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生活在树上” 配不配满分?

2020-11-27 20:25:01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认为这篇作文用词晦涩,硬拗名人名言,不配拿满分。据说阅卷时第一位阅卷老师也只给了39分,而后两位阅卷老师都给了55分。最后,作文审查组的老师认真审阅后,才给了这片文章满分。这也说明,在评阅老师那里,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也是不一的。(此前报道: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曝光,引发争议)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一篇文章的评价向来言人人殊。这篇文章给人的直接观感是行文晦涩难懂,引用的一些充满哲学味的名人名言也未必贴切,文章呈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就是故作高深,不接地气。因此文章被刊发后引发较大争议,一些人甚至高喊着要给文章“打零分”。

不过客观来讲,这篇文章的立意与逻辑,做得并不差。比如“生活在树上”的标题,富有诗意,又内切了命题者要求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误”。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始终围绕这种“落差”去行文,紧扣了主题,而少有枝节,这避免了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主旨不集中的通病。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就说,“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抛开晦涩的表达与用语,文章也体现了一定的厚度。看得出来,很多句子,并非是死记硬背、机械搬运得来的。譬如,“我们在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塑造着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要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诸如此类的语句,不够流畅,但也体现了中学生中少有的思想性。一些人猜测这名考生没读过海德格尔、卡尔维诺是一种傲慢与偏见,对一篇文章背后的积累,我们要怀有敬意,至少不说没有证据的话。

7月10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学考点,考生走出考场后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当然,从成年人或成熟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这篇确实很难称得上佳作,满分的评价可能也过高了。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只是一篇高中生应试作文,一名中学生不可能有长期且专业的写作训练;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下一个小时之内更不可能写出什么皇皇大作。作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不小的知识量,且紧扣文章主题行文,应当承认这并不容易。

高考作文有很多评价维度,比如文采、逻辑、主旨表达与思想性等,这篇文章因为对生僻字以及很多成年人都看不明白的哲理名言的引用,平添了不少阅读障碍,在不同人眼中注定会有不同评价。这是一篇高考作文的多面性,但这未必一定是坏事。

7月16日,评卷老师在位于清华大学的高考数学阅卷现场用计算机系统阅卷。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总体而言,《生活在树上》一文因为刻意的“炫技”,阅读体验上并不友好,大量生僻词语以及对欧化语句的使用,不值得提倡,也称不上一篇上佳文章。实际上,公认文章大家的写作风格多是平实晓畅的,一眼就让人看明白,从不故作高深。南北朝的刘勰早就说过,“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寓意深刻的言辞未必要多复杂,简单细小的事情也可以寓意深远。过分的铺陈炫技,反而等而下之了。

置于现实语境下,好的高考作文未必一定等同于好的文章,高考评判自有其标准,所以,对于这篇作文是否配得上满分,或者是否应当拿高分,外界不必太过介怀。重要的是,经过这番讨论,我们对“什么是好的作文”能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并辨析高考作文的改革评价方向。这比单纯讨论一篇高考作文的优劣更有价值。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来源:光明时评(作者:王言虎)

图片来源:新华社等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岱 王远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托物言志的作文 梅花 成功需要什么作文 三年级人物作文300字 职业规划作文800字 全国三卷高考作文 从那以后作文 游北京作文400字 描写打雪仗的作文 滑雪作文200字 故乡作文800字高中 换个角度看问题作文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城市我的家作文 西游记作文600字 社会实践作文800字 做时间的主人作文 冬景作文500字 关于玩雪的作文 myfather英语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开头结尾 写邓稼先的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给我一双翅膀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族日语作文 学习的目的作文 故乡的春节作文 什么真了不起作文 走过那个拐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