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揭秘华人首富李嘉诚甩卖中国资产的真相

2020-11-27 17:50:01
相关推荐

李嘉诚频繁地向海外转移资产,不是因为他看空中国经济,而是嗅觉敏锐的他预感到了不属于他们的时代正在来临。

1

近年来,频频抛售资产的李嘉诚,并未减缓其出售资产的步伐。

7月30日晚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电讯香港发布公告称:

7月29日公司与Asia Cube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订立买卖协议,以144.97亿港元现金的价格向后者出售旗下和记环球电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记环球电讯、HGC)全部权益。

与此同时,李嘉诚继续加仓欧洲市场。就在7月27日晚间,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45亿欧元(约合412亿港元)。

三天两个大动作,只不过是李嘉诚撤离中国,财富转移欧洲战略部署的继续。

1928年出生的李嘉诚,14岁投身商业,22岁正式创业,白手起家,大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一直以“超越”为主题,超越巅峰,超越对手,超越自己,世人奉之为“超人”,俨然成为了华人财富的代言人。

正因如此,李嘉诚一举一动都备受世人瞩目,并受到媒体的百般解读。

虽然,这次坊间对于李嘉诚这次撤资的反应,远不如2015年那次剧烈。

犹记得,当年9月12日,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还发表了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报道。

彼时,人们纷纷猜测,经济处于调整期的中国,对于拥有敏锐商业头脑的李嘉诚而言,不再具有吸引力?

话虽如此,我们还是分明能够感受到李嘉诚这一轮的撤资,还是对资本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再联想到不久前万达集团王健林、SOHO中国潘石屹等商界大佬,对内地资产进行抛售,甚至还引发了舆论对中国楼市是否变天的集体拷问。

2

李嘉诚为什么会跑?这个恐怕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难道真的如此前不少人猜测的那样,是看空中国经济导致的结果?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李嘉诚发家致富是依赖什么?多年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嘉诚全靠垄断结盟打下的商业帝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李嘉诚不如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伟大。

我们来分析分析,李嘉诚主要在基建、能源、港口、零售以及地产布局。

在香港除了基建、能源、港口这些属于我们的传统意识中的垄断行业以外,就连零售业和地产也是。零售业在香港主要有四家,其中屈臣氏和百佳属于李嘉诚,万宁和惠康属于英国怡和集团。

地产呢?则是由包括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李兆基的恒基兆业、郭氏兄弟的新鸿基以及郑裕彤的新世界地产四大家族垄断。

2013年1月,据称是一位香港小学生所写的作文《李家的城》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在这篇作文里,这位小学生这样描述了在以李嘉诚为首的“霸主”阴影之下的生活:“屈臣氏、百佳、和记电讯、7-11、惠康……看着一间一间诚哥旗下的物业,我心中有无比的感动。香港内一切的商店,不论是哪种的类型,全是诚哥带给我们的祝福与钦赐。”

《李家的城》里说,“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在香港社会基层民众的眼中,李嘉诚财团已经垄断了香港人生活的周遭,从房子到电灯、药房、百货再到打电话、看电视……“女王之城”变为“李家之城”。人们逐渐反感于他对香港的垄断和“掌控”。在这种垄断和“掌控”中,普通人渐渐地似乎也看不到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和草根逆袭的希望。

李嘉诚只不过是一介商人,他有何能耐影响到香江呢?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李嘉诚之所以能依靠垄断结盟成就商界霸业,是香港社会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

按照媒体普遍的说法,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虽然发作于回归之后,病根却早在80年代即已种下。在英治时代,虽然港英政府亦喜欢借助华商领袖的势力,来维系社会平衡。

但是,总体而言,香港还算是一个健康均衡的社会,从香港的流行文化,即可知香港是一个市民化,平民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在经济领域,香港虽然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贸易发达,但是,实业亦非常发达,其精工制造,一度全球闻名。

然而,在19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了后,香港社会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直接原因是,中央政府将精英治国的理念逐渐移植到了香港。北京重点倚重对象的不是香港的升斗小民,而是香港的华商领袖。

邓小平与霍英东

对于当时的中央政府,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一方面,他们希望这些诸如李嘉诚、霍英东等香港巨贾来到刚刚开放不久的大陆投资;同时,在香港顺利回归之前,安抚这些华商领袖对于社会的平稳过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于是,我们不难看见,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大批商业巨子获得了固化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地产作为与权力最接近的行业,更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上文提及的香港地产四大家族,就是在这个时期里形成的。

3

以李嘉诚为例。虽然他在1958年就进军地产,但是一直以做塑料为主,直到他在1980年收购汇丰银行旗下的和记黄埔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扩张。坊间一致认为,当年李嘉诚之所以能够上演“蛇吞大象”的惊人之举,与1978年受到邓小平接见之后,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不无关系。

自此以后,李嘉诚的财富大部来自地产行业。

深圳盐田港

在大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亦有李嘉诚的身影,如深圳的盐田港,大陆方面即交给了李嘉诚。“一哥”李嘉诚如此,“二哥”李兆基和“四哥”郑裕彤,也是如此。

据媒体报道,目前,香港前十名的商业大家族,过半从事地产行业。可见,其财富的来源,并非为香港创造了真实的财富,而是部分建立在权力经济,土地经济之上。

新加坡

香港与新加坡同为自由港城市,但是,80年代之后的香港和新加坡,却渐行渐远。

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不同的是,到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

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同为海港城市,新加坡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新加坡却没有房产危机,新加坡建立了很多廉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远没有香港多。

对于富商阶层的畸形扶持,使香港的社会结构失去了平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层日益弱小。而在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都是畸形的。

据统计,四大家族的资产比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增长了5倍左右,远远高于香港GDP不到2倍的增长,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香港地区基尼系数,也从1991年的0.478增长到了2016年的0.539,突破了0.5的国际警戒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