭到拒绝后闷闷不乐,认为英方不顾自身在中国南方的贸易和利益,实非明智之举。英国“常胜之师”的显赫历史毋庸多言。1862年,他们把叛匪围困在江苏。1863年2月,英国政府批准将戈登将军借给中国,统领这支军队。有了戈登将军助阵,战争形势迅速发生变化,对清政府越来越有利,并最终为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扫清了障碍。

1863年10月,江苏省城苏州被攻克。次年7月,随着叛匪首都南京的沦陷和伪王洪秀全的自杀,太平天国运动基本被平定了。尽管起初欧洲人都觉得应该保持中立,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腐朽没落的清朝政府应当下台,但在帮助清政府收复失地的过程中,许多欧洲人,包括一位法国海军上将,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曾国藩攻陷南京后,上奏朝廷的捷报中却对戈登将军及其功绩只字不提,催一一处提到的地方却是指责这位英国将军建议残忍地对待一位手无寸铁的俘虏。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曾国藩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先帝咸丰的“功德智慧”,这种做法代表了东方国家对皇帝的推崇。

无独有偶,日本将领战胜俄军,也都归功于天皇。在他们眼中,皇帝战无不胜,即便死去,其功绩也是任何生者所无法比拟的,更别说外国人了。另外,令人值得深思的是,像曾国藩这样一位绝顶聪明、智勇双全之人,为何获胜之后对外国人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位在平定叛匪途中为自己扫清道路的戈登将军之前刚刚洗劫过圆明园!无论如何,慈禧对于攻克南京难以掩饰自己的兴奋之情。在以幼帝名义颁布的诏书中,她按照惯有的作风,详细描述了此次事件,并重赏三军。之后又下一道谕旨,称皇帝将亲自前往太庙行礼祭拜,答谢各大山江河的保佑。当时也有人记述过天王死时的情形。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留任两江总督四年。在这四年中,他只有一次离开南京前往山东剿灭匪徒。

1868年9月,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离任返京时,南京百姓夹道欢送。在京城,曾国藩同样受到热烈欢迎,到达次日清晨便立即被召见,由一王公领至殿中。幼帝面西而坐,两位太后分别坐在他后面,慈安在左,慈禧在右,面前都有珠帘遮挡。迈步进入大殿,曾国藩便跪倒在地,屈膝前行数尺,大声禀奏:“微臣曾国藩恭请圣安。”然后摘掉官帽,叩头行礼,感谢圣恩。随后,他起身前行数步,跪在龙座前面的垫子上。然后慈禧就询问了曾国藩在南京的公务等事,之后也询问了曾国藩前任之事以及他的家庭等事。太后问完之后,过了几分钟,曾国藩便叩头退下。此后慈禧多次召见曾国藩,每次都参阅官文秦折,形成简短却尖锐的问题,以不容置疑的方式询间这位曾救朝廷于危难的大臣。

1月16日,皇宫内大宴满汉大臣,曾国藩位列主座。众臣边品尝美味佳肴边欣赏戏曲。然后,在曾国藩离京之前的最后一次觐见中,慈禧详细询问了他重新组建直隶海陆两军的计划。曾国藩任直隶总督一年出头,当时的总督府设在保定府,因此对于1870年天津发生的教案,他尽管负有一定责任,但罪责不全在他。当年6月,两江总督遇刺身亡,朝廷命曾国藩重回南京任职,直隶总督由李鸿章担任。此时,曾国藩疾病缠身,奏请辞去两江总督一职,但慈禧却坚决不允,为此专门下了一道谕旨,强调两江总督一职的重要性,认为曾国藩曾经担任该职,成绩斐然,最为适合。尽管患有眼疾,朝廷相信他仍能统领全局,当政一方。

动身前往南京之前,适逢曾国藩六十大寿,朝廷赏赐重礼。太后亲手书写贺诗一首,并赐一块匾额,上书“国之柱石”四个大字,还御赐了其他的很多东西。这也是曾国藩最后一次觐见太后,他前去南京上任以后,慈禧再也没有见到过他。赴任之后,曾国藩第一件事便是审问刺杀前任的凶手,将其凌迟处死。第二年夏天,他到各地巡视,参观名胜古迹,看到曾遭太平天国叛匪茶毒的地区如今百姓安居乐业,曾国藩满心欢喜。一次,他见秦淮一带画舫连接,歌舞升平,便笑道:“今见我省恢复叛乱之前的祥和,我怎能不乐?”12月,曾国藩搬入原来曾是太平天国伪天王宫殿的新总督府。

然而,他在南京并未任职多久,便于1872年初中风昏厥。几天后,曾国藩坐轮椅迎接来自京城的一位官员,与往常一样背诵经书,却突然手指随从,言语含混不清。在当天的日记中,曾国藩写道:“我得此病,不能处理政事。道光二十六七年间,赋诗作文,常遭癣疾困扰,夜不能寐。至如今每思作文,则头昏目眩,心神恍惚,自觉肝脾不调。唉,我不能如清晨之朝露速速归去,也未能恢复精力,处理政务,苟活于世,何其痛苦!”次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我精力日渐衰退,恐身后将留下许多未完成之事业,如满山败叶,全无归宿。从政三十余年,我如今已位列极品,而学业无成,品性依然优柔寡断。空活六十余载,不胜抱愧!”

而第二天批阅文件时,曾国藩又昏倒一次。苏醒之后,他叮嘱长子曾纪泽,自已百年后葬礼依照旧制,不做道场。次日清晨,尽管身体非常虚弱,曾围藩仍然坚持细读自己当年参加乡试的文章。傍晚,儿子推他到花园散心,回来后他便再次发病,众人将其抬到正堂,他正襟危坐,安然辞世,享年六十二岁。记述者写道,“南京城内,人人悲恸,如丧考妣,还有人说曾总督殁时有流星陨落。朝廷闻听噩耗,悲悯异常,特罢朝三日。”慈禧颁发谕旨,盛赞曾国落,对这位忠心臣子极尽感激之情,称其为“朝廷股肱”。圣谕还历数曾国藩一生的丰功伟绩,下令其生前剿灭过太平叛匪的各省均要建立祠堂,专门祭祀,以表“朝廷对其嘉奖眷顾之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接力作文 黄鹤楼的作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新的起点作文 猫抓老鼠作文 心中的阳光 作文 家庭聚会作文 有关时间的作文 语文报杯作文 做饭作文500字 初中作文大全600字 我的宠物英语作文 节约粮食的作文 君子兰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作文 春天的雨作文 做蛋挞作文 作文素材摘抄 高中生 游苏州作文 关于兴趣的作文 实践作文600字 希望作文500字 普陀山作文 参观动物园作文 写柳树的作文 写鹦鹉的作文 英语作文20篇 四年级作文读后感 我的偶像500字作文 成功与失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