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聊聊苏东坡坦诚率真 想说就说的性格

2020-11-27 19:45:01
相关推荐

聊聊苏东坡坦诚率真,想说就说的性格

吴斌

苏轼参加会试,也就是考进士的考试时,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在他应试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作为主考官欧阳修,怎么也想不起这个,皋陶与帝尧的“杀之三,宥之三”的典故出在何处,于是就虚心地问苏轼,这个典故是出自哪里?苏轼回答说“想当然尔”。意思就是说,那是我编造的。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是多么的坦诚率直,想说就说,不计后果的性格。幸好是遇到开明的欧阳修,否则这次的进士及第就悬了。苏轼最终没能升上相位,原因或许也就是基于此吧。苏轼一生中数次的贬谪,起因也多数是其“想说就说,不计后果”而造成的。

比如在王安石大刀阔斧开始变法之初,苏轼就给宋神宗上书,真是想说就说,以其广博的学识议论起新政的弊端来。苏轼说:“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意思就是:我所要说的也就三条而已,希望皇上,一结人心,二厚风俗,三存纪纲。苏轼虽然说他只论这三条,可是在这之后,却洋洋洒洒地用了大段的篇幅,引经据典地分析了新法为什么不结人心、不厚风俗、没有存纪纲的问题。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以确保“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当时宋神宗是希望通过变法来励精图治的,因而是支持王安石的变法的。这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苏轼被“赶出”了朝廷,贬谪到了地方去工作。

还有著名的“乌台诗案”,那是他在由徐州知州转任湖州知州时,呈给朝廷与宋神宗的《湖州谢上表》中的几句话惹的祸。这《湖州谢上表》,只是个例行公事的到任“报告”。可是“多话”又不考虑后果的苏轼,偏偏还要在报告的最后“想说就说”地添上:“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意思大约是说,皇上知道我愚钝不能适应现在变法的形势,难以追随变法派们的新政,看在我始终没有节外生枝,给朝廷添麻烦的份上,安排我去教化治理一方的小民。

这段话无论如何都有一点“我愚钝无能,不能在朝廷参与决策国家大事,只能在地方当个小官”的牢骚之意。变法派正愁抓不到把柄治你呢,这可好自己送上门来了,御史台抓住这几句话不放,最终整成了“乌台诗案”。这次的处理那就严重得多了,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主任科员),并且要接受当地官员的监视。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看人看事自然要比别人反应得更快,看得也更深一点。再加上其率真而直接的性格,因此在评论起人和事来,与他写的文章一样恣意豪放。如果他的观点与当政者一致时,人们会惊叹于他引经据典、豪放宏阔、高大上的议论。所以说苏轼在顺境时,是比较容易受到重用与提拔的。故此,也确实担任过许多朝廷重要的文职岗位,如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知制诰、翰林学士、朝廷科考的主考官、礼部尚书等等。

但才高如此之人,看问题往往都持批评的目光。在宋哲宗少年即位时,高太后主政,保守派受到重用,新法尽皆废去,此时的苏轼可谓是大红大紫。然而,他又看不惯保守派们全盘否定新法的行为了,认为在新法中,有许多的做法是很好的,必须持续地做下去,不可彻底废除。因此,大文豪苏轼是两边都讨不到好,常常受到同僚的妒忌与算计。聪明如此之人,自然也明白自己的毛病,可事到临头,又往往管不住自己的嘴,性格使然也。

为避免与朝臣的勾心斗角,苏轼多次请求外放,在杭州任知州,并建设了著名的西湖苏堤,就是他自己提出请求,到地方去任职的。但话说回来,苏轼所写的文章、诗歌等如此的灵动、豪放,或许又是得益于他的这个性格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