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安吉山区乡镇:着力做好“两山”转化大文章

2020-11-27 21:10:01
相关推荐

2018-09-06 08:0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沈铭权

今年5月以来,我带队相继走访了安吉县西南山区杭垓、章村等乡镇及其下辖的7个行政村,就西南山区整体协同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其间,我们实地考察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等情况,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多次进行座谈,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考察民情,基本摸清了发展现状。通过调研,我们对西南山区乡镇如何做好“两山”转化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安吉县西南山区位于长三角地区西部边缘,主要包括杭垓、章村、报福3个乡镇,总面积约505平方公里,3个乡镇下辖36个行政村,总人口7.04万人。通过调研,感到西南山区这一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主要有四项基础优势:

1.资源禀赋良好。西南山区片属于黄浦江源头水源地保护区域,拥有林地面积68.9万亩,约占全县的1/3;公益林面积60万亩,约占全县1/2,是安吉县的生态之基。西南山区也是一个以竹笋、山核桃等为特色的农产品“富矿”。调研中了解到,杭垓镇农户去年把竹笋包装成礼盒,6支冬笋最高卖到了180元,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章村镇的一户农家乐,去年仅国庆期间就卖出两万多元的农产品,农产品经济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2.地域文化鲜明。西南山区郎村村、中张村是湖州地区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近几年,朗村村成立了畲族艺术团,中张村建成了畲族文化广场、畲族文化陈列馆,两个村通过对畲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

3.城乡变化较大。近年来,随着申嘉湖高速再西延工程的加快推进,西南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的情况可望得到极大改善,对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西南山区的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补上了不少历史欠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4.发展需求强烈。在走访和座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强烈愿望,也自发摸索出了不少创新发展的路子。比如,杭垓镇借鉴周边县市的成功实践,采取14个村集体入股、年底分红的模式,整合各村有限资金,提出了“飞地抱团”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章村镇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建起了旅游环线,有效串联了各村的旅游资源。

二、发展瓶颈

1.发展基础总体薄弱。从实地踏勘情况来看,西南山区片城镇建设规模总体偏小,城镇建设用地形态分散,镇区的服务和带动功能较弱。尽管近年来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相较于县内其他地区,建设层次和辐射水平仍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的底子不厚,杭垓镇辖区18个行政村中,年经营性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就达13个,经济薄弱村居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2.要素资源制约较多。随着生态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西南山区划进生态红线的范围较大,资源限制多、可用资源少的问题凸显,城镇空间拓展受到限制。以杭垓镇为例,全镇有近65%的面积被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下辖的桐杭村拟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来壮大村集体经济,但全村可用土地几乎全部为基本农田,找不出符合建设条件的承载区块。多年来,西南山区呈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引进项目门槛抬高、项目落地难度加大,企业发展空间受限。

3.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当前,西南山区产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难度也很大。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疲软,3个乡镇在整个竹产品产业链中,仅承担粗加工阶段第一、第二道工序,产品效益不高,且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大,近年来部分竹木制品企业更因环保不达标或效益较差而关停搬迁。笋干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家庭作坊,整治工作推进困难。乡村农家乐、民宿项目等休闲旅游产业“一窝蜂”式发展和同质化发展趋势明显,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一些大型生态工业、生态农业项目招引虽有突破,但整体来看,“大好高”“精专特”项目依然欠缺,产业层次不高。

4.人才支撑渐显乏力。随着农村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生产、景观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人才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一些村庄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就业创业,村两委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受限于客观条件,西南山区整体上引才、留才的情况并不理想。

三、对策和建议

1.保持定力,坚定“两山”转化的信念。当前,西南山区3个乡镇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也是生产力调整适应的客观规律,必须深刻认识到问题困难的过程性和阶段性。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思路和方向上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多做一些打基础、促当前、利长远的工作。要始终把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突出考核引导,按照“考核几分打几折”的思路,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对重点区域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

2.聚焦产业,夯实“两山”转化的基础。不断扩充西南山区产业发展的“生态元素”,提升“绿色效应”,大力推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比如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布局农村养老产业。支持传统生产加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重点着眼于“大好高”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项目,加大引育力度。积极探索“互联网+”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盘活闲置存量资源,发展村级物业经济,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做好农旅、文旅产业结合文章,形成产业发展合力。逐步改变“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抱团发展实现“1+1>2”。比如,许多“低小散”的笋干家庭作坊,可以走合作社发展的路子;同一地域范围内的农家乐,可以组合成“经营共同体”,实行统一经营和宣传促销。

3.突出重点,拓宽“两山”转化的通道。充分考虑人口集聚、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因素,对西南山区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乡村两级要切实做好总体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实现多规融合。积极把握各项政策利好,抢抓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着力解决一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做起,通过乡贤引领、村规民约等载体,着力厚植文明乡风,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

4.强化党建,凝聚“两山”转化的合力。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强建优,让各项工作落到支部,为加快“两山”转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乡村两级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要用好“导师帮带制”“村级班子回头看”等工作载体,严管同厚爱相结合,全面提升新老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要多向本县以余村村、鲁家村为代表的示范村学习,加大对县外同类型村庄发展成功经验的借鉴力度,特别是在集镇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要善于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加快拓展“两山”转化的通道,推动群众共享“两山”转化的成果。

【作者为安吉县委书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集封面 科技创新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400字 我的一天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 爱是什么作文 旅游作文 小学作文 写事作文500字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