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期末发下成绩后 家长该怎样跟孩子沟通?

2020-11-27 17:30:01
相关推荐

当下,很多家长缺少的不是家庭教育理念,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甚至不知该如何跟孩子对话。本文以期末考试后的亲子沟通为例,再现大家比较熟悉的对话情景,剖析话语背后的含义及效果,提炼沟通技巧,明白沟通原理。希望对家长朋友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背 景

在妈妈的督促和帮助下,一向成绩平平的奇奇,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了88分,班级第六名,这也是他的最好成绩。

场景一

奇奇:(奇奇放学一进家门高兴地喊)妈妈我回来啦!

妈妈:语文成绩知道了吗?

奇奇:(跑到妈妈跟前,看着妈妈的眼睛)知—道—啦!

妈妈:你考多少分啊?

奇奇:(邀功般地)88分!

妈妈:第几名?

奇奇:第六名。

妈妈:(强忍住内心的喜悦)班级最高分多少?

奇奇:95吧。

妈妈:你看看,还有5个比你好的。那12分怎么扣的?有多少是粗心,多少是不会的,哪些是老师讲过你没记住的……?

奇奇:(笑容消失,肩膀下垂,转身走向房间)……

妈妈:(跟着进入房间)到底怎么扣的分?你总结过没有啊?

奇奇:(不耐烦)应该有3、4分是粗心吧……

妈妈:你这粗心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掉啊,该拿的分数拿不到,你不觉得亏嘛?

奇奇考出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喜悦无比,急切地想跟妈妈分享,妈妈感受到了这份喜悦,对孩子的成绩也很满意,因为担心他骄傲自满,不敢共享这份快乐,于是先把自己内心燃起的激情掐灭,再把话题转向了对奇奇的挑剔和指责——这盆冰冷的水无情地把奇奇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也浇灭了。奇奇内心深处的火种还会重燃吗?

场景二

奇奇:(一进家门,赶紧拿出试卷)妈妈,语文成绩知道了!

妈妈:(睁大眼睛,双手抓住奇奇的双肩)考几分呀?

奇奇:88分!

妈妈:班上最高分多少?

奇奇:95分。

妈妈:(目光黯淡,双手收回)看看你,怎么就是上不去呀!

奇奇:我是班级第六名。

妈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在班级考第六,在年级呢?跟其他学校同学比呢?

奇奇:(委屈)我已经进步很大了呀!

妈妈:你是进步了,别人也在进步啊,你前面还有好多人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知道吗?你要趁着这次考试,找出差距,继续努力,下次考试挤进前三名。

奇奇:(高声地说)知道啦!

奇奇本以为这个成绩妈妈一定会满意,一进家门赶紧汇报。没想到,心里只有分数并且对分数的要求没有上限的妈妈丝毫没有感受到他的感受,任凭自己怎样解释,妈妈坚决不给一点儿肯定。奇奇最后的一声喊叫,是对妈妈不理解的反抗,更是失望。反抗之后,奇奇会为满足妈妈的需求继续奋起直追还是就此消沉?!

场景三

奇奇拿着88分的语文试卷,心情略显沉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知道这个88分是自己的最好成绩,但还是担心妈妈不满意。一进家门,妈妈微笑着说:“奇奇放学啦,语文成绩知道了吗?”

奇奇:知道了。

妈妈:(急切、期待)你考几分?班级第几名呀?

奇奇:88分,第六名。

妈妈:(笑容顿逝,强装微笑)没关系的,分数不重要,你开心最重要。我们先吃饭,一会儿妈妈跟你一起看看哪里错了。

吃完饭,妈妈耐心地给奇奇把试卷上的错题讲一遍。后来,奇奇听到妈妈在房间哭着给老师打电话问孩子的成绩为啥总是上不去,心想:妈妈你还是骂我一顿吧!

妈妈的微表情和语言动作告诉奇奇,她嘴上说分数不重要,但心里很在意,这让奇奇不知道该听“哪一个妈妈”的,为此,他迷乱、压抑、愧疚。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奇奇能静下心来学习、做事吗?

场景四

奇奇:(一进家门,赶紧拿出试卷)妈妈,我语文考88分!

妈妈:哇,88分!

奇奇:我们班最高考95分,我是第六名。

妈妈:我儿子真牛,考了班级第六名!来,妈妈看你是怎么考88分的。

妈妈感受到儿子内心的喜悦,理解他的心情,进入了他的情绪状态,母子俩沉浸在“88分”“第六名”的喜悦之中。这样的共振和谐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被重视、被理解。这就是接纳!“来,妈妈看你是怎么考88分的。”把话题由结果引向过程。

奇奇:(赶紧掏出试卷)妈妈,你看这个“蓬”字,我擦了好几次才写对。考试的时候,我想到底是草字头还是竹字头呢?后来想想“莲蓬”的莲是草字头,“蓬”肯定也是草字头……

妈妈:(微笑着竖起大拇指)好样的,你真有办法!

奇奇:(得意地笑了)妈妈,我阅读理解这次只扣了2分。

妈妈:哦?阅读理解可是你的弱项啊,快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奇奇:我这学期上课认真听讲,好好读课文了。考试的时候我先读一遍文章和题目,然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妈妈:嗯。这高分是你的劳动成果啊!作文扣8分,你满意吗?

“怎么考的?”“怎么做到的?”既有好奇和欣赏,又直指具体内容——考试和学习过程,并且是正向的积极的做法。这是正向强化。孩子讲述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他把碎片的体验形成清晰连续的经验储存在记忆里,还可以让左右脑协调发展;妈妈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觉学习和取得好成绩是愉悦的,这种情绪也会储存在记忆里;这些记忆都会对他以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作文扣8分,你满意吗?”把话题转到了有提高空间的作文上面。

奇奇:不太满意。

妈妈:哪里不满意?

奇奇:老师说我写的事情太老套,不新颖。

妈妈:你准备怎么做呢?

奇奇:老师说写周记可以积累素材,以后每次写完了,你先帮我看看,我修改好再交给老师吧。

妈妈:好!

关注进步,让奇奇的情绪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此时,妈妈把话题引向作文,给他情绪降温,让他知道还要继续努力。先问他自己是否满意,再问具体内容及解决办法,到最后的表态。是引导,是支持,更是尊重——妈妈真正把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权利教给了孩子。

小 结

四种场景里,妈妈的目标一致——都想让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一点,但由于沟通方式不同,孩子的反应和沟通效果也截然不同。其原因在于:

第一、设身处地

前三种场景里的妈妈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理解孩子经过一番努力取得前所未有好成绩后的喜悦心情。她们的孩子是一个人面对学习、考试和成长,还要面对挑剔的、要求无上限的、言行不一的妈妈,既辛苦烦闷,又孤独无助。第四种场景里的妈妈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孩子当下的心情,跟孩子一起分享他的进步及其所带来的喜悦,这份默契与和谐,让“我”变成了“我们”,孩子获得了支持。

第二、关注进步

前两种场景里的妈妈紧盯着孩子的不足,对其进步视而不见,孩子感觉没劲、无望。第三种场景里的妈妈没有明确的立场,孩子无所适从,郁闷不已。第四种场景里的妈妈带着欣赏和鼓励把关注点引向孩子的进步,欣赏是创造的开始,鼓励促进孩子反思和表达,关注进步让孩子看到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收获,激发了学习热情,塑造积极的价值观,习得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三、问题导向

第一种场景里的妈妈因担心孩子骄傲,无情地压制了自己和孩子内心的喜悦,这种有意识伤害,孩子会很憋屈;第三种场景里的妈妈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孩子会陷入混乱和愧疚之中。第二种场景里的妈妈虽然言行一致,但不尊重孩子内心感受,孩子容易暴躁或产生报复心理。第四种场景里的妈妈的语言、神态、动作始终处于一致状态,并且以孩子当下的情况为基点进行有效引导。平静地把话题引向作文,既是巧妙地提醒孩子你还有不足,又避免了孩子一味沉浸在进步的喜悦中而沾沾自喜,还可以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获取不断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会让孩子心情舒畅,并且目标明确。

总之,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妈妈既要跟孩子一起感受他的感受,又要适时抽离出来推进沟通的有效进行。这样做,不仅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和支持,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的踏实和热情。能量的流动让彼此之间建立联结,产生信任,饱含爱意,充满希望,由内而外的自律和主动也会慢慢养成。最后要说明的是,其他三种场景里妈妈的交流方式不一定就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体验都是有价值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