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寻找下一个李清照 九位大家在杭把脉浙江女性散文流变

2020-11-27 19:20:02
相关推荐

浙江是散文强省。

宋明以降,“浙东学派”倡导文史汇通,他们既是史学巨擘,又是文学高手。

近代以来,从浙江走出去的鲁迅、茅盾等,标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高峰。

浙江是女性散文大省。

作为我国“古代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浙江。

新时期以来,张抗抗、裘山山等女性作家从浙江出发,将散文的厚重文化和文学底蕴发扬光大到一个新的高度。

浙江的下一个李清照在哪里、浙江散文如何再创高峰高原、浙江文学如何助力“文化浙江”建设?10月14日,在湘湖之畔,以苏沧桑、帕蒂古丽、赖赛飞、干亚群、草白为代表的浙江中青年女作家散文研讨会召开,国内文学大家陈世旭、何立伟、裘山山、韩小蕙、叶兆言、邵丽、邱华栋、周晓枫、武歆等做了专题发言和点评,晋杜鹃、陆春祥、周维强等参加了研讨会。

从一条河抵达大海

被研讨的5位女作家,代表了近年来浙江中青年女性散文创作的水平。研讨会开始,她们自述了对散文写作的体验和认识。

苏沧桑第一个发言。近十年来,她创作了两部散文精选集,《水下六米的凝望》和《等一碗乡愁》。在最近的新书分享会上,张抗抗还特别推荐了苏沧桑的小说《纸上》,认为她的文字很有担当,直面真实的生活。研讨会上,她说:

“我出生在浙江的东海边一个小岛,叫玉环,我家乡是楚门镇。我的家乡很特别,它处在交通末端,它既然大海之大,又有江南之美,非常秀美,又很豪放。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既有风韵又有风骨,所以我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可能对我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最初的,也是最深远的影响。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散文是要美、要真、要有灵气、要有个性、要大气、要有担当。用读者的话来说,可能说是一把剑,既柔美又有锋芒。我想这样来表达我的散文追求:从一条河抵达大海,要在美好的文字里面有一些思想的发现。”

余姚作家帕蒂古丽有两个人生地标:25年时间在新疆度过,27年在江南度过。她以文字穿针引线,将两种不同的文化缝合在自己的身上。她说:

“我的写作可能涉及到一些关健词,比如文化融合、民族身份、语言争夺等这样的问题。我也是一边写作,一边解剖自己的一个人,矛盾纠结、文化碰撞、身份撕裂,这是我个人的事情。

移居的少数民族如何在融入当地文化的同时继续保有本身的特色,与在地文化的交汇当中怎么样发扬出另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为中华文化贡献出民族的精华。我觉得这也应该是有人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作家赖赛飞生长于海边,倾注于笔端的是与波涛共舞、伴潮汐涨退的自由海岛生活。长期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累积使她写出大量韵味独特的散文。她说:

“我是南麂岛上人。多数时间,岛上的女性像钉子钉在原处难以自拔,男性则乘船出海,有时走得太深,就沉默不见。

散文于我而言带来了清晰。选择散文写作,即使再不擅言辞,也想在注视和经历缭乱之后,捕捉到一些东西,主要是在看上去不动声色的普通人群及普通生活里。”

作家干亚群则注重写村庄系列。自2010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3本江南村庄系列。她写童年的村庄,以回忆的形式,把人与自然、人与人意见人与之间的平衡、约束、亲近,以及规矩呈现出来,替村庄留下了一份档案,尤其是那些手艺人,用纸的形式为他们建立一座乡村博物。她说:

“写散文要有佛心。这个我是受刘文典先生的那句‘写作就是观世音菩萨’这话而来的。写作者要站在跟自己的人物同一个层面去书写。那些小人物、那些城市边缘人、那些讨生活的人都是我所喜欢写的人,他们的日常就是我的日常。

散文的容量可大可小,也可远可近,但我认为散文必须要有深度温度,这个深度温度就体现在情怀上,体现在思想上。用温度、深度来书写浅显的生活和寡淡的日常,我想这就是观世音菩萨。”

草白是5位代表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她说:

“我是2008年开始写作的。散文写作和所有文字写作一样,它是一个自由写作的精神内涵,它要不断去拓展散文表达的一些边界,去挑战那些约定俗成和习以为常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逾越的,关键是我们找到好的足可以信赖的方法。

在散文写作中,我其实并不刻意去区分各种文体,即为此划定界限。事实上模糊和对边界的冒犯是我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这样的冒犯对散文写作来说是尤其有意义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在散文写作当中有气势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有时候写一个东西会下不去手,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点的话就很难解剖自己,对自己不够残忍。 ”

中国女性写作巨河上的新浪花

与会专家对5位作家的创作做了认真而细致的点评,高度肯定了她们的创作对浙江文学发展的积极贡献。

河南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鲁奖得主邵丽认为,如果没有浙江作家的散文作品,中国散文的整体水平是会向下滑落的。她认为:

“苏沧桑的散文细腻,敏感,有南方山水的质地,充满很灵动的细节。很喜欢《听见春分》里的那个“青翠欲滴的入口”的说法。是现实,也是隐喻,是我们乡愁的入口,也是现代化的伤口。这个作家很有潜力,希望在今后的写作中再沉稳一些,把事情琢磨透、悟透。

帕蒂古丽的散文宏大,既有从心灵出发的那种敏感的震颤,又有世界格局下的那种稳稳的笃定,尤其是《被语言争夺的舌头》这篇散文,是近年来散文界难得的一篇精品,是一篇真正的大文化散文,既有寻根文学的那种疼痛感,又有现代化进城中那种身份的焦虑。

干亚群的散文打通了散文与小说的通道,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细节,比如《屋檐下》这篇散文,开始我就觉得是一篇小说。观察细致入微,描写也是恰到好处。她表达的其实也是一种身份的焦虑,那种随波逐流的漂浮感,“用各自的努力朝不确定的生活迈进。唯一能替他们记住名字的,可能也只有揣在怀里的身份证。”读了这样的句子,你真不知道主人公是在幸福的入口,还是痛苦的出口。《介入》这篇散文写得也好,那种城乡之间纤毫毕现的对立和欲拒还迎的融入,被表达得那么尖锐,让人被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所淹没,这也是现代人一个特别明显的精神表征。

赖赛飞的散文写得空灵,也空阔,非常的形而上。这是好散文的标志,好像说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都没说。你读的时候能沉进去,放下的时候还走不出来。《第四类痛觉》就是这样的文章。同样是写母女关系,写活着和死去的母亲,写生死之间的母亲,写得如此沉潜其中而又隔离其外,拿捏得那么恰如其分,真是不容易。《没有如果的旅程》写得也很好,在历史和现实、张爱玲与“我”之间穿插衔接得那么自如,确实需要技巧和智慧。这样的写作我曾经遇到过,就是俄罗斯作家茨普金写的《巴登夏日》,是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据说是“20世纪最后一部小说”,我觉得也完全可以说是“20世纪最后一篇散文”。

草白的作品,很难将其完全归类为散文,这完全是小说的底子,这种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很新鲜,很有活力和冲击力。大概是借助了西方作家的创作方法,有保罗奥斯特的影子,也可能完全是巧合,使用得非常成功。写与父亲诀别的两篇文章,《劳动者不知所终》和《漫长的告别》,我感同身受,尤其是父亲死后,母亲那种精神状态,“她更没有让自己闲着。有那么多时间需要填充,那是一个无底洞,她不知道拿它们怎么办。”写得真是太好了!这是个年轻的、很有希望的作家,希望能沉下来,多读,多看,多练。”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兆言认为,散文有着向反的力量,可以试着冒险地去写,而不是简单地写故乡、写乡村。他认为:

“可能因为语言问题、特殊的背景,帕蒂古丽作品中词语的组合甚至标点符号的应用,都感觉到有新鲜感。她完成了‘精神出轨’,她离开了新疆,她如果在新疆可能没有这样的优越性。

浙籍作家包括余华、茅盾,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例子,他们都是‘精神出轨’。所以,精神要出去特别重要。”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协主席何立伟认为,浙江能一下子出来5位女散文家,而且是水平很不一般的女散文家,这在其他的省份恐怕不是容易做到的。他认为:

“苏沧桑的《偏见》《春风》,很短,很精美。

干亚群写的《屋檐下》,她找到了一个农村妇女一生的象征。‘屋檐下’很有意象,所有的妇女,包括自己的母亲,包括邻居的大婶在屋檐下东拉西扯,也写了男人,但重点写的女人,尤其是父母,他(她)们的人生,以及自己的人生。对这种乡村女人归宿的认同和抗拒,写得非常质朴,有一种质朴的力量,有一种对人生的审视。

赖赛飞《第四类痛觉》很有视角,写自己和母亲的较量,而且是一生的较量,一直到母亲的离去。写的母亲和自己、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前者是较量,希望得到一种存在感,后者是希望在活之外还有一种意义和一种自我屈服。也是对母亲一生的审视,对妇女关系的一种掂量,以及自己对生命价值观的感悟,充满了女性的辨析和思考。

草白的《劳动者不知所终》,同样也是写一个人的一生,赖赛飞写母亲一生的较量是写的自己,她是通过劳动者和劳动的方式,也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来描写这个人的一生,她的卑微、错位,她的生命结束与这样的方式有关系。相对而言,草白可能比前面两位作者更感性一点,表达得更多一点,我也觉得更有痛感一点。能够写出生命的痛感就是一种价值。

帕蒂古丽的《被语言争夺的舌头》,她争夺的是语言,语言背后是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被人们塑造和改变,还有待明确的身份。所以很有份量,也是值得读者思考的一篇散文,指向历史和现实,指向生命的可靠或不可靠。”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协主席裘山山认为,5位女作家的散文,刷新了她对浙江女作家印象,她们的文字塑造了一个有力量、有深度、有大情怀的江南女子。她认为:

“散文是一个最容易暴露自己的文体,读苏沧桑散文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一些感受: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乡的人,有乡愁的人,是一个在海边长大又在西湖边生活的人。还是一个读了很多读但是也喜欢琢磨的人,一个充满了江南韵味但还是有锋芒的人。

干亚群的散文里泥土的气息、草垛的气息,还有水塘的气息。这些乡村的气息并不都是那种芬芳甜美的,甚至有不好闻的腥气味。她用这样一种悲悯情怀来写形形色色的人,写父母、村民,写种菜的老人,写那个卖猪但是喜欢画竹子的老曹,也写了喜欢写文学的老王,还有做志愿者的杨师傅,这些人在她的笔下都是有血有肉。乡村因为她的笔成为一幅画,被更多人看到。

赖赛飞的散文写得很勇敢。她写作上的勇敢,可能源于她生活的磨难。我钦佩她不是哭哭啼啼来写伤痛,而是冷静地写。

草白的散文里有讲故事的节奏感我们跟着她的讲述,就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生活,它不是田园牧歌,充满了劳作的艰辛,甚至还有饥饿的梦魇,有病痛的折磨。在这样的磨难中她很有幸有文学为伴,以文字的为伴。

帕蒂古丽散文是最独特的,这种独特是天然的,用她的话说我们是一根舌头,她是很多根舌头,维吾尔族的父亲、回族的母亲、哈萨克的邻居、汉族的老师,都给她灌输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不同的习俗。这样的文化交融让她与众不同,也成为她一个写作的富矿。”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陈世旭认为,5位浙江女作家的作品细腻、敏锐,还能把对生活的开掘和领悟上升成格言,非常精彩。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认为,5位浙江女作家是中国女性写作巨大长河上新的浪花。她认为:

“苏沧桑的写作视野非常开阔,很多作品追求一种美、追求真、追求灵性、追求大气,万物皆入文,万语皆出。新作《纸上》,超越了自己,把知识的谱系放进去了,关于纸张纵横开合,写出了知识趣味完美结合的作品。以后写书更集中一点,每一本书集中一个符号,这样系列的,最后构成一个苏沧桑的沧桑文集、沧桑文库。

帕蒂古丽的作品识别度非常高,她的作品的确在这种跨文化、跨语言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经验。她的创作中很自觉,表达生命的沉重感,《被语言争夺的舌头》是代表作。

赖赛飞的作品首先是题材上一大贡献,写海岛、海洋,给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独特文本。

干亚群的作品有节制感,特别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出发,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有温度又有情怀,同时有节制力。

草白的作品是一个典型的小说家散文,特别懂得叙事的节奏和控制读者的心理,通过这种方式控制自己的叙事节奏。”

著名作家周晓枫认为,

“苏沧桑的文字确实有南方之美,有一种柔润的光芒。沧桑的文字很柔韧,像在淡水和咸水之间的一种芦苇这种植物,有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提炼,像一条溪水想把自己变成河流,然后再变成海的整个过程。

帕蒂古丽的文字,讲的是一个很特殊的文化碰撞,还有身份撕裂的问题,能够感到生活的粗颗粒感,还有会把生硬的、顿挫的、混沌带进去。这种过程是对自我的一种发现,对关系的发现,对他人的认识。你以一颗不被文化束缚,也不被征服你的内心去感知,这个很有力量。

干亚群和赖赛飞各有各的好;草白的凝练和别致让我非常意外。她很好地控制了悬念和特写。”

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天津文学院院长武歆

“苏沧桑《纸上》有四个特点,一个是历史与现实的同化,第二是个人心绪巧妙进入他人,还有一个是时空转换自如,再有第四个方面是细微之处感人。

帕蒂古丽的创作在叙事进程的特点是在不断发问过程当中,一边问一边来推进叙事的进程。

干亚群的作品中有耐心的叙事,丰饶的细节,由这两点支撑起来思想的意蕴。尤其《屋檐下》,还有《草语》,人和草的和谐,最后老人依着草睡着了,非常打动人。

赖赛飞游戏式的散文,还有读书笔记式的散文,开阔了散文的一种边界。

草白的作品,会令人误以为作者是一个面目冷峻,嘴角和眼角都特别刚硬的男孩,没想到见面是一个特别羞涩的女孩。特别好。”

针对每位女作家的创作特点,9位大家也分别给予了具体的写作建议指导。浙江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晋杜鹃认为,浙江5位中青年女作家,形成了浙江文学的此岸,此岸已经到达了一个山坡或者一个小山顶,但那个彼岸更高。她感谢9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5位作家把脉,分析指出了她们的特点,充分肯定她们的优势、优点,也同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作协、浙江省散文学会主办,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主持了研讨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小草 作文家乡的端午节450字 游泳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高中作文 蚂蚁作文500字 以什么为乐的作文 友情作文题记 最美环卫工人作文600字 我想当老师作文600字 描写秋雨作文 断舍离 作文 老师不在时作文 有母亲陪伴的日子作文 围棋选手小柯作文800字 难忘的什么之旅作文 有关人的作文600字 一次爬山的经历作文 雅思小作文图表题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关于学习的作文5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二单元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300字 青春恰自来作文800字 爱国事例作文 写做菜的作文 面对灾难作文 写辣椒的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我与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